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随堂练习配人民出版社张承芬宋广文版A4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23888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9.69KB
心理学导论随堂练习配人民出版社张承芬宋广文版A4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学导论随堂练习配人民出版社张承芬宋广文版A4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随堂练习配人民出版社张承芬宋广文版A4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空,满分为50分)
(1)19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作为___________的一个分支出现的,直到___________心理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独立是经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建立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为标志的。
(2)研究心理学的原则最主要的是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原则。
(3)人的认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过程。
(5)个性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6)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身心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为研究学习方便,一般把它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其中心理状态是与_____________一起发生的。
(8)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的心理活动。
(9)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法,其中实验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的心理是_______________的机能,是对_______________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11)__________________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在________________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12)枕叶是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
顶叶是____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
额叶是_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
颞叶是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
(13)由大脑半球表面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__________叶、_________叶、__________叶、___________叶。
(14)高级神经过程的运动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____。
(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满分为10分)
(1)心理现象又称为___________。
()
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____________。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个性心理是通过___________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
(5)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1879年创建于____________。
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
(6)在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7)个性心理特征的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
A.认识、情感、意志B.感知、记忆、思维C.能力、气质、性格D.情绪、情感
(8)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____________。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9)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这种反射是_____________。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10)有机体的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____________。
A.反馈B.反应C.反映D.反射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满分为10分)
(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因此,有怎样的客观现实必定会产生怎样的心理。
(2)一个人专心学习时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现象是复诱导。
(3)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4)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反射,因此心理与客观现实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5)成语中“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6)谭梅生津、望梅止渴都是条件反射。
(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8)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作用。
(9)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心理意识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人的参与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10)心理科学包括很多的心理学子集,比如说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满分为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解释人的心理的实质的?
(2)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认识过程——
(一)注意
80分钟,满分值为100分)
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7小题,满分为21分)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有意后注意
5.注意广度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空,满分为17分)
(1)注意的特征包括指向性和__________;
其中指向性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___________地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____________其他的对象。
(2)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
(3)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刺激物的________________强度外,刺激物的_______________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中具有重要意义。
(6)______________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7)有意后注意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注意,它是人类从事______________劳动的必要条件。
(8)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上的时间。
与之相反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是由无关刺激物
或单调刺激物引起的。
(1)注意是一种___________。
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皆不是
(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___________。
A.注意的中心B.注意的边缘C.注意范围之外D.以上皆不是
(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皆不是
(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___________。
A.起伏B.分配C.转移D.以上皆不是
(5)__________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A.直接兴趣B.学习动机C.内容性质D.具体任务
(6)有的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____________。
A.转移B.分配C.分心D.起伏
(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_________。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________。
A.转移B.分配C.分心D.起伏
(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______________。
(10)“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_________。
A.强度B.对比C.变化D.活动
(1)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2)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
(3)注意的稳定性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
(4)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分配。
(6)“一览无余”、“一目十行”都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很大。
(7)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疲劳。
