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0825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76KB
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Word格式.docx
《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基层干部交流现状的思考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干部交流,让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干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有益于干部的快速成长,又有益于各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发展。
从组织层面看,有利于对组织工作的考验
交流是对干部组织工作的考验。
领导要明理、公正、干净,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不恃权妄为,不借机营私,不随心所欲。
考验组织讲原则,不重职轻责、重权轻业,把个人意图凌驾于组织之上,以个人好恶取代用人标准,不搞排坐坐、推磨磨,圆滑“运作”。
考验组织合理配置人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对路交流,人事吻合,纯净清爽,公平公正。
考验我们组织纪律观念,有“人情味”,不搞“人情风”;
考核有等级,交流无三六九等;
可以有照顾,不能搞安抚。
实践证明,分亲疏远近,厚此薄彼,不合理就出不合格、不合适,就会出负面效应。
此间问责免职,彼处悄悄复出,免职成策略;
交流“走马灯”、功利化、庸俗化,则往往人心浮动,妨碍工作。
从工作层面看,有利于对基层事业的发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交流出活力,交流显生机。
人才因为交流,饱经历练,增长才干;
工作因为交流,转换思路,辟出新境。
一是有利于完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干部交流,是优化干部队伍配置,增加班子整体效能,保证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岗相适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可以弥补领导班子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和气质结构存在的不足,从各方面完善领导班子的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素质,提升整体功能,增强战斗力。
另一方面,能增强领导班子活力,防止思想僵化。
二是有利于激发和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干部交流有效激活干部任用机制,为合理使用各类干部提供更大空间,既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又能够及时发现有潜力的人才,使干部任用机制更加灵活高效。
同时让干部跳出原有工作圈子,摆脱固定模式束缚,理清工作新思路,确立工作新目标,采取工作新举措,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一些交流干部身同感受地说:
“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
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会无恃无畏。
”环境不挑,境界提升,不竖攀,不横比,清清楚楚对实际,老老实实管自己,岂不是更可以有所作为。
二、明确基本问题,就是认清“四个不”
干部交流规划不周
目前干部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系统的长期的规划,存在该交流的没交流、不该交流或可以不交流的却动得过多过快的现象。
较为普遍的是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流动性过大,经常性届内异动,一般而言,任期一届,基本上每个乡镇党委班子成员都进行了1-2次的人选异动,队伍不稳定导致干部人心不稳,工作浮躁;
而乡镇站办所的工作人员除了通过提拔任职才有交流的机会外,基本上是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干到底。
县直机关的干部总体来说交流面小,综合部门、职能部门的人员流动相对大,而专业性、专门性部门的人员流动相对少,而且趋向明显。
然而,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交流干部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容易陷入“四个始终”的误区,即:
始终“追求‘遍地开花’、‘大换血’的‘大手笔’”误区、始终“热衷‘划杠子’、‘一刀切’”误区、始终“偏重‘小圈子’内的‘内循环’”误区、始终“力求‘短平快’”误区。
干部交流渠道不宽
受地域限制,基层的干部交流基本上局限在乡镇与县直单位之间,提供可选择的机会或余地较小。
县域外的干部交流数量相对较少。
事实上,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县乡基层副科以上干部要交流调整到省、市州直单位的凤毛麟角,交流到其他县市的也屈指可数。
一般干部县域外交流的机会就更少。
长期以来,贫困落后地区的县乡基层干部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和省、市州直机关的公开选调外,基本上没有交流到省、市州直单位或其他县市工作的途径和渠道,包括市州、县双重管理的部门。
由此造成“问题一般干部”的存在。
因为县域内干部交流,一般只针对部门、乡镇负责人,一般干部多数只能“内循环”。
这样,单位和县里负责人因为需要交流,是“泥饭碗”、“临时工”。
而一般干部,如不想提拔,反是“铁饭碗”和“固定工”。
在“弱势部门”特别是边远长期乡镇工作的一些干部,逐渐消磨了工作积极性。
而在“强势部门”工作的一般干部,有的则成了“不谋事、不干事、不犯事”一般干部。
同样,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异地任职往往容易带来“四大弊端”,即,盲目决策、短期行为、加大成本、官僚主义。
干部交流形式不多
县级范围内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干部的收入分配因地域或行业不同存在差异,因此有些干部对待交流主要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心只想往自己认为“利益好”的部门钻,甚至有些干部需要调整交流或要求调整交流时,向领导或组织明确提出非哪里不去的要求,导致了事实上的干部“逆向交流难”。
