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到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10419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3.93KB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到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到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到章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1
解:
已知g
g/m,为保证工序形状精度规定允差
0.02
m
0.01mm,则:
0.45
n
0.25
n3时,
0.0160.02
由于每进给一次,误差复映系数为:
因此至少进给
3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3-10横磨工件时(图3—83),设横向磨削力
tj
wz
Fy=100N,主轴箱刚度K=5000N/mm,尾座刚度
K=4000N
/mm,加工工件尺寸如图示,求加工后工件的锥度。
设主轴箱支反力为
Ftj,尾座支反力为
Fwz
100
Ftj
33.33
0.006mm
Fy
33.33N
Ytj=Ktj
5000
Ftj=300
200
66.67N
66.67
Ywz=Kwz
0.016mm
Fwz=300
4000
Ywz
Ytj
0.016
0.006
1
零件锥度为:
L
2
1500
300
3-5采用粒度为36
号的砂轮磨削钢件外圆,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
在相同的磨削用量下,采用
粒度为60号的砂轮可以使
,这是为什么?
砂轮的粒度越大,
则砂轮的磨粒尺寸和磨粒间距就越小,
在相同磨削条件下参与磨削的磨粒就
越多,工件表面单位面积上刻痕越多,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越小。
3-6为什么提高砂轮高速能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而提高工件速度却得到相反结果。
砂轮的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多,因而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就越小。
砂轮速度越高,工件材料来不及形变,表层金属的属性变形减小,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小。
工件速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刚好与砂轮速度的影响相反,增大工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
面的磨粒数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工件速度增加,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3-19试解释磨削淬火钢件,磨削表面层的应力状态与磨削深度的实验曲线。
淬火钢件表面为马氏体。
当磨削量很小时,温度影响很小,更没有金相组织变化,主要是冷态塑性变形的影响,故表面产生浅而小的残余压应力;
当磨削量开始增大时,热塑性变形起了主导作用,
表面产生很浅的残余拉应力;
随着磨削量的增大,磨削热量导致钢件表面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表面淬火层的马氏体开始回火变为珠光体,密度增大体积减小,导致残余拉应力继续增大;
随着磨削量的增加,
表面热量增加,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如果这时有充分的切削液,则表面层将急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表面产生了一薄层一次淬火层,下层是回火组织,导致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小,直至产生表面
的压应力。
4-11图1—96所示小轴系大量生产,毛坯为热轧棒料,经过粗车、精车、淬火、粗磨、精
磨后达到图纸要求。
现给出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如表1-27。
毛坯的尺寸公差为±
1.5mm。
试计算工序尺寸,标注工序尺寸公差,计算精磨工序的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
列表解:
注:
毛坯尺寸圆整为
35;
精磨工序的最大余量为(0.1+0.013
)/2=0.0565mm,精磨工序的最小余量为(0.1-0.033
)
/2=0.0335mm
4-12欲在某工件上加工¢
72.50
0.03mm孔,其材料为
45钢,加工工序为:
扩孔;
粗镗孔;
半精镗、精镗
孔;
精磨孔。
已知各工序尺寸及公差如下:
精磨—¢72.50
0.03mm;
精镗—¢71.80
0.046mm;
半精镗—¢70.50
0.19mm;
粗镗—¢680
0.3
mm;
扩孔—¢640
0.46mm;
模锻孔—¢59-21mm。
试计算各工序加工余量及余量公差。
余量公差=本道工序尺寸公差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
4-14在图1—97所示工件中,Ll=70-0.0500.025mm,L2=60-00.025mm,L3=200
0.15mm,L3不便直接测量,试重新给
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的公差。
作尺寸链图,L
3
x
为增环,
为减环。
为封闭环,L
、L
解得Lx=3000.10(测量尺寸)。
4-14图4-74为某零件的一个视图,
图中槽深为
500.3mm,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
为检验槽深是否合格,
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
?
