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6265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06MB
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下载.docx
《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在年增加值已达亿元。
传统服务业质态不断提升,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服务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载体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
服务业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城众创金融街、东莞港现代物流集聚区等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
常平科技创新中心、南城国际商务区和高盛科技园、松山湖高新区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东莞港普洛斯现代物流园、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初见成效。
“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莞港澳台合作、深莞惠合作、穗莞战略合作等区域合作中取得重要成果。
在框架下,内地对香港项扩大开放政策在广东先行先试,莞港两地在金融、物流、文化、贸易、旅游和职业培训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
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我市与珠江东岸各城市共同推动了多项服务业合作项目:
制度设计项、产业合作项、环境保护项、民生领域项、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项;
我市出台了《推动莞台金融合作实施方案》,推动台湾玉山银行东莞分行、彰化银行东莞分行相继开业;
我市与科研院校合作设立生产性服务研发机构成效显著,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了个新型研发机构,为对接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服务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等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年月,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以来,企业登记门槛进一步降低,促使服务业市场主体加速增长,截止年底,我市累计登记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户,占所有市场主体的,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信用东莞”网正式开通,全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运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了有效手段。
政府服务“加一”和综合成本“减一”的营商优势逐步显现,加快形成了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市处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阶段,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特殊形势。
在这种环境下,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来看。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市场力量不断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向纵深发展,呈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服务业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跨国公司向服务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世界强企业中一半以上为服务业跨国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相当一部分收入也是依靠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的突出特征,国际服务外包、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咨询、管理、法律等专业服务业更是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
从国内形势来看。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内经济进入增速换档、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增长。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升级等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需求,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厚的土壤;
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效扩大和提升商贸、餐饮、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将不断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高端人才的不断增加、资本的不断投入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和专业化,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
从省内环境来看。
广东人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美元,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广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另外,近年来国际贸易疲软使广东制造业发展难度加大、空间缩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广东加快发展服务业。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协调推进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开展粤港澳合作,为我市现代服务业拓展了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来看。
“互联网”服务业可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增量,成就中国核心竞争力;
可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标准化商品过渡到标准化服务。
一方面,“互联网”服务业不断孕育催生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另一方面,依靠和“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和公共服务不断改造提升,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互联网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互联网”使人人、物物、业业都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发生互联,引发诸多跨界融合创新和产业、资本等多方面的结构重组。
“互联网”服务业可高效提升生产性服务效益,促进形成信息共享与竞争机制,以信息服务业为支撑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互联网”服务业可改善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增进人民生活福祉;
“互联网”与公共事业融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加快改造升级,服务业自身也日益“知识化”和“信息化”,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
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复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比如迪斯尼公司的主题公园模式、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XX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等。
从东莞自身发展来看。
随着我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年我市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条件趋向成熟,科技研发、金融创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市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土壤深厚。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从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东莞紧邻广州、深圳、香港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大都市,可在检测、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文化等高端服务业领域,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另外,我市的服务业发展总体“两头在外”,行业整体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偏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知名品牌少,缺乏在本行业具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
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流,高层次的金融、科技、信息化、商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不够。
同时,我市服务业发展仍然较多依赖土地和资金等传统要素投入,知识、人才、信息、管理等新型要素投入不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总体来看,我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十三五”时期,随着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现代服务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要积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全力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战略部署,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抓手,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积极鼓励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培育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以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推动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服务业。
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坚持创新驱动。
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服务业的应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把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找准服务业产业跨界、跨区域融合发展的趋势及重点领域,以技术融合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集聚发展。
适应我市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发展总体战略和专业镇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制造业集中的专业镇集聚,构建一批功能突出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业相关行业的融合与渗透,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
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坚持开放合作。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服务体系,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同步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服务业开放合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主动对接中国(广东)自贸区,大力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全面深化和拓展莞港澳台和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对接深圳和广州,积极融入大珠三角湾区和粤港澳湾区经济,加强市内合作,构建开放型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服务业的规模发展、提升发展、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居民需求相适应,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规模质量明显提升。
到年,与制造业充分融合共生的服务业业态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基本构建覆盖制造业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做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
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升级取得巨大进展,消费环境明显改善,质量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大幅提升,在跨境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产业体系逐步完备。
到年,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会展与商务咨询、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
