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与识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13082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38
- 大小:270.02KB
建筑构造与识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构造与识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与识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专业所涉及的实际案例、任务和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影理论知识识读和绘制房屋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主要设备施工图。
3.研究民用建筑中,房屋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建筑构造常用的做法和构造要求。
了解和掌握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实际紧密结合,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培养浓厚的专业意识,识读和绘制建筑构造大样图。
4.认识工业厂房建筑中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类型和构造要求,识读和布置单层工业厂房中柱网尺寸及单层工业厂房施工图。
5.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对房屋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工程图样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建筑物,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建筑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测量员、材料员、检测员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3课程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目标
1.综合能力: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图能力
2.分项能力:
①建筑形体和建筑构件的基本绘图能力;
②识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对民用建筑房屋构造的认知能力,具有研究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在工程图样和实际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构造详图的表达能力;
④对单层厂房排架结构构件、建筑围护结构构件及构造的认知能力,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的布置能力;
⑤综合素质能力。
1.4课程的专业素质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
5.独立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2.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入校开始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与该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平行课程有:
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材料;
后续课程有:
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它与这些平行课程一起构建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参加工作后专业技能的体现。
3.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3.1构建“切合职业岗位能力,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3.2采用“课程内容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模块化:
通过对施工员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模块,并列出每个教学模块明确的教学要求,按任务安排——教师讲授——学生训练——综合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2.能力培养项目化:
整个教学围绕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开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形成“教、学、做”合一。
3.实践指导个性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点,要求学生的任务成果科学、合理,具有创造性,灵活运用,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3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教师工程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实际工程项目或房屋构造模型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4.4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施工员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
1.现场观摩教学:
由教研室教师引入工程项目单项工作任务,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进行演示、讲授和实训,带领学生动手实践,由教师或现场专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价。
2.综合实训:
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工程项目工作综合任务,并请现场专家讲解和指导,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4.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6个模块式课程结构+2个综合实训+1条基础训练主线(6+2+1)的形式,以项目(按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个项目)为导向,由简单到复杂,构建以工作任务(十二个任务)驱动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每个模块的内容由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基于完成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
课程内容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规范标准等。
图表4.1模块式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分两个学期)
学期
模块
项目
工作任务
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
实践
第一学期
(课时88)
模块一
建筑形体投影图的表达
常见的砖混与框架结构中的建筑形体与建筑构件
1.按制图标准要求抄绘建筑平面图
工程字、习题、工具
图训练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4
2.建筑形体三面投影图和轴测图的表达
投影理论
10
3.建筑构件剖面图和断面图的表达
形体的剖切
模块二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常见的砖混与框架结构施工图
4.识读并抄绘建筑施工图
8
模块三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5.识读并抄绘结构施工图
6
2
模块四
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
6.识读并抄绘室内给排水施工图
综合实训Ⅰ
抄绘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结合任务4、5、6个人完成这套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抄绘)
建筑工程图识读与抄绘
/
28
第二学期
模块五
民用建筑构造认知与表达
常见的砖混与框架结构
7.基础图的认知与表达
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基础与地下室
8.墙身剖面构造详图的认知与表达
墙体、门与窗
9.楼盖结构平面图的认知与表达
楼板层及地坪层
10.楼梯构造详图的认知与表达
楼梯与电梯
11.屋面排水与节点构造详图的认知与表达
屋顶
模块六
工业建筑构造认知与表达
单层排架结构厂房
