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21184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48KB
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前,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是三地文化合作的主要机制。
该合作会议是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自2002年起建立的合作机制,并由三方轮流承办。
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建立15年来,在演艺节目和人才、文化资讯、文物博物、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方面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在《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14-2018》框架下,自十五次会议以来,广东对港澳双向交流共937批17168人次,三地达成了合作项目近170个,打造了“粤港澳粤剧群星荟”、“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品牌;
“粤港澳现代舞联盟”、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等项目稳步推进;
“粤港澳文化资讯网”不断完善,“粤港澳文化生活电子地图”APP方便民众共享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巡展等活动有声有色,各领域人才交流密切。
目前三地文化交流合作主要在省级政府牵头的层面上,X参与度不够。
X应当进一步确认自身发展定位,把优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抓手,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为引领,发挥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综合性枢纽作用。
同时借助文化资源和平台,在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面临的问题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地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各不相同,对其文化发展有着极不相同的渗透和影响,使粤、港、澳三地在文化形态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三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显得尤为紧迫,而建立三地的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使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有可能互相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就成为非常必要的选择。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阻碍,该湾区的一体化面临区域本位主义、同质竞争、体制障碍三个难题。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享机制要解决地域分隔、运行机制、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等问题。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协调和创新。
需要三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需要融合各个方面共同的需求;
需要从优势互补转向优势整合、从各展所长到协同共进、从各有精彩到繁荣共造;
需要产学研企的合作,打造湾区文化创新型人才。
三、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
深入挖掘大湾区各城市文化优势和特色亮点,对接各城市文化供需、公共文化资源、文化人才、文化政策等,因地制宜实施文化交流。
推动大湾区各城市文化机构、文化团体、民间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开展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经贸等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认同、产业协作和社会融合。
(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平台共享机制
X强大的高校和科研力量是打造智库的优势所在,除此之外,X作为区域行政中心,在推动整个区域的决策上也有便利的优势。
X拥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库的坚实基础,完全有能力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创新动力。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X智库,是探索推进X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整合基地研究资源,依托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关系密切且综合研究实力较强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X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X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粤港澳设计文化与战略研究中心和X市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6个X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发挥整体优势开展决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X智库以湾区现实课题研究,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重点聚焦X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力争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影响广泛的新型高端智库,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有核心竞争力的权威智库。
深化与粤港澳智库深度合作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开展决策研究,使智库建设从一家智库的研究孤岛变成一个综合型的、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智库共享平台,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机制
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平台,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辐射毗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粤港澳三地公共文化设施水平。
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香港公共图书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互相授权链接两地古籍或地方文献数字资源、以方便两地读者查阅资料的基础上,X图书馆在许可范围内可申请链接进共享系统,同时建议以X图书馆为建设平台,粤、港、澳三地在长远发展方面进行磋商,探讨共同建立一个“粤港澳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并进一步拓宽共享资源的范围,将各地适合的历史文献资料链接或上载到平台上,令三地读者可以透过一个共享平台,共享不同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料。
X应积极参加并承办粤港澳三地图书馆、博物馆的交流、互访与合作活动,建立粤港澳三地公共图书馆馆员、博物馆馆员业务范畴的互访与交流机制,举办采编技术、特藏文献修复与保护、读者服务、阅读推广、数字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业务交流座谈会,藉此分享工作经验及技术的交流。
(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共享机制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共享机制,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
X可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联盟”,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展演、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既形成了大湾区内部的良性互动及资源整合,又以大湾区为核心对外辐射,对增强湾区内各文化体间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及国际文化影响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倡导设立大湾区文化发展基金,共同打造大湾区艺术节、电影节、动漫节、音乐节、联合书展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
X有市属7家国有文艺院团,可以参与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艺术创作交流与合作。
X可借助每年的X艺术节为平台,加强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邀请港澳地区优秀文艺团队来穗演出。
