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3019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61KB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名著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是他成功的塑造出了鹦鹉螺号潜水艇。
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制造出了真实的潜水艇,这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书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地理和地质学的知识。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告诫了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
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2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描写的一位复辟时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在不懈努力下逃出监狱,出狱后得到一份宝藏,最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向陷害他的人复仇的故事,它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间接暴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
唐太斯是该书主人公年轻时的姓名,他是法老号上的一个优秀船员,朴实、能干、深得人心,在船长过世后,他将是船长接班人,一切都在向好的一方面发展,但是事情就是那么曲折。
他本来可以接任船长,和他喜欢的姑娘见面,和他相依为命的父亲重逢。
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会异常开心,因为每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会因为家庭幸福、爱情甜蜜而十分骄傲和充满动力,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前途、爱情。
一切都是因为陷害而发生转机,变得异常不能预知,法老号上的水手腾格拉尔,嫉妒唐太斯的能力,利用另一个青年对唐太斯未婚妻美苔丽丝的爱,在那青年喝醉的时候写了一封告密信陷害唐太斯。
就这样,一个人的命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在订婚宴上,喜庆的气氛笼罩着每一个人,唐太斯就要和心爱的女孩在一起了,但这时候宪兵来了,只是说带唐太斯了解一下情况,就这样把唐太斯带走了,进入了一个如噩梦的时段。
首先是象征性的询问,接着是介入了一场政治性的斗争中,因为影响到当时代理法官的政治前途成为了这撤争的牺牲品。
就这样被关入了号称百年进去后就没有人再出来的伊夫堡监狱,从充满希望到完全失望。
从神志清醒时的记着天数到绝望时为见监狱长跟监狱里的狱卒发生矛盾,说要杀死狱卒,最终被认定是疯子。
读到这我已经完全为他的境遇而觉得现实的黑暗,这种情形相信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所不承受的事。
记得曾经我在学习部部长竞选时,因为失利就一蹶不振,尤其不想面对那些不认同我的人,认为我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不认同我。
从满心欢喜到什么都不想问不过是这小小的事情,但唐太斯就是这样一个情形,直接没有了亲情,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前途。
也许伟大的人多磨难吧,我就满心好奇的继续读下去了。
曙光出现了,在唐太斯在监狱里听到那个疯神甫唱歌的那那天起。
的确是,在接下来在监狱里的时间里,机缘巧合下,唐太斯和神甫走到了一块。
看到了神甫,我被震撼了,这真是一个天才,生命中充满了传奇。
他简直是一位全才,懂得天文、地理、金融、物理、化学、七种活语言、三种死语言,善于发明创造,善于分析,有毅力、善良。
唐太斯完全被神父的能力和知识折服了,在观察唐太斯一段时间后,神甫发现唐太斯是一个聪明、活泼、坚强、有担当的年轻人,因此决定教唐太斯知识,这么大的知识容量,以及这么深的难度,神甫原以为他三年才能全学会,但善于总结和聪明的唐太斯只用一年时间就全部学会了,就这样,一个被神甫教出来的全才出现了。
唐太斯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孩子变成了学识渊博,十分坚强的青年。
看到这,我又是十分汗颜,我入学十几年,到大学为止,学到的知识永远那么少,不愿意去努力,不愿意去学额外的知识,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我觉得只是在自己要学的地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发展才算优秀,有这种条件都没有学习,何况唐太斯那种没有这种条件都要学习的态度确实叫人很钦佩!
