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8411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64.52KB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文档格式.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三化学之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
③
结论:
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
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活动二、探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阅读课本P69“拓展视野”
1、原子核内有什么?
2、你能解释原子核带电的
原因吗?
3、结合下表,你能总结出的规律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氢
2
碳
6
7
氧
8
氮
钠
11
12
(1);
(2);
(3)。
活动三、探究离子的形成
1.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
①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②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不稳定的结构,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为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③当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4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不稳定的结构,易得到电子,成为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小于4
易失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4
易得电子,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等于8(氦等于2)
不易得失电子,稳定
4.离子的形成及分类
a钠离子的形成过程b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每个钠原子(Na)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Na+)
每个氯原子(Cl)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Cl-)
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NaCl)。
阳
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的离子。
如Na+、Ca2+、Al3+)
离子
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离子。
如Cl-、S2-)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离子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由离子构成物质有: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
【总结、反思、提升】
1、反思: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中,其中钠离子带____电,氯离子带____电,那么氯化钠物质显电性吗?
为什么?
2.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何关系?
在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又有何关系?
3.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那么离子能重新形成原子吗?
4.以下几个结构示意图
A
BCDEFGH
属于原子的是,属于离子的是,
属于阳离子的是,属于阴离子的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是,易失电子的是,易得电子的是
【课堂小结】
小组交流回顾,形成笔记,并展示。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B.
稀释浓硫酸C.
干燥氢气D.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0.9%的生理盐水:
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
C.百炼成钢:
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
D.古代的“五金”:
是指金、银、铜、铁、铝
3.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
C.霉变花生洗净后可以食用
D.为了健康大量服用保健品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滴加液体B.
量筒读数
C.
稀释浓硫酸D.
点燃酒精灯
6.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B.BC.CD.D
7.如表为一些常见食物汁液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苹果汁B.葡萄汁C.牛奶D.鸡蛋清
8.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Ag2SB.H2S中S元素为-2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H2S是无毒的
9.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
A.O2B.H2OC.N2D.CO2
10.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草木灰(含K2CO3)和硫酸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1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夏天蚊虫较多时常用电蚊拍和杀虫剂杀蚊虫。
但,你知道吗,“电蚊拍十杀虫剂=火”!
也就是说,电蚊拍遇到杀虫剂,很容易起火。
(1)通电的电蚊拍着火是因为杀虫剂中所含的除虫菊酯是可燃物,而“点火的凶手”是_____。
(2)空气清新剂也类似于杀虫剂,它的成分里有多种可燃性溶剂(如乙醇)。
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下列有关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易燃易爆物品在家里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
b、避免放在高温的地方
c、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不会引起爆炸
14.“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膳食均衡,不可挑食。
(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元素。
(2)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
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自行车“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_____。
(3)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_____。
15.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用科学方法处理。
如: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疼痛。
为了测定R物质的性质,有同学首先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_色,然后继续往锥形瓶中逐滴加入R溶液并振荡,当加到一定量时溶液的颜色全部褪去。
由此可以推断,R是一种________性的物质,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
A食用醋B食用油C稀氨水或肥皂水D氢氧化钠溶液E稀的石灰水溶液家用热水壶(铝制)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
用盐酸可以除去水垢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好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
说明穿孔的原理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家庭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小明的午餐为米饭、红烧肉、牛奶,他还应该补充下列哪种营养素________。
A油脂
B维生素
C无机盐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图为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
(1)甲图中,打开a、b两个活塞,B中现象不同于A的原因是___;
(2)乙图中,试管中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丙图中,能够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对比实验现象是___(填图中序号)
18.下图是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装置图。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实验中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实验中得出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甲乙两组实验中不发生反应的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的序号)。
反思与评价:
若甲组实验中②④改用10%的稀硫酸,①③仍用10%的稀盐酸进行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保证得出同样准确的实验结论?
