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345n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18507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0.98KB
华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345n教案文档格式.docx
《华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345n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345n教案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9世纪60年代,一向顽固守旧、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为什么提出学习洋人的“洋枪机械”,搞起了“洋务运动”?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目的在于: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启迪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环节二
知识梳理
一、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2、
目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
地方: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5、旗号(口号、主张):
“自强”、“求富”
6、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7、总理衙门--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成立时间:
1861年
主要负责人:
奕?
全称:
总理各国事物衙门
职权:
外交、通商、海防等,后扩展到办厂、开矿、筑路等。
8、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
在“自强”的旗号下兴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
(2)后期:
19世纪70年代后,提出“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9、性质
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标志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
二、维新变法运动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P33)
2、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4、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5、序幕(开端)--1895年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内容:
康梁与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失败)
6、展开--创立报刊,组织学会,印行书刊(宣传变法,扩大影响)
7、戊戌变法
(1)时间: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前后历时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解释含义)诏书,宣布变法
(3)主要内容(P34-35):
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②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③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④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
(4)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P35)
这些变法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5)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失败的标志--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环节三
智能点拨
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②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④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⑤但是,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其失败表明:
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不能挽救腐朽的统治阶级,也不能解救中华民族的灾难。
】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明确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使得维新派缺乏反封建的勇气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采取改良的方法;
康梁等人缺乏经验与方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后来又寄希望于袁世凯;
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指望列强支持新政;
等等。
客观原因:
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3、对戊戌变法的评价①维新变法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它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②它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反对旧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维新失败,又使一些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④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和平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在当时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富强,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解惑释疑、指导学法,更在于保护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养成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品格和习惯。
环节四
能力训练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奕
2.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工厂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局
3.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自强” D.“求富”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签定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组织强学会
5.戊戌变法时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康熙帝
6.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林觉民
强化基础
指导考法
展示能力
提升素养
体验成功
环节五
课堂小结
1、学生梳理洋务运动的知识体系
2、理清戊戌变法的线索体系
培养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三时段课后巩固拓展】
1、戊戌变法虽失败,但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它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反对旧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面加深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上网搜集有关本课的历史知识
教学反馈
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1、知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三民主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等基础知识;
2、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归纳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阅读教材,掌握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通过同盟会成立过程及其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
掌握中华民国建立前前后后的斗争历程,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辛亥革命既然己“打倒”了皇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却为什么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努力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
上网搜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请学生说出生活中用“中山”命名的地名街道或物品。
中山市、中山路、中山装、中山公园、中山大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以及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启迪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1、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总理)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同盟会成立的意义P38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具体内容参见教材P38小字部分。
一、辛亥革命
1、武昌首义
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蒋翊(yi)武、孙武等人准备发动武昌起义,但计划泄露,形势危急。
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首先鸣枪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1日占领武昌,控制武汉三镇,武昌起义胜利。
武昌起义标志辛亥革命的开始。
2、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1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
3、各省独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地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10多个省区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迅速崩溃。
4、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定都南京。
5、清朝统治的结束(1636--1644--1912)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7、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讨论: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
①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
②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的强大武力;
③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④帝国主义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意义)
功绩:
①性质: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
③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⑤总之,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次巨变。
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教训:
①(由于封建反动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其政治上的软弱性、人民群众尚未完全觉醒、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原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政权落入了袁世凯手中,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在(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马列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4.旧历辛亥年指的是(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读图说史
右下图里的人物是谁?
请你列举出他的事迹,并对他作出充分的评价。
1、通过这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能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
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1、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
2、归纳整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
1、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1、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
通过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努力把课堂打造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提升素养、师生教学相长等的平台。
到校图书馆找一本《共产党宣言》,试着读读开头的几段。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
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
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
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化运动因此兴起。
1、背景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或口号):
民主和科学。
其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7、文学革命
(1)兴起的标志:
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主要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1、袁世凯“尊孔读经”为什么遭到当时先进人士的激烈批判?
历来封建统治者“尊孔”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为什么《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如何号召人们同封建专制展开斗争的?
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 C.《新青年》 D.《民报》
2.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⑨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5.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是( )
A.李大钊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讨论:
什么是新文学?
文学革命与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有关系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选择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典范作品进行鉴赏、辨析。
引导理解什么是优秀的文学遗产,文学革命要破除什么?
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的的成立》教学设计
识记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知识;
比较辨异:
五四运动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中共一大和二大对建党的历史贡献。
运用对比分析法,初步掌握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他们关心民族前途,用于反帝反封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
五四精神值得一代代青年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课文内容有不少理论性概念和新名词。
如何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释
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
学生提前做的准备工作,上网搜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
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的情况
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利益
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据理力争等
导入: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青年节定在5月4日?
同学们将在本课中找到答案。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直接原因)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口号与革命要求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
要求:
拒签和约,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卖国贼。
4、领导
李大钊、陈独秀等。
5、过程
①前期(5月4日到6月初)
中心:
北京
主力:
(青年)学生
斗争形式:
罢课游行
②后期(6月初至结束)
上海
工人(无产阶级)斗争形式:
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
6、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释放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罢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年级 上册 历史 345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