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8484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74KB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文档格式.docx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学校花的精力多了,自己的家庭自然就照顾不到了。
有些老师把别人的孩子送进了重点大学,自己的小孩学业却出现了问题。
有些人当了一辈子老师,自己却住的房子还是漏水的危房。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
但是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该职业的态度与他们所渴望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时,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
处理不当就会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动机。
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
当然,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它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而是培养人才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
在日常工作中,要确立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必须有合理的考评制,并且要做到公正、公开。
当这些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2.当前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繁杂纷乱的教育内容,瞬间即变的教育环境,他们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才能胜任教育这一工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封闭性的教育系统、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与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使我国的教育失去了内在的原动力,也使教师们日渐疲惫。
3.教师劳动付出与报酬不一致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上。
有资料表明:
我国教师月工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
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
这样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严重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4.角色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无论从角色职责,还是从社会文化的继承而言,教师一直是社会提倡的价值模范,且被作为一种价值传播的工具。
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改变,人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
许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于是就产生了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另外,一些个人因素也在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倦怠,例如,研究发现,男教师较女教师更易产生倦怠,初中及高中教师较小学教师压力更大,单身教师比已婚教师的倦怠程度更高,任教于较大城市学校的教师比中小城市的教师倦怠程度高。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以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为基础,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的历程。
研究表明,教师的挫折阶段常发生在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即大约是任教后15年左右,这时教师可能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工作满足程度逐级下降,在教学上常表现出无力感、倦怠感。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非常需要帮助。
在这一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间的研讨会,使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
可以邀请着名学者、教师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提高科研意识,激发教师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
为教师切实提供时间与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与技巧,增强教学效能感等。
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帮助与支援会有助于教师摆脱倦怠,走出低谷,提高与完善自己。
2.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
无疑,他们也会热爱自己的职业。
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
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3.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绪,既是预防教师出现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也是预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1)教师个人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
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
教师要想做到“乐而为之”,必须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
这种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来源于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是一个教师避免职业倦怠、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础。
(2)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
职业倦怠信念源于挫折,挫折是在目标行为受阻时产生的。
为防止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
(3)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教师健康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成的,要想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
同时还要对教师付出同志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
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业务能力,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时常为教职工之间的业务交往与情感交流铺路搭桥等。
(4)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教师要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
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
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等。
教师还应注意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情绪,做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等。
4.完善教育领域内部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
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
在教育领域内部,要确立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必须有科学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等配套措施,并且要做到公正、公开。
当这些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很难像专业英语那样实行小班教学,通常都在50人以上,多则是上百人的大课堂,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
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
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异常繁重,迫使教师处于非正常的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且身心互为影响,健康状况亦令人堪忧。
长此以往,不少教师尚不到七年之痒的工作阶段,就已经在工作中提前出现衰退的迹象,职业倦怠状况由此产生。
成因二——应试压力与教学创新冲突的困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待逐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上教师的教学日程。
然而,一方面要求素质教育,一方面却仍需强调考试的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虽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却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考试,掌握足够的应试技巧。
尤其是当下的诸多考试仍将一些连英语是母语的人也常犯的细微的错误来体现考试难度,大外教学自然就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而教学创新、兴趣课堂则无从谈起。
事实上,作为教师,深知这样的教学活动与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毫无关系,反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则和测试目的,但也只能慨叹一己之力实在有限,但求不要误人子弟。
于是,面对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少教师也坦言其内心迷惑而无助,甚至会感莫名的亏欠与自责。
教改原本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校方如若过度强调教学创新,学生也一味期望课堂的趣味和新颖,教师则不得不否定自身既有的传统教学经验,以迎合多方的期待,把原本熟悉并行之有效的老方法都抛掉,竭尽全力使自身在课堂上改变原有的风格。
即便如此,跟前卫的教法相比,仍自觉落伍老套,岂能不心有戚戚焉?
