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市政道路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11584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10.19KB
勘察报告市政道路文档格式.docx
《勘察报告市政道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报告市政道路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40°
∠35°
。
3.3岩土构成
场地内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为:
第四系素人工活动耕土层(Q4pd)、第四系残坡积红粘土层(Q4el+dl),下伏地层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3w)中~厚层状灰岩,现分述如下:
3.3.1覆盖层
耕土(Q4pd
单元):
杂色,结构较松散,均匀性较差,含少量植物根系。
分布整个场区,钻探揭露厚0.10~0.20m。
红粘土(Q4el+dl②单元):
黄、褐黄色,可塑,结构较致密,土质较均匀,底部含少量强风化基岩角砾,网状裂隙发育。
分布于整个场区,钻探揭露厚2.90~4.10m。
3.3.2基岩
下伏地层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3w)中~厚层状灰岩。
根据钻探揭露显示,呈整合接触,节理面结合较好,节理面多见方解石脉充填,节理发育。
根据场区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特征、硬度与完整性结合钻探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灰岩(③单元)、中风化灰岩(④单元)两个岩质单元,分述如下。
强风化灰岩(P3w③单元):
黄、黄灰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岩芯呈块状、短柱状;
钻探揭露厚度为0.50~1.20m。
中风化灰岩(P3w④单元):
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层间偶夹泥质灰岩,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岩体破碎~较完整,岩质硬,岩芯呈柱状。
岩芯采取率65~80%。
根据岩样试验数据数理统计(详见后述),中风化灰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1.33Mpa,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2.2-1、3.2.2-3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1.3条,场地岩体主要为较破碎岩体。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
3.3.3岩土单元的物理力学指标
1、覆盖层
1)本次勘察针对场区覆盖层红粘土土样6件进行室内试验,室内试验(详见土样试验报告)结果统证如下表4:
样室内试验主要指标统计表表4
土质
单元
指标
统计数
区间值
平均值μ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值
红
粘
土
天然含水量(%)
25.8-28.0
26.90
0.978
0.037
容重(KN/m3)
1.92-1.94
19.28
0.073
0.040
0.998
1.925
比重(Gs)
2.73-2.75
2.741
0.008
0.003
孔隙比e1
0.753-0.769
0.762
0.109
0.074
饱和度(%)
89-95
93.000
1.683
0.018
液限(%)
35.5-38.2
37
0.812
0.022
塑限(%)
36.4-38.0
36.720
0.727
0.035
塑性指数
16.20-16.60
16.40
0.689
0.042
液性指数
0.35-0.40
0.380
0.101
0.205
含水比aw
0.71-0.74
0.73
0.038
液塑比
1.77-1.80
1.79
0.043
内聚力(kPa)
29.8-35.6
33.00
2.308
0.076
0.956
30.95
内摩擦角(度)
7.0-7.8
7.353
0.350
0.047
7.192
压缩系数(Mpa-1)
0.18-0.23
0.204
0.027
0.052
压缩模量(Mpa)
5.2-6.2
5.80
0.715
0.068
0.935
5.53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11第5.2.5条计算结果并结合地方经验,建议红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如下:
[fa0]=165kPaγ=19.28kN/m3E0=5.45Mpaφ=7.2°
c=31kPa;
耕土层,路基施工时应清除,故没有研究意义。
2、基岩
(1)岩样室内试验成果统计:
本次勘察共取岩样6件,进行室内试验,提供基岩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其各项特征统计计算见表5:
室内岩样单轴抗压强度表表5
样品名称
统计参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样本
备注
灰岩
饱和抗压强度
34.3
29.9
32.45
31.11
26.68
24.92
26.09
25.55
综上可得:
强风化灰岩(③单元):
[fa0]=600kPaγ=19.00kN/m3(经验值);
中风化灰岩(④单元):
[fa0]=1800kPafrk=30.0MPaγ=25.50kN/m3(试验值);
4水文地质
4.1地表水
场区属珠江流域之鉴江水系。
场区地表径流为鉴江,位于场地北西侧,距本工程700~950m,鉴江宽21.00~62.00m,水深2.30~4.50m,流量约250~1000l/s,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勘察期测时水位为362.00m,最高洪水水位363.50m。
轴线K0+170左10.00m处可见泉点S1,流量为Q1=8.2~13.5l/s。
4.2地下水
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探查,拟建场区地下水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
第四系覆盖层松散孔隙水:
存在于地表第四系覆盖层裂隙、孔隙中,其含水量较小且不稳定,受季节和降雨量影响较大,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和下渗方式排泄。
