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实录小鱼和美人鱼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10974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52.72KB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实录小鱼和美人鱼Word格式.docx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实录小鱼和美人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实录小鱼和美人鱼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自制胸饰(美人鱼),魔法棒。
2、音乐磁带。
过程:
一、欣赏AB段音乐,创编小鱼游、吹泡泡等动作
1、欣赏AB段音乐。
师:
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鱼宝宝,它们喜欢游泳、吹泡泡,生活得很开心。
这里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这群可爱的鱼宝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创编AB段动作。
(1)创编游泳的动作。
①师:
音乐里的小鱼是怎么游泳的?
谁会用动作做一做?
一幼儿做出“双手手掌相合,在胸前左右摆动”的动作,教师反馈:
“好可爱的鱼宝宝!
我们一起来跟他学一学。
”全体幼儿坐在座位上模仿。
(为什么让幼儿在座位上练习动作?
这是因为在坐着的空间状态下,幼儿的注意力最集中,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
)
②师:
还有谁和他游得不一样?
一幼儿做出“左手在身体前摆动表示鱼鳍,右手在身体后摆动表示鱼尾”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提问:
“前面是什么呀?
后面是什么呢?
”幼儿回答后,教师邀请全体幼儿:
“那我们一起来学小鱼游。
鱼鳍摇一摇,尾巴摇一摇。
”全体幼儿依然坐在座位上模仿。
③师(重复两个幼儿的动作):
还可以怎么做?
一幼儿做出“晃动身体,摇摇摆摆地游”的动作,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说:
“还可以一摇一摆地游。
”
④师:
我们可以往这里游一游(左手在胸前自左向右游),还可以往那里游一游(右手在胸前自右向左游)。
(教师一方面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一方面注意丰富幼儿的动作经验。
)
(2)创编吐泡泡的动作。
小鱼是怎么吐泡泡的呢?
请你们用动作表示一下。
●一幼儿做出“伸舌头”的动作,教师模仿。
●一幼儿做出“双手放在嘴边似吹喇叭状,连续地、摇头晃脑地吐泡泡”的动作。
教师边模仿该幼儿的动作边反馈:
“这个鱼宝宝吐出来的可不是一个泡泡,而是很多很多泡泡,是一串泡泡。
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
”全体幼儿模仿。
●一幼儿做出“连续吐两次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反馈边做出相应动作):
“我看出来了,你连续吹了两下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全体幼儿模仿吹泡泡的动作。
该幼儿强调:
“我是先吸一口水,再吐泡泡的。
”教师:
“好,那我们一起先吸一口水,再吹一个大大的泡泡。
”全体幼儿再次模仿。
(3)创编打招呼的动作。
我们是怎么打招呼的?
小鱼可以用什么动作跟朋友打招呼呢?
一幼儿边摆动左手边说:
“用鱼鳍。
”教师走到该幼儿面前,蹲下:
“那我们用鱼鳍来打打招呼,好不好?
”教师和该幼儿面对面,左手与左手相互拍打:
“哦,这是两个鱼鳍拍拍。
”其余幼儿模仿该幼儿的动作。
接着教师逐个和幼儿拍打左手(鱼鳍),并和每个幼儿打招呼:
“你好!
你好!
小鱼除了用鱼鳍和朋友打招呼,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打招呼呢?
幼:
用尾巴。
教师请该幼儿演示用尾巴和朋友打招呼。
教师和该幼儿背靠背,用右手(鱼尾)互相拍打,教师同时说:
③师:
这个办法也很好!
小鱼可以用鱼鳍打招呼,用鱼尾巴打招呼,还可以和好朋友点点头打招呼呢!
3、随音乐练习AB段动作。
我们把小鱼游、小鱼吹泡泡、小鱼和朋友打招呼的动作一起跟着音乐做一做。
教师带领幼儿随AB段音乐做动作。
A段音乐——反复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B段音乐——做“和朋友打招呼”的动作。
这一次,小鱼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了,小鱼该注意什么啊?
大鲨鱼。
对!
要注意听音乐,还要看一看周围环境是不是安全。
③幼儿散点站立,随AB段音乐做动作。
A段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反复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
B段音乐:
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游到“大海”里,随后用各种动作和好朋友打招呼。
二、学习C段游戏
1、引出美人鱼。
①音乐间奏(类似碧波荡漾的水流声),教师用“嘘”声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同时给自己贴上“美人鱼”的胸饰。
②重复A段音乐:
美人鱼和小鱼一起在大海里做“游泳”“吹泡泡”的动作。
小鱼们,谁来和你们玩游戏了?
