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伊犁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措施研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0700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87.43KB
整理伊犁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措施研究文档格式.docx
《整理伊犁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措施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伊犁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措施研究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
南
面积(平方米)
百分比(%)
〈10%
2125000
0.13
1812500
0.05
10%-30%
628687500
38.38
1124437500
40.04
30%-70%
108062500
6.60
409375000
14.58
〉70%
899375000
54.90
1273000000
45.33
表2数据说明,矿区区域范围内植被盖度均比较高,植被盖度在30%以上的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60%左右,而植被盖度在70%以上的区域伊南矿区所在区域占到了45%左右,伊北矿区所在区域占到了55%左右。
矿区区域范围内的植被盖度虽高,但在实地调查中草地的生产量较低。
由于近50年来,我国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牲畜存栏头数的逐年增加,已导致伊犁谷地的草原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过度放牧十分严重。
这里95%以上的草原均有过度放牧现象,65%以上的草场均已严重过度放牧。
海拔较低的发育在灰钙土和棕钙土上的蒿属半荒漠草原均严重过度放牧,部分地段则受到极端过度放牧。
伊犁谷地的蒿属草原划为良等牧草占60%以上,应属二等草场,产草量据许鹏等研究,为780-1155千克/hm2,属7级草场,载畜能力应为1.57-2.6hm2/羊·
年。
但由于过度放牧,载畜能力已下降了一半,甚至更低,急需进行轮换休牧,以恢复原先植被的产草量。
2.2景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矿区区域是由河流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道路、居民区等构成。
在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结构上,采用了多样性、破碎度、分离度、优势度和分维数五个指数区域景观总体。
评价结果显示见表2。
表2矿区区域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多样性
破碎度
分离度
分维数
密度
频度
景观比例
优势度
农田
0.037
0.17
1.27
13.43
90.26
47.35
49.60
林地
0.001
4.54
1.30
20.14
13.79
2.18
9.57
草地
0.022
0.24
20.02
82.22
41.68
46.40
水域
0.48
0.005
2.34
1.32
4.86
11.16
2.08
5.04
城乡居民、工矿交通用地
3.09
34.61
25.65
4.20
17.16
其它末利用地
填报内容包括四个表:
(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0.009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
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评价模型等。
1.49
1.20
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有:
收入、替代品价格、年龄、教育、个人独特偏好以及对该环境物品的了解程度等。
2.89
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6.28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内容。
2.51
3.55
从表2数据显示,区域总体景观多样性不高,景观较为单一,破碎程度不高。
除林地外,其它各类型分离度不高,连通程度较高。
各类景观层次较为分明,伊南、伊北矿区中低山带以草地为主,镶嵌少量的林地;
河谷地区以农田为主,居民区散落其间。
农田的和草地具有很高的优势度,两者优势度分别达到49.60%和46.40%,是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关键作用。
河谷区域地表植被覆盖度高,总体在50%以上,中低山带草地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部分区域已受到人类过度放牧的极端破坏,在此情况下,虽区域水热条件较好,但已很难自我修,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不稳定。
除河谷区外,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局部地区的人类干扰已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
(1)建设项目概况。
2.3植物多样性现状及评价
(2)环境的非使用价值。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NUV)又称内在价值,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伊犁谷地和矿区的植被类型,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新疆荒漠区,北疆荒漠亚区,准噶尔荒漠省,塔城—伊犁荒漠亚省,伊犁州。
对矿区的植被多样性调查主要采取植被样方进行分析,共在矿区区域做了8个样方,其中伊南矿区区域5个,伊北矿区3个,具体样方统计结果见分别见表3-10。
样方1:
地点:
伊南矿区西部,为极度过度放牧半荒漠草原,土壤为灰钙土,样方面积1×
1m2,总盖度30-40%,海拔高度:
910m。
样方1统计结果见表3。
(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表3样方1统计结果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种名
盖度(%)
高度(cm)
密度(株/m2)
角果黎
38
1.5-2.5
2500
博乐绢蒿
2
4.5
3
样方2:
伊南矿区中西部,灰钙土,面积1×
1m2,总盖度45-53%,海拔高度:
1266m。
样方2统计结果见表4。
表4样方2统计结果
种名
新疆绢蒿
35%
15-20
180
冰草
2%
10
13
针茅
5%
4-15
12
角果藜
3%
4-5
6
棘豆
8-10
5
其它
30
样方3:
伊南矿区中部,灰钙土,面积1×
1m2,总盖度20%,海拔高度:
700m。
样方3统计结果见表5。
表5样方3统计结果
20%
8-14
85
样方4:
伊南矿区东部,灰钙土,面积1×
1m2,总盖度28%,海拔高度:
920m,样方4统计结果见表5。
表5样方4统计结果
17
10-20
23
庭荠
19
4-6
20
猪毛菜
1
8
唇形花科1种
4
长梗胡芦巴
早熟禾
样方5:
伊南矿区外南部,盐化草甸土,面积1×
1m2,总盖度30%,海拔高度:
670m,样方8统计结果见表5。
表5样方5统计结果
8-15
15
90
补血草
7
獐茅(小芦苇)
11
5-10
样方6:
地点:
伊北矿区东部,灰钙土,面积1×
1m2,总盖度20%,海拔高度882m,样方6统计结果见表6。
表6样方6统计结果
9
木地肤
黄茭
48
黄花苜蓿
156
4-10
3-8
样方7:
伊北矿区中部1,灰钙土,面积1×
1m2,总盖度30%,海拔高度为730m,样方7统计结果见表7。
表7样方6统计结果
15-30
33
5-6
3-4
28
5-8
样方8:
伊北矿区中部2,灰钙土,面积1×
1m2,总盖度42%,海拔高度:
730m,样方8统计结果见表8。
表8样方8统计结果
49
地肤
25
野燕麦
31
鹅冠草
驼绒藜
0.5
野亚麻
刺猪毛菜
以上样方中,样方1为极度过牧草场,已完全失掉了放牧价值,其它各样方也均受到中度或重度过度放牧。
对矿区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价采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方法进行统计计算,选取具有代表性样方植被群落加以评价,具体评价结果分别见表9-13。
表9伊南矿区中西部蒿属半荒漠草原
种类
多度(Drude法)
物种多样性
(种/m2)
COP2
SP
COP1
SOL
表10伊南矿区东部蒿属半荒漠草原
庭荠
表11伊南矿区西部蒿属半荒漠草原
表12伊北矿区中部1蒿属半荒漠草原
猪毛
表13伊南部矿南部盐化草甸草原
獐茅
其它
从以上样方分析,每种植物多度均没有超过COP2的种,蒿属草原的植物种数,相对于亚高山草甸草原及草原,数量较低,但主要建群密度和盖度较大,蒿属为小半灌木,盖度大,有利于水土保持,在适度放牧条件下,有利于植被恢复和永续利用。
对8个样方中的16种主要植物进行统计,其频度统计结果见表14。
表14频度统计结果
出现次数
频度(%)
100
22
67
黄蒿
44
冰草
上表说明,在矿区规划区的草原上,博乐绢蒿出现的频度最高,可以说无处不有蒿子,也证明了博乐绢蒿作为伊犁谷地牧草地建群种的重要地位。
其次为猪毛菜和角果藜,出现频度较高,但这2种植物都不是优良牧草,特别是角果藜,在退化草场繁殖能力很强。
禾本科植物也是蒿属草原的重要组成物种,从频度中可看出它们还有一定的数量优势。
通过对伊犁伊宁矿区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表明,在伊犁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不稳定,呈现退化趋势,尤其是草场面积的减少和超载放牧表现比较突出。
3生态环境现状存在主要环境问题
3.1草场过渡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通过对矿区区域现场调查和分析后,在伊犁谷地不论高山草甸草原、亚高山草甸草原、灌木草甸草原、还是蒿属半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由于近50年来,过度放牧十分严重,95%以上的草原均有过度放牧现象,65%以上的草场均已严重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3.2煤炭开采已造成地面变形
伊犁地区现有开采煤矿比较多,开采煤矿以小煤矿为主,并且开采时间也比较长,造成矿区内地面塌陷、变形、滑坡问题较多,出现连片的塌陷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且未采取任何恢复和防护措施,对当地畜牧业和生态景观带来较大的影响。
4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工业污染型和生态破坏型的双重特征,在煤炭开采中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表沉陷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
煤炭开采是长期的过程,伊犁伊宁矿区的煤矿服务年限基本在100年左右,在不同开采时期所表现出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有所不同,根据煤炭开采过程具体可分为煤矿建设期和运营期和服务后期。
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4.1直接影响分析
4.1.1占地影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期矿井地面设施建设对生态的占地影响,这些地面设施占地将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景观环境,将使草地减少,工矿和城镇用地增加;
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的辅助设占地导致将导致开采区原有蒿属草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变为城市生态系统,各矿井点也将建成小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或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4.1.2地表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下开采煤炭过程中,由于地下出现大面积的采空区后,上部岩层失去支撑,会产生移动变形,原有的平衡条件被破坏,随之产生弯曲、塌落,以致发展到使地面下沉变形。
地表变形开始呈凹陷盆地(也称为移动盆地)。
移动盆地的面积一般比采空区面积大,其位置和形状与岩层的倾角大小有关,采空区上方岩层变形的不断扩大而向上发展,并往往波及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
在出现不连续的地表变形情况下,会出现塌陷坑、台阶以及不规则的大裂缝等。
煤炭地表沉陷是逐步形成的,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随着深度煤层的开采,形成的沉陷深度逐渐增加,局部至开采结束最大沉陷深度36m左右(伊犁一号矿井地表沉陷预测结果),形成大面积的下沉盆地,这时候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下沉盆地,对煤炭开采区的景观、植被具有一定的影响。
