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34812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4.54KB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22
第六部分重点项目24
序言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属镇域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昌平区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目标要求的重要规划,是指导全镇打造特色品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阐述了“十二五”时期兴寿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政府履行职责,制定政策措施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及昌平区委、区政府对兴寿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良好基础
“十一五”时期,兴寿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示范基地、旅游休闲新区”的功能定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兴寿镇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速的增长。
201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0.7亿元,完成税收7717万元,财政收入2156万元,人均劳动所得实现9828元。
“十一五”时期全镇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7%,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增长10%的目标;
税收总额、财政收入和人均劳动所得分别保持了34.0%、14.0%和8.5%的年均增长率。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围绕“十一五”时期确定的“一线一带、一心两区”的区域空间布局,推进一二三产发展。
一产中的草莓产业已初步培育成为全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麦辛路沿线为主的观光采摘带雏型。
截至2010年底,镇工业产业基地已有28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年产值1.7亿元。
建成了以上苑艺术家村为核心的上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授予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以兴寿中心镇、半壁店旧村改造和桃峪口南岭地开发为重点的房地产项目稳步推进。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已建成兴寿、下庄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镇级幼儿园。
上苑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在建设中。
文化设施建设初步成型,全镇30个村,村村建有健身广场和文化娱乐室。
开通了全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45%左右;
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80%以上。
全镇共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2006年以来,全镇又先后落实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农村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等政策。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了2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
建成下苑画家村新桥、秦屯的便民市场、上西市和东新城沼气站建设工程。
基本完成全镇“村村通邮”工程。
完成了镇村17条道路建设工程,建成肖村环村路、半壁店村道路、百合水库路等多条道路。
启动了上庄、下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工程项目,投资630万元实施秸秆汽化和太阳能浴室工程。
治理镇内非垃圾填埋场19个、掩埋垃圾大坑65个,新建垃圾房20个,新建公厕23个,下庄等4个生态文明村农户改厕1007个。
实施“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工程,新搭建吊炕4000余铺、安装太阳能灯600余盏。
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
按照区委“148”文件精神的要求,率先设立了农村会计服务所,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干部报酬、村级财务及合同的民主化管理。
坚持“五位一体”和“一单式”信访工作机制,以及镇领导班子成员包片、科级干部包村的“两长”负责制,主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镇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
完成了沙坨、下苑、木厂等村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建成覆盖全镇的有线广播系统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村村上网和数字电视入村入户,建成镇、村两级市民文明学校教学点31所。
二、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区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兴寿镇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世界草莓大会为全镇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为兴寿镇提供了展示草莓产业成就、弘扬草莓文化、开展草莓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契机,将有力推动兴寿镇大力发展以草莓产业为主的设施农业,为打造品牌响亮、技术先进、品种多样的“北京草莓第一镇”,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奠定良好基础。
新调整的功能定位有利于全镇自身优势的发挥。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宏观指导,昌平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对各镇(街道)功能定位进行了调整,将兴寿镇划归昌平区新城产业拓展区。
功能定位的调整,为兴寿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二、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指明了方向。
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将带来日趋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9年11月,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获批复。
未来科技城建设将严格按照“研发+总部+产业”的企地合作发展模式,使央企研发成果就地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在为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对兴寿镇产生日趋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何利用未来科技城辐射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兴寿镇实现跨越发展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三、主要挑战
“十二五”时期,兴寿镇的发展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面临挑战。
核心产业优势亟待增强。
“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产业层次不高,核心产业优势不明显,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产业的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草莓产业已成为全镇的农业主导产业,但是草莓产业主要还停留在出售农产品的环节,产业附加值不高。
休闲旅游业尚未形成规模,知名度不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也有待提高。
人口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培养和聚集高素质人才是昌平区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关键要素。
兴寿镇属于昌平区新城产业拓展区,面临承接未来科技城功能的大好机遇,但目前全镇农业人口比例很高,高端人才不足。
“十二五”时期提高人口整体素质、聚集高端人才的任务十分紧迫。
公共设施建设亟待加速。
镇域内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供给水平低,难以满足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以及承办草莓大会对公共设施的要求,与全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的总体要求有较大差距。
总之,“十二五”时期兴寿镇发展的优势胜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
要牢牢抓住机遇和有利条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新一轮科学发展。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昌平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对兴寿镇的功能定位,抓住承办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和未来科技城建设的契机,按照“优势产业做大、休闲产业做精、生态环境做美、基础工作做好”的整体要求,树立兴寿独特品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努力将兴寿打造成“北京草莓第一镇、山水田园休闲镇、和谐宜居典范镇、原生态艺术基地”。
二、发展目标
兴寿镇“十二五”时期总的发展目标是:
紧紧围绕“昌平区新城产业拓展区”的功能定位,抓住机遇、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做大优势产业、做精休闲产业、做美生态环境、做好基础工作,为打造“北京草莓第一镇、山水田园休闲镇、和谐宜居典范镇、原生态艺术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十二五”期末,财政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所占的比重从2005年的84%提高到90%以上,生态友好型经济成为主导。
(二)社会发展目标
人均劳动所得各年增速不低于8%;
城镇和农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达到12年;
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100%;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建成镇社区服务中心和五个重点区域社区服务中心。
(三)绿色发展目标