美人鱼!
2、学习C段尾声游戏。
(1)学习玩“照镜子”游戏。
美人鱼也想来和你们玩游戏,我们教它玩个“照镜子”的游戏吧。
怎么玩呢?
镜子里的小孩和照镜子的小孩做一样的动作。
那你来做照镜子的小孩,我做镜子里的人,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该幼儿即兴做动作,教师随即模仿其动作,边做边说:
“我要跟你做一样的动作。
刚才这个小朋友教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了,现在我想和所有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现在我做照镜子的人,你们做镜子里的人。
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教师边做动作边用语言提醒幼儿“点点你的头”“扭扭你的腰”“招招你的手”。
幼儿观察并快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一步明确“照镜子”游戏的规则。
美人鱼和小鱼照镜子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
部分幼儿做出摇动鱼鳍、晃动尾巴、双手手掌相合摆动等动作。
教师肯定幼儿的动作并逐一模仿。
现在小鱼们就和美人鱼一起跟着音乐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吧。
师幼一起做“小鱼游”“小鱼吹泡泡”的动作。
小鱼游到大海里找朋友,和朋友打招呼。
间奏处:
美人鱼(教师扮演)出现。
重复A段音乐:
美人鱼与小鱼一起做“游泳”“吹泡泡”的动作。
C段音乐:
小鱼和小鱼(或美人鱼)两两相对,玩“照镜子”的游戏。
(美人鱼带头做洗脸、梳理等动作,拓展幼儿的创造思路。
音乐结束,教师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2)出示魔法棒,介绍魔法棒的作用。
①师(出示金光闪闪的“迷你型”魔法棒,在空中画一个大大的圆圈):
当魔法棒出现的时候,海底世界的时间就会停止,小鱼就要变成一种海底动物,定住不动。
(在韵律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道具,但有时这些道具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幼儿学习的障碍。
此处,应选择体积较大的魔法棒还是选择体积较小的迷你型魔法棒?
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后者。
因为迷你型道具反而容易使幼儿聚焦,有助于幼儿关注魔法棒的运行状况。
②师(先用魔法棒在空中画一个圈,然后指向某幼儿):
你想变成什么?
鲨鱼。
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该幼儿双手相对,做出一张一合的动作。
师(模仿该幼儿动作):
这是什么?
这是鲨鱼的牙齿。
③教师按上述方法鼓励其他幼儿创编。
我想变成贝壳。
(双腿跪下,双手趴在地上,头深深地埋在身体里。
我也想变成贝壳。
(双手掌稍空,上下相对合拢。
他们两个都是贝壳,但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好吗?
教师请两幼儿面对大家做各自想出的贝壳的动作,并分别问幼儿是用身体什么部位变贝壳的。
这条小鱼是用身体变贝壳的,那条小鱼是用手变贝壳的,都可以!
我们来和魔法棒一起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吧。
当魔法棒出现的时候,也就是魔法棒画圈圈的时候,你们就要怎么样?
找好位置站好。
这个办法好!
要找好位置站好,然后想着小鱼要变成什么海底动物。
当魔法棒停止不动的时候,小鱼们就要定住不动了。
听懂了吗?
幼(众):
听懂了。
三、完整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在C段音乐结束处,教师用魔法棒画圈,并在音乐的最后一拍果断地将魔法棒指向幼儿。
幼儿各自摆出某一海底动物的造型,定格不动。
(1)小鱼们都变成什么了?
①师(用魔法棒指向一幼儿):
你是什么呀?
师(模仿其动作并反馈):
她是一条张着大嘴巴的鲨鱼。
②教师依次用魔法棒指向其他三个幼儿,并提问:
你是什么?
他也是一条鲨鱼,可他是一条伏在海底的鲨鱼。
小鱼。
这是一条在水面上游的小鱼。
小贝壳。
这是一只站着的小贝壳。
(2)师(挥舞魔法棒):
现在魔法消失,鱼宝宝们回到家里吧。
2、分析了解魔法棒的作用。
刚才魔法棒出现的时候,所有的鱼宝宝都变成一种动物在海底一动不动。
魔法棒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呀?
