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4847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76.39KB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代表动物
:
无
脊
椎
动
腔肠动物
身体开始出现组织分化,
有简单的器官,有口无肛门
水螅、珊瑚虫
可食用,或形成珊瑚礁成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扁形动物
身体扁平,有组织、器官、系统
的进一步分化,有口无肛门
涡虫、吸虫
-
引起人体寄生虫疾病
线形动物
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
蛔虫、丝虫、轮虫
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危害其健康
环节动物
身体由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
蚯蚓、金线蛭,蚕
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动物的饲料
软体动物
体外大多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河蚌、蜗牛、枪乌贼
可食用,观赏,或引发疾病
节肢动物
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昆虫纲:
蜜蜂
多足纲:
蜈蚣
甲壳纲:
虾
蛛型纲:
蜘蛛
药用、危害农作物、治病、仿生、食用、传粉
鱼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侧线感知水流
海洋鱼类、淡水鱼类
食用、观赏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青蛙、蟾蜍、蝾螈、大鲵
捕食害虫、药用
爬行类
体表一般覆盖坚硬的鳞片或者甲,陆地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
蟒蛇、扬子鳄、乌龟
观赏
鸟类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双重呼吸,骨骼中空,直肠短
苍鹰、鸽子、鸡、鸭、鹅
|
哺乳类
体表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
牛、老虎、人
观赏、食用
4、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种类
形态特点
体积大小
#
结构特征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病毒
球形、杆形、蝌蚪形
电子显微镜观察
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构成
<
在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进行增殖
寄生
可使人畜治病,也可用于制作疫苗
细菌
球形、杆形、螺旋形
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
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鞭毛辅助运动,荚膜进行保护
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
多数异养,为腐生或者寄生;
少数自养
分解动植物遗体,大地清洁工,用乳酸菌做酸奶,甲烷菌造沼气
真菌
丝状或者多细胞的有机体
普通光学显微镜或者肉眼观察,大小差异很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如酵母菌,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如蘑菇
少数是单细胞个体,多数是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多数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少数出芽生殖(无性生殖)
异养,寄生或者腐生
*
可食用,做药材,引发疾病,或者有毒
鲫鱼
细菌结构示意图
酵母菌结构示意图
4、生物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进化上亲缘关系
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①、物种多样性;
②、遗传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①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②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3、#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5、①直接价值:
提供食物,提供工业原料;
②间接价值:
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③潜在价值:
有待开发的新药特药,改良生物品种。
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7、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8、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10、。
11、①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将斌微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③对公民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生命起源的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米勒实验原始2.|地球大气:
氢气、氮气、氨、甲烷、水蒸气
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米勒实验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2、~
3、生物进化的依据:
化石、胚胎学、解剖学,其中化石是最主要的依据
4、化石:
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遗体:
如恐龙骨骼化石;
遗物:
如恐龙蛋;
遗迹:
如恐龙足迹化石
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5、马的进化:
始祖马→现代马(历时5000万年)
马的进化历程
特征:
体型由小变大;
四肢越来越长;
多趾变成中趾发达且唯一着地的趾
说明:
生物在同种生物内部的进化
6、鸟的进化:
始祖鸟→现代鸟
始祖鸟:
个头跟现代乌鸦差不多大,两翼前端生有三趾,嘴里长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
现代鸟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
7、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学说
9、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
①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②生存斗争:
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以及配偶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
③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胜者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不适者最终被淘汰;
④遗传变异:
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生殖将自身优异的性状遗传给后代,同时后代也在遗传的过程中变异产生更适合生存的优良性状。
10、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11、人猿同祖
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也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于人
.