全镇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绿化率超过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基本实现污水全处理。
第三部分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
以兴寿镇新的功能定位为指导,综合考虑兴寿镇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发展形势,对全镇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如下。
一、发展定位
根据新的功能定位,兴寿镇属于昌平区新城产业拓展区。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是: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前生态带。
着力打造“北京草莓第一镇”,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
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依托上、下苑艺术家聚集的优势,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积极推进中心镇和半壁店改造项目。
二、区域空间布局
着眼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定位,对全镇的发展空间进行战略调整,构建“一带、三区、一基地”的区域空间格局,成为全镇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
“一带”:
指在麦辛路沿线形成以草莓产业为主的产业带。
“三区”:
一是以兴寿旧村改造为中心,建设一个功能齐备、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镇中心区;
二是以上、下苑艺术家村、契丹古城、双泉禅寺为依托,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是依托桃峪口水库、民俗旅游等资源,以将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为着力点,打造旅游休闲产业区。
“一基地”:
指在现有工业区的基础上,积极承接未来科技城的产业和功能,打造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图1兴寿镇“十二五”时期区域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
实现“十二五”的各项目标,关键是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依托首都科技优势和智力资源,逐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主动承接未来科技城、九华山庄等重点功能区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打造“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大力推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
大力推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合理合法改造、利用现有土地,缓解土地资源缺乏瓶颈制约,未来2年内,必须为“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奠定基础,为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空间。
建设高标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推进土地一级开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九通一平”(“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
“一平”为土地地貌自然平整),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基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硬件条件。
打造创新型产业和人才高地。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构筑高层次创新企业集群,重点吸引北京地区的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探索研发合作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体系。
制定和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入基地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为基地建设保证充足高等级的人力资源。
建立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打造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门类齐全的各种研发与转化中介服务组织,如科技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机构、技术仲裁机构等;
建立成果转化服务的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
二、做好承办世界草莓大会的各项工作
配合昌平区政府,积极做好承办世界草莓大会的各项工作。
扎实推进配套设施建设。
启动镇中心区改造工程,做好镇中心区及工业区内两个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筹划镇中心区集中供热厂建设。
加快推进草莓大会“一园、两中心”(即草莓博览园、培训展示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场馆建设项目。
以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为契机,积极推进昌金路、崔昌路东延、桃下路建设工程。
加强麦辛路沿线草莓产业带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草莓观光采摘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及原有草莓园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扩大草莓观光采摘产业规模。
推动发展公共交通,组织好重点道路沿线、关键区域周边停车场地、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在主要道路沿线设具有感染张力的草莓大会宣传广告和统一美观的标志性路标,在重点区域设置草莓大会标志。
对办会及产业发展所涉及的村庄、道路、场馆周边等关键部位及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和景观布置,确保以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迎接草莓大会。
精心落实大会组织安排。
根据昌平区对世界草莓大会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配合组建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的大会筹备机构,采取“政府引导加市场运作”的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参加草莓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开展对参展草莓大棚种植带的种植户大会草莓农户的培训,满足草莓大会召开的要求,充分展示兴寿镇草莓业的最新成果和水平。
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和举办各项精彩活动,打造草莓品牌,营造承办世界草莓大会的良好氛围。
做好会后资源利用和持续发展。
做好草莓产业远期发展规划。
按照“会时充分满足需求,会后合理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草莓大会场馆。
重点对大会结束后的场馆利用进行咨询论证,谋划场馆的会后经营模式、经营项目、发展战略,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实现场馆的持续利用。
继续完善各项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充分整合资源,推动以草莓观光采摘为代表的体验休闲旅游。
三、打造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样板
顺应昌平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关于“良好生态环境、高端产业基础”的要求,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水资源消耗低、生态效果明显的都市型农业,拓展现代农业的经济、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逐步形成集约化、设施化、工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努力把兴寿打造成品牌响亮、品种齐全、技术领先的“北京草莓第一镇”,形成高品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样板。
一是进一步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草莓观光采摘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美化园区及周边环境,同时推动以苹果产业为主的山前暖带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有机草莓生产、开发草莓深加工产品,在草莓鲜果销售的基础上,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草莓冰激凌、草莓原果汁等草莓深加工产品,从而缓解春节过后的草莓销售压力,提高草莓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对优新种苗的引进和培育,强化草莓生产第一关;
四是开拓思路、多措并举,积极为农户构建草莓宣传、展示、销售平台,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扩宽产品销路;
五是针对世界草莓大会的召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素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使种植户规范种植,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草莓展销人文环境。
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方向的第二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产融合;
积极改善以交通为主的休闲旅游业基础设施,把旅游休闲和农产品观光采摘联系起来,提高一三产融合度。
四、培育独具风格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依托上、下苑艺术家聚集的优势,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重点推进上、下苑艺术家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做好集聚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上下水改造、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美化等,为集聚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完善医疗、教育等方面设施,为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创造条件。
积极争取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动、艺术家参与、吸引社会投资的运作模式,启动一批产业项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向文化制作、艺术品展示交易产业和文化休闲观光业延伸。
