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研讨会发言稿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3474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80KB
课改研讨会发言稿Word文件下载.docx
《课改研讨会发言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研讨会发言稿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二年级以唐诗为主,三年级以成语背诵为主,四年级以宋词为主,五年级以对联为主,六年级以名著阅读为主,开展适合本年级的语文特色背诵积累课程,结合晨读、周三的特色课堂、书香班级评比等,使班级特色教学助力语文主题学习,加大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使语文教学回本溯源,体现了语文主题学习质从量出,厚积极薄发的理念。
四、理清思路,实践出真知。
我校在课改前期初探的基础上,将严格按照中心校课堂改革工作方案的安排布署,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教师的学习力度。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钻研教材及主题丛书,探讨语文主题教学新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认识上发生根本性改变。
2、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指导课堂改革。
我校计划邀请请专家、名师到我校讲座、做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结对帮扶,培养几名课改先进教师。
3、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我校成立课改攻关小组,建立实验班级,树立榜样,带动教师实践课改。
4、开展听评课活动,按照学习——实践——总结——实践——成品课型的步骤,逐步总结出低、中、高三个学段语文主题教学“四型三读”整体方案,在全校进行推广实践。
5、人人上好观摩课、达标课,过关课,以三课引领教师在课改中前进。
6、通过不断实践,备课、听课,磨课,争取推出三到五名课改名师,为我镇课改工作锦上添花。
总之,以上是我校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及未来的工作计划,虽然在单元整体预习课上有了一定的尝试与认识,但我们还距离中心校的要求及与名校的差距还很远,我们本学期全体语文老师一定会本着“横向比贡献,纵向比发展”的理念,上下一心,锐意进取,在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实践并研讨其他课型的操作流程,让语文主题学习“四型三读”课堂改革在我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做好全镇小学课改的排头兵。
课改研讨会发言稿2
20xx年初识这个课题,心情就很激动,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会上的讲话。
也许是这个课题与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谋而合的缘故。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培养计划”语文课改实验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主持。
目前全国已有1800多所学校参与了此项实验。
也是我在两年前就给大家推介的课题。
这个课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学校参与,这个课题为什么好?
为什么要稿这个实验?
我的理解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这个实验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语文学习强调多读,要诵读,广泛的阅读。
强调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写法。
强调感悟,语文的习得是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这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而我们过去的语文学习常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
就是用理科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语文。
我们理科的学习方式是举一反三,通过一个例子的学习,学生能解决与这个例子相类的问题。
而语文的学习是是反三归一的,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感悟之后有所得。
举个例子:
我们过去最典型的做法,比如学了插叙,马上就练习如何用插叙写文章。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让学生多读含有插叙的文章,当学生悟出了插叙的妙用,自然在写作时,从自己的大脑里将插叙提取出来,跃然纸上了。
语文是“习得”的,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
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多写。
语文学习不能走“先明理,后应用”的途径,恰恰相反它只能“先使用,后明理”。
语文教学不能指望教一得一、一步到位,可能教十才得一,练十才会一。
而且语文知识和能力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过语文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语文能力从初一至初三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在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有些能力和知识是需要不断重复的,需要反复的历练。
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耗费了学生最多的学习时间,却培养也一批又一批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不读书的老师,这是母语教育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调查显示:
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
我们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人均阅读不到别国的九分之一。
与美国小学生比较,美国一年级儿童平均每年读3万字,我国一年级儿童只有4900字。
这样的阅读量是很难促成人形成感悟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形成质的飞跃。
语文主题实验就是要让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100万字。
而且这100万字的阅读量要在课内实现。
我之所以推介这个实验,因为我觉得它是我们语文老师减负提质的最好办法。
过去我们费了很大的`劲,结果却令人尴尬:
学生讨厌语文,甚至讨厌语文教师,讨厌读书,害怕表达,恐惧写作,考试结果也总是不如人意。
我们也因此遭到诟病说我们“误尽苍生”“祸国殃民”。
仔细反思一下,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多少是我们课堂上教出来的?
有多少是通过我们课堂上对课文的“肢解”得来的?
有多少是学生在母语环境下自然生长的?
有多少是在特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自身获得的?
