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18486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3.68KB
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部分参考书目如下: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2011年版)高教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三版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2010年版)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2011第三版
MJ心理大纲详解(小白修订版)白云子
[心理学].Peter.O.Gray.Psychology.5th
开始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两道单选)
要点:
两大关系+五大方法+七大流派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宏观上包括个体心理,团体与社会心理和动物心理,狭义上主要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
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人格(有的书叫个性)
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括:
1、认知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应。
3、意志过程: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注意是伴随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人格(个性)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即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或独特性。
1、心理动力(个性倾向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因此,心理动力制约着心理活动的性质与变化,并且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最高的调节作用。
2、心理特征
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两大关系】
心理过程中三者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
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心理过程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与人彼此密切联系而构成整体。
没有心理过程,人格无法形成。
反之,人格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过程。
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
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其次,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认知,产生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心理特征就不可能形成,更无从表现;
已经形成的心理特性又会影响和制约人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适用条件:
1、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的出现可能产生影响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
1、难以进行重复验证。
2、没有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结果难以精确。
3、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4、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较大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1、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可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
1、实验条件控制的人工人为性2、实验干涉程度高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4、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
2、量化程度高,数据易于处理。
3、有常模进行比较。
4、种类多,灵活方便。
1、难以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2、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3、对施测者要求较高4、有非人为因素的干扰。
调查法:
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
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方法。
优点1、可获得大量有效数据2、可以测量出个人态度和观点
缺点1、问卷回收率低2、自我报告的真实性3、选择无偏向样本困难
晤谈法:
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1、可以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研究2、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收研究者的主观倾向影响较大2、对被试的错误的回忆无法识别
个案法:
对某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探索性强,可以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的深层资料。
花费时间多,结论难以推广
几乎非实验法的缺点都可以加上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
内省法
评价:
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因而其结局必然是短命的。
2.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
主张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指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
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
1、行为主义根本就不同意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认为心理学应是行为的科学,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行为,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认为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2、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对于使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4.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该学派主张心理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存在。
因此心理过程都该作为整体来研究。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该学派反复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则是正确的,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会不断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自由联想,个案法等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产生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人物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其理论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也还有待商讨。
7.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知过程)。
他们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知识的获得也是以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二、心理学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般两道单选)
四大脑区+一大优势+四大学说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机构和机能的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891年瓦尔代耶提出。
数量大概为100亿个
组成: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将冲动传出胞体。
且每根神经元上只有一根。
分类:
按突起数目分为单级双极和多级神经元;
按功能分为内导(感觉),外导(运动)和中间神经元
胶质细胞:
位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有1000亿个
