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知识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11584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32KB
母乳喂养知识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母乳喂养知识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乳喂养知识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其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二、本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项措施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的传达到所有卫生保健人员。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保证母乳喂养政策的实施。
2、对本院所有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新分配新调入我院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建立孕妇学校,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及其家属。
4、帮助母亲在产后1小时内开奶--顺产的产妇,在产后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剖宫产的产妇在手术室先行脸贴脸,送回病房后1小时内母亲生命体征平稳再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帮助早吸吮。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哺乳不限时间和次数。
8、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禁止宣传、推销、张贴各种母乳代用品,不得接受馈赠代乳品。
10、将出院的母亲及保健卡转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建立产后随访制度、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指导产妇坚持4-6个月纯母乳喂养,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
医院设母乳喂养指导热线电话:
xxxxxxxxxx
三、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⒈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⒉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⒊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⒋禁止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⒌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或样品;
⒍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⒎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⒏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和危害;
⒐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⒑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四、母乳喂养的好处
1、营养适中:
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的含量合适且易于消化吸收利用,完全能满足出生后4-6月婴儿发育的营养需求,不必添加任何代乳品和水。
2、免疫力强可防病: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抗体,如SlgA、溶菌酶、乳铁蛋白和双歧因子等。
可保护婴儿柔嫩的呼吸道、肠道粘膜,增强抗病能力。
3、孩子聪明:
母乳中所含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等,有益于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所以母乳喂养与高智商有关。
4、增进母婴感情:
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间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可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
5、有利于母亲健康:
哺乳时刺激脑垂体产生催产素,使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缩短恶露排出的时间,促使子宫复旧,并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
6、经济、方便、安全:
母乳温度适宜且无菌、无污染,可节省医疗费用,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五、坚持4-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是婴儿必须和理想的食品,含有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含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
因为母乳量随着婴儿生长需要呈相应增加,所以生后4-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是保护儿童生存的措施之一。
母乳喂养又是最经济、方便、安全的。
6、母乳喂养和哺乳管理的内容
1、产科促进母乳喂养的规定
早吸吮:
24小时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
不用奶瓶;
开奶前不喂食;
帮助母亲使婴儿正确含接;
建立母亲喂奶的自信心;
产妇出院后介绍给随访系统,母亲或婴儿遇到困难,可来门诊咨询或打电话咨询。
2、母婴同室的优点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小时在一起,如有医疗及其他操作需要,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母婴同室能增强母婴感情,保证按需哺乳,促进泌乳,是纯母乳喂养的基础,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可以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学会照料新生儿,为出院后持续母乳喂养创造条件。
3、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按需哺乳是按婴儿需要哺乳,不规定时间和次数。
婴儿饿时就喂,当婴儿睡觉过久(不能超过3小时)或奶胀时,应叫醒婴儿喂奶。
按需哺乳优点,保证吃到足够的母乳,孩子体重增长快,可预防缺奶,能促进乳汁分泌,密切母婴感情。
4、如何保证有足够的乳汁
要做到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多吸吮,频繁吸吮,产后要有喂奶自信心,有充足的休息,适当增加营养,多吃汤类。
母婴分离的产妇,分离6小时后开始挤奶,每3小时挤一次奶,每次挤奶持续20-30分钟,每天不少于8次,注意夜间挤奶。
5、开奶前喂食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乳头错觉,减低对母乳的渴求,变态反应,母亲感觉不适(母亲误以为乳汁不足)。
6、乳头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没有把乳晕充分放入嘴内。
7、母乳不足最常见的原因
没有做到充分有效的母婴喂养。
8、乳房肿胀最常见的原因
出生后最初几天没有做到充分的有效的母乳喂养。
七、有关母乳喂养的三个技巧
1、母亲喂奶的体位
无论卧位、坐位或站位姿势,母亲都要轻松舒适和心情愉快。
婴儿身体转向母亲,并紧贴母亲身体,面向母亲下颌贴乳房。
2、婴儿含接姿势
婴儿身体转向母亲,并紧贴母亲身体,张大嘴,嘴唇凸起,下颌贴乳房,吸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吸吮时面部鼓起,有节奏的吸吮和吞咽。
如果有医学指征使母婴短时分离,或母亲外出工作时,应进行用手挤奶。
正确方法是:
准备好干净的容器,洗干净双手;
大拇指放在离乳头根部2厘米处乳晕上,其他手指放在对侧。
向胸内挤压,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移动,重复挤压--松弛数分钟,刺激射乳反射,沿着乳头依次挤压所有的乳窦。
将乳汁收集后,在容器外写明时间,便于喂哺。
八、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及鉴别
◆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
①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足周的新生儿;
②早产儿:
指胎龄>26周至<37足周的婴儿;
③过期产儿:
指胎龄>42周以上的新生儿。
2、根据体重分类
①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②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2500g,凡体重不足1500g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③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000g。
