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抗癌方面学术思想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8341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17KB
中医在抗癌方面学术思想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医在抗癌方面学术思想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在抗癌方面学术思想和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也矣。
”③坦然之心:
癌症获愈者,往往是坦然面对恶疾,解脱世俗烦扰,尽心尽力治疗,横竖都无所谓这种心态之人。
正如蒋宝素治乳癌案所谓:
“是证遍考前贤诸论,皆言不治。
盖由情志乖离,人心不能如寒灰槁木故也。
若能心先身死,则人活病除。
……此即昔人解结解庄以不解解之之意。
”也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非如此,则分崩离析,全盘皆输,也即《灵枢?
口问》:
“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意。
审势,也就是着眼于大局之意。
面对癌症患者,审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病程与病种:
依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决定治疗原则。
早期以手术为佳,晚期以保守为宜。
对适用于化疗的病种,如何杰金氏病、绒毛膜上皮癌等,要坚决地进行化疗。
②西医与中医:
一般而言,肿瘤的治疗要中西并用,全面治疗,系统治疗。
在癌症这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面前,各科医生,尤其是中医,千万要防止或避免潜在已久的“主角情结”,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医生的立场(而不是站在西医或中医各自的立场),客观对待,综合判断,该手术就手术,该放疗,就放疗,该化疗,就化疗,该中药,就用中药,该中西医结合就中西医结合。
关键是要胸有成竹,着眼大局,知已知彼。
即使是配角,只要做得好,攻绩未必小。
当然,对于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效果不好,或化疗难以进行者,要明确认识到,中医治疗,也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能因没有应用化疗(明知化疗也是姑息治疗)就底气不足,自渐形秽而被动应付。
③扶正与驱邪:
在患者身体强壮之时,要抓紧机会以驱邪,驱邪所以安正。
在大肉已脱,食纳不进之时,健脾益胃乃为的对之法。
当然,扶正与驱邪并用的机会更多。
需要明确的是,能杀死癌细胞的药物,不仅仅是毒药,传统的补养药、延年益寿药如人参、灵芝、香菇等,本身就能杀伤癌细胞。
中药复方制剂如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人参养荣汤、小柴胡汤、当归补血汤等均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病因的多样性--寒邪不可轻
对癌症的病因,重视热毒、气泄、瘀血者多。
因寒邪可以化热,所以,往往重热轻寒,易被热之表象所掩盖。
而临床实际上寒凝日久(即使有部分化热)成为寒毒,胶结难解者并不少见。
水肿》:
“黄帝曰:
石瘕何如?
歧伯曰: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pei)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叶天士温补奇经治症瘕,张聿青理气活血、散寒止痛治石瘕均有案可稽。
周春祥在“寒凝毒结血瘀与晚期胃癌基本病理”一文中,提出“寒凝、毒积、血瘀是晚期胃癌形成的病理基础”、“寒毒内状、络脉阻滞关乎晚期胃癌预后复发”、“瘀毒流注、寒邪凝滞促发癌肿转移”、“寒凝毒积、血终淤滞引发胃癌病人机体代谢紊乱”等观点,就是其例。
即使在寒邪化热毒的情况下,也往往是以寒热夹杂的形式出现。
杨传标等用实验证明寒热并用的连黛胶囊(黄连、青黛、吴茱萸)能明显抑制实验性大鼠胃癌相关基因的过表达和“具有调节胃肠肿瘤p21ras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作用。
”在临床上癌症疼痛尤其是骨转移剧痛,往往以配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的方法为好。
3.病机的复杂性--兼夹与胶固
癌症之所以难治,就难在于病机的复杂性,经常表现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燥湿相混,阴阳互见,癌毒胶固之特征。
以噎膈为例,尽管早在隋?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五噎(气、忧、食、劳、思)五鬲(忧、恚、气、寒、热)之说,但历代医家关于噎隔病机的论述还是各有所见,各有所长,缺乏全面中肯之论。
现代中医对本病病机的的认识全则全也,但有泛泛而谈之嫌,没有找出病机的特殊性,因而在病因病机上分为忧思郁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房劳伤肾,并分为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痰瘀内结、气虚阳微等四型(《实用中医内科学》)。
这种分型论治,有利于教学,看起来头头是道,但在临床上却很难对号入座,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这也是近几十年来,过分强调辩证论治,忽略了辩病论治的通病。
最能体现辩病论治的疾病尚且如此,其余疾病可想而知。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抓住了病机,就是抓住了纲。
近年来,我在肿瘤临床上,面对这一类恶疾顽症,不得不进行反思。
疗效不尽如人意,究竟症结出在哪个环节上?
