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8272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13.57KB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文档格式.docx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滇西中心城市,是滇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大理市国土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市共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全市共辖111个村委会,501个自然村,11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万人,占总人口61.97%。
全市耕地面积为18.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7.08万亩。
大理市以兰花、茶花、杜鹃花为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种植户,辐射带动周边地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理市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已成为一项富民兴市的新兴产业。
大理市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
大理镇、凤仪镇、银桥镇、下关镇。
2012年大理市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投产面积3500亩,茶叶平均单产42千克/亩,毛茶总产147吨,成品茶产量5151.8吨,农业产值732万元,工业产值20077万元(含下关茶厂产值),有精制茶厂1个,初精合一茶厂2个,初制所15个。
大理市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
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其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
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
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
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
因此,植被组合亦较为复杂。
(一)古茶树分布
下关镇古茶树分布在苍山2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单株散生,零星分布。
多为野生茶树,以感通寺的感通茶和单大人茶最为著名。
当地民族对野生茶树有着悠久的利用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感通茶文化。
大理感通茶生长在大理苍山圣应峰、马龙峰山脚一带,此地有滇西名刹感通寺,因此,具有:
茶因寺而得名,寺因茶而生辉。
据记载早在南昭、大理时期感通寺的僧侣已开始栽茶、制茶。
据徐弘祖所载,明时感通寺茶树生长于感通寺外宕山松竹崖林间,为三四丈高的大乔木,枝叶很象桂花树,在农历三月十三日那天,有许多和尚爬梯上树采茶,采下的鲜叶先以锅炒后以日晒,与西双版纳茶农上世纪五十年代制滇青毛茶的方法相同。
晒干的茶叶虽然色泽黝黑,但茶味很好。
感通茶历史悠久,历史记述较多:
《茶苑》一书载:
“感通寺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
《明一统志》称:
“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
《大理府志》:
“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之说;
《滇游日记八》:
“感通茶,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
《感通寺寒泉亭记》:
“寺旁有泉,清冽可饮。
泉之旁树茶一株,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物也。
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寺即有此茶。
采茶汲泉烹啜之几数百年矣,而茶法卒未谙焉。
”
感通茶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芽叶肥壮、叶质柔嫩、色泽鲜绿、气味菲芬,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咖啡碱等和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所产的感通茶经冲泡后,汤色嫩绿清沌、茶香浓郁、滋味醇甘,经久耐泡,历来被列为待客的上品,感通碧玉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
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
感通茶以其持久的香味,清亮的汤色,甘美的回味,如今,白族“三道茶”正以其神奇的魅力,独特的韵味,隽永的哲理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二)代表植株
1、感通寺1号古茶树:
俗称感通茶,属大理茶(C.taliensis),生长于大理苍山感通寺寺院内,东经100°
18.479′,北纬25°
06.388′,海拔2300米。
树型乔木型,树高5.8米,树幅4.3米×
3.8米,茶树主干直径0.26米。
树姿直立,分枝较稀疏,嫩枝无茸毛。
叶片平均长15.1厘米,宽6.9厘米,叶片绿色无茸毛,有光泽,叶椭圆形,叶基楔形,叶尖渐尖,锯齿明显,叶面平,叶质较软,叶脉无茸毛,叶脉9-11对,花瓣白色无茸毛,花瓣质地薄,花瓣9枚,萼片5枚,柱头5裂,子房5室,子房茸毛特多。
图1感通寺1号古茶树
2、单大人1号古茶树:
大理茶种(C.taliensis),位于下关镇苍山脚荷花村单大人寨,海拔2409米,东经100°
10′48.5"
,北纬25°
36′38.8"
,树型乔木,树姿直立,树高5米,树幅3.7米×
4.2米,最大基围2.25米,最低分枝高度0.3米,树势强壮,枝叶繁茂,芽叶紫绿色,无茸毛,叶长×
叶宽13.2×
6.1厘米,叶形长椭圆,叶面平,叶身平、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色黄绿,叶质中,叶脉11对,叶柄无茸毛,主脉、叶背无茸毛。
花冠直径4.32×
4.68厘米,花瓣数11,花瓣无茸毛,柱头5裂,子房茸毛多,萼片5枚,萼片无茸毛,花瓣白色,花梗茸毛无,花瓣质地中。
图2单大人1号古茶树
二、南涧县古茶树资源概况
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地处澜沧江中游和哀牢山之首与无量山北端,国土面积1731.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3%。
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介于12~19.1℃,年均降水量介于200~1400mm。
