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1564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70.42KB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1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纸币
①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信用工具与外汇
5、信用卡与支票
①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是……
作用: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
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6、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择题
1.“QQ农场”“QQ牧场”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网页休闲游戏,游戏通过出售一些虚拟道具收费。
玩家可以花费金钱购买游戏金币,然后购买化肥等相关道具。
据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款游戏没有价值,不是商品②这款游戏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又用于交换,是商品③玩家购买游戏道具,游戏金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④玩家花钱购买游戏金币,是商品流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3蛇年春节前网购十分活跃。
据报道,2012年中国全年网上零售交易额达2200亿元。
在网上购物过程中①发挥作用的是观念上的货币②货币主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③起作用的是虚拟货币④商品的交换方式发生了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3.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4.假设2012年我国A商品的单位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6400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
6.4。
如果2013年我省某出口贸易型企业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人民币发行量增加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该企业生产的A商品用美元标价,其价格为()
A.1050美元B.729美元C.1260美元D.875美元
5.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
在铸币时代,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
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
“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③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不十分了解④“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6.假定某国今年待售商品为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一年内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6次,若要将物价涨幅控制在5%以内,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今年货币的发行量应该:
()
A.不少于500亿元
B.不超过500亿元C.不少于525亿元
D.不超过525亿元
7.《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
“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这主要是因为()
A.上衣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上衣是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般等价物
C.上衣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D.上衣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8.据汇改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34%可知()
A.人民币不断贬值,我国出口成本下降
B.人民币不断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
C.美元不断贬值,美国公民到华旅游成本减小
D.美元不断升值,中国公民赴美留学成本加大
9.读图9,深陷危机不能自拔的欧美等发达国家采取如图所示的经济行为,这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如下影响①外汇储备面临贬值的可能②增加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③我国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④人民币汇率降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15分)材料一“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
另一方面又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
”
材料二“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
这东西可以使城邦毁灭,使人们被赶出家乡,把善良的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做些可耻的事,甚至叫人为非作歹,干出各种罪行。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货币的“两个方面代表”的内涵是什么。
(5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对待金钱?
(10分)
考点一: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含义上看,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如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等;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如用于馈赠的礼品、用于救灾的各种捐赠物资等。
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用于交换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含义: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
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说,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作补偿,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知识拓展】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从内涵把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注意:
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等不是商品。
有些东西不是商品,但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如土地、股票等,这进一步证明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劳动产品、交换。
商品定义中的“用于交换”不仅指“正在交换”,还包括“等待交换”。
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2)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
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3)从属性把握: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比较
使用价值
价值
区
别
1、含义不同[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具体
抽象
3、性质不同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有属性
4、主体不同
卖方转让使用价值才能实现价值
买者支付,才能获得使用价值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是不能用于交换的,也就成不了商品。
任何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都有价值。
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需要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不同。
4、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有价值。
5、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考点二: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
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知识拓展】1、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这种交换要想完成,交换者双方必须同时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否者就不能成功。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产品越来越丰富,交换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物物交换的缺点也就越来越明显。
克服这种缺点的办法是用一种大家都乐于接受的东西充当交换的媒介,这就产生了一般等价物。
2、一般等价物是一种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够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
即:
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3、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金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因而最适宜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知识拓展】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它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从货币的作用看,货币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一般等价物
货币
区别
产生时间不同
出现时间早
出现时间比一般等价物晚
是否固定
不固定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金银与货币的区分。
首先,金银作为自然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在货币产生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成为了货币(如作为工业原料的金银就不是货币),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
所以,不能说金银就是货币。
其次,在商品发展史上,除金银外,贝壳、布帛等也充当过货币。
因此,不能说金银就是货币。
考点三:
货币的基本职能
首先要强调“基本”,它是指当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
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又衍生出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
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作为价值符号也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
)
(3)形式。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4)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即价格的高低由价值的多少(大小)来决定。
2.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W——G——W)。
(2)形式。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即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4)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第一,区别:
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第二,联系: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有人说,流通手段强调的只是一个“点”,而商品流通则强调一条“线”。
【知识拓展】1、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
初期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可用公式表现为:
W——W;
货币出现后,就以货币为媒介了,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
W——G——W。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后者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第二,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了,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第三,前者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满意就可以成交;
后者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则是分离的。
初期的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和联系
初期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
公式
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产生时间
货币产生前就存在
货币产生后出现
买卖行为
同时同地进行
在时空上是分离(先卖后买)
都是商品交换的形式。
本质上都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2、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的比较
含义
原因
影响
形式
价值尺度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商品交换由原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现实的货币。
(5)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
①贮藏手段。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
必须是足值的现实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
是随着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职能,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
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知识拓展】1、比较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支付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虽然存在支付行为,但并不是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是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预付款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
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权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
2、比较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W——G——W)。
所以,不能将二者混淆。
但是,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3、判断货币在执行哪一种职能:
(1)从是否需要现实货币来看:
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其他均需现实的货币。
(2)从是否用纸币代替来看:
纸币可以代替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但不能代替贮藏手段(只有某几种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3)从关键词来看: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
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
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
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
特别注意:
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考点四:
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产生与演变。
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①货币最初是以自然形状的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
②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
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而这种不足值的货币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货币一样使用。
③后来又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
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
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纸币的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3.纸币的优点。
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
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4.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规定不同面额纸币的发行比例,但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而是由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决定的。
所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知识拓展】1、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2、货币和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纸币
含义不同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产生不同
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属性不同
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纸币不是商品,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
职能不同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一般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种只能。
①纸币是价值符号,货币是纸币发行和流通的基础;
纸币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派生物,没有货币就没有纸币。
②货币和纸币都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都可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都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各种关系。
③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的质变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实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表现
需求旺盛,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市场疲软、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
纸币的流通数度加快。
由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由商品短缺转为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跌等。
后果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过度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
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疲软,消费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投资的扩大。
解决办法
(1)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2)要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控制货币供应量,可采用紧缩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
(1)必须扩大需求,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货币政策;
(2)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
二者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二者都会影响正行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
二者都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加以克服。
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不能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会表现为物价下跌,但不能认为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只有物价全面持续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考点五:
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怎样正确地对待金钱。
货币,俗称金钱,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
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有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
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才能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金钱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2)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 复习 经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