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基本文化常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28156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01KB
古代基本文化常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代基本文化常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基本文化常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干支纪年法(如: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
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
朔"
,最后一天叫"
晦"
,十五叫"
望"
,十六叫"
既望"
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
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五.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王安石有《元日》诗:
"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宋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元镇《连昌宫词》: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
端阳"
、"
重五"
,"
端"
是"
初"
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
端午被恩荣。
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和凝《宫词》:
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元鬼节
农历七月十三或十四,每家就会请祖先,烧自己做的纸钱。
传说十五祖先要到阴府开东洋大会
中秋
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有《腊日》诗:
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
岁除"
,那天晚上叫"
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六.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
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总角:
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
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
20岁男子。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50岁。
花甲、平头甲子:
60岁。
耆:
古稀:
70岁。
耋:
70~80岁。
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人风"
即"
民风"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
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3.谦辞和敬辞
(1)谦称
窃:
私下、私自。
愚:
不聪明。
鄙:
学识浅薄。
敝:
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家:
对别人称在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
舍: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妹。
官吏谦称:
下官、末官、小吏。
读书人谦称:
后学、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
其他谦称:
在下,晚辈或地位低下的人谦称;
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谦称;
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谦。
其他谦辞:
过誉:
谦辞,过分称赞
赏脸:
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斗胆:
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2)敬称
枉驾:
有劳大驾。
惠赐:
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
令,美好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爱、令尊、令堂等;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府、尊驾、尊命等;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郎等;
仁,表示爱重,如称平辈友人中必自己年长的仁兄,称地位高的为仁公;
称年老的为丈,如丈人。
称呼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父、先贤等。
其他敬辞:
惠,表示对方的行为对自己是一种恩惠,如惠赠、惠存、惠允等;
借,表示自己要依靠对方的力量,如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垂,表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如垂询(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等;
久违:
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
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
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
(书)夫妻,如伉丽之情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
劳步:
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
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台端:
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
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
敬辞,旧称对方台鉴:
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托福:
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鼎力: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光顾: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光临:
敬辞,称宾客来到
贵庚:
敬辞,问人年龄贵恙:
敬辞,称对方的病
海涵: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麾下:
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阁下:
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候光:
敬辞,等候光临候教:
敬辞,等候指教
4.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民。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七.科举职官以及任免
1、科举:
乡试(录取者称为"
举人"
,第一名称为"
解元"
)
会试(录取者称为"
贡生"
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
进士"
状元"
,第二名为"
榜眼"
,第三名为探花。
2、官职任免
拜:
授给官职。
除:
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
出任。
升:
提升官职。
迁:
调动官职升官。
革:
革除官职。
罢:
罢免、停职。
免:
免除官职。
黜:
废黜、贬退。
谪:
降职远调。
削:
革职罢官。
废:
罢免或废黜。
退:
⑴撤销或降低官职;
⑵自己辞职。
斥:
屏弃不用。
去:
去职,被调离。
左迁:
降低官职调动。
擢:
提拔、选拔。
授:
封给官职。
八.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皇帝死后有庙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
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
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
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
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
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
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
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
晚辈自称小子。
九.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
四书"
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五经"
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艺:
礼、乐、射、御、数、术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十.岁时历法
1.干支纪年法(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十二年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
辛未三月。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如崇祯十四年。
3.纪月常用序数(用"
孟"
仲"
季"
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
阴历每月初一称"
,十五称"
,月末一天称"
4.干支纪日如:
元丰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纪时
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时段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十一.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
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
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
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
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
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
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
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
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
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
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
三司"
,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十二.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号式。
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
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
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②谥号式。
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
谥号"
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
文正公"
,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
欧阳修谥号"
文忠"
,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
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
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
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
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
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
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
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
梦溪园"
,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
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
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
惜抱轩"
,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
近代梁启超,书斋名"
饮冰室"
,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⑦年号式。
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
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
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
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
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
,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敬谦辞口诀:
称对方父亲为令尊,称对方母亲为令堂,称对方哥哥为令兄,称对方弟弟为令弟,称对方儿子为令郎,称对方女儿为令爱,称对方妻子为令正,称对方女婿为令婿.
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称自己的哥哥为家兄,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称自己的妹妹为舍妹,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的见解为拙见,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称别人的议论为高论,称别人的意见为高见,称自己的住处为寒舍,称别人的住处为府上.
称逝去的贤人为先贤,称逝去的父亲为先父,称逝去的母亲为先仳.
请人保存某物为惠存,请对方到己处为惠临.
对方允许做事为惠允,对方赠予财物为惠赠,对方寄来的书信为惠书.
请人修改文章为斧正,请求对方指正为雅正,请求对方批准为指正,请人指导改正为教正.