所以,干部交流大部分是提拔重用式交流和培养提高式交流,最多也不过是照顾性交流,真正能优化班子结构和形成干部队伍活力互动式交流,特别是促进干部“下”的交流还不够。
由此,在基层干部交流时就出现了“四不定”现象,即:
交流范围不确定,交流重点不规定,交流年限不固定,交流方式不限定。
干部交流效用不强
广大干部职工还不能真正认识到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有的单位没有真正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干部交流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不出以公心。
有的觉得自己培养起来的干部,熟悉、好用,舍不得交流,有的则借机甩包袱,对差的、弱的、平时表现“不听话”、爱挑刺或毛病多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赶快交流出去。
这些做法违背了交流的初衷,也给干部交流工作上涂上了一层消极的色调。
尤其是个别“歪嘴领导”念歪经,把“干部交流”作为“运作官”,具体表现在“四重四不重”问题,即:
重上不重下,重官不重事,重局部不重全局,重职务不重职责。
三、明确基本原因,就是“缺乏四性”
县域狭小缺乏选择性
受地域限制,县管干部一般不可能异地进行交流,交流的范围局限于乡镇和县直部门之间,交流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
在交流中,作为组织交流实施的单位,对干部交流的流向,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或余地较小,而作为被交流的主体对象本身,也难以根本自己的专业、学识和特长,自由选择一个交流后适合自己施展才能和本领的岗位与舞台。
体制封闭缺乏灵活性
现行的干部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的条块分割问题,导致干部交流的跨度小,不平衡。
一般来说,干部交流换岗在本部门、本系统进行的,相对而言就容量组织实施一些。
特别是县里有不少单位实行的是垂直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划分,单位人事任免调配权不在地方,而在上级主管部门,双方在干部的交流和调配上,相对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大家各管一块,缺乏统筹和协调,垂直管理单位的干部不好调出,地方管理的干部也难以派进。
计划不周缺乏连续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在交流实施前,要组织交流具体对象的推荐工作,掌握被交流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性格特长、适应能力、发展潜力等个体素质,摸清被交流者真实意愿。
在实施交流戏作中,要把握交流的时机,选择交流的流向,使交流戏作尽量合理。
在交流实施后,要做好跟踪考察和培养,等等。
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组织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工作。
但从总体上看,县域干部的交流工作还存在不系统、不完善的状况,整个交流工作缺少长期规划,连续性不强。
有的干部跨行业交流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岗位环境,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有的干部,特别是有些单位的工作骨干,则长期得不到交流锻炼提高。
导向不明缺乏激励性
一些干部交流中,心存疑虑,顾虑重重。
比如,有的认为,经济发展、县域位置不同的乡镇以及效益条件不同的单位部门,其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不尽相同,干部交流,特别是好到差、近到远、城到乡的“逆向交流“,影响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有的担心自己交流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岗位环境,人际关系不熟悉,工作毫无基础,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开始,对自己能不能适应和胜任信心不足;
有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组织缺乏足够的信任,认为自己交流后,今后的发展世事难料,个人的前途未卜,等等。
干部对待交流的这些思想阻力,使他们对交流工作热情不高,参与不够,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县域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明确基本对策,就是把握根本、核心和关键。
坚持原则是根本
主要是坚守四项原则:
一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着眼于构建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科学分析,通过交流,实现班子成员各方面的优化组合,保持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和梯次配备,最大限度地提升班子整体功能。
二是相对稳定的原则。
干部交流,不应是权宜之计,要长期规划,慎重进行。
交流不宜大进大出,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和从严控制的原则,力争做到以交流增活力,以适度保稳定。
在交流时机上,应主要结合年度考核进行,不能过于频繁。
三是培养干部的原则。
干部交流就意味易地、易岗、易职。
这对领导干部来讲,就有个重新熟悉情况、适应环境和克服因调动而带来诸多困难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干部的考验和锻炼。
因此,干部交流要同对他们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要根据个人的能力素质、工作经历及其拟任职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岗位通过横向、纵向交流或单位内部交流,进行定期轮岗锻炼。
特别是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比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到基层或机关进行挂职锻炼。
四是合理使用的原则。
知人善任的精髓在于扬长避短。
同一个干部,扬其长就是人才,用其短则是庸才。
因此,干部交流要根据干部队伍结构、交流人选条件、交流职位特点、实际工作需要等尽量尊重交流干部和单位的意愿,按照人岗相适、部门相近的要求,科学调配,合理安排,达到学以致用,人事两宜的目的。
