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病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29318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3
- 大小:46.14KB
流病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流病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病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比较不同人群的某病发病情况
3.探讨发病因素
4.提出病因假说
5.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①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②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
1.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冠心病、肺结核等)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2.规划医疗卫生设施
3.估计医院床位周转
4.估计卫生人力的需要量
5.评估医疗质量
6.估计医疗费用的投入
1.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
2.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十分接近,其死亡率基本上可以代表其发病率,死亡率准确性高于发病率,因此,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
1.表示某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
2.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3.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备注
1、新发病例数:
指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人数
2、暴露人口数:
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
(2)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
时点的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月
死亡专率:
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
用病死率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应注意可比性(大医院的病死率可能高于小医院)。
升高:
1.病程延长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3.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
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提高
降低:
1.病程缩短
2.病死率增高3.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
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流行强度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强度。
常用散发、爆发、流行及大流行表示
散发
(sporadic):
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散发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1.因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而出现散发,如麻疹流行后,易感人群数减少或因接种麻疹疫苗后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某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可出现散发,如脊髓灰质炎、乙脑;
3.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如斑疹伤寒;
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如麻风,也易出现散发。
流行
(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
(pandemic):
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爆发
(outbreak):
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
(seasonality/seasonalvariation):
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
(periodicity):
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
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三间分布
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
国家间或国家内各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较强的致病因素
外环境的某些理化特点
生物媒介的分布
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周期性的原因:
1、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2、病后有较牢固的免疫力
3、易感人口逐步增加
4、病原体变异
年龄与疾病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1、
大多数疾病的发病频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变化。
2、有些疾病几乎特异地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龄组。
如:
儿童意外伤害
3、一般地,慢性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增长趋势。
原发性高血压、II型糖尿病
4、一般地,急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婴幼儿较高年龄人群容易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原因:
免疫水平差异;
病因因素暴露机会和水平不同;
预防接种或某些防治措施的作用
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
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工业水平、动植物的分布等情况不同。
疾病地区聚集性的主要原因
1、风俗习惯
2、自然条件
3、物理、化学条件
4、社会经济环境
长期变异(secular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性别:
社会活动、职业相关因素、生活方式、解剖、生理及内分泌不同
种族和民族分布差异的原因
生活方式不同;
宗教-少数民族:
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饮食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
职业:
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
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
职业反映劳动者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
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在疾病的种类上不同
婚姻: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
性生活、妊娠、分娩、哺乳等);
对精神、心理的影响。
家庭聚集性:
遗传因素、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流动人口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对传播疾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儿童计划免疫落实增加难度
研究疾病的年龄分布的方法: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analysis)
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
适用于一些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传染病的研究。
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
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随访若干年,观察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
该法特别适应于潜伏期较长,致病因子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慢性病的研究。
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
(migrantepidemiology):
是利用移民人群研究疾病分布,观察某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找出病因的方法。
常用于肿瘤、慢性病及某些遗传病的研究及进行病因和流行因素的探讨。
应用原则:
1、若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该病在移民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移民国的率。
2、若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是由遗传因素起作用时,则该病在移民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epidemiology)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队
列
研
究(CohortStudy)
病例对照(Case-ControlStudy)
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揭示出来,提出关于致病因素的假设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分类
1、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
2、筛检
3、生态学研究或相关研究
4、历史常规资料分析
5、其它:
爆发调查、病例分析、个案分析
现况调查概述
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cohortstudy)
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cohortstudy)
双向性队列研究
(ambispectivecohort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
需要随访;
结局可能已出现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又称成组比较法,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
在特定队列中,收集队列中每个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资料,采集所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的组织或体液标本储存备用。
然后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病例数为止。
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的时间,以及性别、年龄等其它匹配条件,从队列中选择1个或数个非病例作为对照,抽取病例与对照的基线资料并检测收集的标本,资料按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按研究场所分:
现场试验:
个体,社区
临床试验:
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地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前瞻性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历史性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随机:
来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
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提高两组的可比性或均衡性
对照:
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除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外,其他基本特征一致
干预:
研究者主动施加;
暴露
前瞻:
随访结局指标;
前因后果。
普 查(census)
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特点
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2、研究的特定时间(横断面)
3、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