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基岩节理裂隙中,其水量受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贯通性影响,其水位不稳定,受季节和降雨量影响较大。
补给源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大部分在地表形成暂时性径流汇入场区西北侧鉴江中,少部分通过基岩节理裂隙下渗,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形成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覆盖层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通过渗透作用相互补给与排泄。
经对钻探孔深度进行了初见水位及钻孔全部接触24小时后稳定水位观测,钻孔中未见稳定水位,场区内地下水位底于勘探深度,埋深较深。
4.3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未取水样,由于2012年贵州新生代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作《天柱县金山大道延伸段—支路(二、三)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已取水样,两场地岩性相同,属同一水系,故直接引用。
对地下水水样进行试验分析: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表12.2.1 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
等级
腐蚀介质
环境类型
Ⅰ
Ⅱ
Ⅲ
微
弱
中
强
硫酸盐含量
SO2-4(mg/L)
<200
200~500
500~1500
>1500
<300
300~1500
1500~3000
>3000
<500
500~3000
3000~6000
>6000
镁盐含量
Mg2+(mg/L)
<1000
1000~2000
2000~3000
<2000
3000~4000
>4000
<3000
4000~5000
>5000
铵盐含量
NH+4(mg/L)
<100
100~500
500~800
>800
800~1000
>1000
<800
1000~1500
苛性碱含量
OH-(mg/L)
<35000
35000~43000
43000~57000
>57000
<43000
57000~70000
>70000
<57000
70000~100000
>100000
总矿化度
(mg/L)
<10000
10000~20000
20000~50000
>50000
<20000
50000~60000
>60000
<50000
60000~70000
表12.2.2 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
等级
PH
浸蚀性CO2(mg/L)
HCO-3(mg/L)
A
B
>6.5
6.5~5.0
5.0~4.0
<4.0
>5.0
4.0~3.5
<3.5
<15
15~30
30~60
>60
<30
60~100
>1.0
1.0~0.5
<0.5
表12.2.4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水中的CL-含量(mg/L)
土中的CL-含量(mg/L)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
500~5000
<400
400~750
750~7500
>7500
<250
250~500
根据“《天柱县金山大道延伸段—支路(二、三)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化学特征见下表6:
表6地下水化学特征一览表
测定名称
mg/L
mmol/L
%
阴离子
CL-
7.88~15.36
0.22~0.87
12.50~15.05
侵蚀性CO2
0.00
1/2SO42-
7.79~26.326
0.08~0.275
9.09~10.29
游离CO2
HCO3-
82.62~266.8
1.35~4.36
75.43~78.41
含盐量
116.05~396.85
1/2CO32-
000
000
OH-
0.00
∑L-
99.225~308.486
1.66~5.505
100.00
NH4+
<0.05
阳离子
1/2Ca2+
11.675~55.66
0.39~1.39
32.95~48.10
1/2Mg2+
0.155~1.785
0.005~0.075
0.57~6.25
总硬度
69.06~292.41
mg/L以CaCO3计
K++Na+
22.08~65.55
0.96~2.86
49.30~60.80
碳酸盐硬度
67.70~218.03
/
ΣГ+
37.89~122.995
1.355~4.325
矿物硬度
0.21~74.38
ΣL-+ΣГ+
137.115~431.481
PH值
7.2~8.10
水质评价
1、水质类型为[C]NaⅠ型,即为碳酸盐钠质水;
2、该样已达碳酸盐溶解平衡状态,水质较稳定;
3、根据GB50021-2001标准(2009版),该样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镁盐和总矿化度等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氯盐微腐蚀性;
4、该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取水样主要阴阳离子、PH值等指标测试,地下水化学特征详见水质分析报告书,据试验资料分析,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指标如下:
SO2-4=17.45~52.652mg/L;
Mg2+=0.31~3.57mg/L;
PH=7.20~8.10;
重碳酸HCO-3=86.62~266.80mmol/L;
Cl-=7.88~15.36mg/L。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相关规定,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桥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S]NaⅠ,地下水环境类别为Ⅰ类,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结合试验数据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12.2.2、12.2.4分析,综合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镁盐和总矿化度等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氯盐微腐蚀性。