尤其是噎膈,积2000余年之经验,不乏真知灼见,为什么也未出类拔萃?
思忖揣摩再三,发现还是对疾病的基本病机缺乏准确的把握。
尽管在噎膈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可以有热、寒、气、痰、瘀、虚等不同或兼夹,但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贯穿始终的,只不过或隐或现,或强或弱而已。
如果我们不抓住基本病机,就有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虚补虚嫌。
往往是热尚未已,寒又复起,润燥则痰泛,化痰则伤阴,且痰血未化,则体虚不耐。
因此,我认为噎膈的基本病机是:
“癌毒胶固,阴衰阳结,寒热错杂,痰气血瘀,上下不通,本虚标实”。
这是将古今各家学说融会于一体,对噎膈病机的总体把握。
癌毒才是噎膈顽固难愈的本质问题和补阴不利于阳结,通阳又碍于阴伤,寒热有失偏颇,补泻均非所宜的症结所在。
癌毒胶固与阴衰阳结,寒热错杂,痰气血瘀,上下不通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难分难解。
只有既针对癌毒又针对阴衰阳结,寒热错杂,痰气血瘀,上下不通的复杂病机,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从实践中体会到噎膈的治疗大要,差不多就反证了这一基本病机的存在。
即:
“诸家治噎,古法用人参、黄芪以补元气,御米、粟米以解毒实胃,竹沥以清痰散结,干姜以温中,生姜以去秽,牛羊乳以养血润液,蜜汁、当归以润燥,用此数者为主治,其余因证而增减之,俱是良法。
”在清代医家的医案中,也可隐约看出这一基本病机的存在。
如吴鞠通治噎膈案,阴衰阳结兼顾,张聿青治噎膈案,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4.治法的层次性--抽丝剥茧说
与癌症病机的复杂性相对应,癌症的治法就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有重点,根据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不同,采取不同治法。
这就要在细微处见功夫,洞察秋毫,证治相对,恰到好处。
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不行,没有博览群书的阅历不行,没有举一反三的悟性不行,没有抽丝剥茧的技巧不行。
仍以噎膈为例,在上述基本病机的指导下,我以抗癌扶正、养阴通阳,清热散寒,化痰活血为大法,拟订了噎膈的基本方--全通汤:
石打穿30g,鹅管石12g,威灵仙12g,人参6g,当归12g,肉苁蓉15g,栀子10g,生姜6g,楷杷叶12g,降香12g,代赭石20g,瓜萎12g,竹菇12g。
水煎服,每日1剂。
几年来,以本方为主,有时略有加减或合用西药,治疗确诊食道癌患者10余名,效果满意。
具有药力平稳,见效快而持久的特点。
部分患者经活检证实已查不到癌细胞。
证明了“谨守病机”的重要性。
5.用药的多样性--石药与耐药
之所以癌症疗效还远不尽如人意,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①用药面太窄:
代表目前中药研究最高水平的《中华本草》载药8000多种,而中医常用的只有200多种。
以最简单的药,治疗最复杂的病,岂能尽如人意。
何况其中又将古代治疗疑难病症最常用的石类药大部分丢掉了。
这是对于沿袭600余年的服石风矫枉过正的结果。
如今也该到了公正的对待的时候了。
姜石治疗胃癌,雄黄、砒霜治疗白血病已开其端,近年来我用青礞石治疗脑瘤,海浮石治疗肺癌,鹅管石治疗食道癌,花蕊石治疗肝癌,紫石英治疗宫劲癌等积累了一些经验,显示了好的苗头。
②不注意耐药性:
临床实际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传统观念。
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极易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中药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癌症患者用药,尤其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我往往采取味少量大,及时更换的方法”。
在对这种药物将要产生耐药性之前,改用另外的药物,以便对肿瘤细胞持续打击,进而歼灭。
更换周期以2-4周为度。
6.预后的可测性--中医优势论
古代名医,上至医缓、医和、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下至张景岳、叶天士都以其在疾病尤其在危重病的预后判断方面表现非凡而名留千古。
在肿瘤的诊断方面,似乎现代医学独领风骚。
可是,在预后的判断方面,现代医学虽然能够明确某肿瘤的1年、3年、5年生存率的百分比,也可根据肿瘤大小及有无转移等进行一定的预后判断,但总体来说显得片面和呆板,导致判断不够准确。
同样大小的肿瘤,哪些患者病势难挡,哪些患者就可以带瘤生存,则往往知之不详。
而古今中医这方面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多渠道的症候采集:
古代中医不仅有对外科病症预后判断的“五善七恶”,元?
