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4719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56KB
白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
《白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文练习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叔后悔了,说:
“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这种地步。
”发步兵去攻击萑苻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杀死,盗寇(才)稍微被遏止。
孔子说:
“好啊!
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
(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
用宽大来调和严厉;
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
《诗》说:
‘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憩啦;
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
’(这是)施与民众以宽厚啊。
‘不要放纵奸诈,用来防范邪恶;
遏止盗寇肆虐,竟然不害怕明白无误的法律。
’(这是)用刚猛来纠正啊。
‘宽柔对待远方的民众,亲善近处的民众,(这样)来稳定我们的王朝。
’(这是)用和缓(的政策)来使民众平安祥和啊。
又说:
‘不强制不迎合,不刚猛不柔弱。
实施政策平和,所有的福祉就会传承下来。
’(这是)和平的极致啊。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内外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亦使知之,若何?
“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
介之推不提及应得的俸禄,而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
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这两三个人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虚假了吗?
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得上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
下面的(臣子)将罪当作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
“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
(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介之推回答说:
“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
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
“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
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你)能够这样做吗?
(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
“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其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也: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拆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
“为什么毁掉?
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
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仗权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么?
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
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
不如开个小口进行疏导,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
“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
“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
易牙乃煎敖燔(fá
n)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
‘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
‘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登,曰:
‘后世必有以高台陂(bēi)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
主君之味,易牙调也;
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
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梁王称善相属。
魏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
酒兴正浓的时候,魏惠王向鲁共公敬酒。
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有选择地说道:
“从前,舜帝的女儿让仪狄酿酒,酒味醇美,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
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
‘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
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
‘后代一定有因贪吃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
’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
‘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
’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登临徘徊,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
后来他说:
‘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池塘而致使国家灭亡的。
’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
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
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
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
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惕吗?
”魏惠王听后连连称赞并与之交往。
子道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
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
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
虽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
从命,则亲危;
不从命,则亲安;
孝子不从命,乃衷。
从命,则亲辱;
不从命,则亲荣;
孝子不从命,乃义。
从命,则禽兽;
不从命,则修饰;
孝子不从命,乃敬。
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
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
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传曰: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此之谓也。
故劳苦彫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诗》曰:
“孝子不匮。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子从父命,孝乎?
臣从君命,贞乎?
”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
“乡者,君问丘也,曰:
‘子从父命,孝乎?
”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
子贡曰:
“子从父命,孝矣;
臣从君命,贞矣。
夫子有奚对焉?
孔子曰:
“小人哉,赐不识也!
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
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
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
父有争子,不行无礼;
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故子从父,奚子孝?
臣从君,奚臣贞?
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对人的最低要求。
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对人的中等要求。
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对人的最高要求。
再加上那种志向根据礼义来坚守,说话根据规则来使用的情况,则儒家之准则也就完备了;
即使是舜,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
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
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
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
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是出于真情。
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到耻辱;
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是奉行道义。
服从命令,就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
不服从命令,就富有修养而端正;
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是出于恭敬。
所以应该服从而不服从,这是不尽孝子之道;
不应该服从而服从,这也不是出于真情。
明白了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
古书上说:
“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劳苦憔悴时能够不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遭到灾祸苦难时能够不丧失对父母应尽的道义,即使不幸地因为和父母不顺而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
《诗》云:
“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
鲁哀公问孔子说:
“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
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
”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
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
“刚才,国君问我,说:
‘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
’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
子贡说:
“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
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
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
“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
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了四个诤谏的臣子,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削夺;
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诤谏的臣子,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
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臣子,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
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
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
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么儿子就孝顺啦?
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么臣子就忠贞啦?
弄清楚了听从的道理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呀。
尧让天下于许由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
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
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名者,实之宾也;
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
“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
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
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
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
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
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
“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
‘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
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
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子巧乎!
有道邪?
”曰:
“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
”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先生真是巧啊!
有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
“我有我的办法。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
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木桩枯根,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
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不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
“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
【标点】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编辑本段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郢地有一个人,用白灰涂抹到他的鼻尖上,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薄,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灰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
‘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
‘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
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酣
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释之,以为寡人戒。
晋平公同众位臣子饮酒,酒喝得畅快淋漓时,就长叹一声说:
“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
只有他的话没有谁会违背。
”师旷正在前面陪坐着,操起琴来就撞他。
晋平公掀起衣襟而躲避,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文:
“太师撞谁?
”师旷说:
“现在有一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所以我撞他。
”晋平公说:
“是我呀。
“哎呀,这不是做国君的应该说的话呀。
”晋平公左右的侍臣请求除掉他,晋平公说:
“放了他,来作为我的警戒。
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者,弗学而能。
何谓人义?
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
讲信修睦,谓之人利。
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
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什么叫人的情性?
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方面不学就能做到。
什么叫做人的义理?
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兄长善良,兄弟敬爱,丈夫守义,妻子服从,长辈慈惠,晚辈孝顺,国君仁爱,臣子忠贞,这十方面称为做人的道理。
讲究信守,努力达到和睦,这叫做人的好处。
争夺相杀,这叫做人的灾难。
所以圣人用以节制人的‘七情’,培养人的‘十义’,讲究信守,努力达到和睦,崇尚谦让,戒除争夺的,若舍弃礼制,又可用什么来整治呢?
饮食和男女间的事,是人们最大的欲望。
死亡和贫苦,是人们最大的厌恶。
所以,‘欲’和‘恶’(两种人情)是内心最主要的。
人们深藏自己的内心,不可窥测啊!
人心好坏都掩藏在心里,不表现在外表,要想彻底了解人心的好坏,除了理,还有什么东西呢?
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圮(pǐ)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
普通人遇到了难以忍受的事情时,就会拨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对于意外事件的突然降临一点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被激怒,这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张良在圮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的传说,这件事确实太怪诞不经了。
那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看他们各自都有不便道破的深意,是有大智者在相互进行着揣摩和试探。
世俗之见把圮上老人看作鬼神本来就已经错了,还把老人的用意看作是向张良授书就更不对了。
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镬等种种酷刑,来对付天下有才能的人。
平白无故被杀戮的人,真是难以计数。
那时即使有古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
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锋芒的确势不可挡,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
然而少年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用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之中逞强。
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文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