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7190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32KB
《指南录后序》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指南录后序》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南录后序》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共八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你认为怎样划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第1~5段),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
第1至第4段重在记叙,第5段以抒情为主。
第二部分:
(第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
五、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一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若另有生字,写出并注音。
德祐
缙绅
萃
纾祸
觇北
翌日
2、解释重要词语
⑴除
都督
路
修门
会
纾难
觇
⑵A、战、守、迁皆不及施。
迁:
。
施:
B、莫知计所出。
莫:
c、予不得爱身;
爱:
身:
D、于是,辞相印不拜
拜:
E、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翌日:
F、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留:
3、重点语句解析: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熟读课文,举疑问难。
5、翻译第一段
译文:
6、理解内容:
提问:
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小结段意:
挺身北行纾国难。
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
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六、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二、三段。
遽轻吾国
构恶
献谄
羁縻
自度
诟虏帅
数吕师孟…
祈请
诣北
分当引决
2、解释重点词语:
⑴慷慨
遽
轻
度
数
⑵A、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前,
动词。
B、不复顾利害
利害,
c、北虽貌敬
貌,
D、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
E、然而隐忍以行
隐忍,
3、理解重点语句:
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②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
5、翻译第二、三段。
译文
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答:
第一阶段是:
“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
第三阶段是:
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隐忍,勉强忍耐,不露真情,暗中忍受着去了)?
慷慨陈词遭扣押。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
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七、强化检测:
、选出诵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注音并解释词语: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
《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靡及:
达不到)
①数(音shǔ义
)吕师孟叔侄为逆
②此数(音shù
义
)者用兵之患也
③范增数(音shuò
)目项王
④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音shǔ义
)
⑤今夫弈之为数(音shù
),小数也
分
①予分(音fè
n义
)当引决
②五谷不分(音fēn义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音fēn义
)有奇
④衣食所安,……必以分(音fēn义
)人
⑤自分(音fè
)已死久矣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文第四、五两段。
一、学习第四段
、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四段。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
注音
天高地迥(
),号呼靡(
)及
庶几(
未几(
解释词语
A、诡踪迹,草行露宿(诡,
;
草,
,名词做状语;
露,
,名词作状语)
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日,
,时间名词作状语)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穷,
饿,
无聊,
c、已而得舟(得,)
D、以至于永嘉(至于
⑵重点语句解析: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一句翻译最正确的一句是
A(我)贫困饥饿,深感无聊,敌人悬赏捉拿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B(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c(我)贫困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天)呼(地),(天地)也无法听到。
D(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谁都听不见。
2、熟读课文,举疑问难。
3、翻译第四段。
4、语段小结:
⑴第4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
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写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
”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⑵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表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
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历经艰险归南方。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
二、学习第五段
、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五段。
诋(
)大酋当死
几自刭(
)死
殆(
)例送死
制府檄(
)下
几邂逅(
巡徼(
捕系(
至海陵,如(
)高沙,道(
)海安、如皋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
)迫死
境界危恶,层见(
)错出
⑵翻译句子,注意文言句式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质明,避哨竹林中,骑数千过其们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3、翻译第五段。
4、语段理解:
⑴解读第5段。
①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一显著特点,即“叙述和抒情相结合”。
请指出第五段在结构上与前面1、2、3、4段的关系:
第1—4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5自然段则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
例如,
②本段的层次结构。
第5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
第一层,“呜呼!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共用17个排比句。
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③本段中间连用多少个“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⑵诵读练习。
基本方式是齐诵、自由练习诵读、诵读的检查。
以下是诵读的要点:
①可以分层练习,难背诵的地方
②18个排比句中包含着叙事成分,作为前两段概括叙事的补充,但它们的基调是抒情,抒发了作者为国捐躯、万死不辞的情怀,读时要表现出这种基调来。
③为了有效地表现出这种基调,首先要突出各句中的重音,如“诋”“骂”“争”“备不测”“物色”“仿徨”等等;
其次要注意停顿,每个分号处都应有较长的停顿。
④要细心品味两上“呜呼”和三个“矣”所表现的语气是有区别的。
第一个“呜呼”表达了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的感情;
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一个“矣”处于统领句末,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宜重读;
第二“矣”处于前一层结句之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宜轻读;
第三个“矣”,处在文意转折(“而境界危恶”)之前,宜急收。
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心志。
以上第1~5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第5自然段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志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和后一部分的提引
三、强化练习:
、注音并解释词语:
间
①至京口,得间(音jià
)奔真州
②间(音jià
)以诗记所遭
③道芷阳间(音jià
)行
④中间(音jiān义
)力拉崩倒之声
⑤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音jiān义
⑥又间(音jià
)令吴广至次所旁丛林中
⑦于乱石间(音jiān义
)择其一二扣之
2、与“予之及死者”的“者”用法不同的是:
A、北邀当国者相见
B、无留北者
c、使来者读之
D、以上三项都不是。
3、与“几无所逃死”的“所”用法不同的是:
A、莫知计所出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间以诗记所遭
D、为巡船所物色
四、点击高考:
续写句子,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假如①?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
如果②?
综上所论,不难看出③。
提示:
吴王夫差------伍子胥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鲁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
唐太宗--------魏征
①
②
③
第三课时:
课文第六、七、八三段。
一、妙语珍藏: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
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
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
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
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
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
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
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
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
二、学习第六、八段
(一)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六、八段。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A、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B、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D、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3、翻译第六、八段
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解说。
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第二部分6、8段段意:
第六段:
第八段:
三、学习第七段
、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七段。
⑴解释词语
幸
何为
僇
遗体
行殆
责
无以
义
赖
修
雪
九庙、
所谓
向
委
愧怍
微
诚
正丘首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B、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c、嗟夫!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D、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3、翻译第七段。
4、小结:
第七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
这段议论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
这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四、全文总结:
、全文的中心思想是:
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意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
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2写作特点: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
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
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
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四、强化练习:
、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
予分当引决(分:
草行露宿(草:
露:
)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
2、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
B动词jià
n
中间崩倒之声(
《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
间以诗记所遭(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劳苦功高如此(
《鸿门宴》)
固不如也(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
”固定句式,
《愚公移山》)
3、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
今:
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
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
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
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
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4、句式解析:
“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翻译:
为巡徼所陵迫死
翻译
五、搜集文天祥的相关资料
、浙江温州文信国①祠联: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②,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正气③,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④。
花外子规⑤燕市⑥冷;
柳边精卫⑦浙江潮。
2、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
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⑧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3、海丰县方饭亭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
孤忠岭外更无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指南录后序 指南 录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