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报告单位工程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3509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95.73KB
开工报告单位工程Word文档格式.docx
《开工报告单位工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工报告单位工程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桩号或部位:
K23+726.680~K23+816.000
试验结果:
符合试验要求。
附件:
试验报告及相关附件资料
监理工程师:
漳州沿海大通道(滨海一级疏港公路)
龙海段AⅡ标段
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项目位置:
项目名称:
申报日期:
漳州沿海大通道龙海段AⅡ标项目经理部
内容
页数
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
施工方案
施工放样报验单及附件
标准试验结果批复单及附件
施
工
方
案
1.4施工准备............................................................................................................3
3.1施工计划7
3.2桩基施工............................................................................................................8
3.3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14
3.4承台及系梁施工..............................................................................................14
3.5墩柱施工15
3.6盖梁施工..........................................................................................................16
3.7桥台施工..........................................................................................................18
3.8支座垫石施及挡块工......................................................................................23
3.9上部结构施工..................................................................................................24
第1节工程概况
1.1概述
漳州沿海大通道(滨海一级疏港公路)龙海段工程AⅡ标段隆教中桥。
桥位桩号为K23+726.680~K23+816.000,桥梁全长89.32m。
1#-3#桥墩为钢筋混凝土桥墩,0#桥台为肋板式桥台,基础为1.4m和1.2m冲孔灌注桩,共44根;
4#桥台为重力式桥台,基础为C20片石混凝土基础;
墩柱共计24根,墩柱最高11.091m;
上部为4跨20m预应力(后张)简支空心板,共144块,桥面连续。
1.2编制依据
(1)《漳州沿海大通道(滨海一级疏港公路)龙海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福建省普通公路桥梁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1.3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设计基准期:
100年
汽车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人群荷载:
3.0KN/㎡
设计车速:
80km/h
设计洪水频率:
1%
设计风速:
28.8m/s
桥面宽度:
50米宽=3m(人行道)+5.5m(辅助车道)+1.5m(机辅分隔带)+12m(机动车道)+6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1.5m(机辅分隔带)+5.5m(辅助车道)+3m(人行道)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本路线范围内桥址区地震加速度为0.15g,属7度区
坐标及高程系统:
独立坐标系,85高程系统
防撞护栏防撞等级:
SA级
1.4施工准备
1.4.1、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合理组织运输,保证运输方便通畅,减少运输费用和二次转运费用,符合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各工序、各专业之间的干扰,充分利用各种结构物和现场条件,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方便施工,不污染环境的原则进行布置。
1.4.2、施工便道:
贯穿整个施工区域,合理安排路线走向,尽量横平竖直方便运输且将运距降到最短,避免绕线和二次转运。
1.4.3、钢筋加工场:
空心板预制场外侧设置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占地面积940m2,由钢筋存放区、钢筋加工区和成品存放区三个部分组成。
钢筋加工场地面均采用10cm厚C15砼进行硬化且搭设彩钢瓦防雨棚,且在钢筋存放区用片石砌筑钢筋底座,钢筋存放在底座上。
存放时按规格型号堆码整齐,并用彩条布进行覆盖。
1.4.4、混凝土搅拌站:
拟使用K31+875砼拌和站。
1.4.5、空心板预制场:
预制场设于K23+940—K24+020段,占地4000m2,负责本合同所有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的预制。
1.4.6、存梁区:
存梁区设置在K23+860~K23+940,设存梁枕梁,预计存梁量为100片。
1.5主要工程数量
材料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位
混凝土
C50
2026.9
m³
C50防水砼
407.1
沥青砼
339.4
C50钢纤维砼
5.5
C40
293.3
C35海工
1646.8
C35
640.5
C30
184.5
C20片石砼
1178.5
钢筋
D8钢筋网片
32162.5
kg
Φ6
15216
HPB235
Φ14
2560
Φ16
4640
Φ8
85165.9
HRB335
Φ10
61865
Φ12
172109.5
3060.7
89372
Φ20
38132.9
Φ22
10617.2
Φ25
30392.5
Φ28
234683.3
钢绞线
Φs15.2
60208
钢管
D68mm
535.7
Φ57*3
10570.8
Φ60mm
5024.2
波纹管
D55(内)mm
11144
m
板式橡胶支座
GYZ250*56
576
套
锚具
YM15-4
512
YM15-5
640
钢板
120*10*120
322.6
第2节人员、设备、材料进场情况
主要人员进出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担任职务
1
石继光
项目经理
2
杨会翔
项目总工
3
卢维兵
桥梁负责人
4
姜恒璘
市政工程负责人
5
龙先林
实验室负责人
6
张磊
质检负责人
7
