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药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9798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64.05KB
岭南中药Word文档格式.docx
《岭南中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中药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用于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痔疮出血,毒蛇咬伤。
[采制]春、秋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用法用量】4.5~9g。
外用适量。
【宜忌】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阴证外疡忌服。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毛冬青:
乌尾丁、痈树、六月霜、细叶冬青、细叶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树、茶叶冬青、水火药、喉毒药、米碎丹、高山冬青、猫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莱、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胆、毒药、酸味木
夏、秋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味微苦甘,性平,无毒。
肺;
肝;
大肠经
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
主风热感冒;
肺热喘咳;
咽痛;
乳蛾;
牙龈肿痛;
胸痹心痛;
中风偏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丹毒;
烧烫伤;
痈疽;
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
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
外用治烧、烫伤,冻疮。
火炭母:
别名:
火炭毛、乌炭子、乌白饭草、火炭星、乌饭藤
性味与归经:
酸、甘,寒。
归肝、脾经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腺炎、咽喉炎、赤白带下、风湿骨痛、肠炎、痢疾、皮炎、湿疹、跌打损伤、乳痈疮疖
用量:
15-30g,鲜用加倍。
凤尾草:
功用: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药性:
苦、寒。
归肝、胃、肺、大肠、膀胱经。
败毒抗癌、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金钱草:
神仙对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大金钱草、对坐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遍地黄、黄花过路草、龙鳞片、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
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
散瘀消肿。
肝胆及泌尿系结石;
热淋;
肾炎水肿;
湿热黄疸;
疮毒痈肿;
毒蛇咬伤;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煎汤,15-60g,鲜品加倍;
或捣汁饮。
适量,鲜品捣敷。
两面针:
:
苦、辛,平;
有小毒。
归肝、胃经。
行气止痛,活血散瘀,通络祛风。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
外用治汤火烫伤。
【注意】服用不能过量。
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木蝴蝶:
别名】:
千张纸、兜铃、磊刀树、三百两银药、玉蝴蝶、云故纸、破布子、白故纸、海船果心、白玉纸、白千层、纸肉、故纸、洋故纸、鸭船层纸、千纸肉、海船皮、满天飞
佛手花:
利咽润肺;
疏肝和胃;
敛疮生肌。
咽痛喉痹;
声音嘶哑;
咳嗽;
肝胃气痛;
疮疡久溃不敛;
浸淫疮。
功效分类:
止咳药;
润肺药;
和胃药
煎汤,6-9g;
研末,1.5-3g。
适量,敷贴;
或研末撒患处。
合欢花:
别名 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
解郁安神、滋阴补阳.
主治:
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等功效
千斤拔:
性味:
甘、微温,平。
归肺;
肾;
膀胱经
祛风湿,强腰膝、消瘀解毒。
风湿痹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痈肿、乳蛾、腰腿痛,腰肌劳损,白带,跌打损伤。
半枝莲:
辛、苦,寒。
归肺、肝、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用法与用量15-30g,鲜品30-6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海金沙:
别名铁蜈蚣、金砂截、罗网藤、铁线藤、蛤唤藤、左转藤。
性味:
性寒,味甘。
归膀胱,小肠经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
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
痰热郁肺、咯痰黄稠;
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可用治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
木棉花:
淡、涩,平。
清热,利湿,解毒。
泄泻,痢疾,血崩,疮毒。
常用量5~10克
五爪龙:
气味:
酸、苦、寒、无毒。
心;
胃经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
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煎汤,0.5~1两;
研末、浸酒或捣汁。
外用:
捣敷。
水翁花:
味苦;
微甘;
性凉。
脾;
胃经
祛风;
解表;
消食。
祛暑生津;
消滞利湿
煎汤,15-30g;
泡水代茶;
或煮粥
宽筋藤:
性味苦,凉。
归肝、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风湿骨痛,筋络拘挛,骨折,跌打损伤。
用量10~15克。
溪黄草:
甘苦,凉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
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
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岗梅根:
苦、甘、凉,
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为岭南地区习用中药,也是凉茶的主要成分
用于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野蕈、砒霜中毒。
为凉茶主要原料;
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扁豆花:
平;
甘淡;
无毒
胃;
大肠经
解暑化湿,和中健脾。
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
煎汤,3-9g;
或研末;
或捣汁。
适量,捣敷。
土茯苓:
甘淡,平
解毒,除湿,利关节.
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
煎汤,0.5~1两。
研末调敷。
肝肾阴亏者慎服
土牛膝:
性味归经:
苦酸,平
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
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夫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
布渣叶:
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火布麻、山茶叶
功能主治:
清热消滞,利湿退黄,化痰。
用于感冒,中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
15~30g;
亦可配作凉茶用
南蛇藤:
祛风除湿;
通经止痛;
活血解毒。
风湿关节痛;
四肢麻木,瘫痪;
头痛;
牙痛;
疝气;
痛经;
闭经;
小儿惊风;
跌打扭伤;
痢疾;
痧症;
带状疱疹。
疮疡疖肿;
疱疹;
湿疹;
跌打损伤;
蛇虫咬伤。
人参叶:
苦、甘、寒。
归肺、胃经。
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3~9g。
注意:
不宜与黎芦同用。
救必应:
性寒,味苦。
大肠经。
[1]
利湿;
止痛。
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
胃痛;
署湿泄泻;
黄疸;
风湿痹痛;
疮疖。
煎汤,9-15g。
适量,捣敷;
或熬膏涂。
素馨花:
苦,平。
行气调经止痛,清热散结。
用于胃痛,肝炎,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口腔炎,皮肤瘙痒,睾丸炎,乳腺炎,淋巴结结核。
0.5~1两。
雷公藤:
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
味味:
苦、辛,性凉,大毒。
归肝、肾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
湿热结节、癌瘤积毒,临床上用其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研究也表明其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但其有大毒,应须谨慎。
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玉米须:
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
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
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红丝线:
甘、淡,凉。
清肺止咳,散瘀止血。
肺结核咯血,肺炎,糖尿病;
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孕妇忌服。
龙利叶:
。
性平,味淡
肺热咳喘痰多;
口干;
便秘。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煎汤,6-15g。
白花蛇舌草:
味苦、淡,性寒。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黄花地丁: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治疗喉痛、腹痛、阑尾炎、风疹诸症
鸡骨草:
甘、微苦,凉。
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舒肝止痛。
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
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用法:
15~30g。
本品种子有毒,不能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
鸡蛋花:
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
清热解暑、清肠止泻、止咳化痰
治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用药忌宜:
凡暑湿兼寒,寒湿泻泄,肺寒咳嗽,皆宜慎用。
(注: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岭南 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