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6075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4.28KB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脑筋急转弯:
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说明: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数和数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
揭题:
二、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
1、创设情境。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
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拼法,教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
4×
3=1
26×
2=12
12×
1=12
教师根据4×
3=12揭示:
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提出要求:
你能用倍数和因数说一说6×
1=12吗?
2、深化感知。
(1)你能举出一些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
12、18。
除了
12、18还有别的吗?
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
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
为什么停下来不写了?
有什么困难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加省略号表示写不完。
2、交流。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有序地写倍数呢?
全班讨论:
“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
3×
13×
23×
3……
3
3+3
6+3
……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用依次×
1、×
2、×
3……写出3的倍数。
3、深化:
请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小组讨论:
观察这三道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5、小结:
发现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所有因数,
2、组织讨论。
你是怎么找36的因数的?
()×
()=36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6×
6=36呢?
36÷
()=()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3、讨论“多”。
问:
写得完吗?
你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
师动画演示36的因数(从两端往中间写),同时指出:
当两个因数越来越接近时,也就快要写完了。
4、巩固深化。
请写出15的因数,16的因数。
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5、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通过观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6、小结:
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寻找。
五、巩固拓展。
1、快乐大转盘
2、猜数游戏。
六、老师总结:
利用微课对整节课做一个总结。
七、学生总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集体研讨发言稿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
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
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采用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
一一对应、相互依存。
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3的倍数。
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
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
“怎么停下来了呢?
”、一声惊讶:
“哦!
写不完呀?
”、一句激励:
“能想出办法吗?
看似教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成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
我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
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
依次加
3、依次乘
1、
2、3……、用乘法口诀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
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
有的学生认为:
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
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宝贵的。
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活用教材,拓展学习的深度。
教材中安排36÷
()=()这一道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几点不足,其一:
学生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寻找一个数的倍数都是借助乘法算式,同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可以利用乘法,让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岂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吗?
其二:
从学情来分析,相对于除法,学生更熟练、更喜欢运用乘法。
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借助()×
()=36来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课尾,我设计了一两个游戏,将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后续的学习进行适当的铺垫。
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课虽止意未尽的良好效果。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1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人类最早对数学的研究就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看似简单的自然数,里面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和奥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自然数的一些知识。
(课件出示:
12个小正方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大家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生:
可以。
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生1:
1×
12=12生2:
2×
6=12生3:
4=12(板书:
12=122×
6=123×
4=12)师:
还有吗?
没有了。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算式,(点击课件)根据1×
12=12,大家猜猜看,他每排摆几个?
摆了几排?
每排摆12个,摆一排。
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别的可能吗?
每排摆1个,摆了12排。
是这样摆的吗?
(点击课件出示摆法)师:
根据2×
6=12,你能猜出它的摆法吗?
生:
每排摆6个,摆了2排。
每排摆2个,摆了6排。
师:
像这样吗?
(点击课件出示摆法)
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乘法算式3×
4=12,这个算式刚才是哪位同学说的?
你能说说你的摆法吗?
每排摆4个,摆了3排。
也有可能每排摆了3个,摆了4排。
(边说边点击课件出示)大家同意吗?
同意。
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三个乘法算式,它们不但可以清楚的表示出这几种拼法,而且还蕴含着其他的数学知识呢。
我们就以3×
4=12这个算式为例,在数学里面,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二、加强概念的理解。
(5分)
还有两个乘法算式呢,大家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知道。
同桌两人相互说说吧。
开始师:
谁来说第一个算式?
(点击课件)
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因数。
12是1的倍数,12是12的倍数。
同意吗?
(点击课件出示)师:
6=12这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
说得真好,刚才两位同学表述得非常完整。
因数和倍数就像一对好朋友,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
通过这三道乘法算式我们找出了12的因数,12的因数有哪些呢?
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一组一组的说。
12还有其它的因数吗?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课件出示)
三、探索寻找因数的方法。
(10分)
这里还有5个数,大家看看哪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谁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2,3,5,18,25)生自由发言。
我刚才听到好几个数都是18的因数。
哪位同学能在这5个数中找出18的因数到底有哪几个?
生1:
2,3生2:
18……
看来我们要找出18的一个或两个因数很容易,(在所有的整数中,18还有其它的因数吗?
)怎样才能把18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呢?