试标出它们的尺寸及公差。
’
、L3(待求)为减环。
(1)若测量L3,画尺寸链图,L0为封闭环,L2
、L同为增环,L1
公称尺寸
ES
EI
L2
45
-0.05
L同
+0.025
-0.025
30
L(待求)10
+0.275
+0.1
L0
5
+0.3
1.1
测量尺寸L3=100.275
(2)若测量L4,画尺寸链图,L0为封闭环,L2为增环,L4为减环。
90
-0.1
L4(待求)
85
测量尺寸L=85
0.1
4
5-11设有一轴、孔配合,若轴的尺寸为¢
800-0.10mm,孔的尺寸为¢
800
0.20mm,试用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
换法装配,分别计算其封闭环公称尺寸、公差和分布位置。
装配尺寸链如图。
A0为轴和孔装配后的间隙,封闭环;
A1轴,减环;
A2孔,增环
A0
(1)完全互换法
A0=A2-A1=80-80=0T0l=T1+T2=0.1+0.2=0.3mm
A2
A1
封闭环中间偏差
210.1
(0.05)
0.15mm
封闭环上偏差
T0l
mm
ES0
0.15
封闭环下偏差
T0l
EI0
A0=00
0.3
mm,装配后间隙
100%在A0范围内
列表法解:
公称尺寸ESEI
A
-80
80
+0.2
故:
A3=00
0.3mm
(2)大数互换法
A0=0
T0q=
T1
T2
0.12
0.22
0.224mm
0.1
(
0.05)
封闭环上偏差ES0
T0q
0.112
0.262mm
封闭环下偏差EI0
0.038mm
A0=000..
038262
mm,T0q在正态分布下取值
6时,装配后间隙在T0q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仅有0.27%
的装配结果超出
T0q,成为废品。
5-12
5-14
减速器中某轴上的零件的尺寸为
A1=40mm,A2=36mm,A3=4mm,要求装配后齿轮轴向间隙
+?
.?
所示。
试用极值法和统计法分别确定
A1,A2,A3的公差及分布位置。
A0=?
mm,结构如图5-43
尺寸链如上图所示,
A0为封闭环,A1为增环,A2和A3为减环,封闭环公称尺寸
(1)采用极值法求解
(尺寸链反计算问题)
根据第二版教材
P231,按等公差原则进行初步分配,根据式(
5-4):
Tav1=T0/m
所以,Tav1=T0/3=0.15/3=0.05
由于A3为垫圈,便于加工,取
A3为协调环。
根据加工的难易程度,取
T1=T2=0.062,则T3=0.026,基本为IT9级精度。
A2为外尺寸,按基轴
制确定极限偏差,则
mm,A1为内尺寸,按基孔制确定极限偏差,则
+0.062mm。
=36-0.062
1=40
计算协调环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T3=T0-T1-T2=0.15-0.062-0.062=0.026mm
。
由于:
ES0=ES1-(EI2+EI3)
,所以:
EI3=ES1-EI2-ES0=0.062-(-0.062)-0.25=-0.126
EI0=EI1-(ES2+ES3),
所以:
ES3=EI1-ES2-EI0=0-0-0.1=-0.1
A3
=4--
00
..