3、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①小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
②适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新生儿;
③大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的新生儿。
4、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①早期新生儿:
指出生后1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刚处于子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脏器发育尚不完全,患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需加强监护及护理;
②晚期新生儿:
指出生后2~4周新生儿,一般情况虽已较稳定,但护理仍属重要。
5、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①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病史等;
②异常分娩史,包括:
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抽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
③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低,脐带绕颈,早产儿,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先天性严重畸形和疾病等。
◆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
新生儿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严密观察。
因此,对新生儿常见症状应有所了解。
●发热与体温不升
新生儿正常体温:
36~37°
C(腋温)
环境温度变化 可因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
脱水热 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
感染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呼吸困难
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节律不整、三凹征和鼻翼扇动等。
呼吸急促:
R>60~70次/分呼吸减慢:
R<15~20次/分
鉴别诊断:
1、肺炎、湿肺;
2、RDS;
3、膈疝;
4、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
5、肺出血;
6、先心病
●惊厥
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也是新生儿常见急症,它既可为良性,也可使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
近来研究证明,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新生儿惊厥的动作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别,这给医生和家长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
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婴儿被包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
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
被包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
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
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
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肌阵挛型。
1、轻微型:
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
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
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2、强直型:
多见于早产儿,为四肢强直性抽搐。
表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
3、多灶性阵挛型:
见于足月儿,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1~3次/秒的肌肉痉挛为特征,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意识丧失。
4、局灶性阵挛型:
多见于足月儿,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痉挛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
5、肌阵挛型:
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以单个或多个肢体同步、对称性急速屈曲痉挛为特征,上肢比下肢明显。
表明有弥漫性脑损害。
新生儿惊厥应迅速进行病因论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治疗。
一旦发现惊厥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多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出血、HIE、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破伤风 常于出生后4~6天出现,伴牙关紧闭、抽搐、角弓反张等。
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烦躁不安、惊跳、震颤、屏气、喉痉挛以至惊厥;
低血糖,多见于早产儿、小样儿、过期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等,于出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出现震颤、阵发性紫绀、反应迟钝、厌食、哭声弱及体温不升等。
低钠、高钠、低镁血症、维生素B6依赖症。
药物撤退综合症:
胎儿通过胎盘接受麻醉药或巴比妥类药物,生后药物中断可发生惊厥。
常伴有激惹、抖动、呕吐、腹泻。
惊厥通常在生后24~48小时开始。
●呕吐
喂养不当 可因喂奶过多、过急、吞入空气未排出所致。
新生儿贲门较松、幽门紧,胃的位置近水平位,易因喂奶不当引起呕吐。
吐出物为奶,非喷射性。
颅内压增高 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等,颅内压增高,呕吐常较严重,多喷射性。
先天性畸形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梗阻,可呕吐出不同的内容物,低位梗阻可有明显腹胀,X线摄片可证实。
感染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
胃肠功能失调
喷门-食道松弛:
可能与食管肌肉发育不全有关。
采取半卧位及右侧卧位即不吐,生后1~2月可痊愈。
幽门痉挛:
呕吐呈喷射状。
阿托品治疗有效。
●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
黄疸程度不重,足月儿于生后2周内,早产儿在生后3周内消失。
目测黄疸:
眼巩膜、颜面部、躯干、四肢、手足心。
●呕血、便血
可因产时吞入产道内血液,或因为母亲乳头皲裂出血与奶一并吸入,另应检查婴儿口鼻有无出血。
有时则因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可于生后2~3天出血,以消化道多见。
败血症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常见疾病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过高,足月儿>
220.6umol/、早产儿>
255umol/l;
(3)血清直接胆红素。
>
26.0umol/l.;
(4)血清胆红素增长过快,每天上升>
85umol/l;
.(5)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
2周,早产儿>
3周。
(6)黄疸退而复现。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口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
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吸入性、感染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
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
●新生儿脐炎:
是指新生儿脐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或脐窝周围皮肤发红的表现。
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表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出现抽风。
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乳喂养 知识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