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8688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78KB
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Word文档格式.docx
《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9年11月12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16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7
答辩过程记录表……………………………………………………18
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一、课题(论文)提纲
引言
1、高龄化少子化的现状
二、高龄化少子化的原因
2.1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2.2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3、高龄少子化的影响
3.1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3.2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4、日本对高龄少子化应采取的对策
五、总结
二、内容摘要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三、参考文献
[1]大淵寛高橋重郷:
少子化の人口学[M].原书房.2004.
[2]内阁府.平成19年版高龄社会白书[EB/OL].
[3]网络社会学通讯.第61期[M].2007.
[4]李培林.重新崛起的日本[M].中信出版社.2004.
[5]李国庆.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6]山本肇.少子亡国论[M].かんき出版社.1998.
高龄化少子化国家
000
摘要:
关键词:
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战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的进步,死亡率不断地降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因此由1948年的男性56岁,女性59岁提高为2000年的男性77.72岁,女性84.60岁。
日本已超过瑞士等国成为全世界最高寿的国家。
其次,随着富裕社会的到来,日本女性教育水准也在不断提高,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晚婚化以及婚后的不育化等等因素直接导致了特殊出生系数的大幅度下降。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事业有成的白领女性纷纷选择了单身贵族。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是个高消费的国家,从孩子出世到培养他大学毕业是一笔非常昂贵的开支,所以不少年轻夫妇不选择生育或不选择第二胎。
近年来,随着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及对于结婚、生子价值观的变化,日本整体的出生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也大幅降低,日本的少子高龄化(15岁以下人口低于65岁以上人口)问题日益严重。
日本政府2008年4月22日公布的2008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警告称,如果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日本15岁以上的可就业“劳动力人口”仅为4228万人,不足2006年(6657万人)的三分之二,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白皮书还强调说,尤其是“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与老龄人口退休的不断增加,预计劳动力人口将呈现老龄化与递减的趋势”。
到2050年时,日本即将面临“超少子高龄社会”,平均每1.5名有职业者就需养一位高龄者。
统计显示,2008年日本女性人口为6544.1万人,比前一年减少了2万人。
这一年中女性的出生人数比死亡人数多出7000人,而出国人数比归国人数多出2.7万人。
总务省认为,长期在海外滞留的女性人数增加是日本女性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统计还显示,2008年日本的总人口为1.2769亿人,比前一年减少7.9万人。
这是日本总人口自2005年首次减少以来的再次减少。
而男性人口则比前一年减少5.9万人,为6225.1万人。
这是日本男性人口连续4年减少。
此外,统计还显示,去年日本14岁以下人口为1717.6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5%,人数和比例均创新低;
而65岁以上人口为2821.6万人,占到总人口的22.1%,两项数据均创新高。
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倾向更加明显。
二高龄少子化的原因
2.1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15-49岁内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在二次大战前出生率就开始降低,但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出现婴儿高峰期,1948年人工堕胎合法化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大幅下跌。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半的高度成长期,合计特殊出生率还维持2.13名的安定情况,但1975年则跌到2名以下,1997年步入少子高龄化社会,2007年总人口开始出现“自然减”现象。
和欧洲其他少子高龄化国家相比,日本的速度可以用“快得惊人”来形容,究其少子化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未婚率上升。
25岁-34岁女性的未婚率1985年是30%,1995年达到了50%。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育孩子有负担感,边工作边养育孩子的负担感更大。
第二,个人的婚姻观和价值观随社会而不断变化。
特别是女性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对性自由化和独身生活的向往、对婚后繁杂生活的厌倦以及无需“养儿防老”的思想。
第三,习惯于与父母同住的自由、舒适的生活,惧怕独立家庭生活。
经济问题。
日本是一个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同一物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其它先进发达国家。
近些年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人数不断创出新高。
因此,自己艰辛工作所挣的钱已所剩无几,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自我生存都受到威胁时,也就放弃了养育孩子的想法。
即使经济上允许养育孩子,许多人也会少生,以便充分满足孩子的求学和生活需要,使其有立足社会之本。
生理问题。
有统计数字表明,日本已婚夫妇中,10对中有1对患有不孕症,每年接受不孕治疗的患者有60-70万人。
然而,还有许多人因治疗费用昂贵以及伦理上的制约和社会的不理解而无法接受治疗。
例如:
