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岳麓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9156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1.63KB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岳麓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岳麓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岳麓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分析
商业是古代经济中特别活跃的成分,对古代中国文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原始商业产生。
自商代到清代,职业商人的出现及发展为商帮、城市商业的繁荣、货币的发展演变及商路的变化都体现了农耕时代商业的发展,但历代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摧残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本课内容分三目。
第一目“商业的发展”,介绍了商业的出现及历代封建王朝商业发展的概况;
第二目“城市的繁荣”,介绍了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对外贸易中兴起的城市;
第三目“重农抑商”,介绍了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政策及原因、表现、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储备的仅是前几课关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一些基础知识,加上初中接触的中国经济以农立国、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因此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很生疏,再加上这种跨越整个古代时期的专题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政府对待商业的重农抑商政策也较难理解,应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历史资料的再现搭建平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构建知识框架,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梳理,也要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成因、影响,以增加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处理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文字材料等,运用学案教学法,让学生梳理出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国内外贸易方面的表现,最后通过归纳方式总结出商业发展的概貌。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影响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通过展示文字材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探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结合今天的市场经济探讨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国家商业政策,培养学生质疑历史、反思历史、评价历史的基本能力。
设计一:
设计二:
导入设计
乔家大院
多媒体出示图片。
导语: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耕织历史;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就是单调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商业生活。
(展示图片)
本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从中思考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发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历程,了解传统重农抑商思想是怎样产生、对商业和中国社会发展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以“无商不活”俗语,强调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或以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名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水平提高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反过来又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农耕文明带来更多的活力,也体现出中国商业特有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设计思路
以学生熟悉的图片或俗语名言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和期待,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商业发展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古代商业概貌
多媒体打出学案表格,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案上关于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表格。
1.商人:
从先秦自由商人到明清商帮
问题1:
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商人”?
(预期效果:
学生回答——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出现于商朝)
(教师总结:
商人产生后经历了令人炫目的发展轨迹,下面通过图片和材料,我们一起归纳农耕经济中古代商人的发展轨迹)
创设情境一:
材料一 周朝“工商食官”。
材料二 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材料三 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诸昆弟”。
问题2: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周朝商人受政府的束缚,春秋战国时期,冲破官府束缚,成为自由的大商人)
创设情境二:
材料一 “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马可·
波罗游记》
材料二 “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问题3:
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商人的发展又出现怎样的新特点?
从中体现出古代中国怎样的商业精神?
学生回答——区域性商帮出现。
诚信是古代商业发展中优秀的商业精神,也是商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时有名的区域性商帮是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
他们借助群体的力量在竞争中获胜。
以下几幅图片从侧面展示了当时商业发展的风采)
图1 图2 图3
图1 河南开封的山陕会馆:
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住在开封的富商巨贾集资兴建的,是他们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
图2 乔家大院:
清朝乔氏家族经两代人的努力使得乔家店铺、居宅达1000多间,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
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图3 徽州文书(康熙年间徽商“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
课堂活动:
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学生回答——诚信、百折不挠、开拓创新)
下面我们看一下学者对明清十大商帮的总结,再次重温明清盛世中优秀的商业精神,从中品味其独特的商业魅力。
出示幻灯片)
通过设置问题或图片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商人产生、明清商帮的发展概况。
理解商人由受制于官府到自由竞争、由个体到群体的发展趋势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从中体会优秀商业精神和源远流长的中国商业文明。
过渡: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城市:
从政治重镇到商业明珠
(幻灯片出示)知识链接:
“城市”是由“城”——侧重于军事、政治职能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内的一个区域共同组成。
在不同时期,城市的这两种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创设情境三: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问题4:
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商业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创设情境四:
幻灯片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东、西二市各居两坊,以干墙围绕,定时启闭。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问题5:
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的“市”有何特点?
