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5834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51.76KB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步成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1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14.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思想。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它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应该适应自然。
16.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提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好。
17.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19.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
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20.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1915——)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21.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
22.美心理学家布鲁姆(1913——)分类学是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所提出的分类法,他把教育者的教学目标分类分成以下三个领域:
认知领域;
技巧领域及态度领域。
每一领域对应于学习的不同层次,而较高层次对应学科内较复杂的内容。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终目标,是要鼓励教学者对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要达到,以达至整全的教育。
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23.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教学应走在学生的发展前面”。
24.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25.1904年,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行的系统学制。
26.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据推测,“庠”“序”“校”都是当时的小学。
27.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28.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清朝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
29.1862年(清末)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30.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初等小学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
31.1919年后,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
3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基础上考察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十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定的价值取向,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这实际上是现阶段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表现。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我国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追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并未受教育者提供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的可能空间。
同时,它也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要求受教育者做到政治与业务素质的统一,德才兼备。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必然重视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从而寓一般于特殊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内涵。
34.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5.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6.教师职业的特点: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7.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38.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39.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作用。
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目的,所以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
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
✧控制作用。
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
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激励作用。
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
及时的领导工作,对工作绩效的评估的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为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情感交流作用。
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
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关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足感。
40.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教学工作管理。
小学管理应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的管理,应建立权责分明的规章制度,强化备课、授课、实验、作业以及批改、辅导、考试考核、课外活动等各环节的管理。
重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外活动。
重视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的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处理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教务行政管理。
小学的教务行政包括招生、编班、报到注册、填报有关报表、制订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科教学进度、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统计师生出勤和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况、组织教学评价工作、组织教材的预订和发放、协助校长安排和落实教学任务、安排调课、代课、听课、检查学生课业负担、管理和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办理学生转学、休学手续、整理和保管教学档案和学籍档案等;
✧总务工作管理。
包括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
41.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方法。
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
✧法律方法。
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度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教育方法。
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的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
✧经济方法。
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
✧学术方法。
这是对学校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
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2.教育科学研究按研究目的划分:
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
按研究的功能划分:
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按研究对象划分: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43.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兴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44.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意志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有助于教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
45.义务教育的意义
✧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义务教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46.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格教学使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直接和深入,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
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第2章学生指导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的。
3.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差异性。
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5.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
(2)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
(3)具体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6.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1)感知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感知由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3)由表面特征向本质特征发展
7.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影响身心发展(个体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及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10.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成八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1.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经典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
经典性条件作用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强化。
1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3.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的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说,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的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
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早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15.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冲动型与沉思型(卡根)、辐合型与发散型(吉尔福德)等方面。
16.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个概念。
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从其人格整体来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没有好与坏之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独领风骚。
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而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和知识。
17.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进行评价。
✧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仍然不多。
✧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抽象概括性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在迅速发展。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此外,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18.智商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9.IQ超过140叫智力超常儿童,不到总人中的1%,低于70叫弱智儿童。
20.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力分布较均匀。
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就是说很聪明的男生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多。
✧男女智力的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具体来说,男性偏向抽象逻辑,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女性擅长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等学科。
✧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水平和速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
21.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
主要表现: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2.学习策略的涵义与类型: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包括: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感官、画线和批注)、精细加工策略(做笔记、联想)、组织策略(列提纲、图像、表格)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活动前)、监视策略(活动进行中)、调节策略(活动结果)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23.学习兴趣的培养:
✧改革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兴趣。
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渗透情意因素,激发兴趣,帮助人人成功。
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运用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小学生的兴趣发展(学习兴趣)的特点。
✧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小学生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
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对活动的目的性不但有所认识,而且能主动去关心它,间接兴趣便得到了发展。
✧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小学生入学后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学习活动的兴趣范围逐步扩大,从课内的学习兴趣扩大到课外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兴趣范围是扩大了,但还未形成中心兴趣。
✧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既可以很快地产生,也可以很快地消失。
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