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拾萃国画中的竹与诗文中的竹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33432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71KB
踏青拾萃国画中的竹与诗文中的竹Word文件下载.docx
《踏青拾萃国画中的竹与诗文中的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青拾萃国画中的竹与诗文中的竹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锋正侧造成气势流动之感,虽为枯木,却生机勃勃。
白居易: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道;
君子见其心,贝y思应用虚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於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於亭之东南隅,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於关氏之老,则曰:
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馀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於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
以其有似於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然则竹之於草木,犹贤之於众庶。
鸣呼!
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
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於亭之壁,以贻其後之居斯者,亦欲以闻於今之用贤者云
唐.白居易《咏竹》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梅竹图》元吴瓘纸本水墨纵29.6厘米横7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吴瓘为嘉兴人,富收藏,精鉴赏,墨梅学扬无咎,亦能画窠石与寒雀,写意居多。
此画寥寥数笔,写出梅花两枝,竹叶数片,署“竹庄人”款,也是游戏之作,笔力较吴镇却稍为逊色。
画家既画之,又咏之,行书题七言诗一首,极为精彩地将诗书画结合起来。
此画简单得只画了几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晓风中,只待消息传来便破蕾而出。
此画虽无名款,但笔法劲健雄丽,与满幅的题诗共同营造了诗书画完美结合的意境。
唐.杜甫《咏春笋》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元佚名《墨梅图》册页绢本水墨纵
24.4厘米横20.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绘古梅一株,枝干舒展,花朵绽放。
笔墨恣纵,格调清新,颇得逸笔之妙。
具有扬无咎和王冕的传统风格。
无款识,画幅中有王诏的七绝和郑文原题记。
唐•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质,贞心常自保。
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
元柯九思《清必阁墨竹图》纸本墨笔纵32.8厘米横5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公元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今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
博学能文,擅写墨竹,师文同一派,并融以书法的用笔。
此图画竹竿,怪石一块。
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浓淡相间,沉着劲挺。
石用浓墨皴擦,圆劲浑厚。
全画笔法苍秀,画风学文同而又有新意,是柯氏墨竹画的代表之作。
唐•李贺《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横92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頫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
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丰四年(1081)。
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唐.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明归昌世风竹图立轴,水墨,纸本,纵146.2厘米,横44.7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
“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
”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
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
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宋.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元管道升《竹石图》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升画竹在元代颇负盛名,其特点是:
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并无层次,一笔完成,行笔以中锋为主,偶有侧锋。
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用藏锋笔法挑出,极为生动。
唐•杜牧《题新竹》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清归庄竹石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10厘米,横7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图绘奇石与立竹,行笔平直,奇石两侧各绘欹竹,皆作随风倾斜之态。
画面轻重布置得当。
写竹笔意贯穿,叶叶交加,下笔遒健苍劲,浓淡之墨,相互呼应,极有风致。
石下小竹丛生,秀健活泼,生气浮动。
风格潇洒,得墨竹之妙。
款书直抒胸怀,颇多自负。
此作系应友人徐明法之请,为默金先生七十三岁祝寿之作。
宋.杨万里《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元代画家倪瓒:
《竹枝图》
画一枝新竹,枝、干细而挺,稍带弧曲,竹叶细、短而上挺,至梢头略有低垂,疏密有致,优美地展现新篁的秀嫩而生机勃勃。
倪瓒画墨竹图,好作新发的嫩竹,枝叶上挺,且单用浓墨,而不以浓、淡墨色分叶面之正反。
这别出心裁之处,也许正暗藏了倪瓒胸中与众不同之“逸气”,发人深思。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元吴镇《墨竹谱》纸本墨笔纵40.3厘米横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共二十二幅,前两幅作者书苏轼撰文同偃竹记,后二十幅画竹各有题议。
册中墨竹诸能悉备,画风苍劲简率。
所选为第四幅。
秀竹一竿,枝疏叶少。
淡墨画干,浓墨画竹叶,墨气连贯。
用笔简练,构图大胆,不落俗套。
有“天籁阁”、“墨林山人”、“项子京家珍藏”等藏印多方。
宋.陆游《东湖新竹》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宋佚名《梅竹双雀图》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渠宝笈三编》)。
无作者姓氏。
此种风格的花鸟画,虽无姓名,但一望可知其为南宋中晚期(约1195一1279)的画院中人所作,体状物态均甚精工而有生意。
宋.陆游《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元高克恭《墨竹坡石图》纸本墨笔
纵121.6厘米横4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
擅画墨竹及山水,师文同、米芾父子,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成自家一体。
此图为高克恭传世的唯一一件画竹作品,用笔温和沉静,条理清晰,竹与脚下之石相呼应,可谓“竹石有情”。
宋.黄庭坚《咏竹》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明王绂《偃竹图》纸本墨笔纵93.7厘米横26.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倒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
其墨竹,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
此图用笔在运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
董其昌评为“国朝画竹中,王中秘(绂)为开山手”。
自题“九龙山人王绂写”。
字体规整谨严,近他晚年的书风,据此推断是其晚年所作。
图上并有莫旦题五律一首。
莫旦字景周,号鲈卿,吴(今苏州)人,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登进士科。
裱边还有清黄易题签,翁方纲、王聘题同观款。
经明项元汴、清邓氏收藏。
宋.朱熹《谢刘仲行惠笋》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北宋.文同《墨竹图》
这幅《墨竹图》,绢本,无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密叶纷披,折旋向背,蓊郁喜人。
枝叶多用浓墨,新枝嫩叶,渍以淡墨,撇叶锋长而毫芒不露,叶尾拖笔布白,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
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则显示了竹子“剑拔十寻”的锋芒。
全图笔墨爽适,动合矩度,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明.李日华《竹》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元柯九思《晚香高节图》纸本墨笔纸本墨笔
纵126.3厘米横75.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徐渭《风竹》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绢本水墨纵99.4厘米横48.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頫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
以淡墨写老枝,于苍润之中透出力度。
清李方膺《潇湘风竹图》纸本,墨笔,纵:
168.3,横:
67.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以秃笔湿墨逆笔取势画风中之竹,通过竹叶的独特造型,表现出狂风大作的动态。
作者成功地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正如作者诗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末识“乾隆十六年写于合肥五柳轩,李方膺”。
钤“晴江”白文方印,“李生”朱文方印等。
按乾隆十六年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时年五十七岁。
清.康有为《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清.归庄《竹石图》纸本水墨高110厘米宽76厘米天津市
艺术博物馆藏
归庄(1613—1673),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流寓常熟。
善画竹、亦工诗、行草书。
《竹石图》一画系应友人徐明法之请为默金先生73岁祝寿而作。
图写一石二立竹,亭亭玉立,奇石旁侧欹竹斜出,亦秀健活泼。
写竹、竿、节、枝、叶四者,一气呵成,笔意贯通,叶叶相加,生机盎然。
用笔遒劲苍健,墨分浓淡,前后竹影相衬,极有风致。
风格潇洒,豪迈绝伦,得墨竹之妙。
为竹传神。
画上款书自抒胸臆。
清石涛《竹石梅兰图》纸本墨笔纵205.9厘米横94.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
石头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造型夸张。
整幅作品,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妙香。
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
……”画面诚如石涛自题,清香四溢的花卉隐逸于树干竹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踏青 国画 中的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