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15050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63.72KB
届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届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培养基的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B正确;
①-③过程是梯度稀释,该过程用来选择培养尿素分解菌,因此稀释溶剂应该是含有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而不是无菌水,C错误;
分解尿素的菌能将尿素转化成氨气,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会变红,因此可用酚红染料鉴定,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圈来鉴定,D正确。
3.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酸奶,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发酵可以生产谷氨酸,其代谢类型分别是
A.异养厌氧型、异养需氧型B.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自养厌氧型D.自养厌氧型、自养需氧型
【答案】A
【解析】
4.下列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菌种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度、硬度和透明度有差异
B.科赫发明的划线法使人类利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到多种微生物的纯种
C.只有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少量细菌才能获得如图2所示结果
D.选择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或药品制成的
【解析】略
5.培育生产青霉素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
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基因工程
【解析】:
人工诱变可得到青霉素的高产菌株,在培养基中,若被杂菌感染,杂菌就会分泌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
6.大肠杆菌某个品系能够合成干扰素,一制药厂引进该品系菌株后对其培养研究。
在特定的培养基中,接入少量菌种后,每3个小时测定一次菌体密度和培养基的pH,并作记录。
但由于一时疏忽弄乱了记录的顺序。
请根据下表的记录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品系大肠杆菌的培育成功是采用了基因工程的方法
B.可以通过培养基的pH由大到小调整记录顺序
C.样本pH为6.43,菌体密度为2.2×
104是培养到21小时测量的结果
D.样本pH为6.37,菌体密度为2.0×
104时,处于细菌生长的对数期
【答案】D
【解析】干扰素是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大肠杆菌原本不能产生干扰素,必需导入干扰素基因制成工程菌,才能生产干扰素。
在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由于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CO2越来越多,培养液pH越来越低。
故根据pH由大到小可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为(按菌体密度排序):
0.037→0.05→0.17→1.6→1.8×
102→4.9×
103→2.1×
104→2.2×
104→2.0×
104→1.4×
103。
由此可知,D项所述样本为细菌生长的稳定期。
7.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1)制备培养基时
(2)梯度稀释时
(3)倒平板时
(4)涂布时
(5)长出菌落时
A.
(1)(3)B.
(2)(5)C.(3)(5)D.(4)(5)
【解析】加入刚果红的操作有两种: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即(5)正确;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即(3)正确;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8.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的目的是
A.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给分解尿素的细菌提供营养
C.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
D.维持正常pH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试题分析:
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进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故选C。
考点:
尿素分解菌的鉴别
【名师点睛】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进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
9.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
C.放线菌D.固氮细菌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但不抑制霉菌,所以可以将霉菌分离出来,B正确。
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抑制放线菌,所以可以将放线菌分离出来,C正确。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固氮细菌能正常生长,所以可以将固氮细菌分离出来,D正确。
因此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的是大肠杆菌,A错误
微生物的分离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从70~80℃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B.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答案】B
【解析】热泉70~80℃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耐热的Taq细菌脱颖而出,其内的DNA聚合酶也是耐热的。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对等的实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则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而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对照组。
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营养丰富,条件更适宜微生物生长。
11.不能够与刚果红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的是( )
A.纤维二糖B.纤维素C.CMC-NaD.淀粉
【解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A正确;
B错误;
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也能与刚果红反应,C错误;
淀粉是植物多糖,也可以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D错误。
12.科研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血液中,除了有乙肝病毒颗粒(HBV)外,还有大量的空心乙肝病毒,即病毒衣壳。
这一重要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种“空心乙肝病毒”可能来自
HBV中DNA分子侵人肝细胞后留在外面的空壳
在HBV增殖过程中未组装的HBV外壳
③由基因突变而来
④由人体肝细胞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衣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由题干获取的信息有:
乙肝病人血液中有空心乙肝病毒,只有核衣壳,内部没有核酸分子,可根据核衣壳为抗原制成疫苗。
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乙肝病毒为DNA病毒,它的生殖方式为增殖,再结合各选项作出选择。
13.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
动物胃内没有氧气,所以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识记能力。
1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NDA粗提取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进一步纯化DNA
B.制作果醋时应避免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
C.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的影响
D.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目,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15.天然培养基是利用成分很复杂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的。
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成分已知的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合成培养基比用天然培养基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强
B.天然培养基的营养不如合成培养基丰富
C.微生物在合成培养基上比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快
D.合成培养基中不含有高分子有机物
16.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显微镜
C.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培养过程中,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D.可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解析】由于不同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浓度不同,因此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A项正确;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只需分析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用该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再乘以样品菌液的稀释倍数既可,不需要借助显微镜,B项错误;
选择培养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因此在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培养过程中,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C项正确;
落叶丰富的土壤中富含纤维素,因此可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D项正确。
17.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下列各项中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的是
A.牛奶B.培养基
C.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D.注射药物时的皮肤
【解析】牛奶需要消毒,A错误;
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B正确;
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需要消毒,不能灭菌,C错误;
注射药物时的皮肤,需要用酒精棉球消毒,D错误。
18.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
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A错误;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0~37℃恒温培养24~48小时,B错误;
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错误;
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D正确。
19.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B.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若图中④为对照实验,则其中应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D.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
【解析】试题分析:
培养能降解苯酚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应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活细菌数量,B正确。
对照实验④应用正常的培养基进行对照,C错误。
平板划线法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D正确。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从图形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0.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显微镜