1261
mm。
(2)采用大数互换法(统计法)求解:
假定工艺过程稳定,各组成环和封闭环均符合正态分布,根据第二版教材
P235式(5-17)
Tavq
=
T0
√m
=0.0866mm
√3
选取A1为协调环,按
IT11级精度,取T2=0.12mm,T3=0.06mm,由于A2,A3均为外尺寸,均按基
轴制选择极限偏差,则
A2=36-00.12mm,A3=4-00.06mm。
确定各已知环的中间偏差:
0=0.175mm,
2=-0.06mm,
3=-0.03mm
-
计算协调环的公差:
T1=√T0
T2-
T3
计算协调
环中间
偏
差
1=0+2+3=0.175+(-0.06)+(-0.03)=0.085mm
√
-0.06
=0.067mm
0.15-0.12
:
0=Δ1-(2+3),所以
计算协调环的上下偏差:
ES1=1+T1/2=0.085+0.067/2=0.1185mmEI1=Δ1-T1/2=0.085-0.067/2=0.0515mm
所以,协调环A1的尺寸为:
A1=40+0+0..11850515mm。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统计法进行尺寸链的反计算,可以增大组成环的公差,降低加工精度等级。
此外,尺寸链的反计算结果是不唯一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5-15如图5-44所示轴类部件,为保证弹性挡圈顺利装入,要求保持轴向间隙A0000..4105mm。
已知各
组成环的基本尺寸Al=32.5mm,A2=35mm,A3=2.5mm。
试用极值法和统计法分别确定各组成零件的上下偏差。
a)封闭环A0=000
0541mm,封闭环公差T0
0.410.050.36。
A2是增环,A1、A3是减环,2
1,13
封闭环基本尺寸为:
由计算可知,各组成环基本尺寸无误。
2)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和极限偏差计算各组成环平均极值公差
以平均极值公差为基础,根据各组成环尺寸、零件加工难易程度,确定各组成环公差。
A3为一挡圈,易于加工和测量,故选A3为协调环。
其余各组成环根据其尺寸和加工难易程度选择
公差为:
T10.12mm,T2
0.16mm,各组成环公差等级约为
IT9。
A2为内尺寸按基孔制(
H)确定其极限偏差:
350
0.16
,A1为外尺寸按基轴制(
h)确定其极限
偏差:
A132.50
0.12。
封闭环的中间偏差
0为
ES0EI00.41
0.05
0.23mm
各组成环的中间偏差分别为
3)计算协调环极值公差和极限偏差协调环A3的极值公差为:
协调环A3的中间偏差为:
协调环A3的极限偏差ES3、EI3分别为:
所以,协调环A3的尺寸和极限偏差为:
A32.500..0513mm
最后可得各组成环尺寸和极限偏差为:
b)统计法
2)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和极限偏差.
认为该产品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稳定,各组成环尺寸趋近正态分布,
k0ki1,e0
ei0,则各组成环平均平方公差为:
A2为一轴类零件,较其他零件相比较难加工
现选择较难加工零件
A2为协调环.以平均平方公差
为基础,参考各零件尺寸和加工难易程度
从严选取各组成环公差
:
T10.24,T3
0.16mm,其公差等级约为
IT12。
由于A1,A3皆为外尺寸,其极限偏差按基轴制(h)
确定,则:
A1
32.50
0.24,A32.50
0.16各环中间偏差分别为:
3)计算协调环公差和极限偏差:
T02
T12
T32
0.362
0.242
0.162
0.21(只舍不进)
协调环A2的中间偏差为:
0.1750.12
0.08
0.025mm,
协调环A2的上、下偏差
ES、EI
分别为:
所以,协调环A2
3500
8013
最后可得各组成环尺寸分别为:
6-3图2—96a所示套筒零件上铣键槽,要保证尺寸
540-0.14mm及对称度。
现有三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
b、c、d所示。
试计算三种不同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已知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
误差不大于0.02mm)。
方案(b)
对尺寸54
,
Td
[
1]
1]0.0207
0.14
定
位
不重合
sin450
sin
对槽对称度,
方案(c)
对尺寸540
指定边接触(上母线),
位=
1(T心轴
TD)
e
1(0.02
0.03)
0.01,式中TD为零件内孔公差,e
为心轴与内孔的最小间隙。
不重合=
1Td=1
不重合=0.085
方案(d)
对尺寸540
不重合=0+0=0
0+
=1
=0.05
0.03/3
方案(b)最优。
2-4图2—97所示齿轮坯,内孔和外圆已加工合格
(d=80-00.1mm,D=350
0.025mm),现在插床上用调整法加
工内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H=38.50
0.2mm。
试分析采用图示定位方法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要求定位误差不
大于工件尺寸公差的
1/3)?
若不能满足,应如何改进
(忽略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误差
2=0.0707,
1TD=1
0.025
0.0125
两者无关,
不重合=0.08320.2/3,定位方案不合理。
用自定心V型块,或提高外圆或内孔的加工精度。
【彩蛋】
加工工艺过程:
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
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
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
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得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
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艺学 第二 版到章 答案