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6705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34KB
经济论文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
《经济论文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论文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引言
人民币的整洁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货币的尊严和声誉,保持人民币的整洁、净化流通市场对于维护国家货币的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本文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就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成因及对策浅谈一些认识。
二、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分析
(一)公民对人民币相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公民对人民币的相关常识缺乏了解。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28%的农民不知道残缺量较大的纸币还可以兑换,仅7%的人能真正清楚全额残币的兑换标准已经由“票面残损不超过五分之一”改为“不超过四分之一”。
“公民有爱护人民币的义务”,但这个义务仅仅是停留在了法律层面,突显了公民爱护人民币法律意识淡薄[1],主要表现为:
一是存在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违法行为。
有的人为了工作与生活上的方便在人民币上记事、记名做标记、记电话号码等。
二是拒收崭新的人民币,宁愿持有残损券。
目前公民重视真假人民币的辨别,而识别真假人民币的能力又不强,为了安全起见,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崭新的人民币,宁可持残损券。
三是不清楚任意撕毁人民币是违法行为。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公民情急气愤时将手中人民币撕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地破坏了人民币,致使流通中残损币数量增多。
2.公民兑换残币积极性不高。
由于对人民币的相关常识缺乏了解,造成一般居民个人较少去金融机构兑换残损币,认为钱损坏一点没有关系,可以使用就行了,或者购买商品时给出去,没有必要专门去银行兑换,除非是被火烧、鼠咬而无法使用了才去兑换。
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也没有整理钱币的意识,认为这些都是金融机构要做的事情,所以好钱、烂钱是杂乱无章地交到银行。
3.公民偏爱纸辅币。
纸辅币的携带优势深受人们喜欢,造成市场中低面值纸币难以回收。
由于海南省社会公共事业不发达,方便硬币使用的设施明显不足,人们觉得硬币携带不方便且易丢失,宁愿持残损纸辅币,甚至公然拒绝硬辅币的局面,使得市场中的残损纸辅币还在继续流通,影响了残损人民币的正常回笼。
4.用卡代替支付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
近年来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在海南省发展迅速,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上现金结算支付具有方便、快捷的天然优势,长期以来我国公民都有用现金结算支付的习惯,并且近年来银行卡的相关犯罪案例增多,群众对现代高科技知识又缺乏了解,所以宁愿使用纸币,对使用现代化支付工具[2],如储值卡、信用卡、支票等结算方式,持不支持或参与不热情态度,导致推行用卡支付特别困难。
同时,由于存在支付结算网络不畅通的现象,而现金携带方便、使用便利,造成流通中人民币反复使用,增加了流通中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量。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相关的思想问题
1.柜台员工对残损人民币工作潜在的指导思想不对。
由于法律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必须无偿提供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因而各金融机构在办理人民币业务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尽到残损币兑换的义务。
但各金融机构没有从提高人民币整洁度、维护人民信誉的社会责任角度,考虑如何做好不宜流通人民币回笼工作、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也没有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社会效应的重要性,更没有把这项职责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建立一套对不宜流通人民币回笼及向公众进行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2.柜台人员工作上有顾虑。
一是怕担责任。
提供残损人民币兑换服务如果出现差错、造成损失,通常情况下是由柜面经办人自己赔偿。
由于临柜人员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还要对其所兑换的残损币承担相应的责任,很多临柜人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推则推,服务热情不高。
二是怕惹麻烦。
残损币兑换业务的操作比较烦琐,由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人员少,业务繁忙时,面对残损人民币清点整理工作,柜面人员大多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对那些持有较多数量残损币的群众,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不是耐心指导顾客整理残损币并按规定予以兑换,而是将顾客拒之门外,出现“踢皮球”现象。
3.金融机构重利益轻义务的理念影响了残损币回收工作。
金融机构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在日常经营中实施一切为了经济效益的策略,对于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等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事情,则采取应付的态度,在营业网点比较少按人民银行要求设置残损币兑换牌,要么兑换牌就悬挂在综合业务处,以应付人民银行检查。
(三)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1.制度规定不健全,影响残损币的回笼数量。
为了加强人民币质量的管理,强化一线出纳人员的责任意识,人民银行依据上级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狠刹了商业银行残损币整点中发生重大差错的歪风,降低了差错率。
但是,由于管理办法规定人民银行发行部门对金融机构缴回人民银行发行库的钱捆质量要进行重点考核,对违反管理办法的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据调查有95%以上的金融机构网点怕出现差错受处罚而不愿或不积极把残损币上缴人民银行发行库,从而致使残损币在市场上继续流通,阻碍了残损币的回收,也影响了人民币的整洁度[3]。
2.金融机构回收积极性不高,导致残损币回收难。
一是一线出纳人员工作压力增大直接影响残损人民币回笼的数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金收付量也不断增加,形成了人员和业务比例相对失衡,工作人员时常忙于应付过多的业务工作,回笼的现金来不及挑剔又直接付了出去。
二是对不宜流通人民币的挑剔回笼,多与少和好与坏国家无激励措施,致使回笼乏力。
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回笼缺乏量化细化的考核办法。
