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17710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2.35KB
全国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Word格式.docx
《全国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聘问”是一种间接沟通形式,即诸侯派使臣互相访问。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
3.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 )。
A.丞相
B.尚书仆射
C.御史中丞
D.御史大夫
【答案】D
【解析】秦及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样的地位既便于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又便于对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实施监督。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4.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称为( )。
A.侯国
B.左郡县
C.属国
D.侨州郡县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行政区主要有:
(1)王国,即西晋建立后为藩卫皇室分封了27个诸侯王;
(2)侨州郡县,是东晋初年为保护南迁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而设;
(3)左郡县,是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带有很大程度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其长官由中央政府选派或由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5.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的选官制度称为( )。
A.世卿世禄制
B.三公列卿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
【解析】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
具体方法是:
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州士人,综合其门第、德才定出品和状作为选官依据。
依据家世官译和资历,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状是对士人德才行为的简短评语。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6.唐高宗时,为分宰相之权,设置了( )。
A.北门学士
B.翰林待诏
C.翰林学士
D.中书舍人
【解析】唐高宗时设置北门(北门为宫城后门)学士,这是皇帝着手建立新的秘书机构以取代宰相决策地位的开始。
唐玄宗时则设置了“翰林待诏”和翰林学士院。
中书舍人初设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7.唐初武德年间设立的作为道之机关的是( )。
A.政事堂
B.枢密院
C.司隶台
D.行台
【解析】唐初武德年间设立行台作为道之机关。
行台实为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总领本道都督(总管)、刺史的军政大权,具有地方监察区划的性质。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8.宋朝中央行政体制中总管国家财政事务的是( )。
A.门下省
B.户部
C.三司
D.枢密院
【解析】两宋时期,相权被进一步削弱,在中央设立两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
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
【考点】五代、宋的行政管理宋朝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9.辽朝时,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出身的官吏主要入仕门径为( )。
A.举荐
B.世选
C.科举
D.军功
【解析】辽朝行政官员的任用主要有世选和科举两条途径。
其一,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出身的官吏主要以世选为入仕门径,世选即在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合格人选来继承某一官职和爵位。
其二,汉族和渤海官僚的入仕门径是科举。
【考点】辽金元的行政管理辽的行政管理
10.明朝宫中掌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是( )。
A.翰林院
B.通政司
C.文书房
D.司礼监
【解析】在明朝,司礼监是宫中掌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各一员,秉笔、随堂太监若干员。
司礼监太监因掌握对内阁票拟的批红大权而成为皇帝的代言人。
【考点】明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1.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就是因为宦官掌握了行政决策的核心环节,即( )。
A.批红
B.票拟
C.题请
D.改票
【解析】明中期以后,部院题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构成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
内阁票拟后由皇帝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称为批红,后来司礼监秉笔太监取得代皇帝批红的权力。
明朝几度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就是因为宦官掌握了行政决策的核心环节——批红。
【考点】明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12.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
A.通政司
B.例行常朝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
【解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考点】清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3.1876年,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解析】1876年,左宗棠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
【考点】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
14.清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内阁的皇帝咨询机构是( )。
A.枢密院
B.弼德院
C.审计院
D.资政院
【解析】20世纪初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约束内阁。
弼德院议事具有机密性。
【考点】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15.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临时大总统的产生方式是( )。
A.由各省代表选出
B.由全体国民选出
C.由全体国务员选出
D.由临时参议院选出
【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临时参议院选出,只是一种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礼节性国家元首;
而国务总理作为国务员的首领,是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
【考点】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世称“贿选总统”的是( )。
A.黎元洪
B.曹锟
C.吴佩孚
D.冯国璋
【解析】1923年北洋直系军阀曹锟大肆进行贿选活动,以五千元至一万元一张的选票收买议员五百余人,10月5日曹锟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世称“贿选总统”。
曹锟指使国会通过了一部所谓《中华民国宪法》,人称“贿选宪法”。
【考点】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行政体制的频繁变化
17.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国家元首为( )。
A.行政院长
B.中政会主席
C.国民政府主席
D.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解析】1928年10月公布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和1931年6月公布的《训政时期约法》规定:
国民政府主席对外代表国民政府,并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
此后由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修订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
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但不负实际政治责任,不得兼任其他职务。
【考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1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 )。
A.蒙古和西藏
B.蒙古和新疆
C.西藏和新疆
D.察哈尔和绥远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设立了特别行政区和特别市,直属行政院。
经过调整,全国计有28个省,6个特别市,2个特别行政区,2个民族地方政府,即蒙古和西藏,共38个省级行政单位。
【考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1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的是( )。
A.议行合一制
B.委员合议制
C.垂直领导制
D.首长集权制
【解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承袭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体制,在行政执行上采取委员合议制。
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加强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同时,各行政机关逐步由合议制改为首长集权制。
【考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20.抗战前,国民政府统一管理地方人事的是( )。
A.监察院
B.中央党部
C.行政院
D.考试院
【解析】抗战前,国民政府统一管理地方人事的是考试院。
【考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21.根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县实行自治,县长的产生方式是( )。
A.由省政府任命
B.由县议员选举
C.由县民选举
D.由省长任命
【解析】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施行后,地方行政体制按照地方自治精神做了调整。
在县行政体制中,县召集县民代表大会,制定县自治法;
县设县议会作为县立法机关,县议员由县民选举;
县行政机关是县政府,置县长一人,由县民选举。
【考点】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苏维埃组织问题决议案》
D.《闽西苏维埃政权组织法》
【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了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正式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考点】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体制