用魔法。
②师(先夸张地用魔法棒画圈,再指向幼儿,并作解释):
一开始,魔法棒用画圆圈的方法告诉小鱼“准备好!
你们马上要变成动物定住不动了”,当魔法棒停住不动的时候,小鱼就停下来变成海底动物了,是不是?
我们再和魔法棒玩一次游戏,希望鱼宝宝们注意魔法棒的出现,注意它一停,就跟它一起停下来。
师幼共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对个别注意力开始涣散的幼儿,教师轻轻地游到他的身边,和他共同游戏。
(当个别幼儿的注意力不太集中时,教师可以采用空间接近、目光接触的方式来调整幼儿的学习状态,引导他重新参与活动。
在C段音乐结束处,教师边用魔法棒画圈边提醒幼儿,“注意了——”此时,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师手中的魔法棒,当魔法棒定住不动时,全体幼儿迅速扮演某种海底动物,定格造型。
请你说说你变的是什么动物。
美人鱼/海螺/贝壳……
⑤师:
魔法消失了。
我们把魔法棒带回去,和其他小鱼一起玩游戏吧。
在音乐声中全体幼儿模仿小鱼游动作离开活动室。
点评:
这是将经典音乐具体化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可见将游戏自然渗透在音乐教育情境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活动结束后,执教的教师进行了自我反省,她提到: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第一部分的创编小鱼游动作,还是第二部分的美人鱼游戏,以及最后的完整游戏,教师的引领一直贯穿其中,这是否表明教学活动的失败呢?
其实,这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固然,执教的教师希望通过设计游戏情节让幼儿感受名家佳曲,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这是一个理想状态。
不过,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时还要考虑到三个因素:
(1)幼儿的因素:
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具体班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足够吗?
(2)教师的因素:
执教教师有能力帮助幼儿达到理想的状态吗?
(3)活动本身的因素:
在这个活动中,能够追求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追求了这个价值,什么价值又可能流失?
这个流失的价值以后还可以追求到吗?
如果我们在设计一个音乐活动前都能够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那么当出现价值判断的两难境地时,我们便能理直气壮地作出选择,进而逐渐形成一种价值判断的能力。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来分析一下“小鱼和美人鱼“的活动:
一般来说,中班幼儿对于小鱼游、小鱼吐泡泡和照镜子之类活动还是有一些前期经验的,因此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幼儿记忆深处的经验并与具体的音乐匹配,这是完全可行的。
然而在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教师在做“打招呼”和“照镜子”动作时始终是有乐句感的,但她并没有刻意地要求幼儿对乐句有所反应。
其实教师这样处理并不是由于疏忽,而正是在研究音乐、研究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
因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依靠一次活动既要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结构,又要按乐句、节奏做动作,可能对幼儿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
而且该音乐结构不够方整,节奏不够鲜明,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幼儿按乐句做动作,很可能连原本应该追求也是可以追求到的价值无法实现。
此外,教师在本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用到了动作预令的策略:
第一个环节是在吹泡泡的音乐出现时,教师每次都会提前两拍做深呼吸、鼓起嘴巴、双手放在嘴边做准备吹泡泡的动作。
这个预令要表达的意思是:
下面要吹泡泡了,快快准备好!
它可使幼儿有较充足的思想准备,同时培养了幼儿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要求幼儿在音乐结束处扮演一种海底动物并造型定格时,教师用魔法棒画圈的方式来表达预令,目的是暗示幼儿对尾音的感知,使幼儿有意识地关注魔法棒的运行状态,并从容不迫地进行动作造型,从而避免因即兴的快速反应而出现混乱或焦虑。
这两个动作预令都是在充分考虑幼儿可接受性的基础上设计的,从幼儿的学习活动来看,这两个策略是有效的。
最后,我们再回到执教教师自己的疑问上来。
教师的引领始终贯穿于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否意味着失败?
这里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幼儿因素、作品因素和活动本身的因素以外,还需要分析教师自身的因素:
设计和组织该教学活动的教师是一位新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缺少应对策略。
因此,对她而言,选择与自己能力相符的高结构式的教学活动,是比较合理且适合自身情况的。
由此可以说明一点: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应为之事和可为之事,既要考虑给孩子多大的空间是适合的、有益的,也要客观地考虑这样的空间对自身来说是否游刃有余。
当然,教师应该培养拓展空间的意识和自觉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中班 音乐 活动 实录 小鱼 和美 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