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23439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24MB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是一个豹尾的设计,它体现了现代课堂不是空中楼阁,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一课一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简言之,“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结构。
意在通过课堂格局的建构,努力使课堂有兴趣点、品味点、探究点、落实点、生长点,使课堂阅读形式的设计有具体支撑,使课堂目标更加具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得更为充分。
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为例,说说我们的“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期待各位专家的指导。
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是一篇传统课文,大凡教这篇课文,无非是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感激之情,通过具体事例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典型形象,品味一下描写生动的句子,大同小异。
加之文章又比较长,学生学得不是很有兴趣,也收获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人物的篇目很多,如果篇篇都是这么上,那就失去了目标与重点。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不仅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更重点呈现了这个人物对作者成长过程的重要影响。
如何运用“兴味盎然”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呢?
我在备课时紧紧抓住“影响”二字,以“兴味盎然”建构课堂体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做出有益的尝试。
先说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想体现“精准”二字。
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实施的基石,需要有课标意识、教材意识、单元意识和学生意识。
每课突出一个重点,真正使学生学得有条理,有方向,聚焦知识能力,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使他们学有所获,正是现代语文课堂的核心。
像《我的母亲》这类名家名篇要教的、要学的东西很多。
长课文短教更好大胆取舍,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
一开始,我准备以“了解胡适的思想”为教学目标。
试图把这篇文章作为了解胡适的一扇窗,先从文本中了解胡适思想受了母亲的影响,再出示胡适语录,了解他有哪些思想,然后推荐阅读胡适的作品。
这个点子很有文学韵味,好像也很能激起学生对胡适的兴趣,但结合课标中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目标和初中阶段写人文章的单元目标来看,这个目标有些架空,脱离了文本本身。
这篇文章重点刻画了母亲这样一个大家族年轻的当家后母的慈爱、宽容和坚韧,因为她的言传身教,才影响和教育了年幼的胡适,成就了他辉煌的未来。
并且作者满载着对母亲的深情,文章结构丰富巧妙,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直接关爱、教育和影响,而且用大量篇幅生动描写了母亲跟其他人的交往,使母亲对“我”的影响更深刻广远。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作者情感,通过具体事例和精彩语言了解母亲对胡适成长经历的重要影响”。
并把“学习多角度、立体展现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
”确定为教学重点。
再来说说教学结构的设计,我想凸显“精巧”二字。
这节课以“影响”为核心,形成五个步骤,分别是:
1、激趣导入,了解影响;
2、默读课文,初识母亲;
3、研讨文本,体悟影响;
4、且学且思,交流影响;
5、联系生活,抒写影响。
可谓是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这个设计还充分体现了“兴味盎然”的课堂结构特点,尤其在“兴味”二字上颇有匠心。
一是环节激趣导入——兴,从胡适的简介入手,通过猜想胡适一生获得的荣誉迅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对胡适的极大兴趣。
我再适时引导:
“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她何以能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极大极深”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这个悬念的设置,也让学生对这位母亲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来一个情景再现吧:
师:
同学们,【同步屏显】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他3岁丧父,14岁离乡求学,20岁赴美留学,28岁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中国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的学者。
他做过北京大学校长,担任过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chú
)议》,新诗集《尝试集》。
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今天我想介绍给大家的胡适先生。
作为学者的胡适,他一生获得过许多荣誉博士学位,大家猜猜有多少个?
生:
(自由发言)10几个、20几个
猜少了,是35个(生一片惊叹!
)
在胡适成长的过程中,谁对他的影响最大呢?
是他的母亲。
胡适自己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
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她何以能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极大极深”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是阅读理解——味,这是“兴味盎然”语文课堂的核心,由第二个环节“默读课文,初识母亲”和第三个环节“研读文本,体悟影响”两个步骤组成。
先结合文本理解母亲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步骤是比较容易的,有了这个奠基,后面的推进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先来看看第二个环节“默读课文,初识母亲”的实录吧
【屏显】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
默读有三到:
眼到、心到、手到。
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边勾画。
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6分钟后)
同学们,阅读需要分享,思考需要表达。
谁来说说在胡适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一个最仁慈、最温和的人。
是一个能容忍、有刚气的人。
是一个慈母、严父、恩师。
这位集慈母、严父、恩师、刚气、温和等形象于一身的母亲在胡适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独一无二的地位。
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母亲的?