C.提纯和分离严格厌氧型微生物,一般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可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由于涂布平板法最终是通过观察细菌形成的菌落,而菌落是肉眼可见的,所以不需要用显微镜,B选项是错误的。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稀释涂布平板法注意事项
(1)稀释操作时:
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mL水、移液管等均需灭菌;
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
(2)涂布平板时:
①涂布器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消毒,取出时,让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②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
③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合适,移液管管头不要接触任何物体。
21.抗生素可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抑菌作用,能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
在筛选产生抗生素的菌种时,先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种一种从土壤中获得的甲菌,在27℃下培养3天,形成菌落。
然后接种乙、丙、丁三种致病菌(图a),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如图b。
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A.乙菌产生了抗生素
B.丁菌的生长被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C.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
D.丙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乙菌的生长
由图b可知,乙菌落在距离甲菌落较近处不能生长,丙丁菌落不受影响,说明甲菌产生了抗生素,抑制乙菌的生长,选C。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将大肠杆菌菌种从菌种试管接种到另一支试管的操作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B.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之后即可伸入菌种试管挑取少许菌种
C.菌种试管口和待接种的试管口接种前后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2至3次
D.带菌的接种环应在培养基斜面上由底部向上轻轻划“S”型曲线
【解析】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A项正确;
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待接种环在火焰旁冷却后才可伸入菌种试管挑取少许菌种,B项错误;
菌种试管口和待接种的试管口接种前后都要通过酒精灯火焰2至3次,以防止杂菌污染,C项正确;
接种时,带菌的接种环应在培养基斜面上由底部向上轻轻划“S”型曲线,D项正确。
23.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A.它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弧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解析】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分析实验A的结果可以看出:
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霍乱菌的抑制作用弱,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故选D。
【点睛】本题以研究链霉素对某些细菌的作用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分析实验现象、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
24.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相同
B.灼烧接种环后,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C.划线结束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划线时要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线相连
【解析】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消灭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避免引入杂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A项错误;
灼烧接种环后,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否则高温接种环会杀死菌种,B项正确;
划线结束后,将平板倒置,以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C项正确;
第一区线菌种的密度最大,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线相连,以避免多个菌体连在一块,D项正确。
【点睛】平板划线法技术要求:
(1)操作第一步即取菌种之前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进行火焰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时,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目的如下表:
第一次操作
每次划线之前
划线结束
目的
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使每次划线菌种数目减少
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c.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4)划线时最后一区不要与第一区相连。
(5)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2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能在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增殖
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都可直接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
D.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解析】细菌为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繁殖,A正确;
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无法在培养基中增殖,B错误,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C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首先将菌液稀释一定浓度,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名师点睛】细胞增殖方式:
1.二分裂: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
2.有丝分裂:
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增殖方式。
3.无丝分裂:
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
4.减数分裂:
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增殖方式。
二、非选择题
26.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将纤维素分解为小分子糖类,分解后的糖类可进一步转化成乙醇等清洁能源,实现废物再利用。
研究人员利用图甲所示程序尝试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分解菌。
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富集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3)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图乙的方法接种。
在选育过程中,应将目的菌接种于以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4)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直接筛选出高效的目的菌,可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____的大小。
实验结果如图乙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利用图乙的方法对目的菌数目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菌操作平板划线法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5纤维素透明圈E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分析题图:
该实验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分解菌的过程,该实验要将土壤稀释处理,以纤维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土壤微生物,以菌落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
(1)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无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
(2)图甲中培养皿显示该过程是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离;
富集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培养基中5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3)要选育出能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分解菌,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于以纤维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4)为了筛选出高效的目的菌,可比较单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透明圈越大,说明其中的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量越强,因此图乙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E是最理想菌株。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由于所产生的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图乙的分析,确定其中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27.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条件温和且无污染.研究人员从农田中采集土样,筛选出分泌纤维素酶的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
(1)纤维素分解菌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应该属于.
(2)用的培养基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若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培养后,发现菌落密集、连成一片,说明菌液浓度过,此时需要,才能获得单菌落.
(3)用刚果红染色法进一步筛选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下图中透明圈产生的原因是,图中最适合作为目标菌株的是.
(4)得到纯化菌株后又进行多组实验,流程如下:
该实验的目的是,若以滤纸为底物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的酶活力可以表示为.为进一步提高菌株产酶能力,还可以探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
(1)分解者
(2)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大(用无菌水)稀释
(3)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分解菌4
(4)探究培养液初始pH对纤维素分解菌产酶能力的影响(或探究培养液初始pH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单位时间内滤纸的分解量(或单位时间内葡萄糖的生成量)接种量(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培养温度、营养条件等)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
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解:
(1)纤维素分解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是分解者.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就可以分离到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此时需要(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微生物 培养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