我告诉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不应该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增加它的厚度和高度,我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
十四年后神甫的死,对唐太斯来说是一个命运转折点,在这一晚,出了这个百年都没有人出去的牢笼。
在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那一刻,在接触到冰冷海水那一刻,他感到无比的自由,是的终于自由了,他逃出来了,带着一个旷世宝藏的秘密和一颗熊熊燃烧的复仇的心。
不论怎么说,一个本没有任何错误的人,被陷害十四年内没有自由,被关在一个没有盼望终点的监狱,可想而知,心中的想法,是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的。
他来了。
基督山伯爵。
他的复仇之旅开始了。
书即使仅仅读到此,我心目中无不是对于唐太斯的佩服,对于社会中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的人的愤恨,同时也学到唐太斯的坚毅、勇敢。
在任何时候不放弃,保持乐观向上,最终的结局,只有最后才知道。
不放弃希望,努力拼搏,一路向前。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品,同时,整本小说其实叙述的就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所以,对于读者来说,整本小说的感染力也是非常强的。
在小说当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作者本人以及海伦的启蒙老师。
其中,作者的人生的一个转变的过程就是通读整部作品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因为海伦是一个天生残疾的孩子,同时这样的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孩子拥有着高于普通人的自尊心。
所以说,在故事的开始,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就好像是一个叛逆的小魔鬼。
这样的一个小魔鬼不愿意走入别人的世界,同时也是坚定地守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她的内心其实是相当脆弱的,但是她的外在表现却是极度强悍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启蒙老师出现了。
她就好像是黑夜当中的明星,通过自己的淳淳教导,将这样的一个小魔鬼重新带回到了天堂当中。
直到故事的发展慢慢进入到了正规当中,海伦的生活开始慢慢地出现了光明。
这就好像是第一感受到什么是水一样,世界开始变得精彩了。
同时因为这样的一份精彩的来之不易,对于海伦来说,她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要高出普通人很多。
也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之下,海伦在生活当中渐渐真正的变成强者,而不是像童年那样包着一层强悍的外衣。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五光十色的,所以幸福也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
在这样的先天优势之下,对于生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美好的期待,而不是无尽的抱怨。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4
那时我好像刚上初二,正值应试教育的鼎盛时期,学校教育唯分为高不提倡看课外书包括世界名著,家长更是不明究理,只知道附和老师。
我们身边除了课本就是学习资料,最可看的就是《全国优秀中学生作文选》。
所以,从朋友处借到了《简爱》这本书凿实不易。
(她说这是他读大学的哥哥带回来的,呵呵)
借来之后,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看。
因为在学校看容易被没收,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家看又很可能书会被撕毁,还要背上个“不肖子弟”的罪名。
左右为难之间,突然眉头舒展,计上心来:
晚上钻被窝里看。
月色皎洁,树影婆娑,伴随着隔壁房间里母亲轻微而有节奏的酣睡声,我看到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姑娘从林荫道上走来,她走着走着,走着走着,像是走进梦里一般……突然,从那渐远渐白的远景一个出现了黑白相间的物像,渐近渐明――一匹高头大马和一个粗犷男子。
在桑菲尔德府这个与世俗隔绝的绿色庄园里,这个简简单单的女孩以家庭女教师的身份和粗犷而深情的庄园主人演绎了一场动人的爱情童话。
其中不乏有几处非常能打动初开情窦的少年的经典场面,也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如那个月色朦胧的林荫道上男女主人公意外的邂逅;
庄园主假扮女巫想方设法窥视简爱的心思;
简爱得知真相后不顾一切的离开;
和结局正确而顺从人意的和罗切斯特相偎相依终老一身的决心。
窗外,月光洁白明亮,像刚刚长成的少女一样,穿戴着圣洁的盛装,张开一双美丽的大眼,从层层帘幕的高阁庭院中探出头来看山外景致,并信步走出来欣赏一路沿途的风光。
她一边走,一边微笑,一边静思默想。
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过早的开始做起了灰姑娘的美梦,希望不久的将来,将有一位白马王子降临身旁,带着这个甜蜜的梦一路畅想着、迷惘着……
有个朋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对于经典,不是问你有没有读过,而是问你读过了多少遍。
十年后的现在,闲暇之余,再次回顾经典,重温《简爱》。
这个被誉为经久不衰的古老童话在记忆的封尘里只残存着灰姑娘的浪漫的模糊印象,要说说简爱,只能重新认识她。
人哪,真是太容易忘记了,哪怕是曾经带给你震撼的东西!