齐德之在其所著《外科精义》中最早提出了五种肿瘤患者最不宜出现的症候,即五逆:
“发背、脑疽、及诸恶疮别有五逆之症者:
白精青黑眼小,服药而呕,腹痛渴甚,膊项中不便,声嘶色败,是为五逆。
其余热、渴、利、呕,盖毒气入里,脏腑之伤也。
”明?
张介宾不但增加了判断标准,而且回答了为什么。
《景岳全书》:
“凡年高患此者,多不可治,以血气虚败故也。
粪如羊矢者,不可治,大肠无血也。
吐痰如蟹沫者,不可治,脾气败也。
腹中疼痛,嘈杂如刀割者,不可治,营虚之极,血竭于中也。
”笔者近年来接触食道癌100余例,以上述标准来观察预后,结果认为以“粪如羊屎”和“口中白沫”的有无及其程度,判断价值最高。
②有特色的脉舌分析:
用脉象来判断肿瘤预后,首见于出自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之手的中医最早的一则肿瘤医案中,即“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
气膈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进呕沫,病得之少忧,数忔食饮。
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
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
《脉法》曰:
脉来数,病去。
而不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重阳者,逷心主,故烦懑食不下,则络脉有过,终脉有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
此悲心所生也。
病得之忧也”在这则噎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食道癌、贲门癌等)医案中,虽言“三日即病愈”,但据所引《脉法》“脉来数,病去难”,可以看出他对本病的严重性是有充分认识的,预后并不乐观。
其实,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
辩脉法第一》中,就明确提出:
“数为虚”、“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可见数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确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肿瘤临床上屡见肿瘤患者并不发热却有持续脉数而难解其意,读至此则恍然大悟。
”数脉主热,论述者多,主虚则知道者少。
《玉机微?
卷九》:
“数脉为虚为热。
”肿瘤乃正虚大实之证,若不因发热而见数脉,正虚必甚,攻补两难,故为难治。
舌诊近一二十年在用于肿瘤预后的判断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青紫舌严重程度与治疗后的消退情况和预后密切相关等,此不赘述。
③关乎预后的治疗方案:
表现在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的预后较好;
还可通过初步治疗来观察预后等方面。
④全面客观的综合判断:
多从年龄、性格、病种、病程、社会角色等方面考虑。
如李中梓认为噎膈“年满六旬者难治。
”《外科真诠》认为舌癌“其症最恶,难以调治。
”《诸病源候论》指出石疽:
“经一年不治者死”等。
⑤特别强调的病后调摄:
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性生活等)和表绪、性格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病后能否正确有效的调摄,尤其是心理调节,对预后影响甚大。
所以,往往采取综合判断的方法。
这也是准确判断的重要因素
尽管医学在不断发展,癌症的治疗至今仍无突破性的进展,尤其中晚期肿瘤的疗效仍不如人意。
如今癌症高居死亡率的首位,每5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位死于肿瘤,成了不折不扣的“第一杀手”。
越多越多的病人求治于中医药,据上海地区调查,约90%的癌症病人均曾求治于中医药。
但是,中医药治癌的学问很大,不弄明白,你就可能上当受骗。
比如中医药治癌究竟起多大作用,有什么独特优势,对肿瘤究竟有多少疗效,选择什么样的中医治疗,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不花冤枉钱等等,这些都是首先应该弄明白的问题,也是患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在谈到中医药治癌的问题以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西医治癌的特点,并将二者作一比较。
老百姓都知道“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句话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两种医学的差异,在癌症治疗方面,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西医治癌,最大的优势在于手术。
早期肿瘤,没有发生转移的肿瘤,手术可能取得根治性的效果。
现在,癌症大约有40%的治愈率,多半出于手术的效果。
所以,凡是具有手术时机的病人,不要轻易放弃手术。
但是,大多数癌症病人出现症状时已是晚期,没有手术时机,既使勉强手术,也因为术后复发或转移而死亡。
这些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有疑义的在于化疗、化疗上。
大家知道,化疗的着眼点是杀灭癌细胞。
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专杀癌细胞不杀好细胞的化疗药物,就像放射线一样,不论是癌还是正常组织,只要碰上它都要射杀,不分青红皂白。
因此化疗不可避免的要敌我不分,伤及无辜。
相当部分的病人未死于瘤,而死于化疗,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化疗有时候在“帮倒忙”。
此外,化疗的毒副作用也是人所共知的,著名演员赵丽蓉曾形容自己上化疗的感觉,与敌人往江姐手指上扎竹签的滋味差不多。
放疗的弊端与化疗性质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
中西医两者在治癌的理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对局部和整体、肿瘤和病人的关系的认识上。
