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汇编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2235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48.50KB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汇编Word格式.docx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汇编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成为转口贸易(中转贸易)。
货物移动方向
过境贸易
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态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1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
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2世界货物贸易额:
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
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
3世界服务贸易额:
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
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4对外贸易量(QFMT):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5总贸易体系(GTS):
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6专门贸易体系(STS):
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志。
7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额。
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贸易顺差(出超):
出口额>进口额;
②贸易逆差(入超):
进口额>出口额;
③贸易平衡:
出口额=进口额。
8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
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
10对外贸易地理分布:
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贸易额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11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可以分为国际货物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
12对外贸易依存度(系数):
一国对外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反映了一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
可分为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3.国际分工: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表现形式为各国货物、服务等商品的交换。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工业与工业的分工占主导地位,尤其产业内部分工呈现发展趋势,如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货物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三)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五)国际分工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增强;
(六)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
5.制约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
(二)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影响国际分工
(三)国际分工的实现还要受制于国际商品市场的规模。
国际商品交换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投入交换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人口密度、交换距离
四、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六、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6.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者不利较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7.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即要素供给比例学说,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主要内容:
①多生产要素代替单一生产要素;
②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
③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
主要结论:
①
每个区域或者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输入稀少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②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者国家间的商品价格不同;
③
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8.列昂惕夫反论: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统计后发现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有资本密集型特征,与赫——俄要素禀赋说认为美国作为资本密集型国家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相矛盾,称为列昂惕夫反论。
解释:
1劳动熟练说:
若考虑一国工人的工作效率,则该国也可能是劳动要素丰裕型国家。
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较丰裕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2人力资本说:
若把人力也作为一种资本考虑进物质资本,则用人力资本的差异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是合理的。
资本密集型国家为培养人力资本投入了较多的物质资本,而获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能,培养出的劳动者比简单劳动者有更大的生产力,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3新要素贸易说:
除了传统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考虑的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等)之外,还有其他的生产要素对比较优势起重要的作用,这些要素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规模经济和管理”等。
第三章世界市场和世界市场价格
9.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
按交易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
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原则、规章和程序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市场。
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等;
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
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商品购销,另一类则是和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10.当代世界市场的竞争特点(P115):
1经贸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对市场开拓、维护和占有市场的竞争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竞争格局出现多元化;
3竞争的范围与程度日益广阔和深化;
4世界市场的竞争受到各主权国家的干预和保护;
5公平竞争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流;
11.世界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P131):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的基础,而国际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
影响国际价值量的主要因素还有:
1劳动生产率:
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2劳动强度:
与价值量成正比;
3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由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的参加国所决定。
12.综合贸易条件(P143):
又称为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表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的进口商品数量。
一般先确定一个基期为100,若比较期>100则说明该期贸易条件相比较好,反之说明较差。
13.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主要看笔记):
影响供给的因素:
①商品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
②生产成本;
③自然条件;
④生产的垄断程度;
⑤政府的政策措施
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收入;
②相关商品的价格;
③人们的偏好嗜好;
④买方垄断;
④政府政策(直接价格政策、贸易政策等)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14.区域经济一体化(看PPT):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1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按照组织形式和经济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
程度
名称
(*)实例
低
高
优惠贸易安排
一种较低级和松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指成员方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对全部货物或部分货物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或非关税方面的优惠。
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
自由贸易区
在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
关税同盟
成员国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共同市场
成员国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的自由移动。
经济同盟
成员国间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EU
完全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政策等方面均完全统一,在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商品、资本、劳动力、服务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
(尚未达到)
16.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原因、特点:
(1)阶段:
50-60年代发展时期,70-80年代中期停滞时期,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动荡时期。
(2)特点:
1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
2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
3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
4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
5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只能强化并存。
(3)原因:
外部原因有:
1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加深,贸易、投资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欧洲经济重建、恢复与发展的需要,美国与前苏联的军事对峙使西欧走向联合。
3各国经济、政治势力非均衡发展加速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4维持与发展民族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促使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
5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及提供的条件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发展。
内部原因有:
1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2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3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
4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产物
17.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P495):
1贸易创造效果:
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
关税同盟成立后,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分工。
这样,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便被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
同时,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开支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它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
贸易创造的结果是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2贸易转移效果:
关税同盟前某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免税或关税很低的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
关税同盟成立后,该国该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
但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前增加,消费支出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
18.国际服务贸易:
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的活动。
这种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来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报酬的活动。
19.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
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定义为:
种类
实例
过境交付
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
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
境外消费
在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就医、旅游、留学
商业存在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外资酒店、餐馆
自然人流动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
菲佣
20.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2生产性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已上升为主体
3国际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核心
4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存在差异
6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呈多元化方向发展
7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加剧
第六章国际直接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21.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种类:
(1)特点:
1增长很快,规模不断扩大
2主体仍是西方DCs,但来源发生变化
3部门结构发生变化
4地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种类:
1在外国新设分公司
2绿地投资:
在外国按东道国法律创立新企业:
合资企业/合作企业
3褐地投资:
以并购(创立合并/吸收合并)或收购(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并购外国现存企业
22.战后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和8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特点:
(1)原因(P225):
1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世界市场竞争日益尖锐化
3DCs政府的积极支持
4跨国银行的发展
5外资限制的放宽
(2)80年代以来的新特点(P223):
1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东道国
2服务业TNCs迅速发展
3TNCs的经营策略发生变化
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其影响: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影响:
1减轻税负
2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减少或避免风险
4向子公司摊提管理费、研究与开发费用
5转移利润
24.转移价格:
又称内部贸易价格或调拨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采用的价格。
该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25.内部化理论:
由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提出并由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发展,认为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为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市场,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当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
因此,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
26.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的产品与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管理贸易政策
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地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27.自由贸易政策理论依据:
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英国。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重农学派和英国的古典学派,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穆勒、马歇尔等。
他们认为,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28.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依据:
最早由美国的汉米尔顿提出,然后由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完成保护幼稚工业论。
该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前提,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理论。
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
他们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认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忽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他们认为,在保护幼稚工业的对象上,农业不需要保护;
一国产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产业才需要保护。
他们提出,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
在保护手段上,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29.重商主义的演变:
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为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
晚期为贸易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塔福。
他认为,货币——金银才是唯一财富,而商品输入会减少本国财富。
在对外贸易中,只有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才能积累财富,主张禁止货币出口。
晚期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
主要观点是:
增加财富的方法是发展对外贸易,应该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
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进口;
认为生产和消费都应当服从于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及特点:
贸易自由化:
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与生产。
(1)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3放宽外汇管制
(2)主要特点:
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4区域性集团和GATT的建立为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31.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第八章关税措施
32.关税:
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它是一种间接税,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
33.关税类别:
分类原则
税种
概念及作用
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
进口税
普通税
最惠国税
出口税
保证本国的生产和市场供应;
增加财政收入
过境税
目前基本都不征收
征税目的
财政关税
保护关税
差别待遇和特定实施情况
进口附加税
反补贴税
又称为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进口附加税是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的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反倾销税
对于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差价税
又称差额税。
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价征收关税,叫做差价税。
它是一种滑动税。
特惠税
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普遍优惠税(GSP)
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特遇。
关税保护程度和有效性
名义关税
名义保护率=(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
100%
有效关税
有效保护率=(各种保护措施下生产过程增值-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过程增值)/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过程增值×
34.普惠制及其原则:
(1)概念:
见上表
(2)原则:
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35.海关计税方法:
计税方法
计算公式
从量税
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单位为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的关税金额为税率征收的关税。
税额=商品数量×
每单位从量税率
从价税
以进口商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知识点 汇总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