(8)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变做小动作,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9)稳定的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10)刺激强度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简答题(该大题共5小题,分值分别为8分+4分+15+9分,满分为42分)
(1)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本小题满分为8分)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本小题满分为4分)
(3)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本小题满分为15分)
(4)简述注意的功能。
(5)简要说明注意的品质。
(本小题满分为11分)
第二章认识过程——
(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
2.知觉
3.观察
4.知觉的选择性
5.知觉的理解性
6.知觉的整体性
7.知觉的恒常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空,满分为12分)
(1)“窥一斑而知全豹”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好观察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觉阈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的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_____________的刺激则会降低其它感觉的感受性。
(5)知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小题,满分为14分)
(1)_____________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
A.思维B.情绪C.能力D.感觉
(2)感觉属于____________。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倾向化D.个性心理特征
(3)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______________。
A.运动觉B.肤觉C.平衡觉D.内脏觉
(4)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_________。
A.嗅觉B.肤觉C.味觉D.机体觉
(5)感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____________。
A.提高B.降低C.提高或降低D.以上都不是
(6)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__________。
A.提高B.降低C.提高和降低D.以上都不是
(7)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___。
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
(8)观察实质上是一种_______过程。
A.记忆B.知觉C.想象D.以上都不是
(9)能够察觉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__________。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10)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__________。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
(12)天天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__________现象。
A.代偿B.对比C.适应D.联觉
(13)军事上的伪装是运动了知觉的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14)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读阅读,是利用知觉的__________。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感觉对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2)当人的某种感觉缺失后,可以用其他的感觉来补偿。
(3)感觉和知觉是没有联系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4)在相对固定的背景下,活动的事物容易被感知。
(5)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它并不能随生活实践的增多而改变。
(6)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
(7)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接受特定的刺激的作用,否则就不进行反应。
(8)人的感受性是由感觉阈限来衡量的,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感受性好,感觉阈限就大。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
(10)下雨时,我们把落下的一个雨点看成一条线,这是一种错觉。
五、简答题(该大题共4小题,分值分别为3分+10分+分+分,满分为43分)
(1)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的方式有哪些?
(本小题满分为3分)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本小题满分为10分)
(3)感知觉的关系如何?
(本小题满分为12分)
(4)简述知觉的特性。
(本小题满分为18分)
第二章认识过程——(三)记忆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1小题,满分为33分)
1.记忆
2.记忆表象
3.机械识记
4.意义识记
5.遗忘
6.保持
7.回忆
8.再认
9.前摄抑制
10.倒摄抑制
11.形象记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空,满分为37分)
(1)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和信息编码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最早系统研究遗忘的是德国的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_________,呈现_____________的趋势。
(5)对于遗忘的解释主要有三种学说,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前摄抑制是______________的内容对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______________的内容对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7)识记根据有无目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识记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理解为基础,还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8)记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织成。
(9)记忆的品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10)记忆表象的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早晨记忆的最好,是因为没有________________,有人晚上记忆最好,是因为没有____________。
(13)余音绕梁三日不觉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小题,满分为12分)
(1)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
A.保持和遗忘B.识记、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___________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
A.逻辑B.形象C.情绪D.运动
(3)_________记忆对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
A.瞬时B.短时C.长时D.以上都不是
(4)追忆是__________回忆的一种形式。
A.有意B.无意C.有意和无意D.以上都不是
(5)记忆后__________回忆效果好。
A.立即B.适当延迟C.尽量延迟D.以上都不是
(6)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百分之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B.125C.150D.200
(7)记忆的品质有四个,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
A.敏捷性B.持久性C.精确性D.准备性
(8)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
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消退抑制
(9)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叫__________。
A.再认B.再现C.联想D.回忆
(1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__________。
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度学习
(11)由“骄兵”想到“必败”属于_________联想。
A.因果B.相似C.对比D.关系
(12)游览过泰山的人,头脑中重现泰山的形象是____________。
A.后象B.表象C.想象D.联想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小题,满分为12分)
(1)在记忆中,我们能够再认和回忆过去的事物,主要是依靠记忆表象来实现的。
(2)一般情况下,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机械记忆是没有意义的。
(3)无意重现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无缘无故的发生的。
(4)一般情况下,学习材料的数量越多,识记的效果越好。
(5)在复习中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6)在保持过程中,保持的内容只会发生量的变化,而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7)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遗忘的速度是均衡的。
(8)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9)过度学习超过150%时,记忆效果并不断继续上升。
这是因为超限抑制的问题。
(10)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出现倒摄抑制的可能性越大。
(11)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12)两种学习材料完全不同时不产生倒摄抑制,完全不同时倒摄抑制最大。
五、简答题(该大题共4小题,分值分别为10分+6分+4分+6分,满分为26分)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导论 练习 人民出版社 张承芬宋广文版 A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