文中哪些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生阅读勾画,点三名学生读自己找的句子)
本文中这些直抒胸臆的句子寄托着胡适对母亲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
现在,让我们大声朗读这些饱含深情的句子吧。
【屏显】齐读第(4)(6)(7)(10)(12)(13)段中的抒情句。
胡适感谢慈母给了自己极大极深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品读第5—12自然段,看看这些影响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
下面就进入了第三环节“研读文本,体悟影响”
“用心品读第5—12自然段,看看这些影响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
”这个问题的抛出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独立阅读与小组交流,给足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之间进进出出几个来回。
我在本节课上运用多种朗读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听到学生的精彩理解。
老师巧妙的在品味过程中抓住“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了”这句话和“捧”这个字反复品读,读出了深度。
比如指导学生朗读“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了”这句话,并适时屏显出胡适母亲的简介,老师和学生就一起读出了作者对父亲、母亲以及自己的轻薄,从而通过母亲的训诫“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理解了母亲的失望、痛心、委屈,严父慈母之心跃然眼前;
从一个“捧”字读出了母亲的艰辛与宽容。
这些品味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到作者多角度、立体展现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借此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重难点,可谓是“四两拨千斤”,悟到了“味”之妙处。
还是来看看学生们当时的精彩表现吧
(4分钟后)
同学们,只要有思想碰撞,必定有智慧生长。
现在请小组代表展示你们在讨论中产生的智慧结晶。
我的母亲很严厉。
第5段说母亲很早就把我喊醒后给我训话,要我用功读书。
我的严父教会了我尊重他人和严格要求自己,如第6段说我犯错了,母亲没有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就是打也是关了门打,还不许我哭。
有了尊重,批评才是雨露,有了雨露的滋润,小胡适才能更好的成长。
我的严师教会了我说话要尊重他人,第7段中我说:
“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是说自己没有父亲了,而母亲觉得没有父亲并不是值得张扬的事,所以教育胡适说话不要太轻薄。
你觉得这句话轻薄了谁?
轻薄了他的母亲和父亲
轻薄了他自己。
为什么说轻薄了他自己?
因为胡适是他们的儿子,他轻薄了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轻薄了他自己。
听了这句话,母亲是怎样的态度?
气得发抖。
罚他跪,还狠狠地吵了他。
请你读读母亲吵他的话。
(生读“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
我也想读一下。
同学们听一听这句话里有哪些情绪?
(师读“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生气,更多的是痛心、失望。
可能还有委屈。
是啊,年轻的大家族的后母,儿子没有了父亲,自己没有了丈夫,本就是艰难的。
如果儿子再不成气,那该是多么痛心的事啊!
她绝对不允许胡适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这样看来如果没有母亲当初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胡适之后的巨大成就。
【屏显视频】
母亲对胡适的影响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
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的慈母教会了我宽容和大度,第8段中说大哥欠了赌债,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点怒色,这样的年,我过了六七次。
说明母亲对于大哥的错误是抱着大度的姿态。
从两个“从不”足以表现出母亲的气量。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由此更看出母亲生活的不易,这里的宽容也是坚强。
我的慈母教会了我容忍。
第11段写大嫂和二嫂生气十天半个月不停歇时,母亲只忍耐着,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哭。
大家设想一下,母亲要是骂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
会打成一团。
这样事情更糟糕了,看来还是不硬碰硬的好。
母亲这一哭,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终于感化了大嫂和二嫂,一个场景出现了,你们看到了吗?
嫂子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的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
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
你能把话筒捧给我吗?
(生把话筒捧给了老师。
老师也是双手接过话筒,接着单手递给另一个同学)并问:
如果把“捧着一碗热茶”换成“递来一碗热茶”,好不好?
“捧”字显得尊重些,“递”有些随意。
嫂子把茶捧给母亲,是想怎样?
是来认错的。
母亲原谅了吗?
原谅了。
你怎么知道的?