成因三——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上不去的困惑
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备课量大,同时还必须兼顾家庭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因此也久久上不去,这也令许多教师叫苦不迭。
尤其是评职称期间,不得不以牺牲睡眠及健康为代价,经常挑灯夜战,以期早日发表论文,评上相应的职称。
为此不少教师选择去研究容易发表论文的其它领域,无法兼顾专业兴趣。
写论文成了疲于应付,毫无成就感可言。
为了评职称,大外教师们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补习那些完全没用武之地的第二外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经历了多年论资排辈等待的教学型教师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些教学能力平平,亦或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尽管上课时间不长,但由于有相应论文发表,很快评上了高级职称,其岗位和工资都遥遥领先。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原本敬业爱岗的心理失衡。
成因四——教师进修发展的困惑
许多大外教师作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属于教学型的人才,多年以来紧紧地围绕着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指挥棒转,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过级率几乎是他们工作的全部意义。
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失去了进修学习的最佳时机。
令人深感困惑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专业危机感和生存危机的存在,却没有合适的办法加以解决。
(一)社会存在的原因。
1、.教师的地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历史发展到今天,教师的地位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不同的国家中差异很大。
在发达国家,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改观,教师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职业,硕士、博士做中小学教师已不鲜见。
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状况来看,社会地位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人还没有真正重视教育,没有真正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并且教师待遇偏低。
2、社会的期望值和现实社会发展环境的不平衡加大了职业压力。
历史以来人们对教育都有过高的期待,尤其现代化的社会,职业竞争的激烈化让家长望子成龙的心也转化为对学校对老师的殷切希望。
尤其是英语学科,社会和家长对英语都很重视,但社会又缺乏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使得社会、家长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期望都寄托在英语教师身上。
这无形之中加大了我们的职业压力,除了整日奔忙于教室、讲台、办公室之间,无暇顾及其它之外。
为了超前于学生,我们不得不挤用本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来进修。
同时应试教育仍在存在和流行,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都使我们身心疲惫。
所有这些都使我们不堪重负。
在广州天河区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专家用心理健康测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
另据杭州市教科所2001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千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
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有些人当了一辈子老师,住的房子还是漏水漏电的危房。
(二)教师管理机制原因。
现在学校管理往往强调科学决策、从严管理,有的强化“量化管理”,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造成了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学校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班级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分值给教师排队,这种考评办法往往使任教基础较差班级的教师得不到认可,而这些老师往往比任教基础较好班级的老师付出得更多。
再者,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也不是教师能完全左右的,而是由学生的个人素质、努力程度,教师的教学水平、职业道德,学校的校风、班级组成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有人做过统计,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我国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相比,要高出1.67小时。
除此之外,每个学期我们都有一大堆的计划和总结要写、无数的表格要填,每个星期还要教师们开各种各样的会。
有时还要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和活动。
(三)英语学科的原因。
中学学科增多,学生难以各科兼顾。
英语教材内容偏多,无法实施超越课本教学;
大班上课,语言实践活动难以开展,语言交流能力难以培养;
缺乏语境,课外学习效率低下,自学能力难以培养。
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差,在有些观点“学得好,不如干得好”的影响下,对于不常用到的语言文学,学生更加不肖于努力学习。
中学英语教师投入大量精力于教学,工作的投入与所得不相匹配,我们似乎与学生一道体验着外语学习的挫折,职业倦怠就可能产生。
综上所述,导致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社会,管理休制,学科以及教师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它对教师本人,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为了确保我们的知识、技能得到正常发挥,我们应就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的困境。
(一)社会及学校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给教师生活留点空白。
对于社会而言,首先,要切实把教育重视起来;
其次,要改变以升学率的高低和“量化考核”为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
对于学校来说,要营造“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的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和“留有空间让教师活动,留有时间让教师读书,留有问题让教师思考”的和谐宽松的环境,倡导“少一分说不准,多一分提建议;
少一些强制,多一些自愿;
少一些常规,多几分机动;
少一些指责,多几分宽容”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当然,作为教师对于社会的观念、教育管理机制的僵化我们只能呼吁,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自我减压、自我调节的一些做法,减轻职业压力。
(二)积极寻求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
首先,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征。
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学会自我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要正确认识并接纳现实,改变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寻找教师工作的乐趣,教师要制定出合适的职业心理定位,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融化在学生成长的喜悦中,并使之转化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要善于调节情绪,运用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转换注意力以改变心境。
当面对缺乏成就感的教育环境时,要学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喝彩,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不要忘记对自己说一声:
“我获得了成功”,“工作着就是快乐的”。
经常在这样的言语的自我暗示下,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我们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而乐观的情绪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当学生在我们的影响下绽开笑脸、心灵变得阳光起来的时候,学生积极的配合为我们实施积极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了平台。
这无疑是给教师赢得了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其次,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的心理是由于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特殊性。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社会的变化。
我们在抱怨工作的投入与工作中的所得不相匹配时,有时花点心思,我们在上课时,就会心情舒畅。
例如,我在给初一学生讲解be动词的用法时,我列举了各种人称下的不同变化,还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但在交上来的作业和考试中仍有不少的同学出错,经过反复的分析思考,我意识到自己对这种个人自认简单的知识没有换位到学生的角度思考,过于死板的教学让学生对经常接触而又容易出错的知识没有掌握到技巧。
因此,我翻查资料并总结了一些琅琅上口的口诀:
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要用are。
如此简单的几句话,准确地总结了be的和用法,学生也因它有趣而乐于背诵。
另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也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机遇的挑战。
就多年以来没有好的办法督促学生记好单词的问题调整了教学技巧——让学生自主管理学习: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五个人作一个小组,学生自我推荐为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对每个小组成员面对面听写单词,以及监督管理组员的背诵课文,考试错误改正等,小组之间互相比赛,在考试或课堂互动中表现好的小组,我都给予高度的赞扬和奖励。
渐渐下来,学生的对英语学习兴趣高,个个都拥跃向上,同学之间团结互助。
我不费多大的力气,却取得了效果。
所以遇到问题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积极地投入到变化之中。
再次,教师要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既要躬与实践,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起教学探索的新理念,把每堂课都上成一节崭新的课;
二要常写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思考和感悟;
又要勤于读书。
以及向他人学习。
我们可以钻研职业用书(教科书),也可读一些专业性的刊物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著。
如条件许可上网交一些网友,通过发电子邮件、写“博客”日志交流心得等。
(三)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学会自我减压,自我调节。
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
我们要学会从情感或身体紧张中放松下来,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调整、改变行为态度,合理利用时间,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自制力、自信心,克服主观臆断、情绪冲动、自暴自弃,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
在保证“低层次的”心理健康的同时,追求“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树立积极的、现实的、辨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最后,我们积极呼吁社会关注教师的职业,对老师有正确的职业期望。
同时作为信息现代化的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危害,积极调整。
希望今天的话题能帮助大家找出一些缓解职业倦怠,减轻个体压力,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倦怠 现象 中小学教师 普遍 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