与此同时,要始终在“五个完善”上下功夫,即始终在完善“分期分批、适度调整;
严格程序、依规办事;
听取意见、合理流动;
用人所长、有所侧重;
多方兼顾、全盘考虑”上下功夫。
创新机制是核心
主要是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建立干部交流的调控机制。
针对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组织部门要经常研究所辖地区和单位干部资源状况,对干部流向做出科学预测,进行宏观调控,既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也要注意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通盘考虑。
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干部成长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部交流方案,对交流对象、交流范围、交流时间提出明确意见。
在实施干部交流过程中,要把握好干部交流的时机,合理掌握交流节奏。
可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结合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结果,根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整的需要,提前做好干部交流的相关工作。
干部交流切不可普遍开花或轮番排队,要抓住重点,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起关键作用的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对年轻干部要加大轮岗交流的力度,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应对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要注意干部交流过程中工作的衔接性和延续性,既要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发挥才干,同时又要保证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开展。
二是建立干部交流的互动机制。
切实改变干部交流中组织部门一厢情愿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组织调配与干部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干部交流互动机制,使交流单位和干部个人能够根据各自的需要实行双向选择。
一方面,通过建立有交流意向的干部登记制度和需交流任职的岗位申报制度,随时掌握愿意交流的干部和需要交流干部的岗位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要建立空缺岗位向社会公示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空缺岗位通过实行公开招考、公推公选等方式,来调节干部流向,保证交流干部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建立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
要把交流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对交流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应优先提拔使用。
对干部交流中存在的如住房问题、家属子女随迁问题、不同地区工资待遇差别问题等,应从尊重交流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出发,建立干部交流的保障机制,解决交流干部的实际困难,为交流干部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
如对交流到边远和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可以根据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办法,适当提高待遇;
交流干部随迁家属的工作安排问题,可尊重家属意见,适当从优安排;
随迁子女的入学,要尽可能安排在当地条件比较好的学校;
对交流干部的住房可统筹解决,在购房、售房政策上做出比较灵活的规定。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在注重“待遇引导”的同时,注重“事业引导”,为交流干部提供好的岗位、好的社会环境、好的发展平台。
四是建立干部交流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以有效约束、监督干部权力的行使。
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制定严密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以及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使组织上的目标管理与干部的政绩考核有机结合。
要严格执行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
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任期内无特殊原因一般不作交流;
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
凡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干部,需要交流的要尽可能在任职期满以后进行;
干部在同一职位上满10年的必须交流。
要严肃干部交流纪律。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坚决执行和服从上级组织或集体研究作出的干部交流和回避决定,不允许讨价还价,有令不行,坚决防止派不进、调不出的现象发生。
要防止少数领导干部藉干部交流之口行以权谋私之实,对违反干部交流纪律的当事人和责任者,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落实措施是关键
主要是完善四项措施:
一是完善交流计划。
