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六 人口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30535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87.67KB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六 人口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六 人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六 人口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人口增长过快
带来的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
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应对措施:
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提高人口素质等。
(2)人口老龄化
①社会负担加重;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等问题;
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3)人口性别比失调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4)少子化的影响
造成未来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导致教育、儿童服务等产业衰落。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
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
[思路导引]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第
(1)题,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
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呈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
C错误。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
第
(2)题,由第
(1)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
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
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
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
[答案]
(1)D
(2)C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江西南昌二模)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儿童(0~14岁)人口、劳动力(15~59岁)人口和老年(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情况,我国出现人口结构不合理现象。
2016年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政策”可以通过提高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下表为我国2015~2018年人口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2题。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出生率(‰)
12.07
12.95
12.43
10.94
死亡率(‰)
7.11
7.09
7.13
自然增长率(‰)
4.96
5.86
5.32
3.81
1.2018年“二孩政策”释放效应有所下降,表现为( )
A.人口出生率提高B.人口死亡率提高
C.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
C [“二孩政策”效应是指该政策实施后,出生率上升现象。
表中数据显示2018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与该效应无关。
]
2.“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 )
A.儿童比重先降后增B.老年人比重先降后增
C.劳动力比重持续增大D.老年人比重持续下降
B [表中数据显示自然增长率在2015~2016年增大,则新出生人口比重上升,而老年人比重会下降;
2017年以后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出生人口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湖北名校联盟4月联考)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完成3~5题。
3.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
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
D [第一次生育政策调整后人口出生率没有达到预期,是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关键,而A、B、C三项内容均可事前预测与统计,故只能是对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意愿降低)情况了解不足所致,故D项正确。
4.“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扩大内需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A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数量会增加,从而可促进与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则A项正确。
5.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65年B.1980年
C.2015年D.2035年
C [图示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前均为正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在2015年前处于增加态势;
2015年为0,之后为负值(即以后开始减少),则2015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由落后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
布特点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
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力较大;
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高考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
(1)~
(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图中,横坐标表示不同年龄段所占的比例,纵坐标表示不同的年龄段。
图中实线表示欧盟籍的人口结构,虚线表示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图中左侧表示的是男性的人口结构,右侧表示的是女性的人口结构。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判读及其产生的影响。
第
(1)题,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
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
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
故选C。
第
(2)题,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
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
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
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答案]
(1)C
(2)B
(2020·
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模)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
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社会文化因素 ②经济因素③交通运输 ④国家政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A [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经济因素是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
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是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故①②正确。
2.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
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
C.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
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C [我国大量中西部人口流向东部城市务工,每年春节期间这些人口返乡,导致东部城市大量人口流出而出现短暂空城化现象。
“反向春运”可缓解东部城市空城化现象。
福建漳州质检二)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3~5题。
3.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
A.1991~1992年B.1997~1998年
C.2000~2001年D.2004~2005年
C [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
4.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增加城市经济活动
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B [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则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增加城市劳动力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但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
5.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
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
D [图示2008~2009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急剧下降,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
这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使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产(企)业减少或外迁,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企)业就业的人员失业而离开该市。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六)P123]
(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
福建福州一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2017年各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 B.人口迁移
C.生育意愿D.医疗卫生
A [某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比低,说明该时间段内人口出生率较低。
结合1980~1989年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而人口迁移较少,以及计划生育严格执行的背景,可判断A项正确。