西医在很长时间内过分强调细胞突变在癌症发生时的作用,认为这是唯一的起因,而忽略了人体自身的抗癌作用。
法国专家伯纳德已经认识到:
“疾病在空中飘浮,它们的种子随风吹散,只有在土壤合适时才能生根。
”现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则承认:
“伯纳德说得对,微生物微不足道,问题全在于土壤。
”这就是著名的“细菌加土壤”的观点,强调了土壤——人体内环境、人的因素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
而中医则早就认识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强调人体在癌症发病中的根本作用。
由上面的认识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西医在肿瘤治疗理念上的不同:
——治标与治本。
中医旨在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体现的是整体观念,这正是中医治病有别于西医最大的特点;
西医则着眼于疾病,主要是针对病灶治疗,重视的是“局部病变”。
但局部病变是由于整体出了毛病,单治局部,不治整体,没有铲除滋生癌症的土壤,难免随治随生,安有宁日?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治病与治人。
西医治癌治的是癌细胞,至于病人在治疗中的感受如何,则在所不计,化疗多难受也得挺着;
中医治癌是以人为本,治的是患病的人,对病人的症状和感受十分重视,并加以有效调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医治的是病,中医治的是人。
所谓留人治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道与霸道。
中医重视人体正气,讲究调理身体,治癌更重视扶助正气,正气充盛,则可以抗癌,被称为“王道疗法”;
西医讲究攻杀,可称之为“霸道”,是“粗暴的疗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王道,西医霸道。
说直白些,中医治癌既或治不好,也不至于治坏了;
而西医则有可能非但没治好,反而治坏了,这大概是王道与霸道的不同。
与化、放疗相比,中医药的优势就在于它是天然药物,安全而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属于自然疗法范畴,可以称之为“绿色疗法”,由于化学药物(西药)的毒副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戒备,因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流行,已成潮流。
许多外国人就为了吃中药,专门乘飞机到中国来请中医看病,仅北京中医医院,每年就达到2千人次。
其原因,要么是西医治不好的病,要么是嫌西药毒副作用大。
(未完待续)
二.晚期癌症,中医治疗好
中医药治癌有多大作用,或者说在哪种情况下,应该请中医来治疗?
总体说来,中医药在癌症的各个时期、阶段,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既可当配角,也可唱主角,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支治癌“常规部队”。
无论当配角,还是唱主角,中医药都有肯定的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尤其晚期癌症以中医药治疗为好。
1.配合化、放疗,减毒增效。
化、放疗毒副作用大,许多病人难以承受,有些病人甚至到了见着空输液瓶都要呕吐的地步,因而无法坚持到底,不得不中断治疗。
此时中医药正可以派上用场,配合化、放疗,可以起到减轻毒副作用,增加疗效的作用。
实践证明,凡是配合中医药的化、放疗患者,毒副作用都能够减轻,不遭或少遭化、放疗的罪,生存质量得以保证,而疗效都能得以提高。
—举两得,何乐不为。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起到配角的作用。
2.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
术后患者有半数以上复发和转移,一旦复发和转移,谁治疗都很棘手,多数病人就死在这上头,因此不如把预防作在前面。
术后患者绝不可掉以轻心,以为“完事大吉”,其实问题远没有完事。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功能,有效的防止复发和转移。
经验表明,凡坚持服用中医药的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者要少得多,而体质普遍得到增强。
此外,术后患者既或不复发、转移,由于手术的创伤,多数人引起各种症状,令病人感到痛苦和担心,比如肺癌术后的顽固性咳嗽、气短、胸痛等;
肠癌术后大便频多,有的病人一天要拉二三十次;
胃癌术后没有食欲,吃不下饭;
食道癌术后仍然进食梗噎、呕恶,等等,起码是功能不正常,严重者可能是复发的前兆,西医这时几乎没什么办法。
此时服用中医药,既可以调整脏器功能,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还可以抑制复发,治疗价值无庸置疑。
3.晚期肿瘤患者,以中医药为主治疗。
晚期患者体质虚弱,无法承受化、放疗的毒副作用,勉强化、放疗恐怕只能越治越糟,既遭了罪,还可能缩短了生命,这方面教训太多了,可以说许多人悔之莫及。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借助一组美国的观察数据来证明。
波士顿癌症研究所曾对917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两种治疗——攻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的对比研究,以便查验哪种方法更好。
所谓攻击性治疗就是用化、放疗对癌细胞进行消灭性攻击;
所谓姑息性治疗就是就是放弃实质性治疗如化、放疗,仅给予对症性治疗,说白了,就是发烧了打支退热针,吃不下饭输点营养液,疼痛时用点止痛药等等。
按说攻击性治疗是积极的治疗,效果应该好;
姑息性治疗则显得消极,效果应该差吧。
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选择攻击性治疗的病人其生存时间比姑息治疗者要短,其死亡率比后者还高出60%。
什么原因呢?
