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律考试题库练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6585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4.74KB
公务员法律考试题库练习文档格式.docx
《公务员法律考试题库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法律考试题库练习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的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
违法必究。
二、的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B.无产阶级专政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B.习惯C.法制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国共产党领导B.公民义务履行C.人民的民主权利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B.公正审判C.强化仲裁的作用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
A.制裁B.挽救C.教育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B.高薪养廉C.强化监督D.重视服务
7.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B)来形成和维持的。
A.法制B.法治C.民主D.道德
8.只有在(C)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B)。
A.主体设计B.运行机制C.社会保障D.宏观调控
10.军事法规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首先树立(A)的权威。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
12.法治的功能在于(D)。
A.强化统治基础B.发展国民经济C.建设精神文明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13.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B)。
A.公民B.人民C.国家主席D.全国人大
14.市场的法律原型是(B)。
A.物权凭证B.契约C.侵权D.亲权
15.市场经济的命脉是(D)。
A.政治统一B.市场统一C.社会保障完善D.竞争
1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A)
A.中国共产党B.政治协商会议C.全国人大D.人民
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民主C.人民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
18.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守法上B.执法上C.立法上D.法律监督上
19.社会主义制度是(ABCD)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A.经济B.政治C.法律D.文化
20.党的十三大提出:
社会主义应当有(ABC)
A.高度的民主B.完备的法制C.安定的社会环境D.不断增长的经济
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BCD)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较高的(CD)。
A.经济素质B.道德素质C.政治素质D.法律业务素质
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AB)。
A.人治国家B.法治国家C.民主国家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CD)。
A.法律B.行政规章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
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B.程序公正C.证据公正D.立法公正
2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D)。
A.公民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C.乡民委员会D.村民委员会
27.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AB)。
A.利益保障B.秩序保障C.义务保障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的公民为目标。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9.我国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分为(CD)。
A.资产阶级道德B.地主阶级道德C.社会主义道德D.共产主义道德
30.我国要发展面向(ABC)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现代化B.世界C.未来D.传统
31.法律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在于:
(ABCD)。
A.制定的机关和程序B.实施的方式和手段C.表现形式与基本要求
D.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
32.法律是(ABC)的党的政策。
A.定型化B.规范化C.条文化D.教条化
33.党的政策可以分为:
(ABD)。
A.总政策B.基本政策C.分政策D.具体政策
34.党的领导包括:
(ABC)。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经济领导
3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处理上坚持(ABCD)的方针。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36.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
A.法律的至高无上性B.普遍实施性C.本源性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的因素有:
A.层次分明B.体系完整C.结构合理D.规范协调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一、的判断题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和故意杀人、的强奸、的放火、的爆炸、的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
2.没收财产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分期缴纳。
╳
3.判处死缓的,在二年的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4.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应当酌量发给报酬。
5.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6.死缓是我国刑罚中主刑的一种。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考验期满,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8.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适用缓刑。
9.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论处。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的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的使用、的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13.犯罪的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
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5.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6.假释考验期内没有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的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的自治州、的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
18.我国现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的。
19.减轻处罚是由司法机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1.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适用我国刑法。
23.刑法的属人管辖是指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中国刑法有权管辖。
24.刑法的保护管辖是指中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适用中国刑法。
2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原则。
2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27.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
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30.犯罪的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31.危害行为、的危害结果、的犯罪方法、的时间、的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
3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的犯罪对象、的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4.犯罪主体只包括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35.犯罪的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
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的性质。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40.正当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础,辨认能力是关键。
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8周岁。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过于自信的故意。
46.犯罪的着手前和着手后都可能发生未遂。
47.犯罪的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以后。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51.刑法的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52.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5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5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和单位都有特殊身份规定。
55.正当防卫过当的,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56.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57.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之中。
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61.主刑包括管制、的拘役、的有期徒刑、的无期徒刑、的死缓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罚款、的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66.管制的刑期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
67.拘役的刑期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3年。
68.附加刑只能独立适用。
69.在我国刑罚是由政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判处。
70.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71.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公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2.刑法的适用机关只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3.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缓期执行的2年期间,如果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74.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享有担任国有公司、的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职务的权利。
75.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76.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享有部分政治权利。
77.一般缓刑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8.假释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的拘役、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9.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80.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20年。
81.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3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
83.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84.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85.胁从犯是被胁迫和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86.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期间,应当同工同酬。
87.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未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缓刑期满,刑罚视为执行完毕。
88.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有漏罪的,采用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89.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采用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90.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负责考察。
91.在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贿赂都必须为他人谋利益。
92.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纪检监察部门。
93.在我国,经济犯罪中提起公诉的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94.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批准或决定逮捕。
95.贪污贿赂犯罪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96.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97.传唤和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98.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99.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
100.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01.对一审判决不服,被告人和检察机关都可依法提起上诉。
102.对一审判决不服,只有被告人提起上诉的,二审法院可以加重原判的刑罚。
二、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B.未发生任何结果C.未发生行为追求的结果D.未达到犯罪目的
4.管制适用于那些(BD)的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
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B.犯罪终了之日C.犯罪完成之日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于执行B.仍须执行C.暂缓执行D.可以执行
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
A.20年B.10年C.15年D.15年以上20年以下
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1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B.3个月以上2年以下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国刑法第13条的"
但书"
中规定的"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不构成犯罪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1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B.危害行为C.危害结果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5.我国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劳改机关
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的无期徒刑的罪犯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
18.教唆不满(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19.数罪并罚中的"
限制加重"
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2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2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
A.直接客体B.同类客体C.间接客体D.一般客体
22.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CD)。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23.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B.对原判刑罚改判C.减轻原判刑罚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4.(C)人犯罪,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C.盲人D.14-18岁的人
25.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26.犯罪行为最本质特征是(ABC)。
A.刑事违法性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27.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28.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的地点、的方法、的手段D.犯罪的因果关系
2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
3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侵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国法律追究,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A)。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1.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对象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32.犯罪的罪过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犯罪意识
33.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是(A)。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34.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
A.不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8周岁D.已满20周岁
35.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A)。
A.应当负刑事责任B.可以负刑事责任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D.由直接责任人负刑事责任
36.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结果发生是(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37.犯罪集团必须在(B)以上。
A.10人B.3人C.15人D.20人
38.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B)。
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以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中止以后
39.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A)。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40.拘役的期限是(A)。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B.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B.C.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D.6个月以上1年以下
41.管制的期限是(A)。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B.3个月以上1年以下C.6个月以上2年以下D.1个月以上1年以下
42.有期徒刑的期限是(A)。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B.6个月以上20年以下C.1年以上15年以下D.1年以上20年以下
43.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包括(ABC)。
A.罪过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
44.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缓期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后减为(A)。
A.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法律 考试 题库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