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学年苏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16649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01.37KB
南京市学年苏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京市学年苏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学年苏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锱铢必较:
锱、铢:
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睚眦必报:
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
比喻心胸极狭窄。
睚眦:
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
都是形容人心胸狭隘。
结合语境分析,用“锱铢必较”。
自诩:
自夸,书面用语。
号称:
以某名著称;
宣称、扬言。
语境用“自诩”合适。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二者都有轻视看不起自己的意思。
妄目菲薄:
多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语意较轻。
自暴自弃:
兼指行动表现,语意较重。
结合“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分析可知,用“妄自菲薄”正确。
虚假:
假的,不可能存在的或者是不真实的人或事。
虚幻:
是指虚假而不真实的。
综合B项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B.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C.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D.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
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昆明的三月”;
B项,表意不明,“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表意不明;
C项,成分残缺,缺少“出现”的宾语中心语,在“形象”后加上“的现象”或“的问题”。
4.下面一段话中没有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C.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D.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A项,把“叶子”比成“舞女的裙”,比喻修辞。
B项,“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想透”“疾行而去”,拟人。
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项,“马褂”“西装”,借代。
5.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离乡在外闯荡事业的人们离开家乡多年,思念故乡却又害怕归乡。
B.“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李太白被赐金放还,郁郁不得志,但是依然保持着少年豪情的意气风发。
C.20年的时间让辛弃疾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
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
“君恩重,且教种芙蓉!
”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D.郭沫若说陈毅:
“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引用分析。
需要理解诗句内容,联系语境分析。
B项,孟浩然的“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
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写出不得志后的思乡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灭。
与语境内容“依然保持着少年豪情的意气风发”不合。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话必须真诚。
写作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
我们读一个人的作品,很想知道,,。
同样,我们的写作也要想到读者,。
,假话、空话、大话,必将引起读者的疑惑、不满甚至反感,也就无法实现写作的意图。
①他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②要对读者掏出心来
③他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④他在想什么
⑤任何虚张声势都无助于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①②⑤
C.①④③⑤②
D.④①⑤③②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结合语境“读一个人的作品”“我们的写作”分析,①③④主要讲读作品的感受,②⑤主要讲写作感受,排除A项、D项。
结合“假话、空话、大话”等内容分析,⑤应该放在最后一空,排除C项。
点睛:
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
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
C.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
“此事望你钧裁。
D.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
B项,“府上”,是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
适用对象不当。
C项,“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做出决定。
使用错误。
D项,“足下”,对对方的尊称。
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8.下列诗句的意境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描绘了滁州西涧的画幅,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
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
C.“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这首诗呈现的是乡村野外荒凉、寂静的气氛。
D.欧阳修的闺怨词《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闺中怨妇借暮春景象,感叹青春消逝和精神上的孤寂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意境分析。
李世南的画,通过这首诗可以知道,画面上是一条溪水平平地流入山涧,林中黄叶飘飞,呈现一派秋景,一个人抱着瓮在溪边汲水,远处的小山后,露出了寺庙的一角。
从画面,呈现的是乡村野外的恬静与安详的气氛。
“乡村野外荒凉、寂静的气氛”分析错误。
9.下列句子中表述简洁、不赘余的一句是()
A.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B.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这确实诚然是不错的。
C.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是全体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夙愿。
D.开创华裔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先河的杨振宁教授认为朱棣文的“光学粘胶”实验意义非凡。
结合题干提示“表述简洁、不赘余”分析,A项,“不好”“坏习惯”表意重复;
B项,“这”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文章家都提倡简练”,也可以指“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C项,“一直以来”“夙”表意重复,“夙愿”,其意为一向怀有的愿望。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流传。
B.杨绛,祖籍无锡,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
作品有《干校六记》《围城》等。
C.司马迁,字子长。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
之首。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
B项,《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
授官。
意思是去除旧职,授予新职。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
排斥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顾:
回头
D.常以身翼蔽沛公蔽:
蒙蔽
12.下列句式中不一致的一项是()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以其无礼于晋
C.具告以事
D.求人可使报秦者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常见的特殊句式:
省略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
A项,“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B项,“于晋”,状语后置句;
C项,“以事”,状语后置句;
D项,“可使报秦”修饰“人”,定语后置句。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虽至愚者不忍为!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
“汝勿怖!
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节)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尚恨有阙者恨:
遗憾
B.授之柄而处其下柄:
权力
C.弃城而逆遁逆:
反方向
D.其讲之精矣讲:
商量、商议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传”,是一种文体格式。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张中丞传后叙》就是对张中丞传生平事迹的陈述。
B.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分为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
“元和”属于干支纪年法。
C.“同年”,指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
文中的指的是同年龄。
D.在古代,江淮指江南、淮南地区。
唐朝时设江南道、淮南道,统称江淮,江淮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代名词。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2)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16.结合全文,概括许远的“贤”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3.C14.B
15.
(1)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
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
(2)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3)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为他送行。
16.礼贤下士;
知人善用;
忠诚尽职;
义不畏死
【解析】
1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逆”,结合语句“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分析可知,译为预先。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元和是年号纪年法。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蒙”译为蒙受,“虽”译为即使。
(2)“比”译为认为和……一样,“攻”译为攻击。
(3)“先”译为作为……表率,“敛”译为募集。
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
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
翻译要领如下:
(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
(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16.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
概括许远的“贤”的体现,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礼贤下士。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忠诚尽职;
义不畏死。
“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知人善用。
参考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
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
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
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
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
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
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
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
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
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
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
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
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
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
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
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
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
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
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
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
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
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
张巡起身去小便(另说此处为”转身“),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
张巡说:
“你们不要害怕!
死是命中注定的。
“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
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
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
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
三、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7.请分析“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的作用。
18.请分析全词如何围绕“闻鹃”构思。
19.分析词的下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7.点题,点明季节;
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孤灯难眠,江风连雨的晚春图景引出杜鹃,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情感基调。
18.上阕为杜鹃的出场营造环境;
以“莺燕”反衬“杜鹃”;
下阕由“闻鹃”引出感慨。
19.半生漂泊的悲伤(或思乡难归);
光阴虚度的感慨(或功业无成);
国事维艰的忧虑,孤独寂寞的愁绪。
1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句作用分析。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词人从景物写起: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
“春晚”,点明季节,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情感基调。
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
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
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18.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作的结构分析。
全词如何围绕“闻鹃”构思,需要抓住“杜鹃”阐述。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
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
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
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20.名句名篇默写。
(1)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
(3)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4)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
(《劝学》)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6)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答案】
(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金石可镂(5).泣孤舟之嫠妇(6).气吞万里如虎(7).学而不思则罔(8).落红不是无情物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竭”“镂”“泣”“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小说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卖烧豆腐的秋娘
麦家
秋娘是建水邻县石屏人。
五十多年前,秋娘母亲病故,父亲用箩筐背着她进了当地狮子山林区,时年才六岁。
秋娘15岁那年夏天,她没有了父亲,伐木工人,替秋娘找了一份烧饭的差事做。
秋娘就这样活了下来。
22岁那年,一个姓林的伐木工人娶了她,秋娘孤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市 学年 苏教版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