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5514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40KB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周的班会和队会均有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及时将孩子们遇到的困惑加以解决。
3.认真备课上课,抓好教学工作
①教学中我做到课前要求学生自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并抽出时间多看课外书,增长知识,以增加自己对知识的积累,提高学习能力;
②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完成作业以后,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游戏和活动,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让他们玩是不可能的;
③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劳动(教育要全面发展,劳动也是一门课程),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有所发展;
④坚持每周开一次班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周的学习和生活,针对本班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极时进行表杨,对做得不好的方面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在温暖的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⑤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给予单独辅导。
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这方面我讲点自己的看法,供各位家长参考:
(一)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分析
曾有这么一幅漫画,孩子坐在地上哭,父母在旁边捶首顿足,父母说:
“我们把心肝都给你了,你还要我们怎么样呢?
”孩子说:
“你们生我的时候怎么不要张使用说明书呢?
”是啊。
家用电器什么的都有使用说明书,不按说明书操作会出问题的。
而我们的孩子没有使用说明书,就要我们去仔细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了,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则也会出问题.单纯地打骂绝对不是好办法,伤了孩子自己也更伤心。
我们中国的家长,这个手指头(食指)最发达,动不动就指着孩子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怎么这么笨啊!
滚到一边去!
再这样你去讨饭算了!
……”孩子在惊吓中长大,哪来的自信心呢?
没自信能做好什么事呢?
有的家长跟我说:
“我那孩子我说一句他顶十句,一点都不听话。
”其实动物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是处于格斗状态的,人是高级动物也不例外,你骂孩子,孩子处于紧张状态,他会有一种自然的自我保护心理,顶撞很正常,而且这时候他很难接受人家的说教。
我们应该换一种方法,把食指变成拇指,常夸孩子。
在官场上流传着这么一句笑话: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在官场上是一句笑话,但对我们教育孩子来说这是一句确确实实的真理,你常夸孩子这个好那个不错,你会发现他真的变好了,你要是天天责骂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你的孩子会越来越差的。
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又拿什么来骄傲呢?
他不但不会骄傲,而且只会不断进步。
记住: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
1.孩子进入中年级的变化:
(1)学习方面:
知识学习广泛了,我就拿语文课为例来讲,低年级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肯记一般不成问题。
但是,现在可能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现在除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本上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习生字、拼音,怎么读就是怎么读,这个字怎么写就是怎么写。
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该读还要读,该背的还要背,该抄写的还得抄写,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
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这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时是被动的接收性学习方法为主,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那么现在进入中年级以后就不能提倡这种做法了,学生应该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
“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
”那么在这里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今天没有作业”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一题就是一题,两题就是两题,更多的作业得学生自己去找,家长帮着去找,就算老师偶尔没布置作业,学生自己也有好多好多的作业等着去完成,如可以预习老师没讲过的内容,也可以复习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
因为以上改变,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追求,因此成绩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
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怕辛苦,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协调,当然这类学生想把成绩搞上去就相对会累一点。
(2)心理方面: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多事情都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
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发现,这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首先就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
另外,家长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
(3)思想意识:
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
“我们孩子很强,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
”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
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要求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
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
(二)对家长的几点希望
1.真正关爱孩子
(1)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①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
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可能有家长会说,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学校,回来吃完饭就又到学校去了,没时间和他们交谈,这就错了,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是挤出来的,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可以少看一下电视,和他们谈谈,问一问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等。
②和孩子一起外出。
节假日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下地干活,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
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③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
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机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2)把你的爱抚送给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
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拥抱,鼓励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
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3)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劳动,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
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
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2.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
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
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
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
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
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必要的督促不能忽略。
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录音机、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
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
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第四是积极配合。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不懂,由学校去教好了,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正确的态度应是主动,经常地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老师的意见,把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短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习好功课。
第五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过程的一些特点比分数更重要。
有的学生甚至也能考到95分,但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够高,主动性不高,独立思考不够,与同学们交流的习惯还没养成,他的学习潜力将受到限制。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3.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
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
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
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1)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
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
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
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
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
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
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隔离
狼孩的事情可能有些家长听说过,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孩出生以后,被狼刁去了,狼没有吃了他,而是把他养了起来,10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这个孩子,救回时这个10多岁的孩子只有两岁孩子的智力,不会说话,只会学狼叫,这就说明,父母和孩子隔离后,对孩子的成长及为不利。
(3)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
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4)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
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
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调皮不听话的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5)离婚后,迁怒于孩子
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
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
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
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
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6)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
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
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
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4.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
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
唠叨型、迁移型、提审型、揭丑型。
“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
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
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
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
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
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办法?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
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
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
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
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
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
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
(2)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
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①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
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②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③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
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④从严心理。
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
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①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
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
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②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
“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
”渔夫问:
“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
”渔王说:
“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
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
”渔夫笑了:
“喏,问题就出在这里。
”什么都手把手的教,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将来,离开父母,离开老师,他什么都不会了。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
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
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
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
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舍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的行为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
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
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
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
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
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
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
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
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
“不给别人添麻烦。
”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
父母说:
“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③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没有人会同情弱者,自己也有亲身体会,越有钱的人,越是有人给他送礼,越穷的人,越是要给别人送礼,所以说,现在的社会,只有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没有人会给你送来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人只有在社会中竞争,才能有立足之地。
有这样一个故事,非洲大草原上,狮子妈妈在教小狮子奔跑,说,你只有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才能捕到食物,才不会饿死;
而另一边,羚羊妈妈也在教小羚羊奔跑,说,你只有跑得比最已快的的狮子还要快,才不会被狮子吃掉,社会只有竞争才会进步,人也如此,一个没有竞争意识的人,只会越来越堕落。
要让孩子找准自己的目标,比如长大要做什么等,让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学习上,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他考90分,我要考95分,我要超过他。
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比如说某某人是命好,祖坟冒烟等这样的话,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忌妒心理,自己不上进,看到别人进步了心理就不平衡,出现了我们说的“红眼病”。
有了正确的竞争意识,孩子遇到困难就会找办法解决,而不是想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④适当给他们一些挫折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挫折,现在的孩子,没吃过多少苦,也就承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往后缩,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的现象,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
教育他们,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努力,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世上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每天都有进步,就可以了。
有时候可以故意给他们一些挫折,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让他们体会到,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只有一死了之。
爱迪生小时候做手工,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个小板凳,当他交上手工作品的时候,老师一看,这哪里是板凳,就说,世界上还有比这糟糕的板凳吗?
谁知爱迪生说,老师,有,又拿出了两个来一看,比交上去的一个还差,他接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比交上去的这个还差呢,老师当时就表扬了他,他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当中发明了两千多种东西,爱迪生就是一个不怕挫折的人,每做一件事,做不好不怕,只要努力去做,总有做好的时候。
例子很多,想说的话也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缀述,总之一句话,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找到好的教育方法,并把孩子的各种脾气性格告诉老师,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一定能把您的孩子教育好的。
再一次感谢大家!
谢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家长会 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