功能:
1、为神经元生长提供了线路。
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髓鞘,使冲动得以快速传导。
3、给神经元运输养分。
神经冲动两种传导方式:
细胞内是电传导,细胞间是化学传导。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轴突内负外正,-70毫伏
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内正外负,+40毫伏
电传导:
服从全或无法则,即强度不减弱,类似放鞭炮。
2、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
结构:
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负责化学传导,通过释放递质来完成的。
是脑内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递质有兴奋型(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抑制性(多巴胺,甘氨酸)两类。
神经回路:
神经元通过突出建立的联系,包括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
是脑内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脑神经(12对)主要负责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也有一般内脏感觉。
脊神经(31对)主要负责躯体的感觉和运动。
也有内脏运动和感觉。
植物性神经:
由莱尔提出,兰格莱将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主要作用是支配内脏运动和腺体分泌。
交感神经在紧急情况加快新陈代谢以应付危机。
副交感神经起着平衡作用,抑制过度兴奋,使他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两者拮抗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脊髓:
低级中枢,中央是灰质,外面是白质。
作用:
1、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
2、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
脑: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间脑,边缘系统
大脑:
顶叶(头顶),枕叶(脑后),额叶(额头),颞叶(耳朵)
表面是灰质,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的神经纤维,即大脑皮层。
里面是白质,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
中间相连的部分叫胼胝体
小脑:
负责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运动。
脑干:
包括延脑,中脑,桥脑
延脑:
生命中枢,中脑:
视听觉反射中枢,负责身体姿势与随意运动。
红核损坏会出现舞蹈症。
桥脑:
桥接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脑干广大区域有网状系统,负责集体的觉醒和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的兴奋性和维持注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破坏重者昏迷。
也对肌肉的活动有关。
间脑: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中继站,对除嗅觉外的所有感官信息进行初步加工。
也是网状系统的一部分对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
下丘脑:
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和内分泌有重要意义。
也可产生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体验。
边缘系统:
大脑内侧最深层的边缘。
与本能活动有关。
出现最晚。
海马对记忆,杏仁核对情绪都要重要作用。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视觉区:
枕叶,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破坏则全盲
听觉区:
颞叶,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破坏则全聋
机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产生触压觉,温度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
躯体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头面部是左右交叉上下一致的。
投射面积取决于他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初级运动区:
中央前回,发出动作指令,调节身体姿势和运动躯体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3、言语区: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控制舌头和颚的运动,如果损坏则说话不流利,漏词,形成电报式语言。
言语听觉区,威尔尼克区,损坏将不能理解口语,不能重复刚才听过的句子,不能完成听写活动。
言语视觉区,角回,损坏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看不懂文字材料,失读症。
4、联合区:
范围很广居于整合或联合功能的脑区,不接受感觉的直接输入,也不直接支配运动。
进化水平越高所占面积越大,人脑占4/5。
如果损坏回得“不识症”如视觉联合区损坏,有光感但不能识别形状,能看见物体但不认识。
颞叶联合区与记忆有关,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如损坏,提琴家虽能动手指但不能演奏乐曲。
前额联合区,与高级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
也与行为控制和人格发展有关系。
5、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当时用于治疗癫痫病人,通过切除胼胝体,人为的将大脑两半球分开了。
斯佩里根据割裂脑的研究认为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和逻辑思维。
右半球主要负责,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但是一侧化也不是绝对的,只不过优势半球相对激活程度更高。
另外,右利手的人,大部分右脑的机能也被定位在左半球了,如果损坏也会丧失诸如空间方位这些机能。
实验过程:
斯佩里设计了一种带有左右两个显象屏幕的测试装置,能使一侧屏幕上出现的视觉信息(字)只能到达人的对侧大脑半球。
实验结果表明,若在右侧屏幕上出现“苹果”两字,病人很容易读出来,并能用右手写出这两个字。
这两个字若出现在左侧屏幕,病人就不能读出,或者仅仅能主诉看到了一个闪光。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大脑的机能定位在大脑的不同区域。
起源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学。
开始于波伊劳德认为语言位于大脑额叶。
布洛卡,运动性失语症,左侧额叶受损。
维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颞叶受损。
潘菲尔德,电刺激颞叶,回忆童年往事,记忆定位在颞叶。
海马——记忆,杏仁核——情绪,下丘脑——进食和饮水。
2、整体说
大脑是以整体发挥作用
弗洛伦斯,鸡和鸽子,局部损毁法,开始很少运动,后来会恢复,认为,功能的丧失与特定部位无关与受损面积有关。
拉什利,白鼠,脑损毁术。
结论也是功能的丧失与特定部位无关与受损面积有关。
从了提出了均势原理:
大脑各个部分几乎也相同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兴趣。
总体活动原理:
学习效率与受损面积成反比与受损面积无关。
3、机能系统说
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机能系统。
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损,会影响高级心理机能。
并把大脑分为三个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
负责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
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负责信息接受,加工,处理。
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
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彼此间又各自起不同的作用。
4、模块说
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有高度专门化,并且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施复杂而精细认知功能的基础。
后记:
拉什利后来做的实验比弗洛伦斯先进之处在于原先的鸡和鸽子,没有新皮层,而白鼠有。
虽然实验几乎一样。
结论也差不多。
基本上国外稍有点改进就会马上作为一个新理论提出,吐槽下。
另外机能系统说的提出真是认知心理学兴起的时候,所以带有早期认知的色彩,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大脑,认为,大脑先激活然后加工最后产生行为这么个简单的机制。
模块说是认知心理学占主导以后,这时主要是和电脑进行类比,把人脑看做电脑。
正因为,cpu,硬盘,内存的巧妙结合,电脑便能工作了,认为人脑也是如此。
看到前额联合区,我想起了,《美少女特工队》和《禁闭岛》两部电影,很多年前对于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有暴力倾向的那种,要实施前额脑叶切除手术。
该手术可以减少攻击行为,所有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据说手术工具是一把锥子和一把榔头,然后从病人眼眶打进去。
(真恐怖!