5不良地质及评价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场区下伏为可溶岩分布区,局部存在隐伏岩溶及地下岩溶管道的可能性较大,30个钻孔勘探施工过程中未遇见溶洞,但场地内部分地段岩面高差≥5米,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522/46-2004)7.1.3条规定,场地岩溶的发育程度属岩溶中等发育。
6工程地质评价
6.1路段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路线K0+000.000~K0+584.337,道路全584.337m。
本工程主要以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形式通过,轴线最大挖高约1.60m;
轴线最大填高约3.60m。
轴线K0+310处为2×
2m盖板涵洞。
路段区上覆第四系素人工活动耕土层(Q4pd)、第四系残坡积红粘土层(Q4el+dl)。
6.2分段工程地质概况及治理建议
1)轴线左侧
K0+000~K0+550:
该段为填方路堤,填高约0.00~3.60m,轴线最大填高为3.20m。
覆盖层为耕土、红粘土。
路基施工前,应先清除表层松散土体及植被后,采用级配片石进行回填夯实;
K0+310处2×
2盖板涵,路面以红粘土为地基持力层,两侧墙体以强风化灰岩作地基持力层。
K0+550~K0+584.337:
该段为挖方路基,挖高约0.00~0.60m,轴线最大挖高为0.40m。
路基施工开挖后,左侧形成最高0.60m土质边坡,建议对坡体按一定比例放坡后,对坡体进行素喷处理。
2)轴线右侧
K0+000~K0+080:
该段为填方路堤,填高约0.00~1.50m,轴线最大填高为1.50m。
路基施工前,应先清除表层松散土体及植被后,采用级配片石进行回填夯实。
K0+080~K0+115:
该段为挖方路基,挖高约0.00~1.60m,轴线最大挖高为0.00m。
路基施工开挖后,右侧形成最高1.60m土质边坡,建议对坡体按一定比例放坡后,对坡体进行素喷处理。
K0+115~K0+573:
该段为填方路堤,填高约0.00~3.50m,轴线最大填高为2.60m。
K0+573~K0+584.337:
该段为挖方路基,挖高约0.00~0.20m,轴线最大挖高为0.30m。
路基施工开挖后,右侧形成最高0.20m土质边坡,建议对坡体按一定比例放坡后,对坡体进行素喷处理。
7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
场地土层中无土洞、不良人工洞穴存在,土体地基稳定;
但下伏基岩为可溶岩盐类,存在隐伏岩溶的可能性较大,勘探过程中风化基岩分布连续且均匀,场地地基整体稳定性均匀性好。
8岩土工程特性及持力层选择
8.1覆盖层:
结构松散,分布不均,厚度薄,容许承载力低,不能作基础持力层。
场地内分布均匀,厚度大,物理力学强度性能较好,可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8.2基岩
下伏地层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3w)中~厚层状灰岩,分述如下:
强风化灰岩:
岩体破碎,承载力相对较高,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厚度均匀,可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中风化灰岩:
岩体破碎~较完整,承载力高,厚度大,为场区理想地基持力层,但埋深较大。
综合拟建场区填方路段应先清除表层松散土体及植被后,采用级配片石进行回填夯实,选用经红粘土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挖方路段,路段开挖后,路基标高处于红粘土层中时,采用红粘土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路基标高处于强风化灰岩中时,采用强风化灰岩作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路基标高处于中风化灰岩中时,采用中风化岩层作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9推荐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原位测试及钻探取样试验,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进行确定,推荐各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10建筑抗震评价
根据钻探资料,场地上覆土层由红粘土,[fa0]=165kP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4.1.3条、4.1.6条规定,场地属中软土场地,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条件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A.0.21,贵州省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均无天柱县,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小于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11结论与建议
1)场区土层中无土洞、不良人工洞穴存在,土体地基稳定;
2)场区地下水水质类型为[C]Na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镁盐和总矿化度等微腐蚀性;
3)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小于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4)场区下伏为可溶岩分布区,局部存在隐伏岩溶及地下岩溶管道的可能性较大,30个钻孔勘探施工过程中未遇见溶洞,但场地内部分地段岩面高差≥5米,场地岩溶的发育程度属岩溶中等发育。
5)填方路段,路基施工前,应先清除表层松散土体及植被后,采用级配片石进行回填夯实。
6)挖方路段,路基施工开挖后,对左、右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对坡体按一定比例放坡后,对坡体进行素喷处理。
7)道路施工时,严禁向场地西北侧鉴江内倾倒弃土,以免造成河道污染。
8)场地填方区,地势较低,雨季为地表水汇集区,建议雨季施工时,注意地表水引排。
9)路基施工时应合理结合地勘资料,并加强地质部分验了工作,避免盲目开挖。
10)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施工中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将及时反馈我公司,以便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勘察 报告 市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