一次体外受精约需20-50万日元(1美元⁼130日元),加上相关的检查、交通、住宿等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这些开支中绝大多数又不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内,只得自己负担。
加上目前治疗不孕症的成功率只有17%左右,所以,治愈的人数非常的少。
急剧发展的少子化问题直接加速了日本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有专家分析称,从少子老龄化的成因来看,70%是由于低出生率,30%是由于低死亡率及长寿化造成的。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男性60岁和女性64岁;
60年代上升至68岁和73岁;
90年代已经达到77岁和84岁;
到了2006年,日本人人均寿命男性79岁,女性85.81岁,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为82岁,蝉联世界第一。
由此可以看出,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的是长寿化的缓慢进程。
因而,由少子而带来的老龄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迅速。
生活富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发展经济,很快步入了先进发达国家。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经济上具备了关心健康、为健康投资的条件。
医疗发达。
日本长期以来注重医师培养。
东京每10万人拥有的医师人数1927年就达到了97.2人,1982年达到了182人,1982年全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的医师人数达到了135.1人。
加之,日本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防病治病得以保证。
教育程度高。
日本长久以来非常注重教育投资,全国各地不仅拥有设施完备的大、中、小学和众多的科研机构,文化教育设施也非常完备,全民受教育的程度居世界前茅。
这些也为大家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安定。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放弃了战争,放弃了军队,避免了因战争而带来的伤亡。
日本的社会治安在发达国家中也相当的好,有报道称其犯罪率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这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三高龄少子化的影响
3.1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出生人数的减少将引起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社会福利恶化,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进一步加重。
日本官方的统计和推测显示,生产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2000年为4.0∶1;
2010年为2.9∶1;
2025年为2.2∶1。
这样下去的话,日本国家现有的医疗保险、养老金、税收等社会保障制度将被迫修改,社会福利将恶化,引发社会不安定,陷入不愿生育孩子的恶性循环中。
这种现象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对偏远政府的影响更大。
地方的年轻人去大城市求学、工作,当地劳动人口缺乏,使地方经济无法发展,地方财政收入无法保证,社会福利也就无法保障,最终只得与其它行政单位合并或自我消亡。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减少,同时,老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趋势,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
从供给方面来讲,劳动人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
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老龄化会增加社会保障成本,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甚至会给日本产业竞争力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高龄少子化进程的加剧将会导致日本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带来重重阻力。
劳动力减少以及劳动力高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不足会间接造成了储蓄能力降低、投资能力降低、经济成长率低下、社会保障费负担的增加、现役劳动者的所得低迷等中长期对经济成长的坏影响等问题。
3.2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出生率下降也将给固有的“家庭”和地区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没有孩子的家庭增加引起单身老年人的增加,需要看护或护理的老人也将增加;
少儿人口的减少,使孩子与同伴的交流机会减少,导致孩子无自立心、无法健康地成长。
当然,当地的文化习俗就无法维持,特别是有久以来的“家庭”的概念以及人伦思想将无法延续。
日本2000年的国情调查显示,单人家庭已占到家庭总数的26.5%,2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25.5%。
其中单人家庭中,29岁以下的占31%,70岁以上的占20%。
高龄少子化社会在养老、医疗和保险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日本随着高龄人口长寿化以及高龄者人数激增,需要照护的老人也与日俱增。
然而,受少子化影响,年轻人抚养老年人数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一部分女性在高学历化与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纷纷投入就业市场,这就使得原有的家庭内部介护不得不转型为由社会以及国家共同参与老人介护,加大了政府的资金投入,给国家带来了繁重的负担。
4、日本对高龄少子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高龄少子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日本没有大量的年轻人不断地补充各个岗位,这会削弱日本的生产力,不仅使日本重振雄风无从谈起,连维持现状都很成问题。
因此,高龄化是日本在整个21世纪都必须应对的战略性难题,事关日本的兴衰和稳定发展。
如何缓解高龄少子化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日本日本,经济,文化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果高龄少子化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日本的国际地位将会下降。
日本已经充分认识到高龄少子化对经济影响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4.1制定法律,保障高龄人的生活和福利
事实上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高龄化的问题,并通过制定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对高龄人的生活和福利给予了保障。