要切实把干部交流工作作为干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经常必的研究,根据各类领导班子建设、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交流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划定对象范围,确立原则要求,规范程序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保证整个干部交流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要加强干部的平时考察考核,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特长、性情喜好,在此基础上,把干部交流到合适岗位、合适班子,使人尽其才,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要突出交流的重点,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起着关键作用的干部加大交流力度,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要把握好干部交流时机,尽可能地把干部交流工作同换届选举、年度集中调整领导班子结合起来,同时,为避免一次交流过于集中,平时调整干部,也应针对必一、指向性地作一些交流,防止造成积淀,做到既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又保证交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是畅通交流渠道。
一要扩大交流层面。
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戏作中,坚持五湖四海,打破部门与行业差异造成的壁垒和障碍,克服城乡与部门之间的统筹与协调,抓好干部跨行业、跨系统、全方位交流宏观调控,改变某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干部调不出、派不进的状况,使干部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以。
对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上级党组织也可以牵头,统筹考虑,进行跨区交流,使干部交流有更多的选择性,不断扩大干部交流面。
二要丰富交流形式。
要区别干部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要取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交流。
对于能力较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实行提拔交流;
对于政治素质欠佳、事业心不强、自身要求不严、甚至影响班团结的干部,实行降职交流;
对年纪轻、水平高、潜力大的干部,实行培养性交流;
对年龄偏大或身体不好,不宜在班子中工作的干部,实行非领导岗位的安置性交流;
对在同一岗位履职较长的干部,实行换岗性交流;
对任职需要“避亲避籍避熟”的干部,实行回避性交流。
通过多措并举,实现交流形式多样化。
三要健全配套制度。
要系统地建立干部交流的各项配套制度,包括干部任期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干部试用期制度等。
通过制度规范行干部交流,确保交流工作科学、规范、合理、顺畅。
三是优化交流环境。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最大限度地使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认识到,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不仅有利于对干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加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而且有利于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经受锻炼,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水平,从而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积极支持和参与交流工作。
二要主动关心干部。
在每一次具体的交流实施中,各级党组织都要认真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疑虑,使他们轻装上阵,即地域上靠近,行业性质上相近,专业上接近,以充分发挥被交流干部的特长,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工作岗位上有所收获。
三要实行政策激励。
要平衡县域范围内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干部的收入分配,以尽量缩小因地域或行业不同而产生的部门、地区利益差距,克服干部对待交流在切身利益上的思想阻力,解决好干部“逆向交流难”的问题。
要将干部交流工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对在同等条件下,在多个部门、多个工作岗位间进行过交流或轮换的,优先考虑提拔使用的,以提倡和鼓励干部多岗位、多地方交流任职,特别是提倡和鼓励那些长期在部门工作、经历比较单一、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乡镇工作,进行全面的锻炼和考验。
四是加大交流监督。
一要加强对干部任职资格的监督。
按照《干部作用条例》的精神,干部的任职资格有相应的规定,即“凡拟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岗位的经历”。
要严格按照干部任职资格规定,对没有经地交流锻炼的干部,在干部任免的讨论决定中,一律实行资格否决,不予提拔任用。
二要严格实行组织督促交流。
干部交流,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
因此,必须加大组织监督力度。
对必须交流的干部,特别是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或者是任职需要“避亲避籍避熟”的,组织上要及时作出交流或督促交流的决定。
对职务任期届满的交流换岗对象,可结合干部任期制的规定,不交流不任职。
对必须交流的提拔对象,坚持实行不交流不提拔。
三要严肃交流纪律。
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严格执行干部交流纪律,对组织作出的决定,任何个人也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并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岗。
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明的组织纪律,确保县域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基层干部 交流 现状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