乙组实验中只需选择其中的2个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其中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是____(填试管的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为了处理某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某实验小组取200g废水样品,在实验室用10%的NaOH溶液处理,下表是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废水中的pH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14g
16g
18g
所得溶液的pH
3.7
12.3
所得溶液的溶质
H2SO4、Na2SO4
Na2SO4
X
(1)当NaOH溶液质量加到18g,所得溶液中的溶质X为_____(填化学式);
(2)求该废水中含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试纸插入溶液中,以免污染溶液,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不停搅拌,使溶解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故选项正确;
C、用浓硫酸干燥气体,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应该“长管进、短管出”;
故选项错误;
D、取少量待测液与试管中,滴入2-3滴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免污染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2.C
【解析】A、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钻石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错误;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0.9g的氯化钠,错误;
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高温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生铁转化为钢,正确;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错误。
故选C。
点睛: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
3.C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
C、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4.B
A、人体正常生长需要从水中摄取少量的矿物质,故不能长期饮用蒸馏水,错误;
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正确;
C、霉变花生有毒,不能食用,错误;
D、不能大量的摄入保健品,错误。
故选B。
5.C
试题分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C、浓硫酸的稀释,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图中操作正确;
D、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防引起酒精失火,图中操作错误;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测量容器-量筒;
加热器皿-酒精灯;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6.A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7.A
葡萄汁、苹果汁、牛奶等物质的pH都小于7,显酸性,鸡蛋清的pH在7.6--8.0之间,显弱碱性。
在葡萄、苹果、牛奶等物质中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A。
【点睛】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8.D
A、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A说法正确;
B、H2S中H显+1价,故S元素为-2价,故B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
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H2S,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9.C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A错误;
B、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B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正确;
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D错误;
10.D
【解析】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错误;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硝酸钾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错误;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水,是纯净物,正确。
11.D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例如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错误;
D.草木灰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反应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正确。
D。
12.B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
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
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3.通电产生的热量C2H5OH+3O2
2CO2+3H2Oc
(1)通电的电蚊拍着火是因为杀虫剂中所含的除虫菊酯是可燃物,而“点火的凶手”是:
通电产生的热量;
(2)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
2CO2+3H2O
(3)下列有关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易燃易爆物品在家里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
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避免放在高温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
c、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遇到可燃性气体引起爆炸;
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
14.钙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增大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1)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钙元素,应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
故填:
钙;
(2)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内压增加,故填: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3)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15.红酸C过量的盐酸可与铝反应,使铝器溶解Mg(OH)2+2HCl=Mg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2Al+6HCl=2AlCl3+3H2↑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继续往锥形瓶中逐滴加入R溶液并振荡,当加到一定量时溶液的颜色全部褪去。
A、食用醋显酸性,不能消除红肿,故A不正确;
B、食用油是有机物,不能和R物质反应,故B不正确;
C、稀氨水或肥皂水,显弱碱性,能和R物质中和,能消除红肿,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显强碱性,具有酸性,不能用于消除红肿,故D不正确;
E、稀的石灰水溶液,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能消除红肿,故E不正确;
(2)家用热水壶(铝制)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
说明穿孔的原理过量的盐酸可与铝反应,使铝器溶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隔绝空气(或氧气)B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盖上锅盖,可用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3)米饭中含糖类、红烧肉中含油脂、蛋白质等,牛奶中含蛋白质、无机盐等,故还应补充维生素。
灭火的原理: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7.B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不能形成压强差,不会产生倒吸
①②
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木炭和二氧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条件:
物质是可燃物;
有氧气(空气);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甲图中,打开a、b两个活塞,B中现象不同于A的原因是B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不能形成压强差,不会产生倒吸。
(2)乙图中,试管中溶液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图中,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能够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对比实验现象是①②。
18.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Mg>
Zn>
Fe>
CuAg<
Cu<
Al④⑦不能⑥Cu+2AgNO3=Cu(NO3)2+2Ag
(1)由于金属与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所以,实验甲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能否产生气泡以及产生气泡的速率。
镁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其次是锌,最慢的是铁,铜与盐酸不反应,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锌>铁>铜;
(2)由试验乙可知,铝能把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铝的活动性大于铜;
铜能把银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活动性大于银。
所以,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银<
铜<
铝;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两组实验中不发生反应的是④⑦;
(4)根据控制变量法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如果酸不同,就不能保证得出同样准确的实验结论;
由于通过实验⑤或⑦能比较出铝和铜的活性,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所以必须进行的实验是⑥;
该反应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19.NaOH、Na2SO40.98%
解:
(1)由表中的数据知,当NaOH溶液质量加到18g,所得溶液中的pH大于7,加入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溶质X为生成了的硫酸钠和剩余的氢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初三化学 31 构成 物质 基本 微粒 课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