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条件和保存完整的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植被造就了南涧发展茶叶生产的极佳环境,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实写照之地。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和1965年南涧县成立到现在,历届南涧县委政府抓住“靠山吃山,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个特色与重点,把茶叶生产培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据唐朝咸通四年(863年)樊绰《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载: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银生城即现与南涧县山水相连的景东县,银生城界诸山即无量山和哀牢山一带,蒙舍蛮是南诏少数民族的泛称。
清代《蒙化府志》记载:
“无量山,高大无量故名。
昔蒙氏封为南岳、界连定边县(今南涧县)景东府”。
现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及周边村寨仍然散生着一些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大茶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次到南涧考察,认为南涧是云南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
南涧茶叶规模化种植始于1938~1939年。
时任蒙化县县长宋嘉晋采取“罚款”、“关禁闭”等强制性手段,组织全县发动广泛种植“桑、麻、桐、茶”,并采取“棵对棵,顺山坡”的种植方法,在南区(南涧)建立了黄草坝、古巴老箐、新龙、杨梅林四个茶场。
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茶园面积1375亩,年产干茶130多担,用马帮运往昆明销售。
1954年“开展互助合作”和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由政府组织采取“稀大丛”的种植方法发展茶叶生产,但至1962年蒙化县开始分为巍山和南涧两个行政区划分别管理时,南涧县境内仅存茶园面积1100亩。
1964年在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的组织下,由中共南涧县委直接抓茶叶生产,建成了罗伯克、大麦地、小古德等第一代联办骨干茶场。
1975年2月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茶桑工作站”,负责全县茶叶科技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
1976年开始引进和推广贵州“湄潭茶场”的密植茶园栽培技术建立起8个公社(现乡镇)茶场,带动生产大队(现村委会)建立大队茶场。
此后,南涧县茶园建设进入了高产、高效发展的阶段,1985年新民公社茶场(现南涧大叶吉诺茶业有限公司基地)1.53亩试验茶园产量达383公斤/亩,1993年罗伯克茶场1.74亩试验茶园产量达423公斤/亩,创造了当时云南省茶叶单产之最。
1979~1989年是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品机械化推广快速发展的时期,开启了南涧茶叶产品多元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的步伐,奠定了南涧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至1989年全县茶园面积达61036亩,发展集体茶场75个。
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生产,1981年以前南涧仅有59台木制手摇揉捻机和2台电动揉捻机,1981年开始引进茶树修剪机和茶叶初制加工机械进行推广应用,至1987年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机械210台,茶叶精制机械35台,茶树修剪机4台,全县主要茶场配置了茶叶初制加工机械。
1985年成立了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厂,进行茶叶产品精制加工。
茶叶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茶叶产品生产由1981以前单一生产手工晒青绿茶逐步向绿茶(晒青、烘青、炒青)、红茶、普洱茶、花茶多种产品生产。
1987年5月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厂注册了“土林”商标使用在所生产的凤凰沱茶产品上,虽然茶厂于1988年进行停产整钝,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土林”牌凤凰沱茶成为南涧县最知名的普洱茶产品,“土林”商标于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1990~1999年是南涧茶叶生产进入市场化开发时期,茶叶初、精制加工和品牌建设快速发展,外资进入开发南涧茶叶,创造了南涧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茶叶种植面积突破7万亩,1991年被列为云南省茶叶生产基地县。
1990年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叶公司,进行茶叶精制加工及销售。
1992年成立南涧县茶树良种场,负责茶树良种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
1993年开始先后有23个企业建立了初、精合一的生产体系,涌现出黑龙潭云雾绿茶、罗伯克绿茶、碧溪翠绿、凤岭绿茶、浪沧秀芽等众多的茶叶品牌。
1995年11月引进台商邱吉强先生在无量山种植乌龙茶,对集体所有制的茶场进行承包、转让等管理改革,进行名优茶开发。
2000~2010年是南涧茶叶生产进入产业化开发的时期,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企业稳步成长,销售市场扩大,品牌效应显现。
2002年茶叶和烤烟、肉牛、泡核桃被列为南涧县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2009年被列入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基地县;
2000年8月引进台商成立云南大理华庆茶业有限公司,从事乌龙茶种植和加工,大量外来资金进入投资南涧茶叶。
2000年开始按照“建设生态茶园,开发无公害产品”的工作思路,组织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产品标准化生产,2008年通过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
加工企业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QS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和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目前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13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