X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可支持本地院团在大湾区交流演出,以市场机制推进剧院院线建设,三地演艺业联动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探索建立互通互联的演艺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发布粤港澳地区的演艺信息。
X是电影巨大的消费市场,要加强大湾区三地的影视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粤港澳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资料库”。
透过粤港澳三方共同举办“创投会”为三地中小型影视作品的投资方及制作方提供一个优质、便捷的交流合作平台,藉此加强粤港澳三方影视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三地影视人才,以及开拓三地影视市场发展。
(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共享机制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共享机制,对接产业规划,明确各自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及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协同研究文化企业在政策指导、市场要素、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品产业、广告会展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
依托各自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
X可牵头建立三地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定期互访制度,就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交流,共同探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跨境合作;
鼓励、支持大湾区三地文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文化产业信息服务、行业研究、人才培训、会员互访、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进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的互相考察和深度交流合作,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促进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协助完善民营文化企业专业服务平台,拓宽民营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优秀民营文化企业赴香港上市融资。
X要充分利用“X文交会”、“X国际动漫节”“X国际纪录片节”、“X国际演交会”等文化产业展会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搭建平台。
(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共享机制
粤港澳湾区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从纵向的历史轴来看,这一湾区有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
从横向的地缘来看,该湾区拥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商文化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容包括有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文脉哲理。
具体而言,文化空间资源包括有岭南祠堂、庙宇、厅堂、楼宇等;
文化名人资源包括有康有为、梁启超、李小龙、叶问、黄飞鸿等;
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有岭南画派、粤绣、粤菜、粤典、粤艺等。
此外,文化节庆资源亦有岭南花卉、行通济、观音开库、妈祖、灯会等。
X拥有丰厚的岭南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有骨雕、木雕、玉雕、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X市可通过参加并承办非遗日、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等活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粤剧作为粤港澳三方共同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三地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也是大湾区非遗合作中的重点议题。
X市有粤剧团,有在三地都熟知的粤剧名家,也有众多的粤剧私伙局,X要用开放的思维,积极与三地联合打造粤剧精品剧目,并在各地开展联合巡演。
可积极申办粤港澳三地在非遗文化交流展、粤港澳三地书画艺术展、工艺美术展等方面的文化活动。
(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共享机制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粤港澳三地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业界的共同愿望,旅游合作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点内容。
在此背景下,大交通、大金融及产业结构的一系列重新构建,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新的发展使命和机遇,三地急需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界合作协议已于2017年12月2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签订,粤港澳三地贯彻已久的“一程多站”旅游政策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入落实,而随着广深港高铁开通及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完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X要积极推动大湾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优势互补;
利用一程多站旅游概念,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牵头建立定期沟通渠道及日常联络机制,商讨合作计划和交流项目;
建议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会晤及交流互访,加强信息互通。
X可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功能和地位,创新旅游产品,在传统的商务会展旅游、主题公园等领域形成新的优势产品。
此外,X还可以进一步发掘X医疗资源优势,发展医疗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打造中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使中国从医疗旅游的客源国变成目的地国家。
(七)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共享机制
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尖高校数量明显偏少,创业创新性人才的培育和储备不足。
X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增长极之一,应该将自身放在一个三维坐标中思考,这三维分别是创新、人才与制度。
X要注重未来的发展人才,从人才生态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激活本地人才存量。
着眼大湾区文化长足发展,建立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引进交流。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层次人才,如果无法前来湾区定居,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机制”。
“采用共享的策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
比如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酒店,成立政府或者是非政府的顾问和咨询机构,聘请他们担任要职,组织跨地区的专家小组和学术委员会,举办各粤港澳大湾区有关的研讨会,吸引他们短期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
探索实施三地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拓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渠道,通过支持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国际交流、著述创造和舞台表演等手段,发掘一批懂文化、知经营、善管理、跨领域的文化高端人才。
X可探索制定方便文化人才大湾区创业的政策措施,在置业、税收、租金、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创新创业。
可实施项目带动,提供交流实习、专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指引等机会;
举办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挖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促使创新成果转化;
力争尽快实现港澳青年的“内地居民待遇”,使港澳青年在出入境、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金融、购房、税收等方面享受内地居民同等待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作 心得 加快 构建 粤港澳 大湾区 文化 资源共享 机制 建议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