同样的事物,二度去面对它,心境自然不一样了。
这正符合了哲学家曾经说过的“人不能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的哲学原理。
就连读同一本书,我竟也不能如同少女时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地去创造机会如饥似渴的阅读欣赏她,也不想根据社会和时代背景来赋予她什么代表性的重大意义,而是纯粹想透过文字来阅读分析她————一个女子。
简爱,因为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舅家,然而跟她有血缘联系的舅舅很快也病故了。
童年,在盖茨黑德府里她是以一个孤女的身份生存着,虽然被称为“小姐”,但实际上比女佣还没有资格留下来。
表姐瞧不起她,表哥殴打羞辱她,舅妈把她关进了死过人的“红房子”,她的反抗被视为是品行不正,喜怒无常,还颇爱撒谎,十足一个低贱的坏丫头。
洛伍德义塾,这所带着慈善性质的寄宿学校,简爱在这生活了八年。
从十岁到十八岁,可以说简爱的大部分文学修养及人文素质是在这段时间里既定。
这里有里德舅妈的帮凶勃洛克赫斯特先生,但更多的是一群善良正义献身慈善事业的老师们,对人关怀备至像米勒小姐,待人善良温和的谭波尔小姐以及很爱读书但有点邋遢的彭斯等,从他们身上简爱应该说受到了不少直接间接的影响。
很可惜在这段成长经历的叙述描写上,作者没有过多的用心灵去思索它。
小说的重点放在了简爱十八岁成年之后在桑菲尔德府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相识相恋。
可能这也正是小说能吸引广大读者的重要原因,一个平凡的灰姑娘追求平凡的尘世幸福的生活童话。
现代言情小说家琼瑶阿姨在这一块领地笔耕不辍,受益匪浅,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简爱》未尝不是一部言情的先祖。
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来及人物行动内外结合的展现女主人公的全部,勇敢、独立、坚强、自尊,身材矮小但心灵高尚,外表朴素却心思绵密。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极富浪漫色彩,给人一种灰姑娘般的童话感觉,也使得作品的基调轻松欢腾,满足了人们要求和谐结局的美学愿望。
没有带着太多的热情,却是以一种同情的理性来审视世界文学画廊中的简爱,一个勇敢的小姑娘,一个独立的女人,一个平凡的女性。
阅读《简爱》,不再仅仅只在追寻灰姑娘约会和相恋的脚步,而是从简爱的灵与肉相结合的爱情观、平等独立的人生观中学会一种积极的人生姿态,女人应该这样生活。
此时,窗外的月亮已经静静的行之当空,她普洒白光,山姿树影在浓浓的月色的晕染下越发袅娜多姿。
清风徐来,松翠菊黄,弥漫一片暗香。
树叶儿沙沙作响,远处传来蛙虫鸣唱,细细品尝。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5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这种贤妻良母类的女人,让人感到一种慈祥的安宁。
但是,她接下来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极端,让人感到深深怜悯。
她是一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
在社交界,她是一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吉蒂、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
列文无疑是成功的。
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过。
但是经过蜕变,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并接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米佳。
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是最让人所不齿的。
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
女儿安妮。
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
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
嘴上说着,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这么想。
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
明明是来促成渥伦斯基与吉蒂的婚事,却将自己搭了进去。
表面上,压抑着,那真实,又是什么?
因为自己成为了导火索,所以引发了后来的一切。
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卡列宁的渐渐折磨、后来的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
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
这是一场悲剧,由她亲手导演,演员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终结。
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
卡列宁娜的形象。
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背叛家庭,抛弃自己的儿子,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
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安娜·
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
但是,在这种列夫·
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安娜·
卡列宁娜的缺点,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
这突出了一个叛逆的女人,和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
这句话有褒有贬吧,可是谁又去管她呢?
在婚姻中,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对安娜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
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却是光辉的,作为一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
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
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
“真不愧是个卑贱的女人,连选择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贱。
”公爵夫人鄙视的说。
其实我认为不然,她并没有权利去评判,真正的评论权,是掌握在当事人的手中。
安娜·
卡列宁娜,总体来说,是一个怯弱而又勇敢的人。
可以说,最后的卧轨,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来,却无能为力。
选择一个人背负所有,她看淡了世俗。
她的丈夫卡列宁,要的只不过是脸面和名誉,渥伦斯基喜欢追求新鲜等等甚至更多。
一个人承担下因为背叛而带来的一切后果,带着绝望的那颗心,那可反叛的种子,是否,就是在这个时候,留在了这里?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6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
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
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
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
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
”有什么问题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
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
”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
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
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
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
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
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7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
所以,整部小说当中其实也是充斥着日本小说当中典型的死亡色彩以及悲情部分。
通读整篇作品,整个的情感其实就是压抑的。
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情感压抑也是让自己的阅读充满着很大的难度。
但是,如果能够将整本作品很好地读完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在整本的小说当中,主要的还是一种爱情的伟大以及无私。
在人生的寻觅当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徘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同时,对待爱情也是如此。
那个让我们痴迷的人是否真的就这样值得我们为他生、为他死呢?
每一个在爱情当中受尽了罪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
但是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最不想要的就是别人的同情。
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就是爱情当中的弱者。
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着那么多的人会为所谓的爱情献出自己的生命。
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其实这不是对于某个人的痴迷,而是对于爱情的一种自己坚持的忠诚。
所以说,每一个愿意为自己的爱情献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对于爱情有着最为难得的忠诚。
对于爱情的忠诚,不是说要成为爱情的奴隶,而是成为爱情的至交。
所以说,在爱情当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不平等的。
因为每一个人在爱情当中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对于爱情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有的只是一种绝对的态度。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8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
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
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
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
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
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
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
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
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
”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
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名著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