23.抗日民主政权中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 )。
A.边区行政公署
B.边区政府委员会
C.边区参议会
D.边区人民委员会
【解析】抗日民主政权中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边区政府委员会,由边区参议会选举若干人组成。
【考点】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体制
24.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其组织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首长负责制
C.分层负责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第一个民主自治政府。
内蒙古自治政府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实行“议行合一”制。
内蒙古临时参议会为自治区最高权力机关,内蒙古自治政府为最高行政机关。
【考点】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体制
25.各解放区人民监察院或人民监察委员会作为行政监察机关,隶属于( )。
A.同级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B.同级行政公署
C.同级参议会
D.同级人民政府
【解析】人民监察院或人民监察委员会作为行政监察机关,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是解放区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
【考点】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26.隋朝中央监察机构有( )。
B.御史台
C.谒者台
D.司隶台
E.尚书台
【答案】BCD
【解析】隋朝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三台在监察对象上有明确分工:
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谒者台官员则奉旨巡行郡县,司隶台则监察京畿郡县。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27.明朝中央机构中与内阁关系密切的有( )。
B.六部
D.大理寺
E.通政司
【答案】AE
【解析】在明朝中央机构中,翰林院和通政司与内阁关系密切。
内阁阁臣多出自翰林院,以至时人称内阁是翰林院的内署;
通政司实际上是内阁的文书收发机构。
28.清朝京察的考察标准有( )。
A.勤
B.守
C.政
D.才
E.年
【答案】BCDE
【解析】清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
京察以“四格”——守(操守)、政(政绩)、才(才能)和年(年龄)作为考察标准,根据考核情况分为称职、勤职、供职等级别。
【考点】清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29.根据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随后颁布的《参议院法》的规定,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 )。
A.质问
B.纠举
C.弹劾
D.查办
E.建议
【答案】ACDE
【解析】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随后颁布的《参议院法》,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行政监督权。
根据两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四种:
(1)质问;
(2)弹劾;
(3)查办;
(4)建议。
【考点】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30.根据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国民政府总揽执行的治权有( )。
A.行政
B.立法
C.司法
D.考试
E.监察
【答案】ABCDE
【解析】根据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
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将政权托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由国民党训练全国国民逐渐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而由国民政府总揽执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唐六典》
【答案】《唐六典》:
是唐玄宗时编纂的中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以此使得唐朝的行政运转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32.流外入流
【答案】流外入流:
是隋唐时九品官以下的各种政府机刼办事吏员在服务过程中积累年资,并通过考核程序迁转为正式政府官员的入仕方式。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33.咨议局
【答案】咨议局:
是作为清朝地方议会的预备机关而设立的民意集议机关,对监督地方行政、分散督抚权力有一定作用,但它只有议事权,没有决定权。
34.幕僚长制
【答案】幕僚长制:
是国民政府的一种机关工作制度。
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和事务,主管长官着重负责政务工作,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称为幕僚长。
【考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35.工农检查委员会
【答案】工农检查委员会: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同级苏维埃政府,初期称工农检查部。
其任务是监督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它们的工作人员,受理工农群众对机关、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领导人民同官僚主义作斗争。
【考点】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辽朝行政决策中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答案】
(1)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朝廷在决策时要考虑他们的意见。
(2)母权制的遗留,皇(太)后具有异乎寻常的尊崇地位。
(3)皇(太)后常参加军国大事的决策执行。
37.简述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
(1)中央各部实行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
(2)加强各部尚书的行政权力。
(3)建立办公会议制度。
(4)行政执行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5)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统一了事权,改变越级奏报的惯例,明确各部的自行处置权。
38.简述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弊端。
(1)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
(2)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3)矫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39.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行政监督中主管部门监督的主要形式。
(1)由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的时间和要求,各自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
(2)上级领导机关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实地检查和指导下级政府的工作。
(3)下级行政机关按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工作。
40.简述明朝地方监察的形式。
(1)督抚对地方的监察。
(2)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地区的监察。
(3)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区域的监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清朝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
(1)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清太祖努尔哈赤设议政五大臣,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参与机务,构成建州女真政治、军事的中枢决策机构,并对清朝前期政体产生深远影响。
(2)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在每旗增设议政大臣三人,旨在吸收较低级贵族参与军国大政以削弱八旗旗主的势力。
此后,这种共同议政的形式确定下来,并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军入关前,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枢决策机构充分行使其决策职能。
(3)清军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进一步扩大,其成员也不再局限于满洲责族。
这扩大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并提高了它的效能。
随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也起伏不定。
康熙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达到顶峰,但这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已成为旧政治势力代表和康熙帝加强皇权的障碍,并对皇权构成威胁。
(4)康熙帝为解除这个历史包袱带来的压力,设立新的中枢决策机构南书房与之抗衡,从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到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更加衰落,乾隆五十六年被宣布取消。
42.试述抗战前国民党中政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对行政活动的控制,采取了两个重要步骤:
一是颁布《训政纲领》,从法律上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二是提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简称中政会)的地位。
(2)中政会自成立以来,其职权主要是确立立法原则、施政方针和政务官。
1928年10月中政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实行训政之最高指导机关”。
(3)中政会处于国民党和政府之间,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但不处理党务,不属于党务机关;
中政会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实行训政、领导政府而设,不属于政府系统,不直接发布命令和处理政务;
国民政府在实施训政计划和方案上对中政会负责,但在法理上仍为最高国家机关,并非中政会的下属机关。
(4)总之,中政会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其中心任务是保证国民党对国民政府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全国的专制统治。
同时,它又是国民政府行使决策的发源机关。
【考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自学考试 00322 中国 行政 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