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
- 文档编号:2231480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0.50KB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汉川市韩集初级中学刘金顺
摘要:
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的协调发展。
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必须鼓励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必须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关键词:
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索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效性包含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教学效果的呈现形式从表象上看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进步,而从内容上看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
如果学生学习成绩没有进步,认知水平没有提高,即使教师很敬业或者学生很勤奋,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是纵观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由于条件有限,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理论教学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甚至有的教师以“便捷”的“黑板实验”“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动手操作,教师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配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注意事项,误差分析一一讲透。
这样仅仅为了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和应对现行的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和中考而进行“实验”,教师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
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
(二)教育技术装备逐渐提升,多媒体课件代替演示实验
许多农村初中的教育技术装备好转了,配置跟上了,于是许多教师就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实际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实验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
然而学生却失去了实践的机会,形成了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的不良学习习惯,加重了学习负担,失去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代替演示实验的原因分析如下:
1.演示实验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度大、有危险性、设备或药品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
(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实验;
(2)易燃、易爆、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性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较困难,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片和动画的功能则能很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例如,溶质溶解于水的两个微观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直观、形象、生动地加以模拟和展示,较之语言的讲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部分的演示实验效果不太明显;另外在课堂上演示也有缺陷,例如教室讲台不够高造成了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无法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只好站立观看,这样场面就会有点混乱失控,不仅影响课堂的纪律也影响了实验的总体效果。
2.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存在着一定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明显不够,课堂上有时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发生;而计算机操作正好是他们的强项,于是他们就会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演示实验。
3.学生参与教师演示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据了解,教师做演示实验,有时会指派少量学生协助。
而老师为了教学流畅和节约时间,大多数时候会让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可见学生参与教师演示实验的广度不够。
另外学生感觉参与教师演示实验也无非是充当了“看客”或者“配角”,比如在课堂上让一个学生上来完成部分简单的操作,或者观察实验中是否放热,气体的颜色、气味等,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可见学生参与教师演示实验的深度不够。
基于上述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讲授而轻视实验,不能为了应付中考采用讲实验、背实验、看多媒体模拟实验来代替实际操作,而是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实验会很好奇,而好奇是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之一。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
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
在讲“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水变葡萄酒”、“小纸花变色”,然后才引出新课内容。
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再如讲了溶液的酸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河水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伪等等。
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
(二)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好这个最佳途径呢?
1.合理安排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材(仁爱版)中的“活动与探究”很多。
在实验活动设计中,没有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实验习题”。
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
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必要的点拨和归纳,就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从以下几点谈谈: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例如,探究常见的金属铁生锈的条件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例如,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发质的影响时,就可以作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协同实验。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教师应尽可能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
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有效类比和周密思考,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训练和加强,充分领会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探究的思想精髓。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竹子或者鱼鳔里有什么气体”。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物质,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对鸡蛋壳的成分的进行探究。
2.做好典型实验,让学生触类旁通。
初中化学实验按内容可分为:
①物质制取实验;②物质性质实验;③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实验;④溶液的配制实验;⑤物质检验鉴别实验等类型。
各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教师应做好典型实验,让学生触类旁通。
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的实验装置图为实验教学服务
3.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探究中的组织引导作用,适当补充和改进实验,做好实验的开发和拓展。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废旧电池对水体的污染及防治”。
(三)小组交流实验,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做实验。
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进行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困难和失败,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开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课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课外实验任务比较开放,需要较多的时间,基本上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完成,这需要一定的热情与耐力。
组织科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
我们在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就进行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小科研实验,譬如利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取硫酸锌、从柑橘中提取果汁、利用西瓜皮制取果胶、果冻等,让学生懂得一些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生产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思维意识。
(五)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基本实验及探究性实验;其次,教师要熟练地创设适宜的实验教学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协作与竞争,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科学精神。
在学生亲历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兴奋与喜悦,也会有失败的困惑与伤感,这些感受和体验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一种历练,是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注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使多数探究活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让他们体验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实现感和成功的自豪感。
总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化学教师的永远追求。
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能让每一个学生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