三是兑换残损人民币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残损币整点所需要的设备,商业银行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影响了残损人民币的正常兑换。
金融机构上级行对基层行营业网点也没有挑剔回笼的硬性要求,挑剔不宜流通人民币是一项很脏、很麻烦的工作,光增加工作量,不增加工作“成绩”。
四是对承担残损币鉴定责任的积极性不高。
残损币兑换工作既需要过硬的业务技术和判断力,也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3.金融机构对外支付不宜流通的人民币较为普遍。
一是兑换标准掌握不严。
部分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在挑剔过程中,对《不宜流通人民币兑换标准》把握不准、不到位,应该收缴的不宜流通人民币没有及时上缴。
二是“应急”现象突出。
偏远的山区营业网点由于交通不便、车辆人员相对紧张、取送款时间间隔较长等原因,一旦现金供应紧张,不得不使用收回的不宜流通人民币以应急,造成“坐支不宜流通人民币”的现象。
三是商业银行压低现金库存限额,对外支付完整券无保障。
库存现金是不增值资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不断压低现金库存,超库存上级行要处罚,当库存现金与回笼完整券之和小于现金投放时,对外支付现金的质量就没有保障。
而为了能及时清分、整点现金,不超库存限额,工作人员刻意不动用成捆、成扎的完整券而以当天的未加清分支付客户,大量未清分的回笼券混杂着残损币重新流入市场。
四是小面额纸币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库存量不足,容易引发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
五是金融机构也不愿把残损币留在自己手中,而是想尽快地用出去。
若客户拒绝接受残损币,则以新票币已付完为由让客户无奈接受。
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残损人民币在互相支付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流通领域,难以回笼。
4.调拨不到位,新币投放量小。
尤其是小额度面值的新币不能满足社会流通需要,金融机构到人民银行取款时,大都选择100元和50元券的大面额,只有在春节前后投放较多小面额票币,平时10元以下纸币投放比率低,一旦小面额供需失衡,容易出现“坐支小面额残损币”现象。
5.基层人民银行职能弱化。
一是基层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有弱化的趋势。
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已经撤销了业务库,不能直接对外兑换残损币,残币回收完全依靠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回收。
使得人民银行对该业务的监管职能及发行职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基层人民银行发行岗位工作人员少,业务经费不足。
无论是宣传、培训,还是管理协调工作都是需要人力物力的,然而一般县支行只有两名发行工作人员,加上近年来县支行的各项业务费用日益收紧,要举办一次人民币业务培训也是困难重重。
三是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的撤销制约了残币回笼的速度。
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撤销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现金供应大多采取了垂直供应和代理供应两种形式,垂直供应即上下级行之间现金往来,代理供应即在同区域内由另外一家金融机构代理或由邻县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代理,这两种形式都制约了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
(四)技能技术方面的制约
金融机构对残损币判定的业务技术存在不熟练的问题。
在残损币兑换过程中,往往因难以确定兑换标准和真伪而拒绝为客户兑换残损人民币。
尤其是对火烧、霉烂和鼠咬等情况,基层经办人员往往难以把握兑换尺度,使持币人几经辗转到当地人民银行进行再鉴定。
在2008年的多次检查中发现,临柜人员有很多是新调来或新招收的未经系统培训的员工,他们对残损币兑换业务的技术掌握得还有所欠缺,所以,一旦遇到难以判定的残损币就只能推往别处了。
三、解决残损人民币回收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宣传机制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提高流通中人民币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除金融机构努力工作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很有必要。
一是要加强对维护人民币信誉重要意义的宣传,提高人们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使爱护人民币的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让广大群众了解人民币残损币兑换知识,养成正确使用和更好地保管人民币的良好习惯,积极并自觉地将残损人民币交回银行,从思想深处解决“回收难”问题,把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上升到爱国的高度,使公民从小就形成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二是要加大对人民币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的宣传,在向群众传授识别假币的方法和技能的同时,宣传爱护人民币的知识和义务。
三是人民银行要积极协调好与地方政府、公安、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联系,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以取得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质量工作的更大支持。
2.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速残损币的回笼。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把兑换和回收残损币同开展的优质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作为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认真考核,以充分调动一线人员兑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进而赢得客户,吸引客户。
二是各金融机构要把兑换和回收残损币同拓展业务谋求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更高的层次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残损币兑换和回收与拓展业务谋求发展的问题,用辩证的观点处理好损币兑换和回收与拓展业务谋求发展的关系,实现经营理念上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增强“挑剔”意识,更新陈旧观念。
3.进一步加大硬币的投放力度,逐步用硬辅币代替纸辅币,以减少市场上残损纸辅币流通量。
硬币流通是人民币流通市场的发展趋势,让群众充分了解金属币耐磨、不易破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动接受和使用硬币。
将硬币向大型超市、公交车、公用电话亭等群众密集的地方推广使用,逐步用硬币代替纸辅币流通,减少流通成本,服务经济社会。
在尚不完全具备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的条件下,应加大小额纸币5元、1元、5角券的发行数量,有利于加大小额残损纸辅币的滚动回收力度,促进小额残损券的回收,真正提高市场流通中人民币尤其是小额纸币的整洁度,维护法定货币的形象。