刘洪勋
测量负责人
8
李国召
测量
9
陈明银
现场安全员
10
方毅
11
向达勇
现场技术员
12
朱文平
试验员
13
刘凯
质检员
桥梁投入劳动力明细表
工种
上构施工
下构施工队
备注
钢筋工
12人
模板工
8人
电焊工
混凝土工
起重工
5人
测量工
2人
3人
机械司机
9人
电工
其他工种
26人
19人
合计
81人
90人
主要机具计划投入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挖掘机
神钢230
台
装载机
ZL50
压路机
35T
架桥机
50T
吊车
LT25T
冲击钻机
GC-6t冲击钻机
轨道平车
载重80t/台
砼输送泵
混凝土拌合机
750L
强制式砼拌和机搅拌设备
JS750
钢筋调直机
TQ4-14
电弧焊机
BX1-400,400A
钢筋直螺纹滚丝机
HGS-40B
14
镦粗机
YDCJ-40
15
变压器
6300KVA
16
弯筋机
WJ-40
17
切筋机
GQ40
18
水泵
4KW
19
张拉千斤顶
YCW250-B
21
电动油泵
ZBF-4-50
22
发电机组
120GF
23
砼运输车
东风
辆
24
自卸汽车
25
洒水车
第3节施工方案
3.1施工计划
基础:
1#-3#桥墩、0#桥台基础均为1.4m和1.2m冲孔灌注桩,共44根,计划安排4台冲桩机,全部桩基计划用3个月完成;
4#桥台为重力式桥台,基础为C20片石混凝土基础。
墩柱:
全桥墩柱共计24根,采用整体拼装式钢模板(Ф1.2m钢模板,高度为1m)。
空心板:
空心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全桥共144块,砼浇筑采用吊车配合罐车进行。
空心板中梁模板两套,边梁模板一套,并用螺栓连接。
施工顺序:
0#桥台桩基→1#墩桩基→2#墩桩基→3#墩桩基、1#墩墩柱→2#墩墩柱→3#墩墩柱、1#墩盖梁→2#墩盖梁→3#墩盖梁、第1跨空心板架设→第2跨空心板架设→第3跨空心板架设→第4跨空心板架设,各项施工计划如下:
1、0#桥台桩基共计20根,计划工期:
80工作日。
计划开始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
2、1#桥台桩基共计8根,计划工期:
66工作日。
3、2#桥台桩基共计8根,计划工期:
4、3#桥台桩基共计8根,计划工期:
38工作日。
5、4#桥台计划工期:
51工作日。
6、0#桥台计划工期:
78工作日。
7、1#墩柱计划工期:
31工作日。
8、2#墩柱计划工期:
9、3#墩柱计划工期:
17工作日。
10、0#台盖梁计划工期:
43工作日。
11、1#墩盖梁计划工期:
12、2#墩盖梁计划工期:
13、3#墩盖梁计划工期:
19工作日。
14、左幅第4跨~第1跨空心板架设计划工期:
49工作日。
15、右幅第4跨~第1跨空心板架设计划工期:
33工作日。
16、桥面系计划工期:
35工作日。
3.2桩基施工方案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不合格
二次清孔
3.2.1、测量放样
依据导线联测资料和施工图设计资料,采用全站仪测量平面位置,并用水准仪测量标高。
3.2.2、护筒加工及安装
钢护筒采用钢板卷制,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再转运至现场安装。
加工要求内径大于桩径至少200mm,圆度偏差小于3mm,焊接不漏水,壁厚应能使护筒保持圆筒状不变形。
护筒埋设时,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轴线倾斜度不大于1%,并严格保持护筒的竖直位置。
钢护筒长度为2米,埋置深度视地质条件而定。
护筒的顶面标高应高出地面30cm,护筒周边用粘土夯实,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
当护筒发生偏移时,在偏移方向护筒外侧加片石夯压,重新校正,夯实护筒周边土体;
当护筒发生下沉时,在护筒顶部加长护筒。
当桩基砼施工结束后拆除钢护筒。
3.2.3、钻孔施工
a、机具选择:
本桥钻孔桩采用冲击钻机成孔。
b、开孔:
在埋好护筒和备足护壁泥浆粘土后,将钻机就位,立好钻架,对准桩孔中心,拉好风缆绳,开始冲击钻进。
小冲程开孔,使初成孔的孔壁坚实、竖直、圆顺,为钻孔起到导向作用。
开钻时先在孔内灌注泥浆,泥浆含砂率小于2%,比重1.3~1.4,粘度16~22秒。
如孔中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岩层及砂砾层造浆要求达到密度1.2~1.4g/cm3,粘度22~30s,含砂率<
4%,其余地层可适当放小。
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于护筒底部500mm以上,并低于护筒顶面300mm。
在残积砂质粘土层冲孔,可适当投入片石,减小冲程防止粘锤,在砂及卵石夹土等松散层钻进时,可按1:
1投入粘土和片石,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
必要时须重复回填反复冲击2~3次。
开孔或钻进遇有流砂现象时,宜加大粘土减少片石的比例,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孔壁坚实。
在冲孔至岩石层时,可加大冲程高度(一般在2.5~3米左右),并投入优质粘土,将泥浆比重调整至1.35~1.4之间,稠度调整至28~30s,有利于孔渣排除,加快冲孔速度。
钻孔过程中,每两天或钻进5000mm需对孔中心进行校正,防止偏孔。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时停止钻孔,根据桩底地质情况预留0~50mm清孔厚度。
钻孔钻渣及泥浆处置:
统一运至指定废土场。
3.2.4、清孔
(1)、钻孔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径、孔深和孔的倾斜度进行检验,符合下表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钻孔桩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
100;
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1
孔深(m)
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0.05
沉淀厚度(mm)
不大于设计规定;
设计未规定时≤50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1.03~1.10;
黏度:
17~20Pa·
s;
含砂率:
<2%;
胶体率:
>98%
(2)、清孔排渣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3)、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的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上表规定,应进行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3.2.5、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钢筋的种类、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加工前对钢筋进行调直处理。
钢筋笼按设计图加工,其偏差应符合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漏焊和开焊,钢筋安装质量应符合钢筋安装质量标准。
(2)、钢筋笼利用吊车起吊、就位。
为防止钢筋笼变形,采用两点吊。