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如艺术开放联展、美术文化街道、艺术创作室、艺术画廊、上苑运河文化观光带等。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集中宣传集聚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势。
发展以原创为主,完善创作、展览、销售、培训、配套产品经营各环节,并带动工艺、雕刻、刺绣、装饰及书画培训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产业定位开发休闲旅游产品。
五、做好昌平区一二三产融合的典范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整合各产业资源,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效融合,化解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接轨“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要求,发展高端产业,打造昌平区一二三产融合的典范。
整合各产业内部资源。
一产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积极培育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作组织来统一协调产供销。
明确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以草莓、苹果等农产品深加工为方向的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未来科技城产业辐射。
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第三产业几个旅游区域联系起来,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品牌。
同时,整合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资源,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促进三次产业有效融合。
以举办世界草莓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特色林果业,尤其是草莓产业的规模,打造草莓观光采摘品牌,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景区与观光采摘区域联系起来,提高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度。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为方向的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特色林果业相结合,改变单纯出售农产品的局面,增加农产品的产业附加值。
发展高端产业。
在三次产业融合中,走产业高端化的路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成果在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转化,为兴寿镇保持高速、健康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推动旅游与会展商贸、都市农业、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旅游休闲产品,使旅游休闲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六、形成昌平区城乡一体化的窗口
以中心镇改造为重点,同步推进半壁店、肖村等村的旧村改造,有序推动城市化,使产业发展、城镇开发、综合服务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更好地为镇域人口生产生活服务。
加快中心镇改造规划实施。
按照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中心镇的建设,到“十二五”末期中心镇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功能分区的原则,实现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把中心镇建设成为体现地域特色、布局结构合理、环境和谐宜人的小城镇。
积极拓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借助市场的力量,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步伐。
稳步推进城镇化,加速劳动力转移。
以兴寿中心镇改造、半壁店村旧改项目为重点,全力配合实施城镇道路交通、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热电联供、文体设施、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尽快完善土地补偿政策,理顺项目开发手续,稳步推进城镇化,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培育都市型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通过引进和培育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向中心镇转移和聚集。
加快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民的就业增收空间,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切实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市场集中度和经济融合度。
进一步完善产业功能拓展区建设,为承接未来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做准备。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积极引导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公共服务向镇村覆盖、优质资源向镇村流动。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环境。
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
培育文明乡风,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落实昌平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的重要文件,落实“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建设完善助农惠农支撑体系,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始终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前生态带。
统筹考虑生态涵养、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和劳动力转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统筹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惠民利民导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民生事业的基础,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素质教育工程。
深化科学发展观精神,加强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指导和服务,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全民人心思学、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崭新局面。
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群众凝聚力。
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围绕推进国家文明区创建活动,做好文明镇、村的争创。
深入开展“文明机关、文明企业、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五位一体的宣传和建设。
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行动。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倡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
多渠道促进就业。
积极落实北京市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并将政策用好,一是鼓励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及微利项目贴息政策;
二是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重点项目带动就业。
通过兴寿中心镇的改造及肖村、半壁店等旧村改造工作的开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加大对民俗旅游业、民俗手工业、观光农业和种植养殖业等本区特色行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50人员、残疾、低保、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到社区参加就业,从事修理、家政服务等工作。
政府积极推广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宣传创业知识,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困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有实质性突破,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十二五”时期,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和人们对养老保险认识的深入,每村适龄人员都将参加到社会保险体系中,真正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人民群众真正老有所养,从根本上改善民生。
保障和提高妇女儿童权益。
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完善女性就业的社会保障。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妇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不同收入层次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妇女逐步进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网络。
认真执行有关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
巩固三级保健网络,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人员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儿童医疗保险等。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科技创安”工程建设,实现“动静结合、群防群治、全面覆盖”的治安防控体系。
全镇各村完成监控设备的安装工作,实现主要路口、主要街道、重点地段全覆盖监控。
实现刑事治安类案件明显下降,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昌平区 兴寿镇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 纲要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