南涧县茶叶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茶叶种植面积、产品加工种类,机械化加工能力、标准化生产、产品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基地县,标志着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3年2月26日至28日,由云南省茶业协会组织,省茶科所、大理州园艺站、南涧县茶办及茶叶工作站等人组成的大理州古茶树资源调查组对南涧县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新发现了具有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大箐—杨梅树、山花、回龙山三大古茶树群。
调查发现的古茶树群树高2至7.9米,基部干围40至180厘米,具有典型的古茶树特征,以地埂茶的形式存在,具体栽种年代无从考证。
大箐—杨梅树古茶树群位于宝华镇无量村委会大箐、杨梅树两个自然村,数量大约800至1000株;
山花古茶树群位于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山花自然村,数量大约600至800株;
回龙山古茶树群位于碧溪乡回龙山村委会回龙山自然村,数量大约300至500株。
(一)无量山镇古茶树资源
1、地理概况
无量山镇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位于县城东南部,东经100°
28′至100°
41′,北纬24°
42′至24°
56′之间。
东接弥渡县和楚雄州南华县,南连普洱市景东县,西界公郎镇,北临宝华镇。
总面积251.95平方公里。
2、古茶树资源
无量山镇古茶树数量有数千株,主要分布在古德、新政、德安、可保、光明、保台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其中新政村委会木板箐自然村和德安村委会山花自然村中有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共同存在。
古茶树资源最为集中地是德安村委会,多个自然村均有古茶树存在,数量最多的是山花古茶树群,有938株。
少数古茶树被砍伐毁坏,多数被采摘加工为晒青绿茶。
代表性植株有古德村委会小古德古茶树、德安村委会丫口古茶树。
3、代表植株
小古德1号古茶树:
位于南涧县无量山镇小古得村,海拔2024米,东经100°
34.106′,北纬24°
43.47′,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高10.4米,树幅9.9米×
9.0米,最大基围2.0米,最低分枝高度1米,树势强壮,枝叶繁茂,芽叶茸毛多。
叶长×
叶宽12.24×
4.5(cm),叶形椭圆,叶面平、微隆,叶身平、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色深绿,叶质中,叶脉12对,叶柄茸毛中,主脉茸毛多,叶背茸毛中。
花冠直径4.62×
4.61厘米,花瓣数7,花瓣茸毛无,柱头3、5裂,子房茸毛少或多,萼片数5,萼片无茸毛,花瓣色泽白、微绿,花梗茸毛无,花瓣质地中。
图3小古德1号古茶树
(二)公朗镇古茶树资源
公郎镇地处南涧县西南部,与本县的无量山镇、小湾东镇、碧溪乡、宝华镇、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两县毗邻,与普洱市的景东县相连。
国土面积有29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8514亩。
最高海拔2810米,最低海拔997米,气候类型属典型的亚热带立体季风气候,跨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三个气候带。
镇政府驻地公郎街,距县城41千米。
全镇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沙乐、官地、自强、落底河14个村民委员会,183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8376户,总人口31331人。
长年聚居汉、彝、回、白、苗、布朗等13个民族。
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2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
财政总收入345.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093元。
2、古茶树分布
公郎镇古茶树数量有数百株,主要分布于龙平、新合、金山、官地、中山、底么、凤岭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在房前屋后或地埂上呈零星分布状态。
代表植株有龙平村委会斯须乐古茶树、官地村委会茶花树古茶树、新合村委会子宜乐古茶树。
斯须乐1号古茶树:
秃房茶种C.gymnogyna,位于南涧县公朗镇龙平村委会斯须乐村,海拔1996米,东经110°
6.654′,北纬24°
50.36′,土壤黑壤土,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8.7米,树幅7.4×
7.2米、最大基围1.3m,最低分子枝高0.45m,树势状况强。
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平,叶齿希浅钝,叶尖钝尖、渐尖,叶质软,叶脉9对,花瓣数7、8瓣,柱头3裂,子房茸毛无,萼片5个,萼片茸毛无,花瓣色泽白带微绿,花梗茸毛无,花瓣质地薄。
图4斯须乐1号古茶树
(三)宝华镇古茶树资源
宝华镇位于南涧县境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00°
23′~100°
37′,北纬24°
47′~24°
58′之间,国土面积240.49平方千米。
境内无量山、哀牢山两大山系纵横交错,太阳辐射量多,冬季冷空气不易入侵,形成了干湿季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最高海拔巴苴山2693米,最低海拔石洞寺河谷地1730米。
由于海拔高差大,境内呈现出“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冬暖夏热,光热充足,年日照时数2296.1小时,年平均气温18.7℃,平均降雨量957.8毫米。
辖村民委员会10个,村民小组258个,自然村151个。
宝华镇古茶树数量有数千株,主要分布在无量、拥政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其中拥政村委会阿葩新村中有野生型古茶树。
古茶树资源最为集中地是无量村委会,有大箐—杨梅树—老卜苴古茶树群,共有古茶树2285株,其中大箐860株、杨梅树425株、老卜苴1000株。
古茶树呈零星分布状态,多数分布在地埂,少数分布在房前屋后。
部分古茶树被砍伐毁坏,多数采制加工晒青绿茶。
代表性植株有无量村委会杨梅树古茶树、拥政村委会阿葩新村野生古茶树。
(1)杨梅树1号古茶树:
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位于南涧县宝华镇杨梅树村,海拔1941米,东经100°
26′57.4"
,北纬24°
50′43.4"
,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3.7米,树幅5.6×
5.7米,基部干围0.79米,芽叶茸毛多,叶形椭圆,叶色绿色,叶面平、微隆,叶身内折、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质中,叶脉对数8、9对,叶柄茸毛少,主脉茸毛多,叶背茸毛中。
