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14602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1.24KB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第二课时:
行政区划
1、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详见书本P7表格)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7、P6图5-6
2、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
北邻上海(沪)与江苏(苏),西接安徽(皖)和江西(赣),南连福建(闽)。
第三课时:
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约占世界的2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P8)
2、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少,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
(P8)。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第四课时:
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一般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广西壮族。
(P9)
2、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4、浙江省的少数民族是畲族。
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中国的民族分布详见书本P9)
第二课:
山川秀美
复杂多样的地形
1、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
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但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其中平原面积较小,山地面积最大,丘陵最小。
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详见书本P13)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2、浙江省处在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丘陵为主。
3、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A不同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般而言,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盆地种植业比较发达;
山区林业比较发达;
高原上分布着畜牧业;
有河湖分布的地区或沿海地区适于发展水产业。
如青藏高原地势高,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抱,其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
长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东南丘陵海拔不高,山上生长着许多茶树和竹林。
茶叶和竹制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
B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等都比较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山区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会日益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原有的限制因素会逐渐消失,山区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
C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a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b使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如长江、黄河;
诗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c有利于沿海与内地的联系等。
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
温带季风气候(如北京)、亚热带季风气候(如广州)、热带季风气候(如海口)、温带大陆性气候(如呼和浩特)、高原山地气候(如青藏高原地区)。
2、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A中国各地气候差异显著,类型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P14)
类型
方向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夏季风
海洋→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冬季风
大陆→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功劳(利)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
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危害(弊)
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
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
3、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降水量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要温暖。
5、正由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影响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这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母亲河
1、比较黄河、长江(P18、P20)
比较点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
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
桃花峪(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
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
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
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2、长江和黄河的概况(P17——21)
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
源头——湖北的宜昌段为长江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宜昌——江西的湖口段为长江的中游,其主要特征是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湖口——入海口段为下游,其主要特征是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主要水利工程:
都江堰(古代)三峡、葛洲坝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注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
是中国第二长河。
源头——内蒙古的河口段为黄河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水力资源丰富。
河口——河南的桃花峪段为黄河的中游,其主要特征是“含沙量大”
桃花峪——入海口段为黄河下游,其主要特征是“地上河”
主要水利工程:
龙羊峡、小浪底等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的南北方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的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区域
内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屋顶平缓
注意通风、防雨、屋顶坡度大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口味偏咸
喜吃米饭,口味偏甜
交通工具
基本上没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既有公路、铁路、,还有许多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
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
低于0℃
高于0℃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800mm)
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2、南北方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差异的形成,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其中,气候因素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1、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
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东部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东的省、市、特别行政区(不包括以上5省区)(书本P26)
2、我国东西部差异:
A优势:
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大江大河的长期冲积和人民的辛勤耕作培养了肥田沃土。
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发展农业。
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通讯、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B劣势:
但这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工业污染严重,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书本P28)
西部地区: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西部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川、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B劣势:
但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同时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方面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
平原、丘陵为主
山脉、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较为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
资源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
人口密集,人才多
人口稀疏,人才缺乏
城市
城市众多
城市较少
交通
水、陆运输发达、交通便利
缺少水路运输、交通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
相对较发达
相对落后
交流与互补
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例如:
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综合探究五:
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省在图上的位置,并说出其在全国的位置。
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
北回归线经过台湾中部。
2、台湾的范围组成:
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3、台湾的地形:
多山的海岛。
山地和丘陵占全岛的2/3,以山地为主。
山脉纵贯南北,为东北西南走向。
平原环岛分布。
地势:
中高四周低。
中国东部最高峰——玉山
4、台湾的河流:
河流长度短、流量大、流速快。
归纳台湾河流的特征: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最大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5、台湾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
多火山地震。
为什么?
1)台湾位于板块交接处,多火山地震;
2)临太平洋,多台风。
6、台湾的气候:
1)台湾处于什么温度带?
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2)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
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3)有什么特点?
高温多雨。
7、台湾到主要物产:
茶叶、香蕉、菠萝、甘蔗、大米。
8、台湾有很多美称,如“天然植物园”“蝴蝶王国”“水果之乡”“东方糖库”。
9、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台北、台中、高雄等城市。
10、人口、大城市和工业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集中于台湾西部的沿海平原地区。
11、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按照自然环境的差别来划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在400~800mm,长城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气候。
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3、北方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4、面积、人口: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5、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6、农业:
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温带水果。
7、传统民居:
北方传统民居通常坐北朝南,窗子大,易采光,墙体厚,便于冬季保暖。
红松之乡:
1、东北三省蕴藏着丰富的森林、农业、矿产和水利等资源,其中以广袤的原始森林资源最为珍贵。
2、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
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3、小兴安岭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4、小兴安岭的地形:
山地地形,适宜林木生长。
5、北方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恶化的原因:
毁林开荒、过量采伐、重采轻育、滥砍滥伐、森林灾害、居民烧柴等,可见,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2)东北林区的整治: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
3)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
(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
(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
(4)预防森林灾害(虫灾、火灾等);
(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
6、小兴安岭正处于林业资源经济转型的过程:
1)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
2)用锯末就可栽种木耳;
3)枝丫、断木和锯木等可进一步加工后成为木片板材。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位置: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2、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自治区:
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河南等。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覆盖、深厚,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4、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
5、结合黄土高原的土质特点,说说其降水特征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由于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再加上黄土结构疏松、孔隙多、下渗力强等特点,使其极容易遭受雨水侵蚀。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1)自然因素:
地面坡度大;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极度缺乏。
2)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
陡坡开荒;
开矿和修路等,使地表更加疏松,植被更少。
7、黄土高原防护的主要措施有: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活动措施(详见图册P29)
8、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
1)民歌——信天游;
2)民间鼓舞——腰鼓;
3)饮食习惯:
面食;
4)建筑:
——窑洞。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
1)经纬位置:
40º
N,116º
E;
2)、海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流经的永定河注入渤海。
3)、相对位置:
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2、北京的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夏长,春秋短。
3、北京的河流:
主要的河流是: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大致的流向是西北→东南,注入渤海。
4、北京的地形:
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南部是平原;
周围地形区有:
北面是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南面是华北平原。
5、北京的交通:
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公路密度是全国最大的,东距渤海只有150千米。
北京交通格局特点:
是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6、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北京纬度位置优越: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
2)海陆位置优越:
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
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
7、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8、北京历史悠久:
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北京旧城内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
有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北京建都。
南方地区:
1、范围: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人口: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5%。
3、地形:
有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
5、农业:
农业发达,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水果。
水乡孕育的城镇
1、位置:
三面濒江临海。
——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二省一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2、太湖流域的特点:
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城镇云集,沿河分布。
3、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
平原地带,地势低平;
河湖密布,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
土壤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
4、太湖流域孕育众多城镇的有利条件:
农副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水路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5、太湖流域的水乡居民的生活特色:
河为街路、舟船交通;
临河建屋、洗涤取水;
石筑小码头。
如:
乌镇、同里、周庄等水乡古镇。
6、太湖流域的饮食与文化:
1)太湖盛产各种鱼虾,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最为著名,被称为“太湖三白”。
2)同里有“过三桥”的习俗,以祈盼身体健康、夫妻白头偕老。
3)周庄的快船始于清初。
已成为民间良辰佳节、喜庆丰收、婚嫁迎亲时民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娱乐活动。
7、新型城镇的悄然兴起:
太湖流域更多的水乡村落建起成片的新式楼房,配备了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出现了“城市化”过程,一座座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
富庶的四川盆地
1、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
2、范围:
它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和大巴山,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历史 社会 年级 下册 期末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