(二)改进现有的机制
1.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一是人民银行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民币挑剔整点回收管理办法》[4],以部门规章的刚性形式规范金融机构人民币挑剔、整点、回收的各个环节。
同时,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提高流通人民币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依法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使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在金融系统内开展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竞赛评比活动,树立典型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是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四是金融机构要对回笼残损人民币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补贴,补贴按兑换的比率发放到个人,以缓解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自身效益的矛盾,调动金融机构一线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新币投入,建立一个能适应各地情况进行新币投入的合理系统。
一是加大新券的投放力度,努力提高流通中票面的整洁度,提升人民币的声誉和形象;
二是灵活调配券别比例,保证合理的现金供应;
三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速度、投放回笼等情况,测算制定现金计划。
主动开展市场调研,实时了解掌握市场残损币状况,利用现有的数学分析系统,适时对市场流通人民币券别进行调节。
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测算农村市场辅币需求量,加强流通中主辅币投放的合理搭配,满足农村市场对辅币的需求,真正达到“以新逐旧”,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质量。
(三)进一步推行电子化支付,加大非现金结算工具的推广力度
通过拓展金融支付渠道,方便客户结算,以减少现金使用率。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的宣传力度,加快定期借贷记卡、个人银行支票、网上银行等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之间的银行卡联网机制,最大限度地缩小现金交易量,提高现代化支付结算比例,扩大电子货币在货币流通领域中的市场份额,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不断扩大服务,让普通百姓逐步感受和认识到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及电子化货币的优越和快捷。
(四)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残损人民币兑换的检查督促
1.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收付情况的检查督促。
为了把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考核力度,组织辖内银行开展承诺服务活动,对残损人民币兑换实行承诺制,对于故意刁难不予兑换或不按标准兑换残损人民币的当事人及负责人,要按规定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
2.加大重点领域的反残币工作力度。
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公交车售票员、商店收银员的直接作用,要让他们转变观念,截住残损人民币再流通。
做到凡经他们之手收到的残损人民币,都直接交到银行回收,不得对外支付。
[5]
3.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工作。
通过沟通交流,以提高金融机构对残损币回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调动其工作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回收残损币工作的积极作用。
4.建立对金融机构残损币回收工作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这样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残损币兑换、回收工作上,就不再是只对其进行道义劝告,而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促其真正承担起无偿提供残损币兑换的义务。
但这样的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是有法可依,而现行的法律层面和行政条例中还没有相关的依据。
(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出台相关政策
1.各金融机构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要经常加强临柜人员的素质教育,多组织其学习业务知识,使临柜人员领会到回收损伤人民币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做到以熟练的业务去接待每一位客户。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银行工作人员对人民币常识、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残损币兑换办法和特殊人民币兑换标准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出纳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积极兑换和回收残损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
人民银行还应将考取“残损人民币回收兑换资格证”与考取《反假货币资格上岗证》同样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将兑残和反假技能作为一线业务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保持金融机构临柜人员的相对稳定及工作的连续性,保证金融机构“一线窗口”兑换工作的有序性,提高兑残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逐渐好转,现金流通总量将会不断增长。
建设“服务型央行”,货币发行业务是基础的基础,而回收残损人民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质量则是基层人民银行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直接体现,人民银行应该扎实有效地做好货币回收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币的良好形象。
■
参考文献:
[1]于海臣,刘国权.残损币回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5,(10).
[2]吴金忠,薛云亮,窦世学等.当前货币流通中残损币回笼难的对策选择[J].济南金融,2004,(11).
[3]王玉莲.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原因分析[J].河北金融,2000,(4).
[4]肥东支行残损币管理见成效[J].安徽农村金融,2008,(10).
[5]张跃龙,张海宏,单建宏.人民币流通市场残损币多的原因分析[J].山西金融,2002,(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论文 残损 人民币 回收 原因 分析 对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