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34990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6.86KB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实验班级:
初一1——10班初二1——8班
3、划分小组: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成6~8人为一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分成多个小组。
分组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成员实力相当,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也可以采取竞选组长的办法,下设副组长、学科组长、纪律监督员、记录员,全组全员参与,讨论生成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等。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
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1)正组长:
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
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
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
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
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
(2)副组长:
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
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3)学科组长:
分管各科预习、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课代表核实后,将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中。
同时,负责统计一周中组内成员在该学科的发言次数并填好统计表。
(4)纪律监督员:
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
(5)记录员:
负责记录本组的得分情况。
避免误加或误减分数,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混乱。
下课后及时汇报给各课代表。
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4、教师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学案
教师必须实施先周备课。
备课组成员以主备人的集体备课表进行统备(同年级同科教师轮流主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例题选择、训练题组、当堂达标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做修正后,各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的实际,做二次备课,通过二次备课后方可使用,力求教学案的科学实用。
(1)学案设计的具体要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依据课标而拟定,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主要指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
情境导入:
(学案上可不出现,但在教学中一定要有)
旨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
因此,所给材料要有趣味性,所设计问题要有挑战性。
预习导学:
依据学生能学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让学生通过看书,学习基本的概念,进而利用预学案进行自我检测自学效果。
课堂展示: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问题的铺设要具有指导性。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层层深入,逐步提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难点的突破。
(体现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
归纳整理:
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获得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本节课获得的方法技巧。
课堂反馈:
教师设计或挑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题目让学生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
要尽可能达到形式的多样性,知识的针对性,内容的直观性,操作的简捷性,问题的层次性,反馈的及时性。
反思总结: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和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又可以深化探究和延伸,并激发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
(2)学案操作案要求
学案流程
操作编写要求
课时设置
1、教学目标
(1)教师在操作案上写出目标确认的方法。
注明哪几个环节是一课时
(2)明确时间限制
2、情景导入
(1)教师在操作案上写导入内容
(2)明确时限
3、预习导学
(1)写出处理预习模块方法。
如“全查或抽查”
(2)明确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案上标出并写出解决思路)
(3)明确时限
4、课堂展示
(1)写出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2)明确例题及巩固训练题组的解决方法。
(3)剖析易错点,总结方法规律
(4)明确时限
5、归纳整理
(1)明确总结的重难点和方法
6、课堂反馈
(1)明确用时
(2)明确达标方法及错误统计方法
(3)明确错题处理方法
7、布置作业
(1)明确完成时间及完成要求
5、教师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
这是教学循序渐进的要求。
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创设问题情境。
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以课本内容创设、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
(3)“三讲三不讲”。
即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教师备课时要仔细考虑)。
教师每节课讲课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20分钟。
(4)及时矫正反馈。
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弥补不足和纠正错误。
(5)作业的三不布置和三布置。
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布置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探究能力的作业。
6、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要求
(1)自主预习阶段:
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提示下整体感知教材,独立完成自学任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自己知识上的疑难点、确立小组合作交流的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阶段:
①在小组交流时,要求小组内必须由小组长负责、快速有效的进入交流状态,可以一人讲解,也可以多人交流、讨论。
交流过程中,发言人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从该题中得出的一些规律。
②其他人要学会聆听,注意做好笔记;
学会质疑,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提出本小组内交流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职责。
③教师的参与和调控:
教师巡视学生的交流,把这个过程当作进一步了解学情的机会,当作“二次备课”过程,当作诱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明白学生学习的难点及易错点,收集整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触发自己教学灵感,为精讲打下基础。
(3)交流展示阶段:
①准备展示:
学习小组根据教师要求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1--2个问题,以便能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研讨,进一步理顺思路,形成正确答案。
并选择、组织语言或板书内容,为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②分组展示:
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本小组探讨的问题,本组或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或纠正。
可以是口头展示(读、讲、演、唱),也可以是板书展示。
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能力。
可以由学生批改或纠错,教师可给予简要的引导和点评。
(4)拓展提升阶段:
在分组展示、解疑释难、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或配以变式题、多解题等,诱思导学,拓展知识和思维方法,升华学习内容,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但是,一定要精讲。
(5)归纳总结阶段:
对本章节学习内容依据“三维”目标进行归纳总结。
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谈学习此章节知识的体会或应该注意的地方、最想表达什么,对教学中好的建议设想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完善,很自然就落实本节课的目标。
7、对小组及小组成员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其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鼓励学困生积极回答问题,按5、6号回答问题加计4分,3、4号加计2分,1、2号加计1分的办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定期评出优秀学习小组。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①课堂评价:
(1)、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主动,互相研讨,认真探究,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正确的就记加1分;
错误的不扣分;
(2)、能积极主动的到讲台前为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经验的,记加2分;
(3)、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受到教师表扬的记加1分;
(4)、完成当堂练习前3名的小组每组加2分;
(5)、当堂检测全部达标的小组加3分;
(6)、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表现酌情加减分。
学生课堂活动评价一览表
班级___________组次_________
目
积极发言、倾听情况
材料收集展示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情况
知识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
探究性活动情况
项
次
周次
一
二
……
评价得分
(2)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①、对每个小组成员实现多元化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操作周期
负责人
评价工具
形
成
性
评
价
小组成员自评
1次/单元
小组长
小组自我评价表
小组成员互评
小组成员互评表
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表
教师评价
1~2次/周
教师
教师评价表
终
结
小组捆绑式成绩评价
1~2次/单元
科代表
小组捆绑式评价办法
个人成绩评价
2次/学期
教师
期中、期末试卷
Ⅰ、学生自我进行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内容
标准
得分
A(4分)
B(3分)
C(2分)
D(1分)
参与积极意识
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思考学习
合作与能力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寻求信息能力
能独立查找所需信息,并及时显示
任务完成效果
积极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分配的任务
与人沟通能力
善于与人沟通,接受能力强
表达能力
表达欲望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高
总体评价
Ⅱ、学习小组成员互评。
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
其中组内成员的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
小组成员互评表:
(同上表)
Ⅲ、小组评价。
在学生自评互、互评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对成员的评价。
学习小组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小组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A
B
C
D
评价结果
协调对违反纪律的人加以阻止
总是
一般
偶尔
从不
讨论离题时委婉地发出信号
引导较少发言的同学参加意见
对其他组员的活动给予鼓励
完成分配的任务
较好
较差
小组展示成果时的发言
积极
不发言
综合他人的意见形成结论
合作评价成绩
合作评价意见
组长签字
Ⅳ、教师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学习是否高效,教师的科学评价非常重要,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个体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达到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评价表:
学习目标
向既往目标前进,不偏离学习方向,能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主动性
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请教他人,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干扰和困难,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学习时间保障
能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小组参与情况
能提出问题并发表见解,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询问,能将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创新意识
善于发现教师或同学的不足和错误,敢于质疑,经常从新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不满足于获得答案,学习具有独创性。
