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13063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1.49KB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语句、练习题课件。
学生:
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内心描写的语句。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本文的作者是谁?
2.交流作者。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资料: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
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
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
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
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学生个别读、领读、齐读)
(2)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
桑娜渔夫
(3)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
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
(4)本文写作顺序?
(板书:
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同桌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
(二)学习“等待丈夫”部分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
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
“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等处可以看出。
)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三)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
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
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
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
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
”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四)学习“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
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讨论、交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
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
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师小结:
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示停顿、间歇;
②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
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
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
(生:
不谋而合)教师:
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五)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
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
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
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
“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
“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
“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
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学生说、老师随时引导。
3.小结: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六)课堂训练、发展技能
1.出示投影,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投影内容:
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
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
(七)布置作业
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谈话: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时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
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
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
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
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
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
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
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本课有关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
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
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
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
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
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么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出人物的言、行、神。
3、全班交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词。
2、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A:
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
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我”为什么要溜走?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B:
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C:
你还找到了哪句?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2.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1)你有什么问题吗?
(2)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
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3)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
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4.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
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
(感激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6.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
“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
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
(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推荐阅读《平分生命》《最美的书包》
3、搜集讲究教育技巧的故事(选做)
12、《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自己不懂的字词。
2、课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
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
(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
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
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
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二、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
师在课件中出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
12*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
师:
请齐读课题,再齐读,再读。
(生读三次课题)同学们,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
(总结学生答案,再叫学生齐读关键词语:
心灵、倾听)
3、初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
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总结学生答案:
苏珊和作者汤米。
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
(总结答案:
电话)
这就和听有关了。
那苏珊在哪里工作?
问讯处。
问讯处是什么地方?
(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
(学生谈)
回到我们的课文当中来,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
心不在焉的?
认真的?
她的听是认真地听,倾听。
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用心灵在倾听)
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
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
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很有效果。
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4、再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
读完以后请大家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动人故事?
(指名叫学生说“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
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感受它。
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总结答案,出示课件,理清课文脉络)
5、深入分析: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
(学生齐读)
谁来说说着迷这个词什么意思?
着迷:
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那小时候最令“我”着迷的是什么呢?
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因为这部奇妙的电话机,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无所不知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精灵无所不知的?
电话里真的住着一个这样的小精灵吗?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第三部分。
大家快速默读第3~12自然段,读完以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出示课件)
(1)生活(关心)
①当“我”一人在家,手指被锤子砸伤时,急忙打通了问讯处的电话,发现什么?
②“我”的手指受伤,刚接通电话时“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③“我”为什么哭?
④为什么“我”在打电话之前没有哭?
直到电话接通了才放声大哭?
⑤听着“我”在哭诉,苏珊怎么说的?
请读一读。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
”引导学生读出关心、安慰的语气。
叫几名学生读。
⑥接下来,苏珊还说了什么?
生活关心、安抚)
(2)学习(耐心)
①我学习上遇上问题时,苏珊怎么帮助我?
(耐心为我解释。
②解释什么问题?
请读。
(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人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精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