2.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年轻化B.流动人口过多
C.人口老龄化D.人口增长过快
C [由图可知1950~1959年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比高达17%以上,到2019年该时间段出生人口年龄多数已超60岁,则该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接近17%,即人口老龄化问题较突出。
闽粤赣“三省十校”3月联考)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2003年B.2006年
C.2009年D.2012年
D [图示备选项中四个年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量相差不大,但唯有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其他三个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则2012年人口净迁入数量最少。
4.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A [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为负值,一般老龄化问题较突出;
同时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有较多的外来人口迁入。
而迁入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就业的青壮年人口,则会延缓老龄化进程。
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城市的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
下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是由于( )
A.疾病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C.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
C [人口密度下降可能是人口数量减少,或区域面积增大所致。
而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则城市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只可能是城市面积扩大所致;
图示2003年城市人口密度突然下降,可能是行政区划在这一年调整,把周边农村变为城区所致,即C项正确。
6.预测我国沿海城市未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的变化是( )
A.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加快
B.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减慢
C.常住人口增速加快,户籍人口增速减慢
D.常住人口增速减慢,户籍人口增速加快
B [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说明城市主要需求的人口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务工人员,而高级技能型人才数量有限,则常住与户籍人口增速会下降。
河南郑州二模)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
读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下表),完成7~8题。
年龄段
年龄段人口占全国
同年龄段人口比重
1990年
0~19岁
2.31%
2010年
20~39岁
1.81%
2015年
25~44岁
1.96%
7.该市( )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2015年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
D.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D [由表中数据:
2010年占1.81%,而2015年占1.96%,说明有有经验的劳动力的回流现象,即D正确。
而1990年的2.31%、2010年的1.81%,说明1990~2010年间劳动力出现了流出现象,从而加剧了老龄化程度,则B、C错误;
因表中为同一个人群的数据,则不能体现青壮年比重变化,故A项说法不能确定。
8.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市( )
A.基础设施改善B.生态环境趋好
C.生活成本降低D.就业机会增多
D [劳动力人口的流动主要原因是就业与收入;
由上题分析可知,2010年后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现象,则可能是就业机会增多的结果。
高考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
据此完成下题。
9.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 )
A.德语B.意大利语
C.法语D.葡萄牙语
D [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所以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葡萄牙语,正确答案为D。
德语、意大利语、法语不是巴西的官方语言,故A、B、C错误。
高考浙江省4月选考)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1980~2015年,我国( )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
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11.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C 11.C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第10题,读图可知,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数量波动减少,A错。
由于1990年之前我国总和生育率数值大于2.1,新生儿数量较多,因而1980~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B错误。
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对。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负值,D错。
第11题,总和生育率是新生儿数量与育龄妇女比值,与女性人口比重高低无关,①错。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②对。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影响人口平均寿命,对总和生育率影响不大,③错。
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生育观念发生变化,④对。
山西太原二模)下表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2013~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及2017年城市化水平。
据此完成12~14题。
省级
行政区
常住人口增量(万人)
2017年城
市化水平(%)
2013年
2014年
2016年
2017年
Ⅰ
50
80
125
150
170
69.85
Ⅱ
42
53
61
52
59
53.49
Ⅲ
46
37
19
2.4
-2.2
86.5
12.Ⅰ、Ⅱ、Ⅲ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粤、皖、京B.京、皖、粤
C.皖、粤、京D.粤、京、皖
13.2017年Ⅱ行政区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主要原因是( )
A.外来人口增加B.农业发展迅速
C.务工人员回流D.人口出生率提高
14.2013~2017年Ⅲ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
A.持续增长B.持续减少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12.A 13.C 14.C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和人口数量变化。
第12题,三城市中北京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安徽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最低,故选A。
第13题,安徽位于中部地区,紧临长江三角洲,方便承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故大量务工人员回流,导致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列,C正确。
安徽位于中部地区,外来人口较少,农业发展迅速对常住人口增长影响小,人口出生率短期变化较小。
第14题,2013~2016年Ⅲ行政区常住人口增量下逐渐减少,但为正值,说明常住人口数量增长但较慢,2017年为负值,说明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2013~2017年Ⅲ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先增后减,C正确。
山西太原模拟)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集聚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密度是城市人口数量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
有学者通过对我国2005~2013年35个大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发现,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整体呈降低趋势;
人口集聚主要通过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据此完成15~16题。
15.2005~2013年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集聚的速度放缓
B.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
C.农村人口的回流现象明显
D.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迅速
16.2005~2013年人口集聚对我国不同地区大城市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 )
A.西部、中部、东部B.东部、中部、西部
C.中部、东部、西部D.中部、西部、东部
15.D 16.B [本题组以人口密度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1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2005~2013年我国城市化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集聚度速度较快,故A错误;
2005~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B错误;
2005~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处在大规模向城市集聚的阶段,此时农村人口回流现象不明显,故C错误;
根据材料中城市人口密度的计算方式可知城市人口在一定情况下,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会稀释城市人口密度,2005~2013年我国大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因此,2005~2013年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迅速,故D正确。
第16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最为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水平越高对人口集聚的正向转化效率越高,这些区域对人口集聚的正向转化效率由强到弱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因此,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河南洛阳三模)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六 人口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教师 第一 部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