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策略研究.doc
- 文档编号:2232255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2.50KB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策略研究.doc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策略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策略研究
广西藤县太平三中韦世松
内容摘要:
初中数学新课程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使用新教材的亮点,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的理解。
要开展实践和综合应用活动:
1、首先要整体把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学段目标要求和第三学段教材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次数及特点是做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2、课前准备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课前准备包括组织准备、教具学具的准备、知识准备等;3、课内渗透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的体现,课内渗透有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等;4、课后延伸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的再现,课后延伸有作业延伸、学习方式方法的延伸等。
本文主要研究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七、八、九年级安排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数量、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策略研究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背景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构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表明了新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是:
摒弃一纲一本的课程结构,倡导标准下的多样化与个体化的课程形式,极大的关注是人解决问题而不是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人的多元思想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强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理应立足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认识我们的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和谐、民主、平等、公正、对话、倾听、关心以及人的解放等,从而感悟到先进文化和先进决策机制就蕴藏其中,为了实现这一科学理念,就必须寻求人性化的民主讨论教学方法,多层面、多维度的进行教学情境沟通。
我们是2004年秋开始使用人教版新编教材的,在这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遗憾和迷茫。
在教材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极具特色和富于挑战性的内容,都给我们极大的探究空间,为教师赋有宽阔的挑战阵地,为学生留有广阔的学习机会。
在这里试谈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二)、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教材中各章的“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是第三学段(七—九年级)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呈现形式,它真正实现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可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之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体把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段目标要求和第三学段(七—九年级)教材(人教版)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次数是做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
(1)“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各学段的具体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的目标是: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初步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学段(4—6)年级的目标是:
1、在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程序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的成功经验,初步树立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学段(7—9)年级的目标是:
1、经历“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实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从以上三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来看,前二学段是为第三学段积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的,且在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始第三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
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前两个学段的“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缺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方法。
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应注意低起点、低要求,更应该多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应多加提示和引导。
这正是我们感到遗憾和迷惑的地方。
也可以在前两个学段中选几个问题作为数学实践活动的前期的热身过程。
例如:
(1)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支出、游览线路等;
(2)请你设计合适的包装方案,①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案?
哪种方案更节省包装纸?
(重叠部分忽略不计);②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案更节省包装纸?
(重叠部分忽略不计)。
(2)、初中教材中(人教版)各册安排“数学活动”或“课题学习”的次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13个数学活动,一个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
七年级数学下册:
有14个数学活动,二个课题学习①镶嵌;②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八年级数学上册:
有12个数学活动,一个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数学下册:
有12个数学活动,二个课题学习①重心;②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
有12个数学活动,一个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
有9个数学活动,二个课题学习①键盘上的字母的排列规律;②制作立体模型。
(3)、初中数学系教材各章中“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的特点:
“数学活动”的内容是各章内容的核心的表现和知识的推广应用,也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验基地”和“操作场地”。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都是围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用坐标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的。
通过这两个“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用坐标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时,首先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向别人描述你自己的位置时,要讲明你建立的坐标系的原点和坐标的方向。
此活动还介绍了运用极坐标表示同一位置的方法。
这是知识的推广和渗透,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用坐标表示物体的地理位置的方法的重要。
二、课前准备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1、组织准备。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活动。
因此,课前的组织准备十分必要,一般来说以自然村、小区,或社区来划分数学活动小组为宜,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活动前的调查研究和合作交流;或在课堂上以前后位、邻位来划分数学活动小组,这样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和汇报等。
如我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的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的教学中,是以前后位、邻位来划分数学活动小组的,以8人为一个小组,并要求各小组选派一个统计人员及拟报第七、八、九、十次射击环数的人员等。
2、教具、学具的准备。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因此活动前必须准备所需的教具或学具,一般来说教师应有预见性地在活动前要求学生准备所需的学具,以便学生在活动时能人人动手,个个参与。
如:
我在开展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数学活动一的活动前,要求同桌的同学准备木棍六根;第八章的数学活动二,我在活动前准备并复印了几份阅读用的报刊、图书、及网络资料;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的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的教学中,我首先把准备好的格式化的调查表发到每个小组,在活动结束时再发调查报告,并要求填写调查报告。
3、知识的准备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知识综合性运用的问题的活动,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因此,判断、选择及综合运用的相关知识储备是必要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应预见学生在活动中有哪些知识不足,在活动前必需做好补充或引导。
如:
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的数学活动一,是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有图象的画法等知识的储备,活动前我用晚自习时间与学生补充了图象的画法等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的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的教学中,我要求体育老师帮助,讲述了有关比赛常识和得分规则等知识。
三、课内渗透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的体现
1、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笔者认为,学生创新的智力原形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而新教材中每个综合实践活动都包含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的数学活动一,在探讨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两条直线的交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数学活动三,在用小试验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探究过程中是“逼近思想”的渗透。
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的探索过程是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2、思想、品德的教育的渗透。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功能也不容忽略。
如:
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的数学活动一中,进行生活水平调查时,应鼓励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这是“国情”教育;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的数学活动二中,在进行吸烟的危害的调查时,要让学生知道吸烟会影响身体发育,严重时会危害生命,这是进行“生命”教育;八年级数学上册的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通过这个课题学习使学生对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存量和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使用等情况有一个定量的认识,这是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的教育。
四、课后延伸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的再现
1、作业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内容在教材中没有安排太多的时间学习,我是有选择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要独立地完成每个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作业延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我就利用教材本身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布置一些短作业,进行课后延伸;为了布置一些长作业,我还自选课题,设计一些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与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的长作业。
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及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长作业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或“五一”“十一”等时间比较集中的时间为好。
如我在04年寒假里布置了一个长作业:
探究用一个正方形纸片剪折成无盖长方体使其容积最大,应如何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①、内容是教材知识的扩展的、延伸的。
如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对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内角以及圆外角等)的关系探寻、对几何证明题辅助线画法规律的探究等等;
②、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
如:
成本与利润、采票的中奖率、旅游线路的选择、购房的分期付款、建筑物高度的估计等;
③、跨学科的选择研究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课题学习要“更多的把数学与社会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研究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所以研究课题可以选择跨学科的问题中选取。
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新课程 综合 实践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