我不是在否定语文教师的作用。
有一年我带初三语文,刚开学不久我就病倒了。
当时由于没有人接就临时把一个教劳技的老老师推了上去,当时很多人担心。
我也不放心,因为那个老师连课文都读得错字连篇,实在是教不了语文。
而过去我们的语文之所以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
就是因为我们把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肢解的七零八落,使一个鲜活的艺术作品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每一句话都要挖地三尺,每一个词都挖得火冒金星。
甚至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要与标准答案与我们预设的答案吻合,有时那种概率不亚于彩卷中奖。
这样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深不可测,不得要领,望而却步。
语文主题学习就简单了,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读读,悟悟,品品。
学生弄明白了,就学下篇了。
让学生在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阅读。
这项实验,不仅说得简单,做起来也简单。
而且没有繁琐的模式与流程,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语文老师解放自己的一条出路。
这个实验没有起点。
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条件,一般的生源都能够实现。
核心就是围绕主题,拓展阅读。
退一万步讲,我们就是不挂名搞这个实验,甚至我们就不搞这个实验,但我让学生把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材料都读了,都读懂了。
我们也肯定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如果我们参与了实验,在别人的引领下前行,我们更容易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个问题之所以说得多一点是因为取得这个认同,这我们启动实验的重要前提。
没有这样的认同,你就不会去做,做起来也没有动力。
而且这个实验的意见远非语文一科的改变,学生一旦走进书的世界,那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的做人与修行的问题、而且一切教育的难题都可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们搞这个实验是一个利己利他的积德工程。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
因为我也没有亲自搞过这个实验,只是早就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去年在北京校长培训上,有幸与课题组的一位专家在酒桌上有过一点交流。
所以也只是点化一下。
这个实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怎么样才能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对教材的阅读?
过去通过听课我们发现,许多课文至少要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几乎就是处理字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
如果这种做法不改变,我们课堂的时间从哪往出挤?
我们怎样才能挤出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自由阅读?
对于字词的处理,大家都觉得有必要。
其实按课程标准要求,识字认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初中阶段的要求是随文识词,随文解义。
强调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
我们之所以把字词单提出来教授,其实是在给小学补课。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后,随机查字典就可以解决了。
完全没有必要做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来处理。
我想语文主题实验,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
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新课标强调要淡化文体教学,淡化并不等于不要,但也不适宜在学生还没有理解文本之前就抽出来事先讲解,你比如《海燕》一文用到“象征写法,教学中就有人在课前先大讲特讲“象征”手法。
因为学生对文体和写法的把握,也得靠感悟。
过去由于我们淡化文体教学,所以我们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四不象,像散文、又像论说文、又象诗歌(象散文诗)。
过分强调文体知识教学,单纯抽离出来讲,也不可取。
我想,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上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东西。
要想把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压缩在三分之一以内,最关关键的是:
问题的设计。
因为问题的预构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同一篇文章,我们在解读时,可以设计很多问题,每个问题需要思考、解答、更正、强调,这样就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如何找准文本的切入点,直捣中心,不蔓不枝,设计出既能刺激学生深层思考,又能破解文本的问题,是课堂上节省时间的武器。
所以在问题设计时一定要优选。
比如前两天在天津听课,有一位老师讲《钱塘湖春行》,在导读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文中所写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应当说这些问题哪一个也没毛病,哪一个都紧扣诗意。
但有没有更优化的问题设计?
当时我就在想:
钱塘湖春行,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春”,这也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所以就在这个“春”字上做文章,从哪里看出是“春行”?