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加强筋处,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1/2至1/3中间位置。
起吊时,先提起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点同时起吊。
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止起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
随着第二吊点的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
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
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
骨架放入孔内后再次调整位置然后将其固定稳固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mm)
±
保护层厚度(mm)
20
箍筋间距(mm)
中心平面位置(mm)
外径(mm)
顶端高程(mm)
0.5
底端高程(mm)
钢筋安装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受力筋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尺量: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同排
梁、板、拱肋
基础
灌注桩
箍筋、横向水平筋间距(mm)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钢筋骨架尺寸(mm)
长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
弯起钢筋位置(mm)
每骨架抽查30%
柱、梁、拱肋
每构件沿周边检查8处
板
3.2.6、混凝土的拌制及浇筑
(1)、混凝土搅拌时,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依据,将砂、碎石、水泥、水的配比数量列表挂牌在拌和站明显处。
混凝土在拌和场拌制,用装载机将砂、碎石输送到料仓中,通过拌和站的自动计量器自动进料,检查用水量是否准确,上料次序为砂子、石子、水泥、水、搅拌时间一般为60-90s,保证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2)、导管在钻机旁预先分段拼装,在吊起时逐段拼装。
导管吊起和升降,使用钻机的吊装设备。
导管安装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的空间。
(3)、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4)、水下混凝土灌注要求导管有良好的水密性,导管第一次使用时进行水密实验,导管、阀门、储料斗要求有足够的刚性,导管直径≥25cm,阀门、储料斗与之配管,导管每节段长1-3m,导管、阀门、储料斗之间通过螺栓连结。
阀门宜便于开启,使混凝土能迅速下落到孔底。
砼灌注时,间隙时间不宜超过30min,灌注速度5-20m/h。
(5)、混凝土灌注的一个关键是首批混凝土的灌注。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00m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
首批混凝土入孔后连续灌注不得中断,灌注在混凝土初凝前一次全部完成整桩灌注,如混凝土数量较大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试验确定的缓凝剂。
首批灌注砼数量的计算如下:
V≥ΠD²
/4(H1+H2)+Πd²
/4h1
式中: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³
)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c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
h1=Hwγw/γc
Hw——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
γw——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
γ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
假设:
D=1.8m,H1=1m;
H2=0.4m,不考虑导管内混凝土的量,则可计算出首批至少为3.56方,故漏斗容积取4方。
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6m。
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混凝土输送泵的泵管设底阀,以防水和管中混凝土混合。
泵管在桩内混凝土升高时,慢慢提起。
管底在任何时候,均保持在混凝土顶面以下2m。
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做到一次连续操作。
(6)、灌注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高度且注意不让导管出露在混凝土外,必须保证导管埋入砼顶面以下2~6m。
在灌注混凝土时,随时用测探锤测量导管长度和所灌注的混凝土面高度,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降低灌注速度。
混凝土灌注高度必须高出桩顶50~100cm,以确保桩顶砼质量。
3.3片石混凝土施工
3.3.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开挖为辅,当开挖深度大于4m则采用分台阶放坡式开挖,进入岩层后采用浅孔爆破法开挖。
机械开挖成型后用人工清理基底和边坡,要保证基底平整,基底标高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边坡平顺。
3.3.2、片石混凝土基础及台身施工
基础和台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片石的掺和量严格按工地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施工。
投放片石时应投放于中间部位,再用人工搬移,以免溅起的砂浆在模板上形成蜂窝麻面。
投放片石时应避开拉筋,以免砸弯拉筋引起跑模。
片石强度不小于40MPa,片石掺量不大于25%,片石间距不小于25cm。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基坑回填。
3.4承台及系梁施工
承台及系梁施工作业流程为:
放样开挖→凿桩头→桩基检测→浇筑垫层混凝土→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养护。
3.4.1、测出承台及系梁位置,采用自然放坡方法,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底边距承台及系梁边缘线1.0m,坡率1:
0.75~1.0。
出现地下水时,坑底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用水泵抽到既有排水沟渠,保证基坑不集水。
3.4.2、基坑开挖后,立即凿除桩顶松散层,并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工 报告 单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