)结果大部分病人从疯子变成了痴呆!
?
现在已经取消了。
介绍:
瓦尔代耶德国解剖学家。
1836年10月6日生于不伦瑞克;
1921年1月23日卒于柏林。
提出了神经元学说,并首先提出染色体的名称。
斯佩里(1913—1994)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用测验的方法研究了裂脑病人的心理特征,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两个脑的概念。
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拉什利(Lashley,KarlSpencer,1890~1958),美国生理心理学家。
1890年6月7日生,1958年8月7日卒于巴黎。
1915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192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很有贡献。
1929年他的重要专著《大脑机制与智能》出版,提出的大脑功能两大原理著称于世,即①均势原理②总体活动原理
鲁利亚(1902~1977)苏联心理学家。
神经心理学创始人。
1902年7月16日生于喀山,1977年8月15日卒于莫斯科。
1921年毕业于喀山大学社会科学系。
1937年毕业于莫斯科第一医学院。
先后获得教育科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1945年起任莫斯科大学教授。
1968年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9~1972年担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三、意识和注意(一般两道单选或一道简答,09年还考过综合)
四大品质+六大理论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1)意识是一种觉知(觉察存在)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调控心理活动)(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觉醒、警觉)
2、意识的种类
无意识:
个体不曾觉察要的心理活动过程
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自动化行为(边骑自行车边讲话)2、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刺激对他们行为产生的影响(在电视节目中插播一个短到你看不见的广告,但无意识能觉察到,你对它的好感度就会上升)3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
(一个盲人穿过一条摆满杂物的走廊——他没有碰到任何障碍物,顺利通过了,现场的研究人员也没有发现他使用过什么特殊伎俩。
这就是曾在科学史上引起巨大争议的盲视现象:
眼睛看见了某个物体,自己却不知道,而且很多正常人也拥有这样的“超能力”。
)。
前意识:
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一瞬间未被意识到,但随时可以进入意识。
(比如你的长时记忆,不问你的话是不会去提取的)
潜意识:
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本身毫无察觉。
(口误,笔误)
3、意识的功能
1、觉知功能,不仅能意识到客观物体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行为与环境是否和谐,内在关系怎样。
2、计划功能,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有计划的,动物没有
3、选择功能,人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刺激,过滤并限制无关信息的输入,减少不断输入的能量。
4、监控功能,了解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信息,调节和控制他们之间的关系
4、睡眠与梦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觉醒:
β波,频率高,波幅小
休息:
α波,频率较低,波幅稍大
第一阶段:
浅睡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波,持续10分钟,容易惊醒。
第二阶段:
偶尔出现,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持续20分钟,较难唤醒。
第三阶段:
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德尔塔)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
大多数脑波开始呈现δ波时,说明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有时发生梦游,梦呓(说梦话),尿床。
后两个也叫慢波睡眠(sws)前四个阶段大概要持续1个小时到90分钟。
快速眼动睡眠:
脑电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α波出现(与清醒时类似)。
眼球开始左右上下运动,报告梦境。
另外血压和心率不规则,呼吸急促,如清醒时一样,但肌肉依然松软。
解释:
1、功能恢复理论:
工作了一天,累了,身体要休息。
有人提出,快速眼动睡眠对心理健康很重要。
2、生态学理论:
祖先晚上躲山洞里,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进化后,演变成周期性变化的一个环节。
睡眠的特征:
1、普遍性2、必须性(人都是要睡的,不睡会死的)
梦:
在睡眠中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
梦功能的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康庄大道。
被压抑的潜意识,以某种形式得到释放。
2、生理性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随机神经活动的体验。
关于奇异梦境的研究。
3、认知观点,福克斯认为梦可以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知识。
如REM睡眠剥夺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夜晚帽可以记录睡眠的眼动和脑波,斯腾浩瑞关于梦境转换的研究发现,转换也是有一定规则的。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是在指向某个对象后,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集中性高时,指向性就小。
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
(1)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是心理体验
(2)注意比意识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
联系,
(1)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比较清晰。
(2)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中心。
2、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有选择性的指向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而排除无关事物的影响。
2、维持功能,注意能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对象上,直至达到一定目的为止。
3、调节与监督功能,觉察事物的变化,调节心理与行为相适应,是个体能及时发现错误并给予纠正。
3、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依赖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G 心理学 背诵 宝典 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