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第二单元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9652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51KB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第二单元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第二单元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第二单元备课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被评为全国第一站,因为它连续多年创下售票收入、旅客发送量、发车班次三项全国第一。
今天我们就到济南长途汽车站去看一看,看看那里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
师: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指学生回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
大巴车每天运送乘客多少人?
中巴车每天运送乘客多少人?
大巴车和中巴车每天一共运送乘客多少人?
大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
中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
……
教师将问题4、5板书到黑板上。
三、解决问题
(一)乘法结合律
大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应该怎样解决?
教师指学生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板书:
36×
640×
736×
(640×
7)
(数目较大可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
同样方法求出中巴车每周运送乘客多少人。
20×
960×
720×
(960×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后小组进行交流。
指学生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只要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来验证一下我们说的对不对。
学生交流。
谁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
学生交流: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
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好吗?
就叫它——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试一试。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a·
b·
c=a·
(b·
c)
(二)乘法交换律
乘法运算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学生交流(加法运算中有交换律,我猜乘法中也有交换律)
你能举例来验证一下吗?
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b=b·
a
四、自主练习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学生交流答案时,说说运用的什么定律。
2、网络链接。
(连线)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第二课时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0页红点、21页3、4,25页5。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能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导入课题
谈话:
我们前面学习了运用加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那么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吗?
我们试试看。
二、解决问题
观察125×
7×
8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要把125和8结合起来,使学生理解简算的目的就是使计算简便。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指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第4题:
书架
让学生独立完成,方法不限,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火车站
重点让学生理解来回的意思。
四、总结学习收获。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125×
7×
8125×
8
=125×
8×
7=7×
(125×
8)
=1000×
1000
=7000=7000
第三课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课)
自主练习6、7、8、9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除法的性质。
(不作统一要求)
理解乘÷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图片、小黑板
1、第6题。
(1)照样子,填一填。
先让学生观察例子,根据一道除法算式改写成一道除法和一道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填写下面两格。
教师:
那你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吗?
(2)根据c÷
b=a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吗?
根据a·
b=c写除两道除法算式吗?
(3)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说一说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第7题:
除法的性质
(1)观察书中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运用上面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270÷
45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3、第8题
先让学生写出答案,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4、第9题
(1)铺哪种草皮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可以。
(2)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计算。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c÷
b=aca=bab=c
课后反思:
1、我在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结合律,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而是询问学生:
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呢?
对学生刚刚经历的体验与感受及时进行梳理总结。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会出现表达不够严谨的现,此时,我引导得不够巧妙,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意图。
另外,在归纳总结探索步骤时,学生归纳得较为迟钝,是否前面的探索经历对学生而言不够深刻。
2、在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四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定律比较困难。
他们通过直观感知能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涵义,也能够用具体的算式来验证乘法结合律,用字母、符号来表述乘法结合律,但是当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乘法结合律时,却有点困难。
因此我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乘法结合律,如:
通过验证表达结论——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再解释字母公式。
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定律的含义。
第四课时乘法分配律
24页、25页及自主练习1~4题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验证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学会解决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课件、图片
一、复习铺垫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一些定律,谁能说说都是哪些定律,用字母表示一下它们的公式。
二、创设情境
山东省的公路非常发达,高速路四通八达,其中济青高速就是我省的一条重要的高速路,今天我们就到济青高速上看看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指学生交流知道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白色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红色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今天我们先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小组合作想象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
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板书:
方法一:
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
方法二:
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
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是不是又是一个规律呢?
同学们来验证一下吧?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a+b)·
c+b·
c
1、网络链接(连线)
2、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火眼金睛判对错。
学生交流答案时,说说理由。
4、相遇问题
先让学生读题,提出问题后,学生解答,方法不限,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四、总结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10×
2+90×
2(110+90)×
2
=220+180=200×
=400(千米)=400(千米)
乘法分配律:
c+b·
第五课时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5页红点27页5、6,28页8、9
1、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继续巩固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加法、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运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计算简便吗?
出示12×
105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组讨论交流。
师小结:
在计算的过程中,把105看作100和5的和,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再来看135×
6+65×
6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
试试看。
交流答案时,让学生重点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
1、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学生板演,对48×
25和85×
199+85,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
2、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方法不限。
3、第8题。
工程应用题。
教师可提醒学生道理与相遇问题相同。
4、第9题。
教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和车票的意思,再解答。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12×
105135×
6
=12×
(100+5)=(135+65)×
100+12×
5=200×
=1200+60=1200
=1260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练习课)
27页7,28页10、11,29页12和我学会了。
1、通过练习继续巩固乘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运用。
(不做统一要求)。
1、第7题:
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运用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相等)?
联系乘法分配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可以进行讨论,教师再总结。
你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算式吗?
(a-b)·
c-b·
2、第10题:
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按照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第11题:
学生独立解答。
4、第12题:
学生填完后,小组交流,重点让学生理解要使计算简便,数要凑成整十、整百。
5、我学会了吗?
在解答第2小题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
一、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这节课把学生的活动定位在感悟和体验上,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
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形成清晰的认识。
接着在充满儿童情趣的找朋友游戏中,使学生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数的作用,最后有特殊到一般,总结字母公式。
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了条件。
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提供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激起了创造的火花。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在是单一的、枯燥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我想:
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这节课有一些亮点,但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
习题的安排应该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综合运用消费知多少
1、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统计意识。
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1、结合学生实际引入研究课题。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消费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消费的情况,为研究问题做准备。
2、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要让学生成分讨论。
首先,明确一学期的消费包括学习消费和其他(消费:
如生病、捐款等。
)然后,确定收集相关数据的途径和(方法调查对象:
家长、老师等;
调查方式:
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月为单位)。
最后,知道学生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以便于调查记录。
3、深入实际,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所指定的方案开展活动。
活动中可让学生向家长和老师进行调查,也可查阅自己家中的消费记录,切实作到数据真实、准确。
4、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整理数据。
在教师具体指导下学生将调查的数据合理分组,用分段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
然后,全班汇总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并与父母的收入进行比较。
5、借助“交流与反思”,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明问题。
利用书中提出的3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班学生整体消费情况,知道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少,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体会爸爸、妈妈的工作辛劳,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五四 四年级 第二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