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讨论完后把方法写出来。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哪一组来说说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18=182×
9=183×
6=18生2:
18÷
1=18
2=9
3=6……
(展示三个小组的做法)师:
大家琢磨琢磨这几种看似不同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都是运用了乘法口诀,通过一个算式能找出两个因数,也可以说是一对因数)
很有道理。
我们一起来看看18的因数是怎样一对一对找出来的。
首先由1×
18=18,我们可以找到…生:
1和18生:
由2×
9=18,我们可以找到2和9,由3×
6=18,我们可以找到3和6。
板书:
6
找完了吗?
找完了。
我们把18的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完整的说一遍。
(学生齐说,老师用手势引导)下面我们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
18的因数有1,2,3,6,9,18)
18的因数还可以像这样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
我们刚才找出了18的所有因数,大家认为要想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完整应该注意些什么?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你说得真好。
还有需要注意的吗?
要一对一对的找。
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方法很不错,大家听清楚了吗?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
你来说一说。
生2:
对,按照大家说的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很快的把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找出来。
那找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请大家看18的最后一对因数是几和几?
3和6。
为什么不接着往下写了?
生答。
小结:
其实找因数就像我们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最开始是1和18,离得很远,接着是2和9,有点近了,再接下来是3和6,更近了。
3和6之间的整数只有4和5,都不是18的因数,所以没必要再往下找。
尝试练习:
请大家按照这种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的方法试着找一找30和36的所有因数。
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哪位同学来说说30的因数你是怎么找的?
(投影展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
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既然大家都用了这种方法,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30的最后一组因数是5和6,找到这儿的时候还需要继续找吗?
为什么?
因为5和6已经挨着了,它们之间已经没有整数了。
说得真好,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出了30所有的因数。
36的因数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课件演示。
(出示到6和6时,还找吗?
)生:
不找了。
因为…
因为6和6已经重合了,它们之间更不可能有其它的整数。
最后一组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因数,怎么办?
我们就可以只写一个。
(演示:
去掉第二个)
36的因数有哪些?
请大家有顺序的说一说。
(生说,课件演示)
四、观察发现因数的特点。
(3分)
找一个数的因数大家会了吗?
会了。
下面老师口述两个数,看看哪个同学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所有因数。
我们来比一比。
1的因数有…生:
1师:
没有。
7的因数呢?
1、7。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所找的这些数的因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课件出示)生:
所有的数的因数都有1。
(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师: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什么?
它本身。
(课件出示: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既然一个数有最大的因数,那么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
五、找一个数的倍数。
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找一个数的倍数大家会吗?
试一个怎么样?
好。
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同桌相互说着听一听。
2的倍数有)师:
2,4,6,8,10……(生边说师边板书)师:
写不完。
那怎么办?
(引导学生用省略号表示)
一个数的倍数同样可以用集合图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师:
2的倍数我们是找出来了,谁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得吗?
1=22×
2=42×
3=62×
4=82×
5=10…
找2的倍数我们可以2来分别乘
2、
3、
4、5…所得的积就是它的倍数了。
找其它数的倍数我们能用这种方法吗?
能。
请大家试着在这条数轴上找出3的倍数。
一起说一说。
(课件演示)师:
说得完吗?
说不完。
这还有两个数5和7,哪位同学能够很快的说出它们的倍数。
学生汇报。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生2: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课件跟随出示: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今天的新知识即将告一段落,下面的一些题大家看看会做吗?
六、练一练:
1、投影出示填空题。
①24的最大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②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
)
③15的因数有(
④6的倍数有(
)(写出5个)
⑤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大家说得真棒,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说的对吗?
2、谁说得对?
(投影出示)
看来凭这几道题要想难倒同学们,还真不容易,不过我还真不想放弃,这还有两道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猜一猜(1分)考考你
师;
看来我不想放弃都不行了,同学们太聪明了。
七、小结。
(2分)
聪明的同学们,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3分)
既然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号的所有因数写下来。
生开始写。
编号是6的同学请站起来,你真幸运,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6的因数。
课件出示。
我们如果把最大因数它的本身去掉,从剩下的三个因数中你会发现什么?
1+2+3=6
这剩下的因数和刚好等于6,也就是说刚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
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我们全班同学的编号中大家知道有几个完美数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4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
4、师:
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小学五年级
因数和倍数
嘉思腾教研部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确定吗?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
13、
7、
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
4、
6、
8、
9、
10、
12、
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
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
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
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小学五年级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
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
用÷
=表示能被整除,÷
=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
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
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
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
=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
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
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因数 倍数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