患者只知道攻击性治疗能杀灭癌细胞,不知道还能杀死好细胞,最后,未死于癌,而死于攻击性治疗。
而姑息性治疗尽管不作为,但也未伤及人体,效果反而优于前者。
尽管如此,该研究指出:
“说服患者接受姑息治疗,放弃攻击性治疗仍很困难。
”关键在于患者一味的迷信化、放疗,不知道它给人体带来的伤害超过治疗价值。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要知道姑息治疗毕竟有些消极、不作为的味道,而中医药则是系统的有效的治疗科学,较之姑息治疗无疑应该有着更大作为和更好的疗效。
因此对于晚期患者而言,中医药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刻,具有很好的效果,至少应该比姑息治疗效果好。
它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带瘤延年,部分病人也可以治愈,概括的说,可以让你活得好,活得长,这方面屡有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曾经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西医已经束手无策了,断定只有3个月的生存期。
但病人没有失去信心,转求中医治疗,坚持服用汤药,至今已经3年了,虽然肿瘤并未消掉,但病人活得很好,很知足,因为同期的病友早都先后“走人了”。
这种“带瘤生存”无疑是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从消费角度而言,也远较化疗省钱。
所以晚期肿瘤患者选择中医药为主治疗,应该是很明智的,也是很科学的,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当然,前提是必须选择一个高明的中医来治,而不是那些打着中医旗号进行骗钱勾当的庸劣之徒。
三.—把钥匙开一把锁——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治癌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中医治病的特点。
被周总理称为“高明中医,又懂辨证法”的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是当代数一数二的中医大家,生前曾为周总理和许多中央领导看病。
他有一句名言:
“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
”他说:
“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如一锁一钥,千锁千钥,务期药证相符,丝丝入扣。
”此语道出了中医治病的一大学问——因人制宜的原则,或者说个性化治疗原则。
个性化治疗正是中医治癌的最大特点所在。
西医治癌,只要诊断明确了,就可以用药,比如两个人都是肺癌,不管有多少症状上的不同,用的都是相同的药,没什么差别,千篇一律,千人一方,显得机械、呆板。
中医则不同,它讲究因人制宜,因为每个人患病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各有特点,如同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一样,也没有两个人患癌是完全相同的。
比如两个人都患肺癌,一个痰涎满口,一个干咳无痰,前者如同水涝了,后者如同天旱了,病情差不多是相反的,水涝的应该排水,天旱的应该浇水,用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显然,想用—种药物通治是不可能的,如同想用—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
所谓因人制宜,就相当于量体裁衣,—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一人—方,中医治癌的学问就在这“一人一方”上。
在这一点上,中医比西医要灵活,要高明。
与西医的千人一方相比,“一人一方”治疗的针对性当然更强,疗效自然更高。
当然,吃汤药可能麻烦些,但是它治病,只要想通了,为了治好肿瘤,麻烦点算个啥。
由此可知,要找中医治病,患者最好能亲自来,让医生摸摸脉,看看舌头,了解病情,否则,无法“量体裁衣”,简直无法开方,既或勉强处方,也如“隔山打炮”,效果可想而知。
有位广州的病人想找笔者看病,为了了解具体病情,只能乘机前往亲眼看看病人,为她设计一个唯她可用的处方。
看—次病,去—次广州,每次处方都有变化,由此才能保证了疗效,这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中医常讲的“辨证论治”原则就讲的就是这种精神。
蒲辅周认为,“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
是一人一方。
”辨证论治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即针对具体病人和具体病情,相应的作出具体处理。
通俗一点说,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说,“病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抗癌 方面 学术 思想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