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11648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373.70KB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层高2.60—4.00米;
2000mm;
楼板厚200mm及250mm,楼板支模架的立杆纵距为1100mm,立杆横距为1000mm;
支模架按全部设置纵向和横向水平拉结杆,确保90%以上的立杆处于有效的拉结约束状态。
减少长细比,提高轴间距承载力。
在距地面20cm距离设纵横扫地杆。
钢管横楞与立杆用直角扣件连接,同时在顶排纵横水平杆和横楞杆下立杆上增加一个顶扣件,以确保安全。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一道横向剪力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歩设置一道水平剪力撑。
设有后浇带模板单独支撑,独成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模板不能拆除。
2.模板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支撑系统钢管的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力撑设置均应符合《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根据GB50204-2011规范要求,对大于4m的梁板底模应按设计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参照《GB50204-2011》模板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控制。
支拆模板前必须进行针对行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模板搭设后,应按《GB50204-2011》规范标准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验收记录存档工作。
根据结构施工荷载要求:
①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因此上层楼板的混凝土未施工完时,不能拆除下层楼板的支撑架和模板。
②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现浇板底模板下垫搁栅同样采用80×
60的方木,间距为300mm(200mm楼板间距450),搁栅搭接长度不少于50cm,并一定要搭接在支点上,不允许出现悬挑的现象,这样才能保证模板的刚度,浇混凝土时不会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
承重支模架的验收由项目部具体负责,可以会同监理进行验收。
3.支模架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A3钢管,表面平整光滑,无锈蚀、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钢管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出厂质量验收报告和现场对钢管质量的复验报告,钢管质量和钢管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228/)《金属拉伸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
扣件应由生产许可证、质量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及产品合格证,现场应有对扣件质量的复验报告。
对钢管扣件质量的抽样方法和检验标准参照(GB/T15831-2006)的规定执行。
钢管、扣件使用管理除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外,还必须参照省市建设管理部门最近发的相应文件执行,具体有:
(1)2003年6月9日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文件[杭建监总(2003)33号]“关于对建设工地钢管、扣件使用管理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
(2)省建设厅文件[浙建建(2003)37号]“关于加强承重支撑架施工管理的暂行规定”。
(3)省建设厅文件[浙建建(2003)38号]“关于加强施工现场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
(4)省建设厅文件[浙建建(2003)1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项目部对进场的钢管、扣件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和检验(复验),加强对钢管、扣件的管理,以确保模板支模架的安全。
同时现场配备力距扳手,游标卡尺等检测工具,以方便现场的检验工作。
4.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严格组织作业人员参照《JGJ59-2011》标准实施意见(试行)、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000年12月编写的《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台帐》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各种模板堆放整齐,安全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
大模板存放要有防倾倒措施。
支模架上施工堆放荷载不得大于模板设计使用荷载。
若在模板上运输砼,必须搭设专用砼运输道,砼运输道应平整牢固,以确保模板质量和安全施工。
模板作业面的预留孔和临边应进行安全防护,垂直作业采取上下隔离措施。
安全防护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设独立梁模板应设临时操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梁底上行走。
支设4米以上的立柱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
支模架搭设的构造要求参照《JGJ130-2011》《J84-2011》第6.8.1,6.8.2条要求执行。
5.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前必须有砼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模审批。
拆模前由施工员向拆模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要求每个被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
要求每个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拆除模板时,应设置临时警戒线并派专人监护。
根据“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有可靠立足点”的要求,可利用支模架水平杆做适当整改,上铺50%(水平面积)脚手片(或立人片),脚手片应用大于18号铅丝双股并联4点绑扎,无探头板。
以确保作业人员可靠立足点要求。
拆模时的预留洞口和临边防护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拆模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拉到;
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拆下的模板和杆件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集中有序堆放,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四、模板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网络图
五、支撑体系及模板设计算计
本工程梁截面有240×
400、240×
500、300×
400、300×
450、300×
600、300×
700、300×
800、300×
1200、300×
1250、300×
1550、300×
2000、500×
900、400×
750、350×
700等多种,现按最大截面240×
500,300×
1550,400×
750,进行验算。
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模板支架搭设高度按层高,基本尺寸为:
梁截面B×
D=300mm×
1550mm,梁支架立杆纵距La=1150mm,立杆横距Lb=1050mm,立杆的歩距h=1800mm,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
3.5。
六、计算书
(一)地下负二层,楼板厚130mm及200mm,梁的最大面断面300×
2000。
梁的底模及侧模均用15mm厚模板,楞木用60×
80mm松木,φ48×
3.5.钢管支架。
1、梁模计算
(1)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
0.1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Q1k(kN/m2)
1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
2
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基本风压ω0(kN/m2)
非自定义:
0.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0.9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0.8
(2)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10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
a(mm)、l'
b(mm)
900、10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5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50,55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5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隐蔽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3)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
15×
15/6=37500mm3,I=bh3/12=1000×