花瓣数7枚,花瓣茸毛无,柱头裂数3,子房茸毛少。
图5杨梅树1号古茶树
(2)大箐2号古茶树:
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位于南涧县宝华镇无量村大箐组,海拔1993米,东经100°
26′34.7"
50′44.7"
,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8.7米,树幅3.34×
3.84米,基部干围0.81米,芽叶茸毛多,叶形椭圆、长椭圆形,叶色绿色、深绿色,叶面平、微隆,叶身内折、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齿锯齿形,叶尖钝尖,叶基楔型,叶质中,叶脉对数8、9对,叶柄茸毛少,主脉茸毛中,叶背茸毛中。
花瓣6、7瓣,花瓣无茸毛,柱头裂数3,子房茸毛多。
图6大箐2号古茶树
(四)碧溪乡古茶树资源
碧溪乡位于南涧县城西南部,位于东经100º
10′~100°
20′,北纬24º
50′~24º
58′之间,东连拥翠乡,南接公郎镇、小湾东镇,西隔漾濞江与凤庆县相望,北靠乐秋乡、巍山县青华乡。
国土面积达124.88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为1050—2514米。
碧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103.5毫米,相对湿度76%,年日照数达1868.7小时,属低北纬山地季风气候。
在具有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基础上,因受地形地势和无量山脉走向影响,使光、热、水等气象要素产生再次分配,全乡基本形成以凤凰山,黑惠江为代表的区域气候,平均温差近7℃,真正呈现“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全乡辖中华、松林、杏子山、回龙山、永宁、新虎、和乐、凤仙8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
有耕地1144公顷(其中水田95公顷,旱地1049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065公顷;
全乡有林地面积62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
碧溪乡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回龙山村寨,数量大约300至500株,古茶树生长于田埂地头,零星分布,少数古茶树分布于房前屋后,古茶树植株长势中等,树龄较大。
(五)小湾东镇古茶树资源
小湾东镇位于南涧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0°
06´
~100°
17´
39´
~24°
51´
,东北与公郎镇、碧溪乡接壤,西南与临沧市凤庆县、云县隔江相望。
国土总面积204.4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48米,最低海拔934米,镇政府驻地岔江新区,距县城74公里,距小湾电站坝址11.2公里。
小湾东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镇,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3℃,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小湾东镇是南涧县的重点茶叶生产乡镇。
2012年末,有茶园13518.2亩,可采摘面积12081亩,总产量62.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530万元。
种茶农户2971户,有茶场9个,初制加工厂5个,主要生产黑龙潭绿茶、无量银针等品牌绿茶和无量滇红品牌红茶,以及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晒青绿茶。
2、古茶树资源分布
小湾东镇古茶树数量有数百株,主要分布于龙门、龙街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为栽培型古茶树,呈零星分布状态,毁坏严重。
代表植株有龙门村委会龙华古茶树、龙街村委会马扎福地古茶树。
(六)拥翠乡古茶树资源
拥翠乡位于南涧县境中部,紧靠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00°
27′~100°
28′,北纬24°
51′~25°
01′之间。
东与宝华镇紧靠,南与公郎镇交界,西与乐秋乡、碧溪乡接壤,北与南涧镇毗邻。
最高海拔2313.6米,最低海拔1600米,国土面积110.82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9℃,属暖温气候,年降雨量约940毫米,乡政府驻地长虫街,距县城29千米。
拥翠乡2012年末,有茶园6601亩,可采摘面积5040亩,总产量2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637万元。
种茶农户3530户,有茶场4个,初制加工厂1个,主要生产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晒青绿茶。
拥翠乡古茶树数量有百余株,主要分布于龙凤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为栽培型古茶树,在房前屋后或地埂上呈零星分布状态,安立村委会境内的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树驯化栽培的历史遗迹。
代表植株有龙凤村委会新地基古茶树、大麦地古茶树。
三、永平县古茶树资源概况
永平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经99°
17′~99°
56、北纬25°
03′~25°
45′之间。
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64.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7千米,全县土地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
全县辖3镇4乡73个村民委员会、1237个村民小组、1535个自然村。
2011年底,全县总户数56751户,总人口18.3万人。
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最高海拔点2933米(青神龙山),最低海拔点1130米(渔坝平坦)。
境内山峦重叠,河川纵横。
银江河为县内主要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最后注入澜沧江。
过境河流有澜沧江、顺濞河。
银江河之东、顺濞河之西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之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夹两山,高山、河流、坝子纵横交错的独特地形。
永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较为明显。
年平均气温15.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理 茶树 资源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