进而追出是“早春”,让学生体会“早春”的特点“几处”“谁家”“新燕”“浅草”,完成对字词的品味和对诗的主旨的理解。
其实,如果每一篇文章我们如果静下心来研究:
都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切入点,设计一个最优的问题。
只是需要我们动脑子。
语文主题学习要求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自由阅读。
我想这种自主自由阅读,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
而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干扰和强制,组织学生围主题展开阅读,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交流。
因为只是通过外出学习和一些材料,了解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也很片面,不尽正确。
大家辩证地去听。
任何一项实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不外出三个方面的原因:
方向正确,方法科学,再加上辛勤的汗水。
语文主题学习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在起步阶段,也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学生原有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问题,课上时间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教材的整合与主题的把握问题等等。
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
有问题我们共同思考探究,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实验也就成功了。
我们期待着这项实验能带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面貌、新的变化。
除初一语文老师必须参加实验外,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加入实验行列。
课改研讨会发言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欢迎你们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下面我就我校新学年的课改工作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我校新学年的《课改实施意见》
新学期开始,我校领导班子就确定将课改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学校实际,由教导处负责,汇集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了新学年的《课改实施意见》。
我们课改的指导思想是: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特别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努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我们的课改理念是:
追求“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朴素、真实、健康的和谐教育,构建“一二三四五”基本框架:
一即一个中心: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
二即突出“双主”作用:
1、突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三即三维目标全面形成:
关注并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重在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即树立课堂教学四种观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师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率观?
五即课堂教学五个环节:
“预习——研学(读)——点拨——练习——感悟”。
五环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为:
第一环节——“预习”,是由教师确定目标导向,学生依据目标自学。
预习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进行尝试性练习,养成查阅有关资料和圈点勾画等自学习惯,通过独立思考,把握要点、发现难点、产生疑点。
我们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二环节——“研学(读)”。
是在预习基础上,学生合作探究新知的过程。
该过程注重合作学习,为学生开启自主探究之门,引导学生展开研讨,注重信息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边交流。
“学”是根据学科特点,选择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语文英语学科注重“读”,掌握主线找要点;
数学学科注重“研”,力求通过“研”让学生自己解决预习后的问题。
第三环节——“点拨”,是传统“讲”的高度概括。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针对小组质疑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应用热点等进行精点巧拨、拓宽引深。
这一过程当中强调“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或亲身体验、实践探索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
语文可为学生提供素材修台阶,数学可设计情境(问题)点思路,英语通过点拨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语音语法知识。
第四环节——“练习”即反馈训练,是优化课堂的关键环节。
当堂训练不仅仅是做作业,听、说、读、写、背诵、实验、表演等实践性活动都是训练的内容。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启发性、针对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通过反馈训练来巩固知识,最终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训练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第五环节——“感悟”是整节课堂的归纳梳理、体验感悟、发展升华。
每一节课要留一定时间,回顾、反思、总结,交流学习收获,拓展延伸、升华本节知识。
“感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五环节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可灵活使用:
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突出某些环节,也可以打破模式,进行整合,拓展创新。
二、我校的课改进展情况:
《新学年课改实施意见》初稿在学期初形成后,我们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意见》各项要求,人人有笔记记录;
经过两周的教改实践,我们又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分阶段对《意见》初稿展开研讨,收集大家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努力使我们的课改意见更科学、更可行。
10月下旬,我们再次召集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汇总意见,推敲文字,形成了《课改实施意见(修订稿)》。
我们倡导全体教师要“人人参与课改、人人都能上课改课”,全力推动课改常态化,坚持推门听课制度。
每位领导分包一个年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督促并支持“五环节教学法”的有效落实,同时收集掌握课改进展的第一手资料,听取并协商解决大家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突出课改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在每个年级的语数英学科各推选出一位作示范课教师,由学科教研组组织,仍然是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上示范课教师只是对课堂的驾驭更熟练一点——同课头教师要参加听课,并从教学环节、细节、效果等方面展开评议,交流思想,反思问题,真诚坦诚,教学相长。
我们欣喜的看到:
推进“五环节教学法”以来,我们的课堂在变化,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也在变化。
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活;
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在一点点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在改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在一点点加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三、我们的课改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些具体的工作,我们的《课改实施意见》和“五环节教学法”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实施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惑。
如: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强,各学科该怎样设置预习才能使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精讲的平衡点?
怎样提高后进生在各教学环节的参与价值?
我们这样课改,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吗?
……
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其实更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
我们相信:
有县教研室、镇教办的关心和支持,有在座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就会成功。
以上为我校新学年课改工作汇报,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的进步。
谢谢大家。
课改研讨会发言稿4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
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我常常在想: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我思量着:
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
?
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
“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
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
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
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
“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
让他
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
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
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
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讨会 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