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卷答题技巧讲解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27067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57KB
历史开卷答题技巧讲解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开卷答题技巧讲解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开卷答题技巧讲解学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
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俗话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
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三、做题方法总结
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
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就选择题来说,根据对近几年中考题的分析,秉承着由易而难、由直接到复杂的一个出题思路,从这一出发点分析的话,类型大概有七类。
①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性选择题,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
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
如题:
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时间()
A.1933年B.1932年C.1931年D.1934年
②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如题:
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是()
A.莎士比亚B.达芬奇C.伏尔泰D.但丁
破解法:
这两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
建议在新课结束后,根据中考的解读说明把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迅速查找到相应的答案,提高命中率。
有了课堂上的笔记和教师的归纳,一般第一类题目的答案可以直接确认。
而第二类有时还需要如下功夫:
1.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③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资本主义国家要遏制苏联
C.经济危机的影响D.绥靖政策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处死了专制国王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1649年建立共和国
解析: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
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
根本原因"
"
直接原因"
历史原因"
主观原因"
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2.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学生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④比较型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⑤组合型选择题,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
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表述关系的题干;
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
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⑥排序型选择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最常见的是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⑦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
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文字、图片、表格),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主观题答题分类
通过对近些年中考题的观察,现在的主观题主要分为三类。
一、图片漫画类,二、文献史实类,三、时讯材料类,四、观点类。
但是无论是哪一类题,都可以根据每一个小问题后面标注的分数来大致确定答案的点数。
一般来说,如果后面的分数是一个偶数的话,那么每点的分数就会是一分二分,而数量也可以根据这些去粗略的估计,如果后面分数为奇数的话,就要对问题好好的观察一下,来明确问题里的重点。
首先说第一类,这类题的出现方式基本就一种,给考生展示一幅、几幅漫画或图片,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但是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图,考生都要具备足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类题型,作为考生首先要注意图片的大标题和小字注释,在明白图片内容涉及的时间段和相关历史内容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其中大概的问法如以下:
(1)图片内容说的是什么
(2)这几幅图片有什么联系或区别(3)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4)以上图片导致了什么后果或者影响
后三类的解题方法类似,跟第一类不同的是这些有大量文字内容的题目需要学生先了解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而在问题方面需要注意的几点,首先要明确问题的答案所规定的范围,比如说有的问题说是根据材料,有的是根据所学知识,有的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在确定答案范围的基础上剖析材料才是最保险的,虽然理论上说多答并不扣分,但是如果答非所问,不仅没有辛苦分,可能还会盖住正确答案,导致不得分。
先说文献史实类,这方面的材料题给出的大部分是文献资料或者前人著作的书籍,诸如《大国崛起》、《全球通史》等,答这方面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理解,明确其中比较重要的信息,比如涉及到的时间,国家,人物,地点,关键的名词。
在此基础上明确考试的氛围,然后回答问题。
例如:
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而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
——《世界上下五千年》
问题:
写出材料中与“坚定的盟友”相关的史实?
分析:
观察问题,问的是相关史实,那么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分析材料,材料里涉及的关键词有:
盟友、变脸、冷战,显而易见说的是苏联和美国,那么结合问题回答,美苏联盟相关的史实。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等)
再就是时讯材料类问题,这方面的题目一般多和时事政治相结合,通常会和时事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提问的方式也相对明确,多是问: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你怎么看待此类问题
(2)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3)你是否认同其中哪个看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观点。
比如说: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笼:
脱欧派以51.89%胜出,受英国“脱欧”影响,公投出结果的当日,国际货币汇率市场上,英镑兑美元下跌8.87%,欧元兑美元下跌2.70%,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全线告跌。
问: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脱欧”引起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观看问题后分析材料,给出的数据是经济方面,此外涉及到了欧洲和美洲,也就是说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而阐述的内容都是负面的,再结合问题,很显然问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也就是: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使一国经济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进而导致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最后我们谈一谈观点类,顾名思义,这类问题就是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评论,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围绕一个或几个观点评论。
而问法也相对直接,多为:
(1)从以上任选一个或几个角度,分析出现什么的原因
(2)通过对以上不同说法的分析,谈谈其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上内容给你什么启示等等(4)你认为哪个角度的内容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看法。
而在答题的时候,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一定要找准答题的方向,大致来说答题根据就这几方面:
思路一: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
外因、外因。
思路三: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
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如:
材料一: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材料二: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悠然而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
既然问题是让评论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围绕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即可,但是一定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但是总的来说,无论是哪一种材料题,都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布局以及重要时间事件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材料足够的概括总结能力,妄图凭借平日在课本上抄录下的题目以及在考试时胡抄材料,想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无是空中楼阁。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
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面广量大,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
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可采用“三步复习法”,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
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
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
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
具体说中国史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
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
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
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
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
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
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
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
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
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
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
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理清线索。
如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是一条线索。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
二是勤作比较。
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
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是指导评价。
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
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开卷 答题 技巧 讲解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