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6讲小说阅读专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4351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4
- 大小:229.88KB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6讲小说阅读专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6讲小说阅读专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6讲小说阅读专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倒叙、插叙的作用: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
使文章结构紧凑。
标题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点明中心;
②是本文的线索;
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④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
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要掌握小说定义、人物描写和环境苗描写,同时还要梳理故事情节,探究小说的现实意义。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梳理情节。
例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放 学
龙应台
①安安上小学了。
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
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
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
“怎么啦?
”妈妈生气地说:
还问怎么啦!
你过来给我坐下!
”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
”审问开始。
“没有呀。
”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
”“真的没有呀!
”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
”他气愤地站了起来。
看样子孩子没说谎。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
”安安点点头:
“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
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
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
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
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
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
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
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
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
差不多了吧!
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
安安停下来。
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
一块工地。
他奔跑过去。
妈妈心一沉。
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
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
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
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
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
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
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
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有删改)
(1)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答:
(2)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
(3)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
你赞同哪种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例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那些谣言困扰。
当事情渐渐平息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恨。
我发誓妥当面去质问她。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
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
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
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那场雪似乎来得很猛。
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
下车时,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
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发现,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敲打了那家人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
“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是有要紧事吧?
”她回过头大声喊。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
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
”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
亲戚?
朋友?
病人?
……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怎能对她坦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发生了一丝怀疑。
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
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
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囔。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3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
“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
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
我平静地站了一会儿,将那张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选自《情感读本》2012年6月)
(1)联系全文来看,作者以“雪一化,就有路了”为题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3)选文中的“老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妇”的形象的?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5)选文中“我”的情感和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下面的句子有何深刻含义?
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例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14分)
挽歌
徐树建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
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
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
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
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
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
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
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掉?
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
“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
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
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
“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
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
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
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
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
老牛头问他:
“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
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后叹口气,说:
“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
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话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
“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
你们村子没拆吧?
唉,真好啊!
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
“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水,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
老牛头大叫起来:
“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
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
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
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
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
“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
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说:
“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
老牛头大惊:
“大黑,是我啊,我是老牛头啊!
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近。
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
“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删改)
12.文章开头说: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
(3分)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
14.请对文中画线的细节作具体赏析。
(3分)
15.文章结尾处写道“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老牛头此刻的心理活动。
16.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章,写出你的理解。
(4分)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母亲的金手表
琦 君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是父亲送给母亲的,以今天的眼光看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
母亲总舍不得戴。
我真想说:
“妈妈不戴就给我戴。
”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
②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
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
我坚持不肯戴,我说:
“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
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
”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③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
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
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
我写道:
“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
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
”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
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④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
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
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
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江西老表样式要新多了。
⑤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⑥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
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病衰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
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慈母之爱,天地罔极。
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如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
⑦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安然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那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
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⑧没有了母亲后的那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
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⑨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选自《读者》2013年第16期,有改动)
(1)从文中看,“母亲的金手表”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文中有些句子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情,试说说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①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
②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
(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对文末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
(5)根据作者的思路,说说文章为什么以“母亲的金手表”为题。
例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大 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
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
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
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
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
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
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
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
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
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
“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
”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
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
“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
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
我有这幅画就行了。
”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
“这是什么?
你的名字?
这画上有吗?
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
”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
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
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
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
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
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
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
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
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
“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
“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
”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
“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
“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接了桩大买卖→→想起母亲,感受母爱→成为大师
心理状态:
→沮丧→感动→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石匠认为这是一次提高自己雕刻技艺的机会。
B.第⑤段中“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句,说明石匠雕出的人像只是形似,而缺少神韵。
C.第⑧段写财主“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一下子”表现出财主看到人像立刻被打动了,从侧面表现了石匠的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文章最后一段,借别人之口说出“你的名字就叫大师”,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收束全文。
(4)如何才能成为大师?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感悟。
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苦痛者的天籁
①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
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
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
父亲真没出息。
②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
但父亲很少上白班。
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
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③父亲说,蔡婆不容易。
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
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
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
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
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
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
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
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
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④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白吃她养的鱼吗?
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
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
我一本正经地喊。
⑤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⑥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
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
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
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⑦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
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
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
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
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⑧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
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⑨父亲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
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父亲想帮帮她。
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
⑩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
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
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
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语文 精品 讲义 小说 阅读 专题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