做精做细现代商贸流通、旅游、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服务、教育培训、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到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突出、产业集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服务业布局体系。
主要有:
南城金融商务区、松山湖高新区科技服务集聚区、东城创意文化集聚区、东莞港物流集聚区、麻涌电子商务集聚区等。
表“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目标⑴
项目
年或“十二五”发展水平
年或“十三五”发展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
—
服务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第三章重点发展领域与产业
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会展与商务咨询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突出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我市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工业奠定重要基础。
(一)现代物流服务
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物流新业态,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建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体系,打造珠三角物流枢纽城市。
加强物流项目的规划和引导,大力发展高端优质物流项目,提高物流项目用地效益,提升我市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东莞港港口码头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港口布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体系,实现与湾区港口之间错位发展。
统筹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布局,整合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形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推进重点物流干线多式联运发展和不同运输方式紧密衔接。
加快提升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的服务水平,提升“粤新欧”、“粤满俄”等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坚持市场导向,提质扩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大通道,把东莞建设成“一带一路”重要水陆综合枢纽。
建设东莞港和清溪保税物流中心(型),推动东莞港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综合保税区。
加快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工具和节能型仓储设施。
培育发展物流新业态。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探索集装箱铁水联运、铁公联运在“一单制”上实现率先突破。
深入推进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搭建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专业化运营平台。
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分拨管理、空箱集管、货单质押、代收货款等物流新业务。
引导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培育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大力发展“互联网城乡配送”、“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全程监管”等智能物流配送方式。
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
加快建设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
加快培育供应链管理企业,着力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水平。
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全面引入供应链管理,鼓励中小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管理有效性,实现企业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高效率流动。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和产品消费全过程识别和跟踪。
推动电商和物流快递协同发展。
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大力推动电子运单使用。
加强仓储配送基地、快递转运中心等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物流中转和配送效率。
加大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优化电子商务物流末端配送网点布局。
支持“网订店取(送)”、智能快件箱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新模式发展。
推动城市快递末端投递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合理规划快递配送车辆通行路线和货物装卸搬运地点。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加强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建设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的物流园区,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
提高物流项目招商选资门槛,鼓励发展高端优质物流项目,严格限制综合效益低的物流项目落地,积极指导现有物流企业向信息化、集约化、高端化转型,提升全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到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速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亿吨水平,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物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
⑵
专栏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项目
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
虎门港综合保税区
清溪保税物流中心(型)
顺丰东莞电商供应链产业园
南方物流电商综合基地
粤海普洛斯电商物流园
京东华南总部物流枢纽中心
联想增益供应链华南总部基地
江南农批冷链物流园
启盈国际保税物流园
(二)金融服务
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心,健全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走出一条东莞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之路。
鼓励金融区域交流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大力推动融资租赁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体系。
加快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类金融组织发展,争取设立地方保险机构,申请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征信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牌照,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企业。
积极发挥我市金融控股集团资源整合优势,打造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我市,支持各类资本在我市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积极发展审计服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资信评级、投资咨询、创业投资服务、理财服务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东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发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加强金融风险管控,规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序发展。
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
积极发展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东莞科技金融集团以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基金,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流动性贷款、进出口信贷、履约担保、银团贷款、投资基金等方式,满足制造业投融资需求。
针对我市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抵质押资产的特点,开发新型融资产品和服务,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有效持续的资金支持。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打造包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在内的资本市场“东莞板块”。
积极发展以股权交易为重点的融资服务,鼓励股权投资企业集聚发展。
大力推动企业利用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直接融资,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开展各类创新业务。
着力推进融资租赁发展。
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业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丰富租赁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形成融资渠道多样、集约发展、监管有效、法律体系健全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重点领域融资租赁,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等融资租赁服务。
支持设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发起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力争到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
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数量超过家,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万亿元;
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过家,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数量超过家;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和元人,保险业保费收入超过亿元。
⑶
专栏金融业重点推进项目
松山湖高新区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
东莞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
东莞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
东莞众创金融街
东莞金融商务区
粤台金融合作试验区
(三)科技研发服务
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为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供支撑。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围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强化松山湖高新区的创新中心地位,加快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促进面向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集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大力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
依托专业镇创新平台,根据专业镇的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大力引进创新资源。
鼓励发展“双创”示范基地,扶持发展一批众创、众包、众扶等创业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利用科技用房产权分割转让、成果作价入股孵化企业、成果转让转化的收益奖励等改革。
鼓励科技支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面向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企业的新型融资产品和服务,鼓励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产业孵化基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共建成果转化孵化。
利用旧厂房改造建设科技孵化器可享受“三旧”改造政策,探索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用房产权分割试点。
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培育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优化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完善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探索技术转移合作新模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离设立工业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莞市 现代服务业 发展 十三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