学习效果
有实际的学习成果,学习效率高
综合评价
②、建立捆绑式评价体系,实现集体与个体双赢。
捆绑式评价则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捆绑式”评价,其目的是“要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把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考核时,既重视集体的进步,又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
这种捆绑式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就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第六小组的总体评价是A档,那么小组中的个体均为A档,以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办法计量化标准如下:
各班级按6人为一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表现按从好到差的顺序编成1—6号,加分时1、2号学生记1分,3、4号学生双倍记分,5、6号学生3倍计分,(减分不加倍)以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上课:
Ⅰ、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主动,互相研讨,认真探究,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正确的就记加1分;
Ⅱ、能积极主动的到讲台前为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经验的,记加2分;
Ⅲ、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受到教师表扬的记加1分;
Ⅳ、完成当堂练习前3名的小组每组加2分;
Ⅴ、当堂检测全部达标的小组加3分;
Ⅵ、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表现酌情加减分。
作业:
Ⅰ、及时上交,前三名的学习小组每组加2分,后三名的小组每组减1分。
Ⅱ、作业质量好,全组都是“甲”等的加2分。
(由各科课代表直接在评价表上记录)
考试:
Ⅰ、全组测验成绩均为“B”等的,记5分;
每有一人高一等级的加一分,每有一人降低一个等级的减1分;
Ⅱ、改错及时,教师讲评完试卷能及时改错并按时上交的,前三名的小组加2分。
总评:
将以上小组分数的总和划分为四个等级即A、B、C、D四档,以一定比例加入到学生个人的最终评价结果上。
说明:
没有安排记录的由本小组自己记录,相邻小组互相监督记录,各课代表督促记录情况,记录不及时的(当天没记录的)小组由课代表给予减1分的处罚
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科学和发展评价。
过程性评价中,若每项评价完成后,都要将所有资料保存起来进行积累。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把评价进行统计归类。
一般是每月就可汇总统计一次。
教师要把统计的结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
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在学期中或学期未,将过程性评价(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和终结性评价(期中学业检测或期未学业检测)各以一定比例相加,作为学生个人的期中或期未的学业水平综合评价。
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主体,占总评价的50%。
它将以前一次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巨大压力分解到平时,加强了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规定小组的评价在合评中占30%,自评、互评各占10%,师评为30%,捆绑评价占20%。
例如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评价为:
“A”记4分,自评中为“B”记3分,互评为“C”记2分,师评为“B”记3分,捆绑评价为“A”记4分。
那么合评评分:
4*0.3+3*0.1+2*0.1+3*0.3+4*0.2=3.4分,等级为“B”,可记3分。
如果其终结性评价(期未学业水平检查)成绩为“A”记4分,那么其最终的评价为3*0.5+4*0.5=3.5分等级为B。
8、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题执教班级执教人
评议项目
评价标准要点
分值
课
程
20
学习
目标
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符合课程标准、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
内容
学案围绕目标设定,体现“四为主”教学思想。
教材分析透彻,重难点设计恰当,容量适度,知识展现逻辑性强,无科学性、思想性错误。
导学问题恰当合理,问题情境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拓展学习内容,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达标练习
紧扣学习目标,选题精炼、有梯度,重点突出,容量和密度适中。
重视能力培养和知识运用,注意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应用、巩固和诊断功能。
教
师
环节
教学程序科学合理,教学节奏协调一致,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活动
融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合理安排学生与教材、作者、编者、教师、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的时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善于倾听,不随意打断学生。
素质
思路清晰,教法灵活,书写规范,语言准确流畅,教态自然大方。
机智
及时采取有效多样的评价和精彩的点拨,激励引导学生学习。
敏锐的捕捉课堂信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恰当处理偶发事件。
手段
能有效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具及现代化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特色
突出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学
生
50
自学
按照学案及教师要求借助各种资料自主有序的完成任务。
6
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标记疑问和难点等,以待交流。
倾听
听准教师的要求和点拨,听准同学的讲解,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
5
能及时记录且能提出再生性问题。
互动
组内分工明确,能有效的合作、交流、讨论,做到全员参与。
大胆质疑,善于总结方法规律,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内容有选择,展示之前有准备,展示过程有秩序,展示方法灵活有效,展示同学自然大方,展示结果有利于大家共同提高。
效果
知识与能力达标度高。
有良好的学习策略、方法和习惯培养。
学习愿望能得当满足,能体验和感悟成功的愉悦,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文化
10
师生配合默契,生生合作愉快。
课堂井然有序,气氛和谐、民主、宽松、热烈。
4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明显。
总评
观课人:
观课时间:
(二)总结推广阶段
探究实验阶段完成后要及时了解教师、学生的意见,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偏差。
教师做好阶段性总结,适当改进方法,并提出下一步的方案。
认真记录实施过程和经验,积累第一手材料。
并将成功经验向全校其他班级推广,最后形成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