15/12=281250mm4
q1=0.9max[1.2(G1k+(G2k+G3k)×
h)+1.4Q2k,1.35(G1k+(G2k+G3k)×
h)+1.4×
0.7Q2k]×
b=0.9max[1.2×
(0.1+(24+1.5)×
2)+1.4×
2,1.35×
0.7×
2]×
1=63.85kN/m
q1静=0.9×
1.35×
[G1k+(G2k+G3k)×
h]×
b=0.9×
[0.1+(24+1.5)×
1=62.087kN/m
q1活=0.9×
1.4×
Q2k×
2×
1=1.764kN/m
q2=(G1k+(G2k+G3k)×
h)×
b=[0.1+(24+1.5)×
1=51.1kN/m
1、强度验算
Mmax=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
62.087×
0.0752+0.121×
1.764×
0.0752=0.039kN·
m
σ=Mmax/W=0.039×
106/37500=1.029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632q2L4/(100EI)=0.632×
51.1×
754/(100×
10000×
281250)=0.004mm≤[ν]=l/250=75/250=0.3mm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5=0.393q1静l+0.446q1活l=0.393×
0.075+0.446×
0.075=1.889kN
R2=R4=1.143q1静l+1.223q1活l=1.143×
0.075+1.223×
0.075=5.484kN
R3=0.928q1静l+1.142q1活l=0.928×
0.075+1.142×
0.075=4.472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
=R5'
=0.393q2l=0.393×
0.075=1.506kN
R2'
=R4'
=1.143q2l=1.143×
0.075=4.381kN
R3'
=0.928q2l=0.928×
0.075=3.557kN
(4)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60×
8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6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56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1.889+0.9×
[(0.3-0.1)×
0.3/4+0.5×
(2-0.13)]+0.9max[1.2×
(0.5+(24+1.1)×
0.13)+1.4×
max[0.5-0.3/2,(1-0.5)-0.3/2]/2×
1,5.484+0.9×
(0.3-0.1)×
0.3/4}=5.502kN/m
q2=max[1.506+(0.3-0.1)×
(2-0.13)+(0.5+(24+1.1)×
0.13)×
1,4.381+(0.3-0.1)×
0.3/4]=4.396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
5.502×
0.92,0.5×
0.32]=0.477kN·
σ=Mmax/W=0.477×
106/64000=7.451N/mm2≤[f]=15.44N/mm2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
0.9,5.502×
0.3]=3.006kN
τmax=3Vmax/(2bh0)=3×
3.006×
1000/(2×
80)=0.939N/mm2≤[τ]=1.78N/mm2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
4.396×
9004/(100×
9350×
2560000)=0.761mm≤[ν]=l/250=900/250=3.6mm
ν2=q2l24/(8EI)=4.396×
3004/(8×
2560000)=0.186mm≤[ν]=l/250=300/250=1.2mm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
0.9,0.393×
0.9+5.502×
0.3]=5.66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5=4.316kN,R2=R4=5.66kN,R3=4.61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
0.9+4.396×
0.3]=4.522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
1=R'
5=3.922kN,R'
2=R'
4=4.522kN,R'
3=3.677kN
(5)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
3.5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2.19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5.08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弯矩图(kN·
m)
σ=Mmax/W=0.336×
106/5080=66.191N/mm2≤[f]=205N/mm2
主梁剪力图(kN)
Vmax=9.448kN
τmax=2Vmax/A=2×
9.448×
1000/489=38.643N/mm2≤[τ]=125N/mm2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95mm≤[ν]=l/250=450/250=1.8mm
4、扣件抗滑计算
R=max[R1,R4]=0.528kN≤1×
8=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
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同理可知,右侧立柱扣件受力R=0.528kN≤1×
(6)立柱验算
剪刀撑设置
加强型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200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1.755
钢管类型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89
回转半径i(mm)
15.8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立杆自重q(kN/m)
0.15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
l01=kμ1(hd+2a)=1×
1.386×
(1500+2×
200)=2633.4mm
非顶部立杆段:
l02=kμ2h=1×
1.755×
1800=3159mm
λ=l0/i=3159/15.8=199.937≤[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1、风荷载计算
Mw=0.9×
ωk×
la×
h2/10=0.9×
0.22×
0.9×
1.82/10=0.081kN·
2、稳定性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公式5.2.5-14,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
1)面板验算
q1=[1.2×
2)+0.9×
1=63.84kN/m
2)小梁验算
q1=max{1.703+(0.3-0.1)×
0.3/4+[1.2×
0.13)+0.9×
1]×
1,4.939+(0.3-0.1)×
0.3/4}=4.954kN/m
同上四~六计算过程,可得:
R1=0.501kN,R2=10.804kN,R3=10.804kN,R4=0.501kN
l01=kμ1(hd+2a)=1.155×
200)=3041.577mm
λ1=l01/i=3041.577/15.8=192.505,查表得,φ1=0.195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R3,R4+N边2]+Mw/lb=max[0.501+[1.2×
(1+0.5-0.3/2)/2×
0.9,10.804,10.804,0.501+[1.2×
(1+1-0.5-0.3/2)/2×
0.9]+0.081/1=10.966kN
f=N/(φA)+Mw/W=10966.02/(0.195×
489)+0.081×
106/5080=130.914N/mm2≤[f]=205N/mm2
l02=kμ2h=1.155×
1800=3648.645mm
λ2=l02/i=3648.645/15.8=230.927,查表得,φ2=0.138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R3,R4+N边2]+0.15×
(5.35-2)+Mw/lb=max[0.501+[1.2×
(0.75+(24+1.1)×
0.9]+0.502+0.081/1=11.388kN
f=N/(φA)+Mw/W=11387.688/(0.138×
106/5080=184.663N/mm2≤[f]=205N/mm2
(7)梁底立柱扣件抗滑移验算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双扣件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kc
由"
主梁验算"
一节计算可知扣件最大受力N=max[R2,R3]×
1=11.758kN≤Rc=kc×
12=1×
12=12kN
满足要求!
2、板模计算
(1)、荷载设计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
2.5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
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
面板自重标准值
面板及小梁自重标准值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2)、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
5.35
立柱纵向间距la(mm)
1150
立柱横向间距lb(mm)
1050
水平拉杆步距h(mm)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
中心对称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
75
主梁布置方向
平行楼板长边
小梁间距(mm)
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0,75
主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0,0
设计简图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板 工程 支撑 体系 专项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