4、对不会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如性别、血型等因素)可以提示因果关系
设立对照组
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能准确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优点
适用于常见病。
研究方向由“因”及“果”,资料偏倚少较可靠。
可以直接获得两队列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及各种疾病危险关联指标,故结果真实可靠。
一次调查可以观察多种结局。
能够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可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剂量-反应”关系
局限性
不适用于罕见病。
观察时间较长,易产生失访偏性。
资料分析时要求有较高的技术,花费大,时间长。
每次研究只能列入一个或一组研究因素
1、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既往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不施加人为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2、设计上要求设立对照组,与病例组作比较。
3、研究进行的方向是“果”至“因”,属回顾性研究。
4、在病因研究的价值上,可以探索疾病的病因,建立或初步检验病因假设,而一般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只能推断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
优点: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对于危险因素的估计;
既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明确的众多因素;
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病例和对照常不能代表所属的患病人群和非患病人群,难以避免选择偏性;
需要被调查者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的信息,难以避免回忆偏性;
混杂偏倚的影响难以控制;
选择合理的对照较困难;
不知道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患病者人数,一般不能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率、死亡率,故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和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不能证实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
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
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实施工作艰巨
偏倚:
选择偏倚(退出)
信息偏倚(确定偏倚)
混杂偏倚控制较好(随机化)
推论
因果现象发生时间顺序合理
因果论证强度比队列好
研究代表性不够,影响推论总体
涉及伦理学问题
1.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能及早得到治疗。
2.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3.可较全面地描述和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
缺点
1.工作量大,调查期限短,难免遗漏,造成偏倚。
2.参加工作人员多,掌握调查技术和检验方法的熟练程度不等,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3.所用的诊断工具比较简单,诊断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4.不宜用于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
条件:
1.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完成普查的可行性;
2.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应当较高,对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不宜开展普查;
3.对所调查的疾病有比较简易且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4.对调查出的病例有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5.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1.比普查花费少、速度快。
2.调查范围小于普查范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时间,调查精确细致。
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2.不适用于个体间变异过大的人群调查。
3.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均较复杂。
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
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与对照的暴露资料均在发病或死亡之前获得,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楚,且无回忆偏倚;
病例组与对照组可比性好;
与队列研究相比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效率较高。
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randomsampling)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理解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
随机数字表是比较简单、可靠的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
(systematicsampling)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简便易行,如果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则抽样误差比单纯随机抽样法小。
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
抽样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如村、车间、班级、连队、居民小组等。
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被抽到单位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对象。
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
将调查的总体按照不同的特征,例如性别、年龄等分成若干层,然后在各层中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法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分层的特征:
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
多级抽样(multistagesampling)
多阶段抽样。
是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的方法,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用此种抽样方法。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检验病因假设
描述疾病自然史
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检验病因假说
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评价药物和干预措施最佳的设计方案,设计严谨,论证强度高。
可验证病因假说;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自然史;
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最重要)
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3.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
4.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
样本量估计:
1.经验法确定正常值范围最好在100例以上。
肿瘤死亡率调查通常要10万人口以上。
计量资料样本含量可少些,计数资料应多些
2、公式法:
计量资料做抽样调查时应用样本含量计算公式为:
n
=(zas/d)2
n为样本含量,za为在正态分布中a值确定后的z值(如z0.05=1.960,z0.01=2.576),s是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d是容许误差。
计数资料做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含量计算公式为:
=(za2QP)/d2
n为样本含量,P为估计现患率或阳性率,Q=1-P如果设a=0.05,za=1.96≈2,d=0.1P时
n=(2
2QP)/(0.1P)2
=400Q/P
样本量估计
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
P0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
(d=P1-P0)
显著性水平
(a)
把握度
(
Power=1-b)
失访率:
一般按照10%的失访率进行样本量的估计
P1:
暴露组预期发病率
P0:
对照组预期发病率
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所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
3、预期达到的显著性水平(a)
4、预期把握度Power=1-b
非匹配和成组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的样本含量估计法
非匹配设计病例组和对照组人数不相等的样本含量估计法
设:
病例数:
对照数=1:
c,则需要的病例数为
1:
1配比样本量的计算
m为需要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
则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其中p0
、p1
分别为目标人群中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估计暴露率。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1)治疗/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
研究事件(疾病或死亡)发生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
(2)显著性水平:
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α取0.05),α越小,样本量越大。
(3)检验效能:
又称把握度(power=1-β),β为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β通常取0.10或0.20。
β越小,样本含量越大。
(4)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需要的样本含量大
现况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资料收集:
收集的内容:
个人的基本情况;
职业情况;
生活习惯及保健情况;
妇女生育情况;
环境资料;
人口学资料
调查员培训:
本次调查的方案;
各种调查表的填写说明,尤其是现场调查的规范、技巧和重点问题的执行定义;
各种现场检测、生物标本采集和保存规范及质控要求等;
各种编码表、换算表等附表的应用
资料收集的方法:
常规登记和报告;
专题询问调查与信函调查;
临床检查及其它特殊检查的有关资料
资料的整理
:
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对,以提高原始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专业需要进行原始资料的整理,例如划分组别、制订整理表和统计表等
资料的录入:
数据管理软件:
EpiInfor,EpiData;
录入的质量控制:
培训录入员熟悉录入程序并掌握必要的录入技巧
资料的分析:
1.计算各种率,计数资料常用现患率、阳性率、检出率等;
计量资料可计算均数等;
2.计算标化率,即分析结果时,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比较,常采用率的标准化方法。
3.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分类、分析、综合、比较和各种归纳推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技术研究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规律性
结果解释:
1.若现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疾病的分布,可根据“三间”分布特征的结果,结合有关因素解释疾病的分布特点。
2.若现况调查的目的是提供病因线索,可将描述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规律,为进一步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建立病因假设提供证据。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