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于猿
12、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3、人类进化的最显着变化:
脑容量的增加
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
1、动物运动的目的:
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这也是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2、运动的意义:
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3、动物运动的方式:
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游泳(游动)
陆地:
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
如蜗牛、马陆、蛇(特点:
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
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
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
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
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爬行:
动物的胸腹部紧贴地面,行走:
动物的胸腹部远离地面。
4、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能量(ATP)(能量释放)→动物运动
5、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细菌—鞭毛
6、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
①节肢动物:
附足如:
蚂蚁:
胸区有长有六对步足,在运动时以一侧的中足和另一侧的前、后两足为一组交替运动的。
翅膀如:
昆虫,蜜蜂,蝴蝶
②鱼:
鳍如:
鲫鱼,鲨鱼
;
③两栖类、爬行类:
跳跃或者爬行时用四肢,游泳时用趾间的蹼如:
青蛙,鳄鱼
④鸟类:
翼如:
大雁,鸡
⑤哺乳类:
四肢如:
牛、羊
7、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骼肌与骨的关系: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关节结构示意图
~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8、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任何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都在神经系统的调解和控制下完成的。
%
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
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外部所有可以识别的变化。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
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3、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4、※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内部为争夺食物、配偶所发生的的行为。
防御行为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行为。
5、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6、社群行为:
动物群落中除生殖以外个体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
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7、▲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
1、$
2、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和环境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4、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生产者→消费者。
如: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藻类→虾米→小鱼→大鱼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5、生物富集:
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不断积累某种元素(如铅、汞)或者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如化学药剂DDT),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对于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生物体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超过一定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1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不循环;
②逐级递减,效率为10%~20%;
原因:
①单向流动:
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的散失不可逆。
②逐级递减:
自身的消耗,部分流向了分解者。
—
8、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所指:
生物圈
物质所指:
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
物质循环:
9、碳循环
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3、生物圈: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的稳定。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得生物多样性有关。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的维持相对的稳定。
8、生态农业:
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9、地球现在很不健康的原因: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十四章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P3~5
1.生物的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常用的无性生殖方式:
①出芽生殖例:
酵母菌、水螅
②营养生殖:
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例:
红薯、土豆
3.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
①嫁接例:
苹果树②扦插例:
柳树③压条例:
茶树
4.营养生殖方法的意义:
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5.嫁接:
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6.接穗: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
7.砧木:
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8.芽接是用芽作接穗,枝接是用带芽的枝条做接穗
9.无论是芽接还是枝接,都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两部分形成层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10.常用的嫁接方法:
①芽接例:
桃、山楂、苹果
②枝接例:
柑、橘
植物组织培养:
P5
1.定义:
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
2.理论依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优点:
①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②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③还培养出小麦、水稻、烟草等植物的优良高产的新品种
第二节植物的传粉与受精:
P8~9
1.植物的有性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
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传粉方式:
①自花传粉:
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称为自花传粉
②异花传粉:
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称为异花传粉
4.当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
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里的胚珠中。
胚珠的外层是珠被,顶端有珠孔,胚珠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卵细胞
5.受精:
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P9~10
1.*
2.变化:
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零,只有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3.桃、李等植物,每个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因此每个果实只有一粒种子。
西瓜、番茄、蚕豆等植物,每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因此每个果实就有多粒种子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P10~12
1.传播方式:
①自身力量例:
豌豆的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
②风力例:
蒲公英的果实具有伞状的毛,成熟后,被风吹散,漂浮在空中,慢慢降落到各处
③动物活动例:
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当人或动物经过时,就会附着在人或动物的身体上,被带到远处,散布开来
④水力例:
莲、椰子
第三节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P14~15
1.;
2.家蚕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家蚕的幼虫通常叫做蚕。
蚕食吃桑叶长大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
蚕一般要经过四眠之后,才吐丝结茧,然后就在茧里化蛹,十余天后羽化成蚕蛾。
雌蚕蛾腹部肥大。
3.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4.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蚊、蝇、蜜蜂、蝴蝶)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P15~16
1.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2.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蟑螂、蝼蛄)
3.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虫体逐渐增大,最后变为成虫
4.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
【
第四节蛙的生殖与发育:
P19~20
1.两栖类动物:
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2.体外受精:
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3.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且皮肤辅助呼吸。
蛙的变态发育:
P20
1.蛙的发育一般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
2.变态发育: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着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蟾蜍、蝾螈、大鲵)
第五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P23
1.&
2.体内受精:
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
3.鸟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胚胎就暂停发育
早成鸟和晚成鸟:
P24~25
1.早成鸟:
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鸡,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鸡自行觅食,像雏鸡这样的鸟叫做早成鸟(鹅、大雁)
2.晚成鸟:
另外一些鸟的雏鸟从卵壳里出来时,发育还不充分,眼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像这样的鸟叫做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
3.晚成鸟在育雏阶段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
第十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P28~29
1.遗传: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2.【
3.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P30~31
1.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从结构上看,DNA分子就像旋转的楼梯。
它由两条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
它上面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
4.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基因决定性状
5.细胞中的DNA大多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6.大小关系: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
第二节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P33
1.遗传性状:
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
2.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做相对性状例:
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P34
1.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2.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叫做隐形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第三节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P36
1.染色体(23对):
①常染色人体22对(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②性染色体1对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2.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
3.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22对常染色体+XX
4.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22条常染色体+X或Y
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22条常染色体+X
性别决定的方式:
P37
1.许多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样,如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动物
第四节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P40~41
1.遗传病:
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常见的遗传病有:
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2.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样,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舅和姨表兄弟姐妹,叔和侄女,舅和外甥女属近亲,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结婚的
优生优育:
P41~42
1.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
禁止近亲结婚;
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五节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
P44
1.变异:
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P45~46
1.生物的变异:
①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
这种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般只表现在当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2.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有的变异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例:
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变异有利于小麦的生存;
而玉米的白化苗则不利于玉米的生存
第六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16章:
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征,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4、动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的迁徙。
第二节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多细胞动物依靠原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单细胞动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结构,如草履虫的纤毛,变形虫的伪足。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是动物体开的基础,它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4、人和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骨骼肌单独完成的,如人的屈肘和伸肘运动是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多块肌肉协同完成的,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5、动物的运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
6、&
7、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一种被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
第十七章动物的行为第1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动物个休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寻找食物和配偶,并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八 年级 生物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