对人民生活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唐代城中的“市”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居住区与贸易区分离,人民生活很不方便)
自周秦迄唐代,城市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职能,受官府的管理,商业贸易在时间、空间上有严格的限制,自由度不高)
创设情境五:
幻灯片出示下列图片及资料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
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被称为“瓦市”;
在一些街区还存在夜市,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问题6:
北宋东京城布局与唐长安城布局有何明显不同?
哪一城市内的居民生活更方便?
学生回答——打破坊市界限,商业贸易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北宋东京城)
到北宋城市面貌已基本上与我们今天的城市面貌相同。
以下两幅图片也见证了当时城市中的繁荣)
出示幻灯片
《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画中各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
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现存最早的北宋广告印版,也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印刷商标的铜版。
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广告文字: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
北宋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在增强,到明清就出现了一批纯粹经济职能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如前面提到的松江、景德镇等)
使用诗歌、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城市面貌的变化,选取西周迄唐、宋、明清三个阶段的城市勾勒出城市职能的变化,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城市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发展,体会商业的自由发展对于民生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呈现学案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商业发展在各阶段的主要表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人
城市
兴起
夏、商、周
产生
都市市场逐渐繁荣,但经济职能不强
春秋战国
自由商人
发展
秦汉
繁荣
隋唐
都市繁华,但坊市界限严格,市交易限制严格
宋元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市交易突破时空限制
鼎盛
明清
区域性商帮
专门工商业市镇兴起
商业发展概貌内容繁杂,前面已分别介绍了商业发展概貌,使用表格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繁杂的知识,从中体会商业繁荣发展的整体趋势。
另一方面,这个表格可以强化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教会学生表格归类、比较学习的方法。
由此可见商业发展是当时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国家政策是否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又对商业的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二、古代商业政策:
幻灯片出示材料
材料一 (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材料二 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
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
材料三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
”——钱泳《履园丛话》
材料一中陆二为什么烧掉灯草?
学生回答——关卡众多,苛税盘剥)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两则材料可以说明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抑商)
材料三中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人们重视农业的发展,轻视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政府为何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在各朝代有何表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商人奢侈成性、左右政治、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出示学案表格
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商业不稳定
商人流动性大
封建政府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等
战国
前期对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的巩固与经济恢复起重要作用
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汉:
重税
有所松动
唐:
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强化
明清:
重税、海禁等
三、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就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产生时间、发展趋势、水平、所处地位等角度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古代商业产生较早、不断发展;
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对外贸易由盛而衰。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学生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探究活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能力。
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课堂小结
古代商业发展为农耕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最终使中国丧失了继续引领世界发展的优势,最终造成近代前夜中国的迟滞,这是我们下一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巩固练习
1.坐落在聊城城区运河西岸、由旅居山东的山西和陕西客商于1743年集资兴建的山陕会馆,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
与此相关的信息有( )
①当时聊城区位优势明显 ②晋商注重乡谊联络 ③晋商崇尚诚信和忠义 ④晋商汇兑、存款场所奢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图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收购原料、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于一身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南宋都城临安城内“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
这说明( )
①城市居民把自家房屋改成商铺,临街摆卖 ②不再划分专门的商贸区 ③今天城市里仍看到“居民—商铺”合二为一的现象 ④已打破了坊市界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
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
令狐熙传》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材料三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四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粱录》
请完成:
(1)材料一、二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材料三、四中反映的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隋唐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
参考答案:
1.B 2.C 3.C
4.
(1)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
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
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
(2)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
打破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
(3)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
宋朝的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
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
教学反思
优点:
①重组本课内容,突出古代商业发展这条主线,能力扣课标要求。
②利用学案教学中的表格展现商业发展概貌,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表格也可以强化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教会学生表格归类、比较学习的方法。
③补充大量图片、文字材料,拓展课程资源,避免照本宣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史论结合的能力。
困惑:
该课时间跨度大,专题内容庞杂,如何深入浅出、详略得当,才能既使本课内容清晰条理,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农耕 时代 商业 城市 教案 岳麓版 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