1963年日本就已经颁布了《老年福利法》,并于1972年进行了修订,日本在老年人立法上不仅注重经济生活上的保障,而且注重健康、法律、文化生活等法律的配套和衔接。
比如经济保障方面制订有《国民年金法》、《生活保障法》;
健康保障方面有《老人保健法》、《健康保险法》;
就职保障方面有《稳定高龄者雇佣法令》;
老人教育方面有《社会教育法》;
社会福利方面有《老人福利法》、《社会事业法》等。
4.2健全“少子高龄化安全网”,建立令人放心的社会
为了建立令人放心的社会,日本不断健全“少子高龄化安全网”,并采取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政策措施:
1、完善校园内局域网、IT教育设施、校园内外的网建设,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2、健全下一代有线电视设施,为过渡到地上数字化传输创造环境;
3、对社会危旧设施进行翻修和抗震化改造,以提升国立大学信息网络环境水准为开端,带动教育和研究环境的改善;
4、完善幼儿园、养老院等设施,加强食品安全对策,建立能够安全而放心生活的社会基础等。
4.3恢复国民信心,以期提高出生率
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企业破产增多,事业率持续上升,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烦恼和不安”的人越来越多。
日本内阁府2001年《有关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国民对前景似乎越来越暗淡。
同时,由于家庭收入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年轻人负担加重,他们对工作缺乏工作积极性,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日本的“丁克”家族和大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
为缓解高龄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首先必须恢复国民经济,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恢复国民的信心,同时辅助以各项配套措施,如使男女职工享有产假、允许职工在孩子上小学前缩短工作时间、对生育第三个孩子的夫妇给予奖励等,鼓励育龄夫妇生育,以期提高出生率。
4.4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国民收入
随着老年人增加而年轻人减少,日本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少子高龄化以为着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同时也以为着少数人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实现赡养的目的。
这就要求日本要尽量缩短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时间,发展高科技产业,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加国民收入,积累资本,以弥补日本财政解决高龄化问题在资金方面的不足。
日本在80年代提出了“技术立国”的战略,90年代又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这已明确说明日本要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强日本的综合国力,同时也可缓解日本高龄少子化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4.5放宽移民政策,吸引外国年轻劳动力
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明治维新以前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济虽然在站前和站后都创造了奇迹,1970年后又成了世界经济大国,但由于岛国根性,与大陆国家相比,日本一直缺乏大国襟怀,在劳动里国际流动和吸引人才方面,也远没有美国那样的气度和胸怀。
但随着少子高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在自身不能提高出生率从而弥补国内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应放宽移民政策,吸引外国年轻劳动力,以保证日本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本。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推算,在今后的50年间,为了维护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本每年需要移民60万人。
日本有关方面建议,日本接受移民的最好的方法就在将目标锁定在国内各大学的留学生群体中,想办法留住具有较高学历的留学生,对那些学有所长的留学生,放宽对他们就业劳动许可,从而解决少子高龄化所造成的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学习和借鉴日本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缓解这一问题将大有裨益。
高龄化给日本政府及国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解决社会保障面临的困难,日本政府在1986年实施雇员年金保险和国民保险两个方案。
在1996年日本政府通过了《看护保险关联法案》,主要是扩大家庭服务,培养家庭护理员,建立保健医疗和社区服务体系,在减少支出增加幅度的情况下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医疗问题。
此外,日本还在1997年9月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同时相应降低了药价基准和医疗费用的报销标准。
目前高龄化的开支已经占到日本政府全部支出的40%以上,日本政府主张建立新的社会保障系统,新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自我维持”能力。
事实上,社会保障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显得极为重要,目的是缩减政府规模,主要方式就是将更多的政府职能由公共领域转移至私人领域,参与市场竞争。
总结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的发展导致的经济上的诸多危机将会日益严重。
在改善方案方面,日本应该参考荷兰、瑞典、德国等欧美诸国的劳动力政策方向以及医疗保险和老人介护政策,考察促进国民就业、支持劳动参加等具体政策,进而弥补本国政策不足之处,积极度过高龄少子化面临的各种危机,保证本国政治经济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技富国”、“科技强国”的力度,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之路,让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也缓解少子高龄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大淵寛高橋重郷.少子化の人口学[M].原书房.2004.
[2]内阁府.平成19年版高龄社会白书[EB/OL]
[3]网络社会学通讯.第61期[M].2007
[6]山本肇.少子亡国论[M].かんき出版社.199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龄 少子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