12.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和结构构件的认知与表达
工业建筑概述、单层工业厂房构造
综合实训Ⅱ
常用的砖混与框架结构
分小组实测常用的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建筑或房屋建筑模型或根据某建筑方案图,综合民用建筑构造以及相关知识,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平面图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房屋建筑构造
合计
68
108
图表4.2课程内容选取依据与知识技能目标一览表
课程内容选取依据与知识技能目标
建筑形体投影图的表达能力
1.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2.掌握投影的形成和建筑形体的三面投影图的作图方法;
掌握轴测图的形成、基本特性以及正等测图和正面斜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3.掌握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剖切形式、表达方法,能区分剖面图和断面图的不同之处,能正确表达出建筑构件的剖面图和断面图。
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能够识读建筑设计说明
2.能够识读和抄绘首页图、建筑平、立、剖面图
3.能够识读和抄绘建筑详图
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能够识读结构设计说明
2.能够识读和抄绘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
3.能够识读和抄绘楼层、屋顶平面布置图、结构构件详图
识读室内给排水施工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能够识读室内给排水设计说明、图例
2.能够识读和抄绘室内给排水平面图、系统图
对民用建筑房屋构造的认知能力,具有研究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在工程图样和实际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构造详图的表达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掌握基础的类型与构造,绘制基础图
2.掌握墙体的类型与构造以及门窗的构造,绘制墙身剖面构造详图
3.掌握楼板层和地坪层的构造,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图
4.掌握楼梯的构造,绘制楼梯构造详图
5.掌握变形缝和屋顶的构造,绘制屋面排水与节点构造详图
对单层排架结构构件、建筑围护结构构件及构造的认知能力,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的布置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类型和组成
2.掌握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绘制单层工业厂房平面定位轴线图
3.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构件及围护结构构造
5.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有制图标准、投影理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民用建筑基础、墙体、楼板层、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单层工业厂房结构构件与定位轴线。
图表5.1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
课程的
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
解决方法
制图标准
通过任务训练,熟悉制图标准,按标准要求绘制建筑平面图形
通过基础作业和任务训练,掌握投影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1.从物到图——画建筑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从图到物——画建筑形体的直观图(轴测图)、补图、补线
3.剖切建筑形体和建筑构件——画建筑形体和建筑构件的剖面图和断面图
建筑施工图
通过任务训练,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图示内容,小组协作识读建筑施工图写出识读报告并抄绘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通过任务训练,掌握结构施工图的图示内容,小组协作识读结构施工图写出识读报告并抄绘结构施工图
民用建筑基础、墙体、楼板层、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
通过任务训练,掌握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其构造
1.掌握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小组协作绘制基础图
2.掌握墙体的类型与构造以及门窗的构造,小组协作绘制墙身剖面构造详图
3.掌握楼板层和地坪层的构造,小组协作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图
4.掌握楼梯的构造,小组协作绘制楼梯构造详图
5.掌握变形缝和屋顶的构造,小组协作绘制屋面排水与节点构造详图
工业建筑单层工业厂房结构构件与定位轴线
通过任务训练,掌握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掌握单层排架结构构件、建筑围护结构构件及其构造
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类型和组成、单层工业厂房结构构件及围护结构构造以及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小组协作绘制单层工业厂房平面定位轴线图
6.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6.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整个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双师教师为主导”,以项目(常见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导向,构建以任务驱动式的模块化教学体系,通过建筑形体投影图的表达——建筑工程图的识读——民用建筑构造认知与表达——工业建筑构造认知与表达——综合实训这几个层次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得以应用,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专业学习的良好素质和技能,通过实际案例的任务训练,来综合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职业标准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并与在工程实际中加以应用,如现场进行工程图的识读指导建筑构造做法和要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的布置、绘制工程竣工图等。
6.2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分配
教学模块
教学主题
课分配时
总课时
理论教学
实践性教学
88
34
54
1
36
18
16
12
3
综合实训Ⅰ:
识读并抄绘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室内给排水施工图
5
46
26
20
14
综合实训Ⅱ:
176
6.3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明确任务、示范引导、课内外练习、合理评价、综合得分。
6.4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方法
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同步练习;
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集中答疑,辅以个别指导。
7.课程的教学方法
“立体化”教学法:
基本概念、构造与识图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模型、施工图纸,使学生达到“重实用”;
对难以理解的建筑形体的投影、构造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工程实际案例、录像,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现场;
对新技术发展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仅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
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入具体的项目(常见的砖混与框架结构、单层排架结构厂房),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布置学生完成对应课程模块的实训任务,学生分小组讨论,以学生团队训练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实际案例教学法:
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专业工作流程的认识能力和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现场体验式教学法:
在施工现场或校内房屋构造模型室,把“课堂”搬进“现场”,将课堂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带入实际中,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工程的技术氛围,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聘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现场实训操作指导,解答疑难困惑,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
“用得着,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8.课程的教学资源
8.1本课程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
图表8.1“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
8.2课程教学资源库
1.总体情况
学院图书馆藏书总量为450753册,其中纸质文献资源255755册,电子文献资源192975册,生均90册。
电子文献资源为清华同方的4个数据库;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相关书籍资料4300多册。
学院校园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物理上覆盖全院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建筑物,100M到桌面;
校园网上已开通标准的INTERNET服务,WWW校园网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连接可靠。
校园网大大方便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拉近了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加快了教学信息的沟通。
2.教学资源库分类与组成
图表8.2教学资源库分类表
分类
内容
纸质
1.教材
《建筑制图与构造基础》季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制图与构造基础》刘小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用书:
乐荷卿主编《土木建筑制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崇杰主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赵研主编《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图集》《结构图集》等
2.教学指导书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指导书
3.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考核大纲、教学评价体系
4.图书
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4300多册
5.期刊
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相关的期刊资料10多册。
6.案例教学图纸
3套建筑工程图(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单层排架结构厂房)
电子
1.课程录象
4课时
2.建筑专业图片照片
80张
3.课程课件
全套
4.电子教案
5.电子教材
网络资源
校园网络教学资源
课程网址:
精品课程网页内容列表网址:
①中国建筑网:
②ABBS建筑论坛:
③筑龙网:
④中国设计教学网:
8.3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建立了课程配套的仿真实训室,实训项目达标率、开出率达100%,设备价值达标率达85%,设备完好率达95%,各实训室制订了管理制度。
图表8.3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表
序号
名称
面积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一体化制图教室
560m2
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
每间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绘图桌、绘图工具
房屋构造模型室
1间
房屋构造的认知与表达
房屋构造模型
建筑CAD实训室
建筑CAD绘制,职业技能鉴定
每间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电脑300台
多媒体演示室
20间
课件演示、教学训练
每间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9.课程考核
9.1考核标准与内容
1.考核标准
基本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制定了课程考核大纲,考核标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
2.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方式突出高职教育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目标,按照课程模块,针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要求。
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和实践,强调考核方式多样,考核过程控制,考核目标具体。
根据课程模块的实训内容不同,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训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及成果、训练成果答辩情况等方面。
考核方式分小组采用学生自评(占30%)、互评(占30%)、现场展评通过专家点评或教师综合(占40%)。
选优作业通过现场专家或课程组老师集体评定。
9.2考核方式与主体
1.考核方式
本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性的改革,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各种能力应用的综合考核,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教学模块划分,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考核,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各项实训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各专项能力训练考核表要求,从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着手,采用校内老师综合测评、现场专家指导点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以学生自评为起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
再由学生互评,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通过专家点评、老师综合评定,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扩大视野。
成绩评定均按百分制,分两个学期(第一学期1~6项任务+综合实训Ⅰ+基础作业,第二学期7~9任务+综合实训Ⅱ+基础作业)将各项实训成绩分别乘以其权重系数汇总得到每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累计得分在100~90分为优;
89~80分为良;
79~70分为中;
69~60分为及格;
60以下为不及格。
2.考核主体
根据课程特点,基础作业采用校内老师和学生综合评定,12项任务+2项综合(12+2)实训考核采用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自评、互评考核评价相结合。
10.课程的授课方案设计
模块一建筑形体投影图的表达
任务1按制图标准要求抄绘建筑平面图
授课时间
班级名称
授课地点
教学课题
任务1:
按制图标准要求抄绘建筑平面图
课时
理论讲授
实践训练
教学目的
通过任务训练,熟悉制图标准,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按标准要求绘制建筑平面图形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建筑制图标准,为正确表达建筑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目标
培养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严格按标准要求绘制图形的能力
素质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