对长辈的祝颂为福安,对平辈的祝颂为道安,对完备的祝颂为近安,对教师的祝颂为教安,对师长的祝颂为悔安,对编辑的祝颂为编安,对作者的祝颂为文安,对病人的祝颂为痊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
请人帮忙说劳驾,给己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等候客人说恭敬,陪伴客人说奉陪.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原谅说包涵.
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收礼说笑纳,请人担职说屈就.
求人办事说拜托,赞人见解说高见.
问人年龄说贵庚,问人高龄说高寿,问人姓氏说贵姓.
感谢帮助说鼎立襄助,归还原物说奉还.
敬谦词的误用
(一)谦词误用为敬词。
这是用错敬谦词最普遍的一种情形:
1.《×
×
周报》2002年7月12日有一篇文章谈及《秋海棠》作者秦瘦欧先生:
“1985年我搬迁新居,秦老前来作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副为补壁,那对子上写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2.某大学一理工科出身的党委书记在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请在座的一位教授发言时说:
“彭教授,请你抛砖引玉,为大家先说几句吧。
3.有一篇《无酒有书贺猴年》的文章,谈的是猴年(1992年)春节拜访老作家秦瘦鸥一事。
其中作者这么写道:
秦老“得知我们初八前去,故早恭候在家”。
4.×
出版社《北伐战争风云录》(上卷)第6页:
李鸿章心领神会,道:
“我知道老师现在的处境,您效忠皇上,爱民爱兵,但也难免遭到小人的猜疑。
曾国藩捋着稀零零的胡须,哈哈一笑道:
“门生多虑了,我肝胆相照,为国为民,决无二心,只是希望你赴皖牢记朝廷的恩典,担负起责任。
5.某报1996年3月8日《敢遣春温上笔端》:
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内高水平科学家的鼎力支持。
吴阶平、唐敖庆、卢良恕、杨乐、何祚庥、高景德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分析:
例1的“补壁”本是一个谦词。
书画家在向别人赠送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用“补壁”一词以示谦,言下之意我的作品只能为你糊糊墙壁。
此处作者把它用在别人身上,显然是大错特错了。
例2中的这位书记先生显然是把作为谦词的“抛砖引玉”作为敬词的“发表高见”混淆了。
例3的“恭候”是一个对己示谦、对人示敬的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家身上,未免显得妄自尊大了。
例4的“门生”指(自己的)学生,缘起科举考试及第的人对主考官的谦称。
中国人尤其是封建时代官场上的人,对于称呼是十分讲究的。
如后辈常在前辈前自称“晚生”,表示对前辈的尊重;
而前辈却不能称后辈为“晚生”,这是礼貌。
李鸿章虽系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曾不会以“门生”呼之。
如果李自称“门生”,那是应该的,这是自谦。
比如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李鸿章面前常自称“门生”,而称李“中堂”,就是因为丁是李的同乡,又是李的下属,故以“门生”自谓,表示“我是您的学生”。
同样,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可自称“门生”,曾国藩则应以李的字或号称呼他。
子黻是李鸿章的字,少荃是他的号,曾可以此称之,以示亲近。
即使曾国藩实在要以老师自居,也应以“贤契”称之。
例5的“忝”字,作为谦词,有“玷辱”、“惭愧”之意,自己说自己“忝列其间”是表示谦虚,但用来说别人,则是对别人的不尊敬。
(二)敬词误作谦词
这种情况在误用敬谦词的案例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也偶有所见,如:
1.2002年1月5日在×
工人文化宫举行×
的“百竹展”,×
先生在《自序》中写道:
少小喜画,幸遇裱师赵炳奎先生介绍,蒙先师苏昧塑先生不弃,收为“入室弟子”。
如是三载,为人学艺,受益一生。
《汉语大辞典》“入室”词条下写道:
语出《论语?
先进》: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邢疏:
“言子路之学识深浅,譬如自外入内,得其门者,入室为深,颜渊是也;
升堂次之,子路是也。
”后以“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得到师传,造诣高深。
杜甫《丹青引》诗: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入室弟子”词条:
指能得师传,学问或技艺造诣精深者。
《晋书?
外戚传?
杨柯》:
“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
”由此可见,“入室弟子”一词实为对别人的赞誉之词。
表达自谦之意的类似词语是“忝列门墙”,所以正确的表达应是:
“……蒙先师苏昧塑先生不弃,使我得以忝列门墙……”。
2.尽管我第一次访泰时曾光顾过……我先后两次光顾,都是自助餐。
“光顾”是一个敬词,系主人表示对客人的到来感到荣光,客人当然没有自称自己的“下顾”使主人感到“光彩”的道理。
(三)混淆表达主体和表达方式
1.1994年4月5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新闻,报道台湾东美大学校长章孝慈清明节在他母亲章亚若桂林安葬地扫墓的消息。
章孝慈是蒋经国和章亚若的儿子,因非嫡出,故从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基本 文化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