4.2间接影响分析
伊犁河南北两侧的山前丘陵地带的煤炭资源开采开采,其生产生活行为直接对伊犁草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农田生态系统和谷地湿地生态的影响,煤炭开发建设活动会直接导致土层的破坏,地表植被失去生存的环境,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间接影响谷地的农田生态系统。
4.3累积影响分析
景观格局的变化在于外界的干扰作用,这些干扰作用往往是综合的和累积的,它包括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对于大规模煤炭开采可导致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按照伊犁伊宁矿区煤炭开采规模实施后的景观变化井巷估算,其结果见表15。
表15规划末期区域景观指数估算
景观
比例
0.39
0.020
1.23
23.67
96.59
65.69
62.91
0.002
10.08
10.25
4.50
0.57
3.97
1.19
6.54
39.68
27.16
25.14
2.10
1.31
6.01
10.85
5.25
0.011
3.08
52.47
25.56
21.61
0.000
6.04
1.16
1.06
1.09
0.30
0.69
将表15与表2生态景观指标进行比较,到矿区规划末期该区域景观格局上有较大的变化,一是,模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田、工矿居民用地、交通用地景观频度、景观比例明显增高(农田增高主要是矿区域农田大规模开发所致),而草地明显降低;
二是景观多样性指数变化显著。
煤炭开采区区域现状景观多样性指数会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会造成开发区域景观向单一化的趋势转变,累积影响将造成区域景观和生境的多样性降低;
三是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标变化显著。
农田、工矿城镇用地、交通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标呈下降趋势,表明农田、工矿城镇用地、交通用地由于成片开发增加同类型斑块间的连通性提高,林地、草地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标明显增高,表明林地、草地同类型斑块间的连通性由于分割和占用进一步降低。
上述分析表明,对在伊犁地区大规模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可导致区域内工矿用地、交通等用地的增加,从而使景观模地发生了变化,这对伊犁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5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通过以《伊犁伊宁矿区总体规划》为例,表明伊犁地区的生态系统环境不稳定,已经表现出退化趋势,为了避免伊犁地区今后在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同时,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伊犁地区的优美环境,提出如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5.1生态综合整治目标
煤矿井应制定生态综合整治目标,具体目标为沉陷土地的治理率达到95%以上;
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8%以上;
地表裂缝、沉陷台阶治理率95%以上;
)整治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并将整治目标的考核纳入对企业环境管理考核指标中。
5.2建立生态保护机制
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煤炭开采造成无法避免的生态影响,要求煤炭资源开发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生态影响消减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
煤炭开采建设者应高度重视矿区地表沉陷生态恢复,应成立专门生态建设机构,负责煤炭矿区整体地表沉陷问题的规划整治和生态恢复,并在全矿区的复垦工程贯彻采矿——复垦——景观重塑一体化原则,实现统一的生态整治规划目标。
5.2制定塌陷区生态整治规划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颁布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规定,煤矿的破坏性占地应进行复垦,恢复其原有环境生态状况。
煤炭开采对塌陷区的综合整治要制定整体的生态回复措施规划,分步实施,要立足于煤炭开采区域整体,并将涉及到到的老矿井修复纳入整治规划中。
新矿井要边采边恢复,使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实施沉陷坑煤矸石填充土地复垦。
对治理复垦沉陷地,可根据土地利用需要直接复垦,也可利用该区煤矸石填充复垦为建设用地或发展种植、养殖用地。
对浅的沉陷坑(<
2m),采用挖深垫浅工程方案,恢复耕种或草场,建设多种类型的种养殖综合基地;
对深水塌陷坑(>
2m),可考虑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生态旅游。
5.3建设用地的生态恢复
矿井的各工业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原有的自然植被将不能保存。
但在建设中要注意剥离堆积,保护建设用地中留做绿化用地上的原始土壤,使其不受损失和破坏,待建筑物建成后进行人工绿化利用。
可选取适宜当地生长的乔、灌、草多种植物及花卉,进行绿化美化,以改善建设区的生态环境,其绿地面积应不小于总占地面积的30%。
5.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煤炭开发从事采掘活动和地面工程的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并在开采中造成地表沉陷,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影响当地的生态景观和格局,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用途。
因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矿区生态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伊犁 地区 煤炭 开采 生态 保护措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