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
一捧一接,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这个家道中落、人员众多、举步维艰的大家庭里,母亲的容忍更显得可贵可敬。
所以,胡适才会由衷的感叹“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我的母亲还教会了我做人要刚正,要有原则,要刚气,不能太懦弱。
第12段中说当五叔侮辱了母亲的人格,母亲非要他认错赔罪才肯罢休。
母亲做人有原则,有底线。
这样的母亲更值得胡适敬重。
同学们,通过小组汇报,我们看到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就是融汇在这么多生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
通常我们写母亲大多只写母亲对我的爱和教育,大家有没有发现,胡适写母亲还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母亲与其他人相处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
写出了母亲的为人对我有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对我的教育很大。
有资料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胡适先生的为人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
是啊!
中国有句古话:
不看人对我,只看人对人。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胡适生动描写母亲与其他人相处,不正体现了恩师言传身教的“润物细无声”吗?
母亲的影响永久铭刻在他的生命里。
(齐读最后一段话)
同学们读的很整齐,也很深情。
常言道:
读到深处写自成。
下面我们也来写一写。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四环节“且学且思,交流影响”的学生活动:
请仿照课文最后一句话,用“读完本文后,如果我学得了……,如果我学得了……——我都得感谢……”的句式,写一句话,说说你读完本文后受到了哪些影响?
这一板块的仿写练习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重新审视,又是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在本节课中是否学有所获的一个检测,这就是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对“然”字的落实,它要求每节课都要尽量做到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为了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仿写,我先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我是这样说的:
要不我先来个抛砖引玉吧:
读完本文后,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教育儿子的真谛——爱有度、严有格、教有法,我都得感谢胡适的母亲。
【边说边板书】
(生写,2分钟后同桌相互说给对方听。
并点了两个学生代表发言。
综合来看第二、三、四板块的学习,本节课以三次学生活动贯穿,层层深入,始终围绕“母亲对胡适成长的影响”这一中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最大层面的促使学生学有所获。
本来,课上到这里基本就完成了本课时的任务,但为了引导孩子们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抒写生活,从而增加课堂的厚度。
我设计了第五个环节“联系生活,抒写影响”,这一板块是想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将课堂习得的方法、获得的思想与生活关联起来,从而增加课堂的厚度。
当时我是这样说的:
同学们,有人说一个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学校。
孟母三迁,孟子成就了“亚圣”之名;
岳母刺字,岳飞终能精忠报国;
胡适的母亲言传身教,教育出了名满天下的学者。
我们的母亲也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默默地影响着我们,那就让我们也来写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吧。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
生长,就要有生长的家园。
基于现代课堂理念的“兴味课堂”,就是师生共同生长的家园之一。
如何给师生的生长营造出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性发展的家园。
我建议各位在困惑时,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每天在给谁上课”?
当你把全体学生放在心上,把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性在课堂上得到保护和释放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你就会自觉地尊重差异,你就会给所有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你就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有分层要求。
如此每个学生才愿意跟着你学。
第二个问题是“这节课你准备给学生教些什么,目标是否单一而具体”?
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先“粗备”整个单元,并了解要讲的“这一篇”在这个单元里的地位和作用。
既不能游离于单元之外;
也无需将整个单元的任务,让一篇课文全承包了。
在想其事,探其源,悟其情,感其妙的基础上,一堂课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合理的目标,再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两到三个有梯度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反复思维碰撞,从而得以掌握。
第三个问题是“你的课堂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静心读书和思考?
”
兴味盎然的语文现代课堂要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自学自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其实最开始上公开课时我就不敢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担心听课老师说节奏不紧凑,课堂容量不够。
可整节课我越讲的多,效果就越不好,学生并不买账。
为了改变这种难堪,后来我在没有老师听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把讲解砍掉三分之二,给学生多点儿折腾的时间。
记得有一次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上《满井游记》时,看得出孩子们的心早就飞回家了,有气没力地应付着我的提问。
这时我干脆不讲了,抛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的话题后,就请男生和女生互相对话质疑,他们为了说服对方,除了引用文中句子,还搬出资料书上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介绍,那气氛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同学还站到讲台上理论。
之前我准备提供的链接资料成了多余,之前我担心的课文翻译也不用多说了。
就在这样的折腾中孩子们读懂了大意,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最后我们在下课时再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堂课我教了吗?
学生学了吗”?
如果一节课上完后学生的思维水平没有提高,还是平面到平面的滑行。
那这节课的有效性就要打折扣了。
在朱莉萍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思考,我觉得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厚的课堂,是有一定思维容量的课堂。
只有想办法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格局,真正把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作为价值追求,课堂才能释放持久的生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兴味 盎然 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